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人的新风--内蒙古锡蒙苏尼特左旗人民武装部队精神文明建设记述_人民武装部论文

边疆人的新风--内蒙古锡蒙苏尼特左旗人民武装部队精神文明建设记述_人民武装部论文

情系草原心系民 驻守边疆树新风——内蒙古锡盟苏尼特左旗人民武装部精神文明建设纪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苏尼特左旗论文,人民武装部论文,内蒙古论文,边疆论文,精神文明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丽的苏尼特草原,地处北国边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北部,北于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316公里,西北与二连浩特市交界。一直拥有“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长期以来,草原军民共卫边防、共建草原,涌现出“模范民兵指导员”丹巴等英雄人物。驻守在这里的苏尼特左旗人武部积极响应“军队精神文明建设要走在全社会前列”的指示精神,发扬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的优良传统,视驻地为故乡,视牧民为父母,积极主动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在美丽的苏尼特草原播撒文明的种子,取得了卓著成绩,深受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1998年荣获盟级“文明单位”,2004年荣获盟级“文明单位标兵”,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更上一层楼。

人武部领导始终坚持党委一把手亲自抓精神文明建设,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党委工作日程,纳入年度工作安排,纳入责任目标管理之中。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参建制度,统一协调部机关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基层武装部和民兵营(连)都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把民兵参建工作和组织建设放在同等位置来抓,通过组织落实,确保了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建活动的扎实开展。

人武部根据部队驻地地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为搞好军政军民团结,积极发挥其协调驻军警单位的职能作用,向驻旗部队和武警官兵提出“扎实工作打基础,作风过硬树‘窗口’”的要求,使驻旗部队行动积极、正规有序,“窗口”意识明显增强。与此同时,人武部严格管理,实行干部、职工一日生活军事化管理,通过坚持早操制度、操课制度、请销假制度、点名制度,强化了干部职工的纪律意识,在旗委、政府组织的各项活动中队伍整齐、军容严整、口号响亮,在当地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中树立了人民军队的良好形象,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

该旗的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基干民兵分布在全旗2镇9个苏木。他们充分发挥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在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中的“排头兵”的作用,旗人武部指导各基层武装部在民兵队伍中广泛开展了“民兵文明户”、“文明街道”、“文明村(嘎查)”、“文明个体户”等活动,在倡导民兵带头科技致富的同时,以民兵队伍良好的自身形象,倡导文明新风,促进了全旗“两个文明”建设蓬勃发展。他们坚持在建设“两个文明”的伟大实践中练兵、用兵、强兵。

在生态建设上,该人武部积极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号召,于2001建立了1万亩“生态建设基地”,近三年来发动民兵预备役人员近万人次,进行植树、浇水、管护工作,保证树木的成活率。此外他们还在浑善达克沙地飞播草籽2万亩,发动民兵围打沙障10000米,取得了显著效果。苏尼特左旗人武部把帮助驻地边民致富奔小康作为部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在系统组织民兵和预备役人员扶贫帮困的同时,积极发动民兵用科学、用技术帮助边民致富奔小康。他们一改以往给钱给物的传统帮扶模式,把帮助边民发展科技养殖作为脱贫致富的重点,组织6个民兵小组深入驻地边境苏木、嘎查向边民传授科技养殖技术,提供发展致富信息,并开展了“做‘四有’新人”为主题的演讲报告会和文艺活动。他们还依托边境各嘎查“民兵之家”建立致富信息咨询站,帮助边民开辟一条信息渠道。边防广大民兵情系人民,体察民情,办实事,进一步密切了军政关系、军民关系。近两年来,人武部包扶贫困户28户,共投入扶贫资金累计18920元、物资折合人民币9852元。在扶贫帮困活动中,人武部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主动结成帮困对子,每年因地制宜地制定扶贫计划,采取科技扶贫的有效措施,及时传送技术、教知识、送信息。同时利用捐资捐款的方法,为扶贫对象排忧解难,到目前,已脱贫14户,有5个辍学学生重返学校。

通过人武部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在当地驻军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中形成了“人人讲文明、处处见文明”的良好风尚,使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在全旗精神文明建设中走在前列,发挥了“排头兵”作用。

标签:;  ;  ;  

边疆人的新风--内蒙古锡蒙苏尼特左旗人民武装部队精神文明建设记述_人民武装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