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金融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构建研究_金融论文

物流金融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构建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模型论文,风险评估论文,信用论文,物流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物流金融实现了物流企业、资金需求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合作,实现了融资与放贷的有效连接,从而形成了一个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合理流动的一体化整体。物流金融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及各主体角色的再定位,尤其是商业银行将部分的审贷职能转嫁给物流企业以后,商业银行对信用的评价仅仅停留在中小企业自身综合实力的考察,明显已经不适应这种新型的融资模式,因为在这里面缺乏对第三方物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及它与制造企业的内部相关性等因素的考虑。因此,有必要对物流金融信用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综合评价,这样既有利于中小企业合理地分析和评价自身的综合实力,以便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投资者按照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信用状况给予资金支持,并通过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自己的资信级别;还可以为商业银行确定贷款风险程度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另外也为监管部门的监管提供参考依据。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物流金融也被称为供应链金融,研究开展的比较早,但是由于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国内外的物流金融存在很大差别。其中,Albert[1]、Eisenstadt[2]、Raymand[3]和Dunham[4]等总结了物流金融中的存货质押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在国外发展过程中的法律氛围、业务模式、仓储方式、监控方式和流程。Rutberg[5]还以UPS为例介绍了物流金融创新模式的主要特征,UPS旗下的UPS资本公司,可以在存货从入库到出库的每一个流程中提供融资服务,并且为客户提供存货管理和物流配送服务;John A.Buzacott和Rachel Q.Zhang[6]分析了资产抵押融资情况下的存货管理,定量研究了业务中一些重要指标(例如利率和贷款额度)的确定以及对业务风险的影响,首次尝试把资产抵押融资集成到生产决策中去。国内物流金融发展的比较晚,相应的文献也不是很多。研究多集中在对融资模式、风险防范以及控制的定性阐述上。冯耕中等提出我国的商业银行对物流金融业务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水平还需提高。赵晶晶识别了商业银行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可能产生的新的信用风险,并针对这些新风险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冷丽莲指出开展物流业务中商业银行的风险指标失灵。储雪俭、梁虹龙提出目前我国金融物流信贷风险防范中的主要难点。综上,国内目前对商业银行物流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研究还较少,并且局限于定性研究。

二、物流金融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物流金融信用风险的因素错综复杂,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分类,根据所研究的内容及其特点,本文从四个方面对物流金融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

图1 物流金融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一)行业风险因素

行业风险属于系统性风险,主要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状况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对企业进行行业风险分析,目的是判断企业所属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及对经济变化反映的敏感性,行业风险揭示了行业因素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程度。

(二)制造企业综合实力

对于物流金融业务而言,由于有实实在在的物品作为担保,所以对客户偿债能力的考察相对简单一些,只要侧重考察企业的业务能力即可。制造企业的综合实力主要包括企业基本素质、盈利能力、成长与发展能力、信用状况。这四个要素科学而全面地反映了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和信用状况。[7]

(三)第三方物流企业综合实力

在物流金融运营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成为银行与制造企业的桥梁,提供质押物品的监管、价值评估、信用担保等服务,这也是物流金融这种新型的融资模式与以往融资方式的一个很大不同,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基本素质、监管货物能力,硬件条件以及资信状况都成为物流金融信用风险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8]

(四)物流金融运营状况

制造企业所处的物流金融的整体运营状况对制造企业的信用评估也将产生直接的影响。物流金融的运营状况良好,交易风险较小,就可以弱化制造企业的信用风险。根据本文研究问题的需要,主要通过物流金融运营过程中信息化程度、相互间的合作,以及质押物质量等要素来反映物流金融的整体运营状况。[9]

三、物流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一)物流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指标层次结构图

根据上文对物流金融信用风险影响因素的分析,对评价指标进行层次划分,构建物流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图。(见下表1)

根据所建立的物流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集分为三个层次:

其中i=1,2,3,4

J=1,2,…mi;(m1=2,m2=4,m3=4,m4=3)

x=1,2,…nj;(n1=2,n2=2,n3=3,n4=2,n5=3,n6=2,n7=3,n8=4,n9=3,n10=2,n11=2,n12=2,n13=2)

(二)设定MLFRE指标各层次的权重值

2.二级、三级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根据定性方式分别对二级、三级指标进行排序,然后根据定量方式对相邻指标权重比例赋值(见表1物流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各层次指标排序及相邻指标权重的比值),计算出所有评价指标的权重。

四、建立物流金融信用评价模型

(一)设计物流融资风险状况评分表

确定了风险评价模型的指标和权重后,需要请专家组成评价小组对被评企业评分。评分方式采取九级评判法,将评价指标按不同水平划分为5级,由好到差分别赋值5,4,3,2,1分,指标等级介于两相邻等级之间时,相应评分为4.5、3.5、2.5、1.5分。

(二)专家组打分后形成评分矩阵

假设评价小组请了K位专家,请评价者对物流金融的信用风险状况按评价指标的评分等级标准打分,并填写上述设计的评分表。将这K位评价者编制序号为k(k=1,2,3…..)。得到专家评分矩阵后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

(三)对所有专家对指标项目的评分进行加权平均

由于参加评判的K位专家由多种类型人员组成,各类人员对评价结果的重要性不同,可以通过加权平均方法进行调整。但为了简化计算过程,我们假设每位专家评价价值是相等的。于是可以对所有专家的每项指标项目进行平均,得到可供综合评判的专家评价数据

五、风险评价指标的分级计算

(一)二级指标得分的计算

(三)风险评估得分的最终确定

最后一级评价指标的得分D,乘以相应的一级评价指标权重W,就可以得到风险评估的综合得分。

综合得分d表示该项物流融资项目经过专家评估计算后的风险程度,它是一个介于1至5之间的实数,1表示风险最大,5表示无风险,但并不是说风险程度也从1到5来相应划分。在应用中可以参考信贷风险的五级分类法,设定一定的区间。[10]

根据表2的区间划分,商业银行可以相应决定是否放贷、对该项目风险的高低就能有直观的概念。

应当指出,根据综合得分划分风险类型的上述界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当根据实际操作的结果加以调整。此外,如对于某些重要的贷款项目,可以将得分要求提得更高一些,判得更严一些;而对于一些小额的贷款项目,则可放得宽一些。这些都可以在实际运用中灵活处理。

标签:;  ;  ;  ;  ;  

物流金融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构建研究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