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突破习题讲评课,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习题论文,教学质量论文,评课论文,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习题讲评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抓好讲评课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讲评不是“炒冷饭”,更不是一味评错纠错,而是师生对教学效果的评析与交流,因为它与其他复习课、习题课紧密相连,是其他课型的总结和延伸,是教师又一次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基本的信息系统的开始。所以,提高讲评课的效率是提高化学复习质量的关键之一,也是将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的一种有效途径。怎样提高讲评课教学的效率?
1.精心备课,有的放矢
讲评课的功夫首先在于精心备课,通过审视学生作业、练习卷、试卷中的反馈信息,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归类和人次统计,认真查找原因,特别是针对作业、试卷中出现的具有共性的典型错误,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自我分析,即按教师批阅时所做的针对性、启发性的批语,对错题给予订正,并认真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通过讲评查“病情”找“病源”,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辨析能力的目的。
讲评时要“一语中的”,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切忌笼统地认为粗心大意或双基掌握不好,应明确提出:有的是解题粗心;有的明显是双基掌握不好;有的则是属于非智力因素问题,如解题不规范、书写不认真或专用名词中出现错字等。例如在元素化合物知识方面,常有元素的推断,题目要求写元素符号,有的学生偏偏写元素名称,像这种就属于粗心、审题不够仔细。因此,我在讲评时就特别强调,学生要准确查找出错误产生的根源,保证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2.注重启发,触类旁通
讲评课的技巧首先在于思维启发。思维能力是认识能力的核心,讲评课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为目标,才能将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切忌就事论事,把正确的选项或解答在课堂上公开了事,而不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这样选或解,应根据问题的性质和学生的知识结构、认识水平,准确地选择好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通过点拨、诱导使学生茅塞顿开,跳一跳便摘到桃子。
如:室温时,将0.1mol/L NaOH溶液逐滴滴入0.1mol/L的HAc溶液中,当溶液中[Na[+]]=[CH[,3]COO[-]]时,溶液的pH是():(A)大于7;(B)小于7;(C)等于7;(D)无法判断。典型错误是选A或B,属于分析判断上的失误,是由于思维不够严密而造成的,讲评时为了对症下药,疏通障碍,我就设置如下问题:
(1)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和HAc溶液混合,然后逐滴滴入HAc溶液,其pH怎样变化?请用图示说明。
(2)NaOH溶液和HAc溶液混合后,存在哪些阴、阳离子?所带电量存在什么关系?
(3)在(1)的图示中能否找到pH=7的中性点?何时成立?
这样设疑、引导,调动了各层次学生参与讲评,有效地纠正学生知识上的错误,以启发学生思维。还可以借题发挥,从1道题拓展到一类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深化知识,提高能力。
我还有目的、有准备地运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及“一题多变”等方法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的单一性和狭隘性,学会知识的迁移和方法的迁移。并启发学生多方位地进行积极思维,学生通过参与、分析和论证,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显示了自己的思维水平,掌握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给自己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3.重评共性,巧评个性
讲评时,对于多数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应多花时间进行重点讲评,采取的方式注重依纲据本,多角度深入浅出阐述问题的实质,使学生对错解有深刻的认识,譬如:在含2.22g Ca(OH)[,2]的澄清石灰水中,要得到国1gCaCO[,3]沉淀,应通入CO[,2]气体多少克?
不少学生仅根据反应方程式求出一个答案来,显然是很不全面的,我在讲评时着重启发学生,回忆学生自己做过的实验:在含有一定量的Ca(OH)[,2]的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气体,生成CaCO[,3]沉淀,溶液变浑浊,若继续通入CO[,2]气体,则生成的沉淀溶解。最后,溶液变澄清。整个过程中CaCO[,3]的量与通入CO[,2]气体的量存在何种关系?这时学生猛然醒悟,很快得出这两者之间有一个对应关系,随之迅速求出另一个答案,与此同时对正确的解答才正确理解了。为了进一步检查、巩固讲评效果,我甚至不惜再花点时间,将此问题做适当变化要求学生做出解答,如:AlCl[,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要得到Al(OH)[,3]沉淀,需加NaOH溶液多少的情况,也属此类型的题目。
对于少数学生出现的个性问题应少花时间进行巧评,譬如:有的共性问题中就含有个性问题,那么在讲评共性问题时,对此个性问题稍做提醒式讲评;有时几个个性问题之间有一定相似之处,就可择其典型做讲评;有时几个个性问题之间在类型和深浅度方面有一定联系,不妨设计一个综合题将其巧妙串联进行讲评。还有些极个别且有明显孤立性的问题,若时间不允许可留做课后单兵教练。用这种方法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对选择题的讲评,更是受益匪浅。
4.学科渗透,培养能力
随着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3+X”模式必将在全国实施。因此化学科也必须做适度调整。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点的交融与渗透。这有利于对中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不偏科,扩大知识面,并形成较强的理解、分析、应用等综合思维能力,这是培养跨世纪综合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因此,在习题讲评时,选编一些跨学科的习题就显得很有必要。如:如图1所示,一金属杆ab在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导轨上向右做匀速运动,其速度大小为5m/s,导轨电阻不计,导轨的宽度为60cm,其间有一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8T。现用导线与插入电解槽中的两个惰性电极A、B相连,回路总电阻为5Ω,电解液是500mL CuSO[,4]溶液。
(1)写出B的电极反应式。
(2)写出电解CuSO[,4]溶液的化学方程式。
(3)金属杆ab运动一段位移后,某一电极增重0.016g(设无H[,2]逸出且不考虑水解及溶液体积的变化),此时溶液的pH=____。
(4)在金属杆ab运动10s的时间内,电极A析出物质的量是多少?
