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_人性论文

人性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_人性论文

人性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人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现代企业管理活动中如何重视人、激励人,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直接关系着一个企业的发展。而要管理好人,就要研究和了解人性,使管理符合人性的需求,发挥管理的最大效用。

一、关于人性

人性,即人的本性,指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人性既有共性即通性,也有个性即每个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本性,本文所研究的着重于人之共性。人之共性有如下最主要的内容:

(1)对生存的需求。(2)对自由的追求。(3)对平等的渴望。(4)对尊重的需求。(5)对财富的追求。(6)对自身发展和成就的渴望。源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我国的人性还有两点特殊的表征。其一,对于安宁的渴求。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人民受几千年封建儒家思想的影响,主张以和为贵;加之受传统的小农思想的影响,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合作,但谁也不能太突出。其二,渴望理解。“士为知己者死”,人是渴望被理解的,尤其我国由于封建制度漫长,人性长期被压抑,而一旦被理解,会尽一切努力,发挥自己最大的才能。80年代的大学生和军人都喊出了“理解万岁”这个震撼人心的口号,这就是人性心灵最深处的表征。

二、人性管理的历史沿革

在管理活动中,只有意识到人的作用时,才真正开始了人性管理。

在奴隶社会里,奴隶被当作会说话的“牲畜”,对奴隶的管理是反人性的;到封建社会,农民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毕竟未能摆脱经济上对地主的依赖关系,地主对农民进行地租和高利贷剥削,对农民的管理也算不上是符合人性的管理;到资本主义社会后,资本家与工人按照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结成了雇佣关系,表面上工人可以选择资本家,但还是未能摆脱对资本家的经济依附关系。资本家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也不重视人性管理。尤其是17世纪产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依赖生产技术的提高和生产工具的改进,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于是,资本家越来越崇拜机器的力量。企业管理者只重视工人的操作动作是否简化有效,工人的想法和要求远未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泰罗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方法,他通过对时间和动作的研究,制定出一套标准化的操作动作和所需时间,让工人遵照执行,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到这时候,开始意识到人性的问题,他主张实行硬性管理,对工人采取“胡罗卜加大棒”的管理方法。可以说,这时候管理的重点主要放在“机器”上,进而把人也当作了机器的一部分。

20世纪以后,情况开始发生变化,由于违反人性的管理,导致劳资矛盾日益恶化,劳动效率开始下降,迫使企业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认真考虑工人的需求、感情和尊严,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从而真正把人性用到管理当中,管理者开始采取民主式的管理方式,认识到那种把工人当作“机器”而采取“集权”的管理方式已面临危机。

第三次技术革命,更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电子技术开始运用于管理,机器人代替手工操作,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这时候又有一种思潮在暗暗地滋长,认为人的作用将越来越少,更起作用的还是技术和机器。然而未等这种思潮站稳脚根,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的振兴很快揭露了这种思潮的欺骗性。

日本经济的异军突起,引起了世界的震惊,国内劳动生产率大幅度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很快上升到世界的第二位。大部分美国学者在比较美国和日本的经济时,认为美国的管理方法落后于日本。美国管理者重视“硬件”因素,而日本管理者更重视“软件”因素,即更重视人员的管理,把人而不是把物和金钱看作最可贵的资源,就是日本经济腾飞的主要原因。

可以说,日本是把人性管理运用得最好的一个典范。日本的企业实行的是终身雇佣制度,一般不轻易开除职工,这就满足了职工对安全感的需求。管理者很注意对职工的激励,常常轮换职工的工作岗位,使职工在多方面得到锻炼,满足职工对自身发展的需求。管理者还经常定期举办各种酒会、职工联欢会等活动,满足职工对社交的需求。因此,在日本企业里,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都很强。在对一家日本企业的调查中发现,64%的职员认为公司是属于大家的,而并不是属于老极,并且职员经常以自己是公司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正因为如此,日本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

三、人性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我国建国后,曾有过重视人性管理方面的实践。五、六十年代,企业曾实行过“二参一改三结合”的群众性班组管理,但稍嫌不足的是,这种实践是做为一种政治口号提出来的,一开始便是以“运动”的形式风潮全国,全国各地存在一种不顾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照抄照搬的现象;而且这种群众式的班组管理是一种僵化的模式,缺乏应有的灵活性;另外由于管理体制的高度集中,这种群众式的班组热情是以一种政治口号唤起来的狂热,一旦运动过后,热情就会消逝。

