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展览服务初探_图书馆论文

图书馆展览服务初探_图书馆论文

图书馆展览服务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展览服务论文,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中国图书馆进行了两轮新馆建设的高潮,许多图书馆在进行新馆建筑设计中,不同程度地规划设计了展览服务的空间并相应地开展了一系列服务。图书馆展览服务原来作为图书馆的边缘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正逐步成为新时期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一项重要业务。这样,相应地要求我们对图书馆展览服务工作进行一些初步的总结,进行一些理性的思考,以期图书馆的展览服务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得到科学、持续和健康的发展。本文以上海图书馆的展览服务为主要案例,对图书馆的展览服务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希望得到图书馆界同行的讨论与批评。

1 图书馆展览服务的定义与定位

什么是图书馆的展览服务?这是我们进行图书馆展览服务总结和理性思考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

图书馆的展览服务可以追溯至国内外早期图书馆的发展。1753年建立的不列颠图书馆,曾分为图书馆和博物馆两部分,尽管不列颠图书馆于1973年后将图书馆与博物馆进行了分离,但这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图书馆与博物馆的联系,而博物馆正是以展览服务作为其最主要的业务。不少图书馆在其发展中都开展过一些展览服务。如上海图书馆在其发展历史上曾举办过许多有影响的展览:1959年在庆祝国庆十周年之际,曾举办了馆藏《珍贵书刊展览》,展出各类珍贵文献477件;1962年曾举办了《清代学者书简展览》,展出了清代120位著名学者的手稿、信札等墨迹;1997年在香港举办了《上海图书馆古文献精品展》,展出馆藏古籍善本、碑帖拓片、尺牍墨迹、名人家谱等81件;2002年在庆祝上海图书馆建馆50周年之际举办了《第一届“读书乐”全国摄影比赛优秀作品展》……

图书馆的展览服务与图书馆的性质功能是十分吻合的。首先,图书馆的展览服务可以丰富图书馆的馆藏,通过展览这一载体来采集文献,积淀文化。上海图书馆曾通过举办一些文化艺术展,收集了众多的绘画、书法、摄影、书籍、信札、照片等文献,使积淀文化的图书馆使命在展览服务的业务中得以体现。如上海图书馆曾与上海的金山区合作举办了金山农民画展,而参展的100幅金山农民画均捐赠给了上海图书馆,成为上海图书馆的馆藏,这样,就有了2005年在福建福州金山举办的上海金山农民画展。从而体现了以展征藏,以藏促展的图书馆展览服务的新理念。其次,图书馆的展览服务可以教育读者,激扬读者的智慧。上海图书馆2002年举办的《荷兰鹿特丹城市发展史展览》和《赫尔辛基奥林匹克50周年图片展》给参观者以城市科学发展观和奥林匹克精神的教育;而2003年举办的反映中国东西部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中国水乡寻梦》绘画展和《西部畅想曲》摄影展则给读者以心灵的启迪和震撼,这些展览使作品与读者之间架构起思考和想像的桥梁。第三,图书馆的展览服务可以传播知识与信息。上海图书馆2002年举办的《世博会知识图片展》和《诺贝尔科学百年回顾展》向广大读者宣传了世博会和诺贝尔奖的有关历史知识。而一些图书馆的展览还可以通过巡展、媒体报道和网上展览的方式进行跨时空的知识和信息的传播。随着当代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作为市民的终身学校和文化信息枢纽的功能更加凸现,而图书馆的展览服务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前来图书馆参观,充分体现了这些功能,也成为有效的服务载体。

一般而言,展览往往与会议相联系,故有“会展”之称。现代会展业起源于工业革命,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成为会展发展的起源。这里讲的会展的英文名称简称为MICE,内容包括业务会议(meeting)、奖励旅游(incentive travel program)、协会/团体组织会议(convention)、展览 (exhibition)四部分,英文简称正是这四项内容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组合。图书馆的展览服务与以上讲的“会展”是内容不同的两个概念,但有一些相通之处。经济和旅游领域讲的“会展”,侧重于经济主题,被认为是一种面向市场的经济行为;而图书馆的展览服务(有的与会议和讲座相结合)则侧重于文化主题,被认为是一种面向读者的教育行为。两者都有展览以及会议等方面的要素,但定位、内容、对象均有所不同。综上所述,图书馆展览服务可以作如下的界定:在图书馆的一定地域空间和网络空间通过展品陈列等方式以展示文化艺术为主要内容的读者服务。(这是就通例而言,有的图书馆展览服务也在图书馆以外的场所举办,这是变例。)

2 图书馆展览服务的文化艺术特点

图书馆的展览服务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首先,图书馆的展览服务可以依托图书馆的丰富的馆藏资源。2005年,上海图书馆举办了《上海图书馆藏善本碑帖精品展》,这是上海图书馆策划的馆藏系列年展的第一个年展,充分发挥了图书馆馆藏特色的优势。这种馆藏特色展在许多图书馆均举办过,在这方面许多图书馆都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

