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足浴干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效果及护理论文_朱金萍

中药足浴干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效果及护理论文_朱金萍

朱金萍

(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老年病科;安徽宿州234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20例行中药足浴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观察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方法:对2017年7月~2017年12月入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例行中药足浴,进行护理,观察血压控制情况。结果: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入院时血压平稳下降10mmHg以上。结论:行中药足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能平稳、安全的降低患者血压。

【关键词】中药足浴;护理;原发性高血压;效果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4-0205-01

高血压是当前中国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病,据报道我国目前已有2亿多高血压患者,且还逐年递增。高血压易导致心脏病、脑卒中、肾衰竭等致残、致死性疾病[1],引发的并发症很多,属于高危病症,给社会、家庭造成沉重思想和经济负担。国内多采用西药治疗,存在诸多弊端。中医治疗副作用少,但有关中医治疗特别是中药足浴报道很少,为了很好控制血压,降低并发症,我们对高血压患者采用中药足浴。中药足浴是利用皮肤的渗透、吸收、分泌、排泄等多种功能,通过对局部皮肤的刺激,促使药物经由皮肤表面经腧穴进入体内,通过循环到达脏腑,达到了调和周身气血的目的,充分发挥了药物的功效,达到了降低血压、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2]。但中药足浴想要更好地发挥疗效必须给予相应的护理,我科自 2017年7月份实施中药足浴干预原发性高血压病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总结20例行中药足浴并给予相应护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0例患者为本科自2017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9例,女11例, 年龄54-85岁,平均年龄(69.30±7.71)岁。入院时血压为收缩压为(155.57±7.27)mmHg,舒张压为(110.86±5.69)mmHg,平时口服降压药控制血压,入院后继续口服降压药,待血压降至平稳后渐停降压药。

1.2.足浴药物配置及使用方法: 中药液由我院中药房统一煎熬。用200mL药液,以1:15比例兑入热水,先用热气熏双下肢,测量药液温度为35℃-40℃时泡足,每天1次,每次20-30分钟,5次为1疗程,每日测量患者晨起血压,观察血压控制情况。

1.3护理

1.3.1足浴护理:(1)在进行泡足前,先了解患者病情、观察足部皮肤情况,评估患者下肢皮肤对温度的感知觉,了解患者进餐时间。(2)向患者讲解足浴的目的、原理、作用、方法,需要其配合的事项,解除其疑虑,取得其配合,告知注意事项。(3)中药足浴使用带盖的深木桶,能达到很好的保温作用。(4)把握好足浴液的温度,先用热气熏双下肢,泡足前测试足浴液温度,待药液温度降至35℃-40℃时进行泡足,过程中避免烫伤。(5)充分暴露泡洗部位,药液要浸没双踝关节达到小腿中下部,浸泡过程中双足相互揉搓促进药物吸收及血液循环。(6)泡洗时间控制在 20-30分钟,避免时间过长,避免空腹及餐后一小时内泡洗。(7)泡洗过程中加强巡视,如出现皮肤发痒、皮疹、心悸、出汗、面色苍白、头晕、目眩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足浴,并将情况告知医生,配合医生及时进行处理。(8)足浴后将皮肤上的药液用毛巾轻轻擦净,注意擦净脚趾间,避免药液残留,观察患者皮肤情况。(9)足浴结束后指导患者用拇指按压涌泉穴,力度以感到感到局部酸胀为宜,告知患者饮适量白开水,以补充蒸发的水分。(10)记录患者泡洗部位皮肤情况及患者的主诉。

1.3.2心理干预:健康的心理对高血压患者非常重要,能够保持血压的稳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患者因长期服药及忍受病痛的折磨,大多会产生焦虑、抑郁、自卑、恐惧、紧张等悲观情绪,向患者讲解控制情绪与血压的关系及控制情绪的的方法,嘱患者学会沉着冷静,自我控制情绪,保持平和心态,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及剧烈的情绪波动中。讲解高血压病因、症状、治疗及护理知识,让其对自身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避免因对疾病的误解而产生的恐惧及焦虑心理。热情接待患者,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关心爱护患者,让其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增进护患关系,增强其自尊心,增加其治疗信心。

1.3.3饮食指导: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过咸、油腻、高热量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用动物内脏及鱼子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戒烟限酒,多食粗粮及新鲜蔬菜,如:豆类、燕麦、荞麦、芹菜、胡萝卜、茄子、洋葱、海带、香菇、苦瓜等,晨起饮温开水一杯,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

1.3.4运动指导:指导患者进行适合自己的有氧体育活动,如:太极拳、八段锦、快步走、慢步跑、爬楼梯等,量力而行,避免劳累。

1.3.5作息指导:遵守作息制度,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1.3.6环境准备: 保持病室环境安静,保持病室及床单元整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结果

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入院时血压平稳下降10mmHg以上。

3小结

当前,高血压人群在我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高血压给患者带来的危害日益严重,西医治疗方案是以长期口服降压药物为主,会出现诸多不良反应,并与服用剂量及服用时间呈正相关,中医辩证治疗因简便易行、无不良反应,逐渐替代传统的西医治疗方式[3]。中医认为,高血压属于中医头痛、眩晕范畴,风、痰、淤等是其主要病机,其主要的临床证型为气虚血瘀[4],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过度劳倦、内伤虚损、饮食不当 以及情志失调等原因造成的[5]。中医药治疗强调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等平衡。足浴时中药液通过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循经而上,起到调补肾阴、平肝潜阳的作用,能改善患者细小动脉痉挛症状,扩张细小动脉,使周围循环压力下降,配合中药作用,从而降低血压。足浴时药液深度足以将三阴交穴及悬钟穴覆盖。三阴交穴为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交汇穴。此3条经脉对血压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既能健脾助运,又可养血柔肝,能很好的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悬钟穴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功效,能很好的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按摩涌泉穴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使体内一氧化氮水平增高,促使血管扩张,达到降压目的。足浴降压效果虽然很好,但必须把握好时间,避免长时间足浴,足浴时间为20-30分钟,时间过长局部毛细血管过度扩张,会引起短暂脑缺血,严重时会引起晕厥。避免空腹及饭后一小时内足浴,因空腹足浴易引起低血糖,饭后一小时内足浴会引起消化不良。正确的足浴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饮食、运动、作息指导及环境准备,增强了降压效果。

总之,对行中药足浴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相应护理能安全、平稳降低患者血压,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腾腾,沈翠珍.中药穴位敷贴对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及中医证候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6,31(1):48-49,84.

[2] 徐先进.《内经》“治未病”思想指导高血压病防治[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10):1178-1179.

[3] 林奕雯,王凌.中医辨证诊疗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6,4(1):64-65.

[4] 许涛.益气活血中药组方配合西医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症状及血压控制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8:5121-5122.

[5] 余希文,吴宁波,李元红,等.中药足浴辅助治疗高血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29(12):1031-1032.

论文作者:朱金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  ;  ;  ;  ;  ;  ;  ;  

中药足浴干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效果及护理论文_朱金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