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论文_吴太平 王友珍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论文_吴太平 王友珍

吴太平 王友珍 山东省青州市王府街道刘井小学 262521

在创造活动和创造力的开发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在创造过程中产生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活动的结果,无论是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想法,还是产生新的事物,都是思维的结果。因此,开发创造力的关键是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意识,提高思维效率;要熏陶和培养学生产生和形成创造的意识和欲望;还要培养学生具有创造的品格,有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的毅力,不怕挫折和失败。创造性思维可以通过也应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激发和进行培养。

一、在教学中充分采用“扩散性问题”进行提问

教学中,老师的提问有:1.判别性问题。如:“对不对?”“是不是?”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学生对是非作出判断,课堂教学中可以出现齐声回答的精神状态和气氛,但对思维活动的要求很低,教师对学生回答的正确性不易作出正确的判断,也不易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2.叙述性问题。如“是什么?”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学生根据提问中出现的对象作出正确的完整的叙述性回答,这种回答基本上是教学内容的再现,因此学生都可以通过记忆、背诵而作出正确的回答,教师易于对学生回答的正确性作出判断。3.述理性问题。如“为什么?”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学生讲清楚道理、理由,要求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种问题的回答,有一部分是教学内容的再现,有一些是教学内容在应用过程中进行推理思维的结果。4、扩散性问题。如:“对某一问题的解法或思路你想到了哪些可能性?”“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它所追求的目标不是唯一的正确解法,而是使学生产生和提出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是前所未有和独创的想法、解法,见解和可能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问题回答有一部分是教学内容的再现,但它所追求的却是具有更为重要的价值的独创性见解,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来作出回答,并显示创造性思维的成果。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判别性和叙述性问题所占量很大,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提高述理性和扩散性问题在课堂提问中的比重。

二、在教学中充分显示教师和学生思维活动的全过程,通过思维过程的显示来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的活动,它不能通过知识信息的记忆、显现来激发,而主要是通过创造性思维过程的显示、传递来激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怎样显示思维的全过程呢?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述来完成。关键是讲什么?传统教学中,教师讲的主要是知识信息,讲做法、解法和解题过程,将教师或前人的思维结果,通过讲授注入学生的大脑。在实施创造教育时,教师所讲的重点是自己怎样想的?怎样思考的?主要不是讲思维的结果,而是讲思维的过程和思维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过程主要通过教师的提问:“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回答来显示的。无论学生是正确回答,还是思路卡壳,教师都可以在显示学生思维全过程的要求之下,充分利用这一环节,从而对其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产生激励作用。

三、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采用让学生讲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活动

让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来讲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有看、听、写、讲几种形式,实践证明,看和听的思维效率最低,写的思维效率较高,讲的思维效率最高。讲时思维活动在高效率进行,并且对创造性思维发生激励,有许多思维过程的飞跃和问题的突破正是在讲的过程中实现的。

四、在教学中通过学习兴趣的培养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成果的获得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兴趣的状态下获得的,因此,要通过学习兴趣的培养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兴趣的培养是在学生创造欲望得到充分满足的过程中进入最佳状态,问题的设置应使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这样学生每想出一个问题都能感受到一种无穷的乐趣,学习的兴趣就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就会反过来激励学生在更高的水平上进行创造性思维。

五、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必要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实施因材施教

对于习惯于进行记忆显现性思维的学生,要加强创造性思维的训练,首先是扩散思维的训练。即使对于较擅长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学生来说,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两种形式并不都擅长,往往擅长于其中一种,而另一种则多少受到某些抑制。要使学生顺利进行构成创造性思维的两个阶段的思维活动,取得创造性思维成果,就需要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特别是思维的薄弱环节,进行有计划的训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六、在教学中充分注意教师对学生在感情、情绪上的交流、影响和感染对创造性思维的激励作用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除了知识的传授外,还有着感情上的交流、传递和感染。有时教师一次极为亲切的眼神可以激励学生,而一次阴沉的脸色可以使大多数学生的思维进入抑制状态,因此,教师应充分采用亲切的语调,期待的眼光,及时鼓励等方法,通过感情上的传递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七、在教学中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相互之间对创造性思维的激励作用

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体活动,学生之间会产生思维信息的传递、交流和激励。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他人的思维成果来激发自己进行创造性思维,充分显示学生相互间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效果。

论文作者:吴太平 王友珍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4年1月第14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8

标签:;  ;  ;  ;  ;  ;  ;  ;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论文_吴太平 王友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