这是一道物理与化学综合题,涉及到电路计算、电磁感应、电解和物质的量浓度与pH等诸多知识。讲评时,我就让学生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不要急于求解,而是帮助学生分析、理清思路后再下手。这样力求反映综合考试的系统化倾向,从而指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对复杂或陌生的情境,运用综合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解析:
(1)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力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感应电流,由右手定则知A为阴极,B为阳极,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自然学科是错综复杂的,相互关联的。我强调学科渗透与交融就是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有意识地联系相关学科的知识,培养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铺垫台阶,这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5.形式多样,讲评活泼
讲评课的魅力在于新颖活泼。欲新颖首先讲究形式的多样化,即根据问题的类型和讲评的目标,可以由教师单方讲评,也可由师生双方共同讲评,也可让学生讲评。由教师单方讲评适合于具有一定深广度且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此法用时少、见效快,但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师生双方共同讲评适合于深广度适中有一定代表性的问题,可以是教师讲学生评,也可以是学生讲教师评。学生独立讲评常用于独特见解或非智力因素所致的问题,通过学生现身说法,既解决问题又很好地教育了全体学生,出色地达到讲评的目的。讲评不能单纯理解成语言形式,还可以通过实验论证。对有争鸣的问题,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展开有意义的讨论,通过争鸣澄清事实。
讲评应讲究语言艺术效果,除要求做到抑、扬、顿、挫外,更要强调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启发性和幽默风趣。注重体态语言魅力,因为一个恰如其分的体态会给学生心灵的启迪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6.矫正深化,沟通联系
讲评课的深化层次目标是通过问题矫正,及时深化知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譬如请写出制备铜的化学方程式,有的学生写出:2Na+CuSO[,4]=Cu+Na[,2]SO[,4],该反应显然是不可能发生的。观察实验现象开展讨论,最后指出这类反应将极活泼金属除外。这样,学生对金属活泼性顺序表的应用,对金属、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及其特例有了进一步沟通和深化。
7.激励斗志,取长补短
讲评课成败应看学生是否知错能改,晓己短知人长,有奋发进取的斗志。故教师备课、授课时始终贯穿这一主线。讲评时对事不对人,不可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要提倡互帮互学的风气,通过小组讨论,同学发言,学习经验交流,让他们知己知彼,萌发了超越的信念。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化学讲评课教学中应掌握以下原则:
(1)针对性和延伸性原则:即讲评时要针对考试说明、针对学生实际、针对课本、要求教师研究、掌握好考试大纲,掌握讲评的深广度。
(2)思维性和训练性原则:思维能力是认识能力的核心,讲评课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为目标,才能将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所以,要求师生从思想上重视讲评课。教师应认真准备测试题,组织好测试,及时批改,及时讲评,精心设计教案,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观点优化讲评课的结构。
(3)系统性原则:一次考试讲评,只能解决一部分知识点和能力点,但经过某一阶段的讲评后,应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形成一个系统,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均有提高,这是讲评课的总目的和指导方针。
(4)鼓励性原则: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要进行肯定,对一些创新解法要进行展示,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了解自己。对于有羞愧心理的学生要鼓励,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对于有放纵心理的学生,要注重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奋斗目标;对于有自满心理的学生,要严格要求,使他们能进一步刻苦钻研,达到一定的学习深度;对于有积极探究的学生,要多鼓励,让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总之,几年来,由于我坚持不懈、一丝不苟的抓好讲评课,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我所任教的班级,在高二年级全省化学会考中优秀率达到80%,进入全省重点中学前30名,在高三年级市质检、省质检成绩也较理想,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在这几年高考中再次获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