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优选法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中的应用*论文_谭柳纯1,黄雪霞2,毛德文2,邱华2

谭柳纯1 黄雪霞2 毛德文2 邱 华2 (1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治疗中心 530023;2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治疗中心 530023)

摘要:目的  探悉正交优选法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应用研究,验证其临床疗效,完善其操作规程。方法 选择2016年1月1日~11月30日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病脑病患者40例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1月1日~11月30日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病脑病患者40例为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灌肠法进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组按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中药保留灌肠因素进行析因设计,优选出最佳组合方案后进行中药保留灌肠法。结果 用正交优选后治疗肝性脑病患者的苏醒时间、血氨浓度及总有效率均优于优选前(P<0.05)。结论 通过用正交优选法中药保留灌肠技术治疗肝病脑病后,可缩短患者苏醒时间,明显改善血氨浓度,有提高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正交试验;中药灌肠;肝性脑病

中药保留灌肠属于中医的外治法之一,是在张仲景蜜煎导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历代医家对其倍崇。近年该项外治技术在治疗疾病范围上已由原创的自身领域,迅猛地向当今外科、内科、妇科、儿科、肿瘤、急症等多学科领域延伸,已由局部体表病变治疗向全身性疾病治疗发展;在治疗方法上发展出中药煎剂保留灌肠,直肠点滴、直肠透析、直肠内气雾、直肠内喷药粉、中药栓剂及原药置入等多种方法,因此该项技术已成为临床的一项重要治疗手段[1]。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在操作中发现,影响其疗效因素有灌肠器具、灌肠时间、插管深度、药液温度、给药速度、药液剂量、灌肠时和灌肠后患者体位、药液保留时间。肝性脑病是由急、慢性严重肝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又称为肝昏迷,针对不能配合中药保留灌肠的肝性脑病患者,我科采用正交优选法探索出专科专病(一病一品)的中药保留灌肠技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收集2016年1月1日~11月30日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病脑病患者40例纳入对照组(常规灌肠法),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18~80岁,平均(57±10.58)岁。选取2017年1月1日~11月30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病脑病患者40例纳入治疗组(正交优化灌肠法)。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18~80岁,(54±13.27)岁。两组患者患者性别结构和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2002年3月出台的《肝性脑病的定义、命名、诊断及定量》肝性脑病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65岁之间。③依从性较好。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凡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病例。②年龄在18岁以下,或年龄在80岁以上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有心血管、肺、肾、脑、内分泌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⑤合并有其它严重传染病者,如肺结核、艾滋病等,或合并肝癌者。⑥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1.2研究方法

1.2.1两组患者均按内科常规基础治疗,灌肠中药均为院内协定处方大黄煎剂(由醋制大黄30g、乌梅30g 组成;中药饮片由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购入,采用煎药机煎煮15min,取药液200ml,压膜装袋备用)保留灌肠。

1.2.2 对照组常规灌肠法[2,3]灌肠

1.2.3试验组用正交优选灌肠法灌肠

1.2.3.1正交试验设计确定列数。

根据前期研究基础,影响中药保留灌肠临床疗效主要有9个因素,在确保安全性、疗效性及依从性的基础上,每种因素设计3个水平:灌肠器具(注射器、输液管接灌肠管、专利简易灌肠器)、灌肠频率(1次/24h、2次/24h、3次/24h)、插管深度(15-20cm、20-25cm、25-30cm)、药液温度(39℃、40℃、41℃)、给药速度(50滴/min,60滴/ min、70滴/ min)、药液剂量(100ml、200 ml、300 ml)、灌肠时患者体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平卧位))灌肠后患者体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平卧位)、药液保留时间(30 min、60 min、120min)

1.2.3.2选定正交表[4,5]。根据试验目的选择L9(34)正交表进行设计。

1.2.3.3表头安排。

根据试验因素表头设计如下:

