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对免疫组化制片技术质量的影响论文_陈哲

质量控制对免疫组化制片技术质量的影响论文_陈哲

清远市人民医院 陈哲摘要:目的:就质量控制对免疫组化制片技术质量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方法:以大鼠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照数字随机法将其脑、心及肾组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传统的切片,给予研究组质量控制后的切片,将两组的制片质量进行比较。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制片率及其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想要有效提高免疫制片率及其质量,就需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每一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关键词:免疫组化制片;质量控制;影响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1-WT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又被称为免疫细胞化学技术,主要是指显色剂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新技术,其在病理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效的与病理技术进行了融合,显著提高了病理诊断水平。但与此同时需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如若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制片质量,降低制片率。基于此,本文主要以大鼠的脑、心及肾组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了免疫组化病理技术的质量控制,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大鼠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照数字随机法将其脑、心及肾组织分为对照组(n=30)和研究组(n=30);本次实验所用的试剂主要包括苏木精、甲醛、无水乙醇、二甲苯等;实验所用仪器和设备包括:全自动组织切片机、智能环保型生物组织脱水机、生物组织摊烤片机、恒温干燥箱及图像分析系统。

1.2 方法

将本次研究对象大鼠的脑、心及肾组织进行切片,依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片,研究组采用质量控制后的切片,之后采用显微镜将两组的病理切片进行观察、比较,从而找出两组切片的差异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1.3 评价标准

严格依照病理切片标准对本次试验的切片比较,共分为三个维度,分别为差质片、良质片及优质片。差质片:切片编号较为模糊、厚度不一、有褶皱、气泡且存在污染等现象,在进行对比时颜色不够清晰,对比起来不明显,显微镜下观察起来较为困难;良质片:切片编号清晰、厚度较为统一、有褶皱但不怎么明显、没有气泡、刀痕及污染现象等,在进行对比时颜色清晰,对比起来较为明显,显微镜下观察起来较为容易;优质片:切片编号清晰、厚度非常均匀、没有褶皱、污染、气泡等现象,在进行对比时颜色非常明亮,对比明显,显微镜下观察起来很容易。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涉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进行检验,以率(%)表示,经过检验后,数据的P值在0.05以内,则说明数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制片质量

两组实验对象采用不同的切片后,研究组的切片较为清晰,免疫组化颜色明显,而对照组的切片虽然也较为清晰,但免疫组化着色不均匀、颜色不够明亮,且切片还存在褶皱及干涸现象。

2.2 对比组间的制片率

两组实验对象采用不同的切片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制片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两组实验对象的制片率比较(%)

组别 n 优质片 良质片 差质片 有效制片率 研究组 30 26(86.7) 3(10.0) 1(3.3) 29(96.7) 对照组 30 19(63.3) 5(16.7) 6(20.0) 23(76.7) 3 讨论

在临床中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其常用技术,可明显提高病理诊断水平及其质量,所以对免疫组化制片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是确保病理诊断结果准确性的关键。现阶段,随着我国新医疗的改革,质量管理问题就成为了现下特别关注的问题,想要对免疫组化制片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就需及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从而全面提升免疫组化制片的制片率,为临床病理诊断提供更为精准的依据。

3.1取材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其改善措施。通常情况,在取材环节上最为常见的问题主要为所选病变组织的体积不合格,如切片的厚度不均匀、病变存在坏死现象等;标本记载的相关信息及描述上存在较大差异性,亦或是对于标本的记载描述较为简单,内容不够全面等,从而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免疫组化制片质量造成影响;在对标本进行取材后,如若没有对标本进行良好的保存,导致其被污染,那么也会影响组化制片的质量。因此,想要有效规避上述问题的发生,就需严格控制每一环节的质量,确保从根本上杜绝异常问题的发生。

3.2 实验所用试剂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针对免疫组化制片而言,其质量的好坏与试剂的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均会对病理诊断的准确性造成影响。例如,针对使用过的试剂,如果存放较久,其就会比较容易挥发,从而就在直接降低了试剂的纯度,造成组织切片质量低下,最终对临床病理诊断准确性造成影响。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需严格把控试剂的购买、配置及使用等过程,定期对免疫组化试剂进行更换,从而避免对免疫组化制片质量造成影响。

3.3组织切片、染色问题及其改善措施。由于新鲜的组织需要固定好才能确保原有细胞的固有形态,不然就会直接造成组织自溶,同时染色质量的稳定进行也影响着制片质量。因此,日常工作中需注意对组织标本的固定,在组织离体后要及时将其放入固定液中,固定时间依照标本的大小来定,如针对小的标本一般情况下放入固定液中的时间为4至6小时,而大的标本大概在1研究组8至24研究组小时或以上时间。另外,还需特别注意免疫组化染色的步骤,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执行,以有效确保组化染色制片的质量

综上,想要有效提高免疫制片率及其质量,就需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每一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研究组李飞虹,姜汉国,林虹.免疫组化染色质量控制在鼻咽组织切片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6,5(13):533-535.

[2]研究组王晓鸿,孟晓军,郑燕璇.人体活检穿刺组织、实验动物组织荧光制片、HE制片中的技术改进[J].中国实用医药,2017,14(23):222-223.

[3]研究组胡君程.液基细胞学薄层涂片技术在体液免疫组化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6,31(15):7620.

[4]研究组虞红珍,吴强.浆膜腔积液细胞学检查中制片技术应用的现状与进展[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7,4(17):434-436.

论文作者:陈哲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质量控制对免疫组化制片技术质量的影响论文_陈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