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培训研究论文_王嘉林

公共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培训研究论文_王嘉林

北京亚林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 100162

【摘要】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生命是一切事业的前提,因此如何保护生命,如何应对突发意外灾害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明显上升,台风袭击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也经常被报道。工业时代的意外伤害也是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一大威胁,时常出现的核泄漏,工业爆炸引发火灾等灾害也引起了不小的恐慌。社会生活中的意外伤害更是让人防不胜防。面对种种灾难,我们只有增强忧患意识,珍爱生命,增强自救互救意识,了解学习更多的公共自救互救知识技能,才能早预防,早救治,维护生命安全。在现代社会,公共自救互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收到广泛关注,在很多地方进行的公共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培训研究也已证实了这个项目的可行性。本文将从公共自救互救技能培训的落实方面入手,通过对公众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培训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为公共自救互救提供依据,为人类生命安全事业做贡献,以此推动人类社会的更大发展。

【关键词】公共; 自救互救; 知识技能培训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带动医疗卫生事业也快速发展,人们知识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对生命健康也就越来越重视。公众应对自然灾害、意外灾害或者人为伤害的能力显著提高,公共自救互救能力也有所提高。但从全局来看,仍存在很多问题阻碍着培训的顺利进行及全面普及,情况不容乐观。公共自救互救普及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命安全。因此,进行公共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培训,是势在必行的。

一、公共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培训现状

公共自救互救知识技能的培训大多以社区为基础单位,目的在于指导社区居民对于安全

隐患的预防与救治,可在培训是培训员素质不够,培训对象在培训后知识技能得不到落实,更不要提推广普及。加之政府及社会支持力度不够,各方面配合不到位,造成空谈理论落实不到行动,置之高阁落实不到基层的局面。总的来说,虽有一定进步,但效果并不理想[ ]。

二、公共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培训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自救互救意识不强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遇到事情先是恐慌,很少有人能冷静下来自己解决。等稍微冷静下来也总是寻求帮助,缺乏自救意识。

就比如在扭伤烫伤这种可以自己先自己解决的情况下,大多数人是忍着伤痛到就近的医院寻求救助。再如现在各学校都会组织学生进行防震演练和消防演练,可是学生在活动中态度散漫,脸上还有充满微笑,嘻嘻哈哈,很松散,没有地震来临那种紧张状态。完全没有意识到防震演练和消防演练的重要性,对这种培训的意义意识不到[ ]。

(二)群众自救互救知识技能知晓率不够

无助造就无知?这句话放在这里再符合不过了。大多数无助就是来源于无知,公众缺乏自救互救意识,根本原因在于群众缺乏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在遇到溺水火灾落水紧急情况时,在专业急救力量到来之前,周围都是普通民众,会游泳的人少,会游泳但是救人的人更少,救助他人首先要保护自己,所以救人变成了一项困难的工作。火灾也是经常掠夺生命的一大杀手,但是火灾死亡人数大约有80%都是死于火灾中燃烧产生的有毒烟气而致死的。种种意外发生之后,群众缺乏救助能力,出现不会救的现象从而导致死亡,这种现象值得重视。这是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

(三)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1.立法政策方面没有规定,对这方面的重视度不够

有记者采访到一位没有救人的女士时,女士的回答是“不敢救,如果出现什么问题自己负担不起呀!”救助过程中出现一点意外都可能救助不成功,救助者害怕承担失败后果,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因为不敢救导致的死亡也值得我们反思。不敢救也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热议的“扶不扶”了,这种问题的解决还有赖于政府的重视,如果有政府政策保证,大家救人没有后顾之忧,救人也就不是难事,反而大家都会积极投身于此。

2.对急救器材设备,资金,人员投入力度和管理程度不够

公共场所急救器材要么设备不齐全,要么对器材设备管理不到位,经常出现器材过期,或者不知所踪的现象,导致用的时候器材发挥不了应有的急救作用。急救人员,救护车到位也时有不及时的现象。对急救知识技能培训的导员没有明确要求,自身工作任务重,大多都是志愿者,缺乏专人指导,从而缺乏知识技能普及的媒介,导致后面环节瘫痪。

培训中的的教具也没有保证,大多都是教员口头,或者ppt教授,停留在理论教育层面,无法落实到实处。即使有实物教学,也都是教员演示,学者很少有机会亲自动手,教学效果因缺乏器材设备达不到效果[ ]。在车站,广场,大型商场,机场等大型人员密集场所缺乏急救互救设备和急救包。各地方配备器材设备成本较大,个人或者企业投资绝对不足,这时就需要政府支持,可是政府投入力度还是稍有欠缺。

3.对急救培训落实没有规范的管理

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内容没有明确规定,方法也都各有千秋,培训质量完全建立在培训教员的自身素质上。也没有明确的评定标准。培训下来的学员不敢用自己所学急救,对自己的技能缺乏自信,做不到学以致用,也无法做到推广宣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宣传力度不够

经常在央视上可以看到关于公共自救互救的知识技能,可是现在年轻人很少有看电视的,绝大多数都用手机或上网获取信息知识等,关注不到这种形式的公益广告。在基层社区人流量大的地段也大多是商品广告,日常生活中急救知识很少出现在大众视野。校园内安全知识活动举办参与者也很少,贴出的安全知识不够显目,学生很少留意到安全知识的大报等。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来看,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世界急救日是那一天?大家都知道吗?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红十字会与红新月国际联合会将每年9月的第二个周六定为"世界急救日",这个国际组织希望通过这个纪念日,呼吁世界各国重视急救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人士掌握急救技能技巧,在事发现场挽救生命和降低伤害程度。我们已经有一个很好的宣传平台,可是利用度确不够,这是很令人惋惜的。

