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校文化为帆预防学生欺凌论文_①李树军, ②李文庆

以学校文化为帆预防学生欺凌论文_①李树军, ②李文庆

摘要:学生欺凌问题是一个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但首要还是一个教育问题。学校要把预防学生欺凌放在整个工作的首要位置,凸显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在校园欺凌预防治理层面,校园文化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学校文化;预防;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与暴力是学校教育和管理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为预防和处置学生欺凌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件把预防学生欺凌放在整个工作的首要位置,凸显了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在校园欺凌预防治理层面,校园文化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学校文化是校园欺凌预防的基础

学生欺凌问题是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首要还是教育问题。主要表现是学生在校内外生活中遭遇强制性的、恶意的欺辱和攻击,其危害在于极大地影响被伤害者的身心健康乃至生命安全。个别案例已非常生动地表明了学生欺凌事件的危害性,从欺凌事件的诱发因素而言,虽常有学校以外的人和因素的介入,但其主体大多数还是学生。学生欺凌行为本身说明了学校学生间关系的变质,预示着校园学生间关系的危机。平等友爱的学生关系自然会减少现实之间的欺凌和伤害行为。学生欺凌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校园人际关系特别是学生间关系的变质。因此,要强调切实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全体中小学生从小知礼仪、明是非、守规矩,做到珍爱生命、尊重他人、团结友善、不恃强凌弱,弘扬公序良俗、传承中华美德。校园文化的预防作用功不可没。

二、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欺凌预防的途径

解决学生欺凌行为,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预防为先的原则。欺凌行为发生,无论如何处理,都已经给被伤害者留下了难以消除的心理伤害,需要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和帮助。要预防和解决学生欺凌行为,根本性举措在于直面校园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现实问题,重建校园中的人际关系包括学生间的关系。校园理想的学生关系应是一种教育性的关系,都应围绕学生的健康、和谐和多样发展建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充满尊重、信任、关爱、平等的精神。不难理解,进入校园的每一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梦想,都有对学校生活的无限憧憬,期望与教师和同学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每一个同学在学校日常生活中,都渴望得到尊重、信任、关爱和平等的对待。心理上的需求和教育上的期待得到满足,校园欺凌自然会消失。反之亦然。所以,校园欺凌预防和治理要特别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努力创造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加强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开展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形成团结向上、互助友爱、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激励学生爱学校、爱教师、爱同学,提高校园整体文明程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心理关怀是校园欺凌预防的关键

对于一些长期受不到教师关注、处于学业不良状态甚至被家长和教师认为是没有希望的“失败学生”,会通过欺凌同学的方式显示自己的存在感,获得自己病态的尊严感,甚至是单纯为了引起老师的关注。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专门欺负别的同学的孩子,一方面是加害者,需要批评教育;另一方面也是受害者,应该得到充分的同情和必要的帮助。因此,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建立更加尊重、更加信任、更加平等、更加民主的学校制度、关系和生活方式,彻底铲除欺凌现象产生的文化土壤,使学生成为积极、自主和充满友爱精神的人,强化对所谓“失败学生”的心理关怀,让学生学会像珍视自己的名誉那样珍视集体和他人的荣誉,懂得像维护自己的尊严那样维护集体和他人的尊严。

四、校园法制教育是校园欺凌预防的核心

加强思想教育宣传,打牢预防校园欺凌问题发生思想基础。加强法治纪律教育。开展法律知识常识教育。将法制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大力普及法制教育,健全管理制度,保证每学期开设有法制课和法制报告。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开展警示性法治教育。学校、班级通过举办讲座,班队会等活动,把一个个校园欺凌案件中的“受害者”“欺凌者”“旁观者”不同程度受到的伤害展示给学生,引导他们从活生生的案例中吸取教训,克制自己,正确对待。

五、心防管控是校园欺凌预防的创新

事前消除“未成年人不需担责”的错误认识。针对欺凌、暴力进行全面教育,要强调“消除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错误认识”,意在坚决对欺凌、暴力说“不”。有效遏制校园暴力的发生,“心防”和“人防、物防、技防”同等重要。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程斯辉谈道,在学校安全管理中,物防与技防已受到相对的重视,人防问题也有相应的责任制度规定要将学校安全管理视为预防学生欺凌与暴力发生的重要举措,凸显“心防”的重要性。学校生活中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情绪和同学关系状况,“特别要关注学生有无学习成绩突然下滑、精神恍惚、情绪反常、无故旷课等异常表现及产生的原因,对可能的欺凌和暴力行为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程斯辉认为,这正是旨在关注师生心理健康安全。此外,应该对学校的优秀学生、贫困生、心困生、留守生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关爱。

六、惩戒结合是校园欺凌预防的综合

事后惩戒教育结合,避免校园暴力扩散成网络欺凌。我们要惩戒和杜绝的是欺凌和暴力的行为现象,而不是要讨伐和清算一个个迷失自己的孩子。我们始终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通过教育改正错误,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要充分了解其行为动机和深层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和帮扶,给予其改过机会,避免歧视性对待。作为教育管理者,不是要对施暴学生一味批判、恐吓、全盘否认,而是要帮助他们看到自身行为的不合理之处,理解自己施暴行为的前因后果,并学习用更加健康积极的方式实现合理的目标。这样才能惩教结合,立德树人。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7】GHB0136)《农村薄弱学校校园欺凌现象及应对干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靖远县大芦镇庄口初级中学 730618)

论文作者:①李树军, ②李文庆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1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5

标签:;  ;  ;  ;  ;  ;  ;  ;  

以学校文化为帆预防学生欺凌论文_①李树军, ②李文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