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贫困与贫困奢侈品&中日饮食文化比较研究_中日文化论文

奢侈贫困与贫困奢侈品&中日饮食文化比较研究_中日文化论文

奢侈的贫困与贫困的奢侈——中日饮食文化比较谈之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贫困论文,奢侈论文,之二论文,中日论文,饮食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曾经将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推向极至的中国人,近代以降则在内忧外患的困顿中,无论是经济规模、还是社会文化的发展,都已然处于落后的状态。曾经与中国有着两千年文化势差的日本,近百年来却急赶直追,学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也学过西方连抢带夺的殖民主义劣迹,一跃而为与发达国家等量齐观的世界经济强国。这一现实里,融入了中日两国各自文化蜕变的艰辛历程。内中,当然也包括了食文化的演进。

从寻常百姓的淡饭粗茶,到殷实人家的四碟八碗;从士大夫的钟鸣鼎食,到统治者的肉林酒池;食文化在满足中国人从生存到享受的多层次追求的过程中,显示了非同凡响的实力。使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混到了一副好下水;得意者更是脑满肠肥,裤裆里流油。然而,这种博大和富有,同时也铸就了中国食文化的奢侈品格;养成了中国人对饮食过分投入的传统习俗,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一传统习俗并无淡化的迹象。

如果比较一下现今人均收入仅为数百美金的中国,和超过一万美金的日本家庭的饮食,你会发觉并不存在由于收入差距悬殊所带来的餐桌上的不同档次。每天晚上炒上两个热的、拌上一个凉的、再拼一个现成的,这样的菜谱对大中城市的普通中国人家而言,可谓平平常常。而在东京的中产阶级家庭里,女主人既练不来这许多花哨,也不会不厌其烦地追求每天的这样的付出。做一个菜,烧一个酱汤,再配上一盘熟食或一碟咸菜,便足以打发男主人了。除去食文化的个性区别,就中显然并不存在谁吃得起、吃不起的问题。

为了一次寻常的、非商业性的宴请,中国人可以拿出个把月、甚至不止于此的工资。肚子里能装多少又当别论,点菜的数字必要成双,超过实际需要才显得入情入理,以为舍此便没有面子可言。场面上如此,中国人在家中待客也并不含糊。荤的素的,冷的热的,煮的蒸的,总之是要一大堆,总之桌上的盘子要起摞,这样才见得做东的风度和诚意。为此毫不吝惜花上半天、哪怕是一整天的操劳。工薪阶层尚且如此,至于那些钱来得容易、或根本不用掏自己腰包的人们,自然是不会放过所有可以吃得好的去处的。而且日复一日,常盛不衰,表现出一付十足的动物性和挥霍无度的败家子的作派。在一年吃掉两座三峡水库、十几个汽车厂的世风里,中国的食文化呈现出一种明显的病态。

吃点好的,本是不应该受到责难的人生追求。而况有前人留下的这份丰厚的食文化遗产,既是得天独厚、又何乐而不为呢?问题在于,中国饮食制作过程繁杂,能源消耗偏大,环境污染严重;中国人为了这张嘴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和生命,同样是巨大的;是外民族不可能忍受的。当整个人类在千方百计加快生活节奏、以求更好地生存的时候,为吃而奢侈的中国人有否捉襟见肘、意识到匮乏现代素质的贫困?问题在于,五十年以后,中国才有希望步入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现今中国人有限的那点钞票,需要而且能够派上的用场实在太多。大抵扔在嘴里的富裕,无论是于国情还是家情,都存有太大的反差。从这个意义上讲,又有谁能说这不是一种本质上的贫困?

日本人在中国就餐时,常常为了一道他们以为好吃的菜而频频举著,而且旁若无人,直到吃光为止。唯此,也常常遭到同席的中国人的暗自嘲笑,觉得这个岛国民族的食文化实在是可怜之至。是的,食文化为日本人提供的饮食是简略的、单调的、甚至是贫困的,不过,日本人并不想从根本上改变,而是至今大抵恪守着这种淡泊的食风和清贫的传统。他们在这一基点上接受外来的东西,旨在建立一个日本式的人类优秀食文化的多元共存体以丰富自己。为此,在这个世纪里,特别是富了以后,学习借鉴也好,花钱去买也罢,日本人才真正表现出一种理智的奢侈。

如今的东京,大小饭店计20余万家;市民人均150人左右便有一个。其中,仅“中华”即中国饭馆,就比北京所有饭店的总和还多出一倍。此外,韩国的、印度的、土耳其的、西班牙的、法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甚至连美国西部的餐厅,也无不跻入了东京的饮食行业之列。这些洋馆子,有些是某国名气很大的饭店在东京的分店;有些干脆就是日本人自己开的。这里汇聚了人类食文化的精粹,大长了日本人的见识与眼力。与五大洲风格各异的饭店门面相比,除大店外,多数日本传统酒馆的外观,虽有其独到之处却显见小家子气。可是,这些“料理”仍大受日本人的青睐,每日门庭若市,绝不至因“中华”的庞大阵容和“西洋”的绅士风度,而一个个关门大吉。

必须说及的是,所有这些能够在日本生存下来的外来的饮食习惯,方式方法,无一不是已经日本化了的存在,保存并发展作为接受主体的日本方式的固有特点,不但是日本食文化择取与消化舶来文化的规律,也是整个日本文化的重要借鉴规律。不论你多先进,也不论你在城外的影响有多大,只要不设法适应,我的口味,我就绝对不予认可。这便是日本方式特征所在。

中国菜日本化的历程,也许较之西餐、较之印度咖喱饭和高丽烧烤,是最为艰辛而漫长的。以至于许多出色的中国菜肴和饮食方式,在大海那边遭到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命运。比较成功的,当首推面条。因为日本的面条不但保留了中国的汤面、卤面、炸酱面的诸多吃法,而且外观可餐,味道也不错。可谓失败者,非饺子莫属。不管是水饺还是锅烙,馅拌得均似泥,不消说味道自是大为减色;而且又被当成菜肴写到了菜单上,不过,中国人大可不必为此而感伤;用许多日本厨师的话说:我们这叫日本的“中华”。

此外,在东京数不清的超级市场里,台湾的香蕉、马来西亚的菠萝、非洲的金枪鱼、澳大利亚的羊肉、韩国的鳝鱼和辣白菜、大连的对虾、天津的板栗、上海的螃蟹、闽南的乌龙茶、俄罗斯的面包、捷克的黑啤酒、英国的威士忌、法国的白兰地、美国的柠檬……几乎所有的,为日本人所喜欢的世界饮食佳品,也已被摆到了货架上;端到了千家万户的餐桌上;为现代日本人尽情享用着。

这个世界变得太快。不论是中国食文化的奢侈的贫困,还是日本食文化的贫困的奢侈,它们的发展变化过程都远没有完结,因为人类需要更好地生存下去。问题的关键也正在这里。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理智地与自己奢侈的贫困告别。

标签:;  ;  ;  ;  ;  ;  

奢侈贫困与贫困奢侈品&中日饮食文化比较研究_中日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