试验号列号123

1.2.3.4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算K值和R值,K值表示各因素的相同水平所对应得各试验之和。R值表示极差,是最大水平试验的均数与最小水平试验的均数之和,R值越大,表示该因素所起的作用越大,最终优选最佳组合方案。

1.3 观察指标

以患者平均苏醒时间、血氨值及疗效(疗效标准[6]:①痊愈:血氨正常,肝性脑病消失;②显效:血氨正常(<45μmol/L),肝性脑病临床症状消失或改善Ⅰ度以上;③有效:血氨比治疗前下降,但高于(>45μmol/L),症状明显改善或改善Ⅰ度;④无效:血氨无变化或增高,症状加重。)为观察指标。

1.4统计方法

资料由Excel 2010 进行数据录入和计算,用SA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平均苏醒时间、血氨浓度变化比较用配对t 检验;两组疗效比较采用χ2 检验。

2 结果

2. 1中药灌肠后患者清醒时间。治疗组灌肠后到清醒时间平均为(18. 62±6. 57)小时,对照组为(24. 15±7. 83)小时,治疗组患者清醒时间比对照组患者清醒的时间短,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 2771,P= 0. 0015)。

2.2两组治疗前后血氨浓度变化情况。两组中药灌肠后血氨浓度均明显比治疗前减少(P 均<0. 0001);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氨浓度没有差异(P =0. 7000);治疗后,治疗组血氨浓度小于对照组(P= 0. 0029)。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氨浓度变化比较()

2.3 患者的疗效。对照组治疗好转率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 2 患者的疗效[n/%]

3 讨论

3.1肝性脑病中药保留灌肠优势。肝性脑病病情严重,昏迷不能口服,因此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的优势在于①通过改善患者的肠道环境以减少氨的吸收、加快氨类物质的排泄;②可有效避免某些药物可能的胃肠道反应,避免胃肠道刺激;③通过肠道黏膜吸收使药物在门静脉系统中维持较高血药浓度。

3.2临床常通过各类药物联用、序贯灌肠,宗旨是提高疗效。本项目灌肠主方中以大黄为君药,具有清热泻火、通下退黄、凉血解毒、化瘀止血之功,用大剂量大黄苦寒直折阳明、通腑泻热,降浊以升清、开窍醒神,体现大黄主“ 实热燥结,潮热谵语”(《本草纲目》)之功,也体现了中医“上病下取”及整体观的治疗思想;配大剂量乌梅为臣,取其味酸涩肠生津之性,可防泻下太过而发生脱证,泻中有涩,攻补兼施,故可力起沉疴。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素能够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实现抗氧化、改善肝微循环等作用;乌梅结合食醋有助于酸化肠道环境。

3.3适宜的灌肠技术是疗效的重要保障。首先,肝性脑病患者为昏迷或卧床病人,处于昏迷期的患者因肛门括约肌控制功能减退,括约肌松弛,轻微刺激即可引起排便,致使灌肠液外溢[7],因而必须通过先清洁肠道后再中药保留灌肠,但灌肠仪器需有固定的进水排水口,因此不能随意搬动仪器,但专利的简易灌肠器[8]可在患者床边清洁肠道再灌肠,中药保留时间均在60分钟以上。其次,按调理五脏最佳时机选择灌肠时间[9],中医的子午流注中讲到,肝胆在晚上11点至凌晨3点最兴盛[10],各个脏腑的血液都经过肝,此刻肝脏的解毒作用也达到了最高峰,故临卧时中药灌肠的效果最佳。再次,右半结肠是产氨最多[11],、异常菌丛繁殖最旺盛的部位,灌肠时取右侧卧位并抬高臀部可使药液进入右半结肠,故在灌肠操作中先取左侧卧位,后平

(下转第17页)

论文作者:谭柳纯1,黄雪霞2,毛德文2,邱华2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  ;  ;  ;  ;  ;  ;  ;  

正交优选法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中的应用*论文_谭柳纯1,黄雪霞2,毛德文2,邱华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