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体肝移植术中保温措施论文_毕雪洁,孙念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广东 湛江 524001)

【摘要】 目的:探讨在异体肝移植术中维持体温的护理对策及重要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10月—2016年10月行异体肝移植手术患者20例,给予保温措施,记录患者入室后、无肝期前期、无肝期、新肝期早期、术毕五个时间节点的肛温、血温、鼻温,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在麻醉后体温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无肝期快速下降,新肝期早期最低,但实施保温措施后,体温仍在35℃以上,在新肝期后期迅速恢复患者体温。结论:在异体肝移植术中实施保温措施,能有效维持患者体温,避免低温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病人成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异体肝移植;术中保温;低温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8-0230-02

近些年来,我国肝病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终末期肝病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1]。目前,终末期肝病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是肝移植手术,但肝移植手术常出现患者术中低体温情况,术中低体温是指中心温度低于35℃,分析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手术时间长、创面大、失血量大、无肝期机体产热量较少、移植肝的冷保存、大量灌注血制品及液体等[2]。低体温会使伤口感染率增加,影响凝血功能,增加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术后恢复时间,增加术后死亡率,严重时会引起心跳骤停,导致整个手术失败[3]。因此,如何维持肝移植手术患者术中体温稳定是目前护理人员面临亟待解决的一个临床课题。本研究我院自2014年10月—2016年10月行异体肝移植手术患者20例,探讨实施保温措施的临床效果,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4年10月—2016年10月行异体肝移植手术患者20例,患者均无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4],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7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40岁,平均年龄为(47.98±9.77)岁;疾病诊断: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2例,肝泡球蚴病4例,原发性肝癌8例,肝炎后肝硬化6例。手术时间8~18小时,平均手术时间(14.24±3.58)小时;麻醉方式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所有受体术后均转入ICU病房。

1.2 方法

(1)手术室温度调节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保证室温在25℃左右,准备皮肤消毒时,先将消毒液加热至37℃,手术室空调温度调到2℃;开始手术后将室温调回25℃。(2)充气加热毯及电热毯的使用在手术床上加铺电热毯,为防止漏电事故的发生,在电热毯上要加铺橡皮布和一次性中单,调节电热毯至低档加热。在患者身上加铺充气加温毯,根据手术进展和患者体温及时调节温度。(3)保暖覆盖物的使用有文献报道全身裸露的皮肤在27℃的环境温度下平均散热为114W/h,因此使用棉质的手套、脚套包裹患者双上肢和双下肢,除消毒范围外,使用尺寸合适的棉被遮盖胸部。(4)输液加温仪的使用在静脉通路上加装输液加温仪,根据患者的体温对输入液体进行加热和温度调节。需要注意的是新鲜血液的成分血不能加温超过38℃。(5)手术贴膜的使用用手术粘贴巾粘贴切口周围裸露部位,既对皮肤起到保护作用,减少皮肤散热,又降低了皮肤受到的冷刺激。手术切口消毒铺剖腹单后在两侧肋源下贴3L脑科专用手术巾,将尾口系紧,可利于将冲洗液、腹水、切口渗血、渗液等收集,以防无菌巾和床单浸湿。(6)热盐水沙垫的使用为防止体腔散热,使用热盐水沙垫对腹腔组织和肠管进行覆盖。(7)湿热交换器的使用为预防呼吸道散热,使用湿热交换器来维持呼吸道内恒定温度和湿度,减少深部温度继续降低。(8)冲洗液体加温使用40℃左右的蒸馏水或生理盐水冲洗,通过热传导来减少散热。(9)新肝期的局部复温使用37~40℃热盐水惊跑供肝或40~42℃温水冲洗供肝,有效提高供肝温度。腹腔可用温盐水棉垫覆盖,既提高供体和受体温度,又能防止体温下降。(10)手术结束的保温措施撤去潮湿的敷料后,将患者挪进有加温后的棉被或覆盖充气式保温毯,继续给予保温措施[5]。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入室后、无肝期前期、无肝期、新肝期早期、术毕五个时间节点的肛温、血温、鼻温,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统计描述各组数据均以平均数±标准差来表示;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两组间数据的比较采用t检验,在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在麻醉后体温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无肝期快速下降,新肝期早期最低,但实施保温措施后,体温仍在35℃以上,在新肝期后期迅速恢复患者体温。每个时间节点体温与上一个时间节点体温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3.讨论

肝移植术中低体温的原因有手术室温度低,麻醉后患者散热增加导致热量流失,输血输液,冷的消毒液对温度感受器直接刺激,术中使用4℃冰蛋白液,大量冰屑的使用等。低体温可造成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低血糖、心律失常、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增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发生概率,严重时可造成手术失败,患者失去生命[6]。

防止低体温,既要防止热量散失,又要及时补充热量[7]。本研究探讨实施保温措施的临床效果,包括手术室温度调节、充气加热毯及电热毯的使用、保暖覆盖物的使用、输液加温仪的使用、手术贴膜的使用、热盐水沙垫的使用、湿热交换器的使用、冲洗液体加温、新肝期的局部复温及手术结束的保温措施。手术室温度调节避免室温过低,有利于控制热量从患者皮肤散失;充气加热毯及电热毯的使用需根据手术进展和患者体温及时调节温度,维持患者体温;保暖覆盖物的使用来降低患者皮肤在环境中的裸露,减少皮肤散热;输液加温仪的使用根据患者的体温对输入液体进行加热和温度调节,避免低温液体输入降低患者体温;手术贴膜的使用既对皮肤起到保护作用,减少皮肤散热,又降低了皮肤受到的冷刺激;热盐水沙垫的使用是为了防止体腔散热;湿热交换器的使用是为预防呼吸道散热,减少深部温度继续降低;冲洗液体加温进一步通过热传导来减少散热;新肝期的局部复温措施既提高供体和受体温度,又能防止体温下降;手术结束的保温措施确保患者术后体温稳定[8]。从本研究结果来看,患者在麻醉后体温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无肝期快速下降,新肝期早期最低,但实施保温措施后,体温仍在35℃以上,在新肝期后期迅速恢复患者体温。每个时间节点体温与上一个时间节点体温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综上所述,在异体肝移植术中实施保温措施,既要防止患者热量散失,又要及时补充热量。保温措施能有效维持患者体温,避免低温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病人成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惠,韦桂玲,邵丽.2种保温方法对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中患者循环及电解质变化的影响[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5(10):1279-1282.

[2]赵东成,钟莉华,刘光娥,等.肝移植术中的体温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17):91-92.

[3]何婷婷,杨英.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移植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6,14(11):1144-1145.

[4]鲁为凤,徐成惠.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肝移植手术中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A02):1227-1227.

[5]苏玉锦.综合保温措施对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的保护作用研究[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3(s2):665-667.

[6]任芳菲,马小菊.28例肝移植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医药前沿,2016,6(23):246-247.

[7]张美雪,李慧娟.小儿肝移植术中精准化的体温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4):73-75.

[8]成丽娅,赵冬雨,邢惠芝,等.综合护理联合个性护理对肝移植术后患者满意度与生存质量影响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6(B03):466-467.

论文作者:毕雪洁,孙念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6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6

标签:;  ;  ;  ;  ;  ;  ;  ;  

异体肝移植术中保温措施论文_毕雪洁,孙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