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析论文_陈伊1,刘双岭2,孔妍2,黄昕1,石朗1,刘松江1

陈 伊1 刘双岭2 孔 妍2 黄 昕1 石 朗1 刘松江1(通讯作者)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摘要:本文对已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患者60例分为有周围神经损害症状组(DM-1组)和无周围神经损害症状组(DM-2组),并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对其进行了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检测及研究。结果为DM-1组和DM-2组与正常值的MCV和波幅(CAMP)比较有着显著性差异,DM-1组与DM-2组上下肢MCV异常率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表明糖尿病(DM)患者虽无临床症状和体征出现,但已存在周围神经损害可能,且下肢神经损害重于上肢,MCV测定对DPN的早期预防和早期诊治有较为肯定的应用价值,应成为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致死致残原因之一。因损伤的神经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检测是周围神经受损的较为客观的诊断手段,本资料是从我院 2012年1月~2012年7月期间住院的200例临床已确诊的DPN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对其MCV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MCV检测对DPN的临床诊断价值。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25岁~60岁,平均年龄45.1±7.5岁;病程1~5年,将患者分为两组,有周围神经损害症状的患者(DM-1组)33例,无周围神经损害症状的患者(DM-2组)2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的检测仪是美国维迪公司所产的Keypoint型肌电-诱发电位仪。测定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MCV。MCV测定方法:正中神经于腕部和肘部进行刺激,拇短展肌记录电位;尺神经于腕部和肘上刺激,小指展肌记录电位;胫神经于内踝和腘窝刺激,踇展肌记录电位;腓总神经于中踝和腓骨小头下方刺激,伸趾短肌记录电位。记录电极安放于所测肌肉的肌腹处,参考电极安放于远端的肌腱处;在腕部刺激时,记录电极距离刺激电极远端5~6cm,刺激强度给予超强刺激。

1.3 统计学分析及判定标准 应用SPP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检测方法及结果判断均按照北京协和医院肌电图室同龄组正常值标准进行[1],低于正常值为异常。

2 结果

2.1DM-1组,DM-2组和正常值比较,测定的MCV(m/s)参数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2.2DM-1组,DM-2组和正常值比较,测定的CAMP(mv)参数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

2.3DM-1组,DM-2组测定的MCV上下肢异常率比较,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由于其临床早期常无症状,很容易被忽视,文献报道有1/3—1/2患者被长期漏诊,而当进行各项检测后发现,其中至少有50%的患者可以证实已经存在神经病变及微血管病变[2]。神经电生理技术中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是周围神经病的主要检测手段,运动传导速度测定是其中之一。本文选取60例DPN患者分为有症状和无症状两组进行分析,从本组资料显示,DM-1组和DM-2组与正常值的MCV和CAMP比较有显著性差异,DM-1组与DM-2组上下肢MCV异常率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患者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出现,是由于造成糖尿病代谢异常的各因素缓慢发生,神经生理功能可以部分代偿,经过神经电生理检查才发现神经已出现病变[3]。神经的病理改变包括脱髓鞘和轴索损害,前者主要表现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后者主要表现为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可判断受损的神经是以脱髓鞘为主还是以轴索损害为主[4]。从资料中还表明下肢MCV异常率高于上肢,与文献报道一致,由于糖尿病出现营养代谢障碍,使得细胞体合成蛋白质等物质的性能发生改变或轴浆运输阻滞,导致最远端的轴突不能得到必要的营养而发生变性,因此神经的长度越长,越容易受累,临床上远端肢体症状会出现得较早、且严重[3]。

因此,在临床中,MCV测定对DPN的早期预防和早期诊治有较为肯定的应用价值,能够为临床提供准确而客观的依据,应成为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

参考文献:

[1]崔丽英.简明肌电学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211.

[2]童光焕.糖尿病人的神经系统和病症[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4,24(2):73.

[3]刘明生。胡蓓蕾,崔丽英,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700例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05,44(3):173—6.

[4]党静霞.肌电图诊断与临床应用(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基金项目:黑龙江江省中医药科研项目(ZHY12-2009),国家教育部“春晖计划”科研项目(Z2009-1-15022)

第一作者简介:陈伊(1972-),女,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脑电、肌电及诱发电位的电生理诊断工作。

★通讯作者简介:刘松江(1963-),男,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科研工作。

论文作者:陈伊1,刘双岭2,孔妍2,黄昕1,石朗1,刘松江1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1

标签:;  ;  ;  ;  ;  ;  ;  ;  

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析论文_陈伊1,刘双岭2,孔妍2,黄昕1,石朗1,刘松江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