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转换梁结构施工技术措施论文_王永珍

黄平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槐花工业区规划建设局

摘要:文章重点对建筑工程住宅楼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模板及支撑体系等进行了一些简要的探讨,以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转换层;结构施工;模板及支撑体系

一、前言

随着社会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多的高层住宅在单元设计大空间的入户大堂。高层住宅楼的结构主要采用短肢剪力墙,大堂作为一个结构转换层,大堂顶设计转换梁,将其上部结构的荷载向下传递。保证转换梁施工质量的关键就是其模板及支撑体系的设计和搭设。住宅工程中的转换梁结构模板及支撑体系搭设难度大,主要在于转换梁分布不规则,梁板支撑体系难形成整体;层高架体稳定性难保证。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转换梁模板及支撑体系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后才能实施。

二、工程简介

该建筑面积约69000平方米,是一个全装修的高品质住宅小区,由一层地下室、4#(30层)、5#(30层)、6#(27层)住宅楼组成,标准层层高3.3 m。主楼为筏板基础,钢筋混凝土短肢剪力墙结构。住宅楼入户大堂层高6.6 m,大堂顶为转换梁结构,4#楼设计转换梁KZLl,5#楼设计转换梁KZLl、KZL2、KZL3、KZL4、KZL5、KZL6、KZL7、KZL8、KZL9,6#楼设计转换梁KZLl、KZLlb、KZL2、KZL2b。

三、施工部署

(一)模板及支撑体系

剪力墙(柱)、梁、楼板模板均采用18 mm厚覆膜板、50 mm×100 mm木枋,支撑体系选用Φ48×3.0 mm钢管(由于市场上很难租赁到标准厚度的钢管,本工程选用壁厚为3.0 mm的钢管)、扣件、可调钢顶托。

(二)施工部署

地下室顶板结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85%以上,方可进行转换层结构支撑架的搭设。在转换梁结构区域,结构分两次施工,先施工一层柱、剪力墙及周边二层楼板结构,施工缝留于二层梁底下口100 mm处,再组织三层结构(包括转换梁)的施工。

四、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一)模板及支撑架的设计

转换层结构的模板和支撑体系按照(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进行设计,设计的内容包括墙、柱、梁板结构的模板及支撑体系的技术参数、支撑体系的加固方案、验收标准和监测方案。模板及支撑体系的技术参数必须通过计算和验算后确定,具体内容包括:模板及支撑体系的主要构件强度和截面特征、墙(柱)梁、板模板支撑体系的强度和刚度计算、梁板下立杆稳定性计算、转换层下支撑层承载力验算。按《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进行计算和验算。其余梁和楼板下钢管立杆纵距1.0 m,水平横杆步距1.8 m,扫地杆0.2 m。

通过纵横水平杆,转换梁和其余梁、楼支撑体系连成整体。

图1 转换梁模板构造

(二)模板支撑体系的稳定性加固方案

(1)剪刀撑的设置

从模板支撑架倒塌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大多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钢管承载力不足,而是由于钢管支撑系统失稳或杆件局部失稳造成的,其中设置剪刀撑是提高梁板满堂支撑体系整体刚度、有效防止纵向变形、增强支撑体系整体稳定性的关键。设置剪刀撑对保证结构质量和施工安全十分重要,不可忽视。目前规范对剪刀撑的设置尚无计算公式,只有技术构造要求。根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6.2.4条的规定,结合本工程的结构特点,剪刀撑设置方案如下:

1)模板支撑架体系四周设置竖向连续式剪刀撑;

2)转换梁两侧边以及两平行的剪力墙侧边,由底至顶设置竖向剪刀撑;若两相邻剪力墙之间水平距离≥5m,中间增加一道竖向剪刀撑;

3)在竖向剪刀撑部位的顶部和扫地杆层设置水平剪刀撑;

4)支撑架和水平剪刀撑的横杆与剪力墙抵紧,以保证支撑体系的刚度。

(2)转换梁下支撑体系顶部支撑点

1)钢管立杆顶部采用可调钢顶托,钢顶托外露长度不大于200 mm。

2)支撑体系顶部最上层水平横杆距钢顶托顶不大于300 mm。

3)立杆接头必须采用对接,不得采用搭接。相邻两立杆的对接接头不得设在同步内,且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0 mm。

(3)下部结构支撑层加固

转换梁施工荷载达到50 kN/m2及以上,超过了下部结构层的设计荷载。保留地下室顶板结构钢管支撑架作为加固措施,转换层结构混凝土施工完毕并达到设计强度后,再拆除顶板下的钢管支撑架。

(三)支撑体系的检查和验收

支撑体系检查的重点如下:

1)支撑体系构配件(钢管、模板、木方、扣件、钢顶托)材质必须符合《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和专项方案的要求;

2)支撑体系的立杆、水平纵横扫地杆、剪刀撑等是否符合规范和本方案要求,水平横杆与剪力墙必须抵紧;

3)顶托螺杆的伸出长度不能大于0.2 m;

4)各种安全防护设施搭设完善并符合要求。转换层模板及支撑体系搭设完毕,必须经业主、现场总监和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共同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监测方法

混凝土浇筑前,在转换梁下的支撑架体上挂水平线,在施工区域四大角和转换梁边安排监测员,监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转换层结构支撑体系倾斜或水平位移情况。如发现结构变形过大或支撑立杆出现弯曲、倾斜、扣件爆裂等时,监测员立即通知值班工长放慢混凝土浇筑速度,同时组织人员用钢管、扣件、顶托等进行加固处理。

(四)钢筋绑扎

1)水平钢筋直径D≥22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钢筋直径D<22采用对焊。竖向钢筋采用竖向电渣压力焊连接。

2)绑扎梁钢筋骨架时,先将梁上部钢筋用钢管全部支撑(搭设钢管支撑架),先绑扎梁主筋,穿箍筋,然后穿腰筋。整根梁绑扎完后,拆除钢管架,将钢筋骨架下放到固定位置。钢筋骨架按跨度3‰起拱。

3)转换梁的上下排钢筋在绑扎就位时达到上下对齐,形成垂直的钢筋间隙,以便混凝土浇筑和振捣。

(五)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浇筑前,业主、监理、施工方共同对结构、轴线、标高、断面尺寸、钢筋、管线的预留预埋、模板及支撑体系等全面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办好许可证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2)梁板、墙柱不同混凝土交接处,在楼板(梁)上按设计要求位置留出45o斜面,斜面用密目钢丝网隔离。

3)转换梁混凝土浇筑采取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不大于0.5 m,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必须覆盖上层混凝土,杜绝结构中出现施工冷缝。

4)为防止转换梁表面出现裂缝,混凝土浇筑完毕,接近初凝时(浇筑后约5~8小时之间)进行第二次搓压,间隔半小时搓压一次,搓压3~5遍。

5)加强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初凝后在结构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进行养护,薄膜覆盖要严密,不得漏盖。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6)混凝土强度达到100%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转换层结构的支撑体系,转换梁侧模可于混凝土浇筑7天以后拆除,延迟侧模的拆除时间有利于转换梁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五、结语

本工程转换层结构于2014年8月施工完毕,经检测,混凝土内实外光,层高、结构截面尺寸符合设计,转换梁混凝土内实外光,棱角顺直,无下坠,施工质量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

论文作者:王永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6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转换梁结构施工技术措施论文_王永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