这种群众参与式的班组管理在“文化大革命”中夭折。

随后我国由于受“左”的思想的影响,企业管理越来越不注意人性,有的甚至是反人性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在企业决策上,很少让职工参与,常常是企业管理者“个人说了算”,是一种集权型的决策。

2、代表广大职工的工会作用不强,一般很难在管理和决策中发挥作用。

3、企业管理者与职工缺乏沟通,职工的情绪得不到正常的渲泄,造成潜在的冲突。

4、分配体制上存在平均主义,常使金钱激励失去作用。

5、任人唯亲,不重工作实绩,常常造成职工的消极情绪和抵触情绪。

6、人才流动性少,职工常常一辈子固定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工作缺乏挑战性和创造性。

7、惩罚多于奖励,“负强化”的激励多于“正强化”的激励,很容易使职工丧失信心。

可以想象,在这样一个企业组织里,管理是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的,管理有效程度非常低。

造成我国企业不重视人性管理,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我国对企业的管理一直是高度集中、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管理是一种集权式的领导,行政常常干预企业的事务,企业管理层次太多,一级管一级,很难发挥人的自主性。

2、我国对企业有一种“父爱”式的情感,企业预算约束机制软化,企业负盈不负亏,企业亏损,国家补贴,因此企业没有动力,为管理上不重视人性提供了客观上的可能性。

3、我国是从长期的封建社会脱胎换骨出来的,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较深,尤其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更深,人性遭到扭曲。同时对企业又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客观上为“任人唯亲”不尊重人才也提供了方便。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人性管理方面迈进了一大步。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企业活动的源泉在于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当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在企业的各项制度中得到切实的保障,他们的劳动又与自身的物质利益紧密联系的时候,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创造力就能充分发挥出来。”党的十二大以后,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党和国家对加强企业民主管理,保障职工在企业的主人翁地位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民主管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广大职工群众通过参加民主管理,增强了主人翁的责任感,激发了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尤其是实行企业承包责任制以后,企业有了自主权,人性管理也愈加受重视。但是,由于企业承包期短,承包人目光短浅,只注重企业的短期效益,因此在对待人的管理上只注意单一的金钱激励。忽视了职工精神上多方面的需求。

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的经济体制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的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产权清晰、政企分开、责任分明、管理科学”为主要特征,以各种形式的公司制、股份制为代表的企业法人制度。变革后的企业将由政府的附属物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和经济实体方面转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作为市场主体的国有企业将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明确产权关系的基础上,在法律和经济上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经济实体。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现代化的管理意识,科学管理,重塑人性,把人性管理真正运用到管理活动当中去。

1、适应人性对自由的需求,企业管理者应重视授权,只给职工定一个最后目标,达到目标的计划、方法、怎样应变,由职工自行决定。

2、适应人性对自尊的需求,管理者应尊重职工,少用批评,多用赞扬性的语言。

3、适应人性对平等的需求,管理者应尽力营造出一个平等的环境,如平等的升迁机会、公平的用人制度等等。

4、适应人性对情感的需求,管理者应做到平易近人、诙谐友善、态度怡人、和蔼可亲、礼貌热情,经常主动地同职工多交心。

5、适应人性对自身发展和成就的需求,管理者应重视职工多方面的发展。

6、适应人性对物质利益的需求,管理者应注意物质利益的激励。

7、适应人性对安宁的需求,管理者应尽量保证职工有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给职工提供—份稳定的最少能够维持生存的收入,解决职工两地分居、帮助青年职工找对象、帮助老年职工解决福利设施等方面的问题。

8、适应人性对理解的需求,管理者在处理人际事务时,要尽量理解职工的难处,设身处地地处理问题,加强与职工的沟通。同时企业管理者要有宽广的胸怀,对职工提出的意见不能打击报复,对职工要诚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当与职工发生意见分歧时,要善于采取“迂回”的方式、即当正面解决分歧有困难时,可通过另外的途径进行侧面解决,也可等待时机解决,在特定条件下,对一些无原则的分歧也可采取模糊处理的办法,不必追根究底。

标签:;  ;  ;  ;  

人性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_人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