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干预时机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病人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探析论文_王静

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 康复科 410016

【摘 要】目的:探究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予以针灸联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方法:择取我院于2013年4月到2015年5月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64例,将其以脊椎损伤的不同程度进行分组研究,即分为早期脊椎损伤(实验组)与晚期脊椎损伤(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总体有效率30例(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20例(62.50%)。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的运动能力(FMA)以及残疾水平(Barthel)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无意义。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FMA水平和Barthel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结论: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予以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存质量以及康复效果,可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的过程中。

【关键词】不同程度;脊髓损伤;针灸;康复

脊髓损伤疾病是由于脊柱神经细胞出现损伤后,细胞不可再生,进而造成一种难以康复的高致残性损伤疾病,属于中医研究领域中的腰痛、癃闭等范围[1]。近几年来,传统的治疗和康复方法逐渐发生物理方面以及治疗方面的转变,通过采用针灸治疗与康复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对于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预后效果极好[2]。本文对我院收治的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患者予以针灸联合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具体分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于2013年4月到2015年5月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64例,将其以脊椎损伤的不同程度进行分组研究,即分为早期脊椎损伤(实验组)与晚期脊椎损伤(对照组),各32例。实验组中男性患者为22例,女性患者为10例,年龄在64岁到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3±4.3)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为20例,女性患者为12例,年龄在66岁到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4±5.3)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应数据值基本等同,即组间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对比价值。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其中早期脊髓损伤患者在手术后立即接受针灸和康复治疗,晚期脊髓损伤患者在接受手术后两个月开始针灸和康复联合治疗。在针灸方式上两组患者之间无差异,具有针灸治疗方法为:选择大椎、腰阳关、命门、脊柱中以及灵台等患病脊椎关节上、下部位作为本次针灸的穴位,如果患者为脊髓损伤合并上肢瘫痪,则需要在此基础上,增加曲池、合谷、手三里以及外关作为本次针灸治疗的穴位,若患者合并下肢瘫痪,则需要继续增加太冲、太溪、足三里、伏兔以及髀关等穴位,每次针灸穴位控制在9个以内,采用28、29、30号针作为针灸治疗的穿刺针,针刺方法采用插捻转补泻的方法,常规针灸后采用断续波、疏波以及疏密波等继续刺激40min左右,每天一次,10天为一个治疗疗程,每两个治疗疗程之间间隔4天。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机为:早期脊髓损伤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便立刻开始康复治疗,晚期脊髓损伤患者接受手术后两个月开始康复治疗,常规治疗方法为:①呼吸功能:若患者为胸腰段脊髓损伤则需要接受胸式呼吸训练,若患者为颈部脊髓损伤患者,则需要接受腹式呼吸训练;②关节活动:需要根据患者的损伤情况采取被动或者是主动的关节训练,严格注意在训练过程中脊柱的稳定性;③膀胱功能:主要是通过诱发排尿以及间歇导尿等方式进行训练;④机体功能:主要采用主动性抗阻碍的方法进行身体机能的训练,从坐位到站位的训练以及步行等方面的训练。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神经功能的恢复主要根据患者的运动能力(FMA)以及残疾水平(Barthel)的变化情况予以评估。疗效评定:①显著有效: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80%;②有效: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在40%-80%之间;③无效:患者神经功能<40%或者并未发生任何改善,甚至恶化。总体有效率=(显著有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过程中,借由版本为SPSS11.0的统计学软件,总结归纳并分析两组脊髓损伤患者临床保护治疗所涉及的各项数据资料。其中,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通过卡方对其予以检验,表达成( ±s)形式的两组计量资料,则通过t对组间比较结局进行检验;如果结果显示P<0.05,则可以判定本次实验存在十分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总体有效率30例(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20例(62.50%)。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

2.2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FMA水平和Barthel水平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的运动能力(FMA)以及残疾水平(Barthel)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无意义。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FMA水平和Barthel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如表1所示。

3讨论

脊髓损伤的诱发原因较为复杂,伴随对于该类疾病的研究不断加深,针灸与康复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对于患者的恢复程度以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显著[3]。特别是在早期脊髓损伤患者的2周-3周阶段,实施康复治疗和针灸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其他并发症的几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4]。

早期针灸治疗是通过对患者局促组织的刺激进而延伸神经细胞的轴突,有效避免或者是减少发生肌肉萎缩的几率;通过实施膀胱、呼吸功能的训练,能够促进患者的排尿能力,对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实施针灸和康复治疗的时间较晚,将会进一步导致患者发生关节萎缩以及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影响预后效果[5]。

结语

综上所述,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予以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唐家发.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干预时机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09):289-290.

[2]肖鹏,王玉龙.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干预时机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16,40(03):216-217.

[3]程黛静.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神经功能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6,31(12):1777-1778.

[4]陈慧敏,罗勇,康永清,罗昊坤.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干预时机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09):1121-1122.

[5]曾绍林,陈剑,刘步云.针灸与康复联合治疗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5,21(20):75-77.

论文作者:王静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2

标签:;  ;  ;  ;  ;  ;  ;  ;  

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干预时机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病人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探析论文_王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