(五)培训不到位,得不到有效落实

培训是否成功不仅取决于培训者,还取决于接受培训的人。培训者的态度,精力,素质,技能等各方面能力以及接受培训的人的思想,态度,认知,行为都影响着培训的进程。现在社区的培训者,大多就是有这方面知识的志愿者,精力十分有限,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内容方法也都没有评定标准,所以培训难度大。接受培训的人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培训者对受训者的知识水平不了解,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教学。受训者的态度,对培训的认知即对急救培训的重要性必要性的了解还是不够,受训者受过训练后不敢实践等,这些都阻碍着培训的顺利进行与普及。例如我们接受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学习后没有机会演练,实践。所以培训落实不到位这个问题还需重视[ ]。

(六)各部门之间配合力度不够

公共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培训不只是一个部门的职责,或者一个企业的职业,应该是全体人民,各个部门,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学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时候可以与相关部门联合起来,就比如防火演练的时候可以请教消防大队的消防人员进行更 加专业的教育。同学们积极性会更高,培训效果更好。医院急救部门也可以去社区指导宣传等,可根据调查,这些行动很少,各部门协调配合能力仍有待提高。

三、公共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培训的意义

(一)时间就是生命

灾难后第一时间进行自救和互救,可以赢得宝贵的时间,在危急时刻挽救生命。1976年的唐山7.6级大地震,遇难的人有70多万,大约有70%到80%的人被压在倒塌的屋宇之下,通过自救互救,80%的遇难者获救,数以十万计的人死里逃生。据医学研究显示,意外发生也就大约几秒钟钟,黄金抢救时间也就短短的几分钟,抓紧这几分钟,抢救成功能提高到90% 以上。这就是自救互救的力量。

(二)正面面对意外灾害

进行公共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培训,能增强人们自救互救意识,增强面对意外灾害时解决问题的能力,遇事不慌,冷静处理。社会上有好多为人称赞的见义勇为的事件,在我们赞扬的时候也让我们陷入沉思,这些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英雄都是具有医学知识的医护人员或者具有急救能力的人[ ]。所以具备急救知识与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对群众进行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培训,增强自救互救能力意识,增强急救能力,在必要的时候挽留生命。

(三)对人类安全事业做出贡献

“安全重于泰山”这句话经常被提及,从这句话中也就能看出生命安全的重要性。因此挽救生命的急救也扮演这十分重要的角色。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培训能极大的提高抢救效率,为人类安全事业提供可能性。

(四)为各种事业提供坚实基础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安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人类健康事业也就是基础事业。人类健康事业推动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人类安全与健康了才能更好的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人们生命健康安全了,才能家庭幸福,事业上进。个人幸福才能为企业社会做贡献,从而推动国家繁荣,才有能力促进世界和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急救自救培训间接推动这人类世界的发展[ ]。

四、更好进行公共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培训的策略

(一)政府政策方面

1.立法政策方面给以最大的支持

切实解决不敢救的社会现象,从政策立法方面明确救人责任落实。可以考虑建立奖励机智等各种措施,鼓励大家自救互救。做到敢救人,会救人,积极投身到急救事业中。

2.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到公共自救互救事业中

尽量做到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机场、车站、大型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配备急救器材设备和急救药品[ ]。鼓励支持家家户户都自备急救包。有可能的话在社区,农村免费发放急救包急救药品,并安排专人去讲解,加强对教员的培训。增加对急救互救教学器材设备的投入,尽量做到实物演示。

3.加强培训的内容方法评定有一个标准

对培训落实到细处,提出具体的培训方案。先进行试点,评定后有成效后开始实施。

4.加大宣传力度

不仅在央视上宣传,更要适应时代潮流,让安全知识进网络,让安全知识进生活,让安全知识就校园。利用报纸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体媒介宣传。宣传可以全方面多渠道开展。可以面向社会闹市街道广场宣传。可以面向学校学生宣传,开展培训活动,开讲座,开展知识技能大赛等等,然后动员学生面向社会宣传,层层相扣层层衔接。

(二)社会方面

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人员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努力做到医疗卫生人员100%接受培训。医护工作人员等具备专业知识,但不一定具备急救知识[ ]。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是一种更便捷,更有力的促进公共急救的措施。在他们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他们能很好的接受教育,接受培训,很快进入公共急救事业中。也应该增强公共服务人员急救和技能培训,比如警察保安服务员等在公共场所也需要有具备急救知识技能的人员,尽量让每一个收到意外伤害的人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救助。

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实施全民自救互救素养工程提高中建立志愿者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在社会中广泛招募志愿者,对志愿者进行培训,组成志愿者卫生应急服务队伍。定期举办志愿者活动,志愿者对其他社会群众进行宣传培训,口手面教,形成自救互救社会志愿体系[ ]。

(三)社会群众

开展群众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培训,组织医疗自救互救,灾难自救互救,中毒自救呼救,防震,消防防火演练。提高公共自救互救意识关键在教育,大力开展群众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培训,增强群众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形成社会群众自救互救,社会群众敢救、会救的良好局面。

开展各项活动落实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实践是理论的源泉与检验标准,学到的理论不练习不实践便无用武之地[ ]。开展技能比赛,或者演练检验落实所学技能,在遇到突发意外状况时才能沉着冷静应对,顺利进行自救互救,挽救生命。

参考文献:

论文作者:王嘉林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5

标签:;  ;  ;  ;  ;  ;  ;  ;  

公共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培训研究论文_王嘉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