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护理干预在早期食管癌患者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的应用效果论文_蒋方娟,刘廷照,李婧

合肥市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安徽合肥 230022

【摘 要】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干预在早期食管癌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早期食管癌患者60例,根据患者采用的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30例观察组和30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饮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在体质量、血红蛋白、肝功能、血蛋白以及淋巴细胞方便的下降幅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体质量、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肝功能以及白蛋白等指标的下降幅度均比对照组患者更小,表明观察组患者指标控制更平稳,P<0.05。结论: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的早期食管癌患者加强饮食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更可靠,有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

【关键词】饮食护理干预;早期食管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应用效果

食管癌是我国比较常见的疾病,在部位性癌症疾病中位列第二位[1]。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的改变,食管癌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临床上提倡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但要保证治疗,还必须加强护理干预[2]。本研究选择我院近两年收治的60例进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的早期食管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护理资料,将其进行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的早期食管癌患者中选出60例纳入本研究,将其以护理方法为标准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患者年龄在35岁~78岁之间,平均年龄(49.3±7.2)岁,病程在3个月~11年之间,平均病程(7.3±2.3)年。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范围为37岁~75岁,平均为(49.0±7.0)岁,病程范围为3个月~10年,平均为(7.0±2.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数据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我院提供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严格依照医嘱规范实施护理措施、以流食为主进行指导等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强饮食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患者手术后则积极加强患者饮食方面的指导与监督,提高营养支持,确保营养均衡。患者入院后就要开展营养教育工作,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开展饮食健康知识讲座、床边宣教等方式让患者认识并进一步了解营养知识与进食的方式。结合不同患者的饮食习惯与喜好为其有针对性地配置每天的营养食谱,及时正确地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针对无法正常进食的患者,护理人员首先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缓解消极情绪,减轻心理负担,确保患者更积极地配合医师进行的肠内营养支持,并自觉遵循医嘱按时按量饮食。

1.3观察指标

护理人员为患者准确测量并详细记录护理前后的体质量下降的差距,同时为其提供生化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白蛋白、肝功能以及淋巴细胞的下降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本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距值,计量单位采用t检验,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各项指标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指标更变化更平稳,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项指标的下降差异值(n=30例/%)

 

3.讨论

食管癌是临床上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种癌症,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消化道机械性阻塞以及吞咽困难的情况,且在患者病情的逐渐发展过程中,患者肿瘤侵袭进一步加重,从初期普通食物进食困难,演变为中期半流质食物进食困难,到晚期进食困难,完全剥夺患者进食补充营养的权利,所以晚期患者往往会存在营养不良、水钠代谢紊乱以及能量不足的情况,给患者机体与免疫能力造成极大的损害,并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导致患者疾病的恶化[3-4]。由此可见,为食管癌患者术后加强饮食护理干预非常重要。

在开展早期的饮食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从加强心理干预和营养宣教着手,结合患者的需求进行床边的营养指导。针对一些患者因疾病引发的恶心、呕吐症状,护理人员更要帮助其走出厌食的误区,耐心灌输食管癌患病原因、治疗方法和预后效果等,不但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还要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依赖度与信任度,提高依从性,推动护理工作更顺利的开展[5]。在饮食护理的心理干预下,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积极进食,补充微量元素与维生素,才能恢复患者消化道黏膜的功能,针对存在吞咽疼痛的患者可提供2%利多卡因喷雾进行止痛。在患者放疗前让患者多吃水果,进食粗粮加强营养,以应对外界的刺激与冲击,增强体质。本研究中,加强了饮食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在体质量、白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等指标方面下降幅度比未加强饮食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更小,P<0.05,表明针对性的饮食干预能确保患者各项指标在术后更平稳,更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饮食护理干预应成为早期食管癌患者进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政文.ESD在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0,27(7):377-378.

[2]令狐恩强.内镜下隧道式与常规黏膜剥离术治疗食管大面积浅表性肿瘤的对比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34(1):36-40.

[3]王晓燕.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病变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28):102-104.

[4]李红平.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近环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J].大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36(3):278-282.

[5]顾虹.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在早期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蛇志,2015,27(3):322-333.

论文作者:蒋方娟,刘廷照,李婧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6月上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饮食护理干预在早期食管癌患者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的应用效果论文_蒋方娟,刘廷照,李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