其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中心和信息枢纽,可以成为任何信息和任何读者之间的桥梁;图书馆与社会各界有着广泛的联系和触角,可以进行多方面和多方位的合作,其从事展览服务的内容可以是非常广泛的,可以进行主题展,也可以进行行业展,也可以进行综合展。如上海图书馆与上海交通大学等合作在上海图书馆举办了《纪念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回国五十周年图片展》;上海图书馆策划与新疆摄影家协会和新疆艺术学院等单位联合在乌鲁木齐美术馆举办了香港著名摄影家的《水禾田摄影展——中国江南水乡寻梦》;上海图书馆与河南省与山西省等有关单位合作,先后举办了表现河南文化的《河南—上海书篆刻交流展》、《河南中国画名家作品展》、《河南民间工艺美术珍品展》、《河南古代文献展》,举办了表现山西文化的《华夏文明看山西——历史人物画展》、《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等;上海图书馆与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法国戴高乐基金会合作,在上海图书馆举办了《戴高乐生平展》。类似这样的合作发展空间是无限广阔的。

第三,图书馆的展览服务较之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档案馆以及群众文化艺术馆的展览服务在内容上可以更为多元宽泛,类型也可以更加丰富多样。如果说博物馆的展览以文物为主,美术馆的展览以绘画书法雕塑等艺术为主,档案馆的展览以档案为主,那么图书馆的展览与之相比,虽然在内容上有所重合,但后者要比前者在文化艺术的特点方面的包容性更大、更广。在文化艺术的大范围内,图书馆可以进行书籍文化、教育文化、科技文化、城市文化、建筑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体育文化等的展示,也可以进行绘画艺术、书法艺术、摄影艺术、音乐艺术、戏剧艺术、舞蹈艺术、雕刻艺术、服饰艺术、广告艺术、民间艺术等的展示。在文化艺术的大背景下,图书馆展览服务在内容选题上可以有充分的想像空间和发挥的余地,可以集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等文化机构在展览方面的优势于一身。

公共图书馆是提供公益性服务的文化事业机构,因此,图书馆的展览服务必须坚持公益性的办展宗旨,始终贯穿教育读者、传播知识的主线,避免纯粹以赢利为目的的展览服务以及过于商业性的展览服务,以与图书馆作为知识殿堂的氛围相吻合。

3 图书馆展览服务成功的要素

图书馆展览服务要取得成功,从上海图书馆近年来办展的经验来看,主要有以下八大要素。

一是办展场地。办展场地是图书馆开展展览服务的基本物质条件。办展场地可以分为固定场地和非固定场地,固定场地是专门用于展览服务的,非固定场地是多功能的,既可用作展览,也可以用作其他服务。如纽约曼哈顿的研究公共图书馆、英国大英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等均有大型固定展厅。上海图书馆有1100平方米和650平方米的固定展厅,在文化博览厅、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和徐家汇藏书楼的底楼也设有固定展示区,而目录大厅、近代文献和古籍目录区域等也常用来进行各类文献的展示,还有的阅览室和走廊也不定期地举办一些主题展览。固定展厅的展览又可以分为长期展示和短期展览。如大英图书馆的印刷史文献陈列展、上海图书馆的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陈列均属长期展示,更多的是三五天、一周或不超过一个月的短期展览。办展场地根据各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应有一定面积的展厅,有相应的举办展览开幕式的大厅和会客室,有适应各类展览需要的灯光、展板、展橱、多媒体演示等设施,有能够与展览相配套的会议场所,有能够储藏有关设备和藏晶并为布展和撤展进行中转的库房等。如果在图书馆举办境内外的国家级文物展览,则要求办展场地有安全防护设施和温湿度的控制设备,对灯光也将有特别的要求。

二是办展地段。地段是办展成功的重要因素。城市公共图书馆一般均位于市中心,也有个别位于偏远的地区。上海图书馆近年来的展览服务之所以有较大的进展,也得益于展厅位于市中心的黄金地段,闹中取静,交通便捷,停车方便,借阅图书与欣赏展览相得益彰。从图书馆展览场地的设计而言,也有一个是否以读者为本的空间选择。上海图书馆的固定展厅位于淮海中路高安路交汇处的底层,在建筑外有固定的大型展览告示栏,在建筑外墙上也可以进行大型的展览宣传,导引清晰,方便读者进出。同时,展览作为动态区域与阅览室的静态区域有所间隔。在目录大厅和近代文献古籍目录区域,这些作为非固定的展览场地也都是读者方便到达的地方。其中目录大厅是全馆读者流最为集中的区域,在这里举办一些陈列效果特别好。

三是办展人员。文化艺术展览是一项十分专业的工作。由于图书馆的展览服务以往并不作为图书馆固定的业务和主流业务,所以一般图书馆中尚缺乏办展的专业人员。由于上海图书馆在十多年前就有了固定的展览业务,同时也吸纳了一些专业人员,这些专业人员有良好的艺术素养,自身就是书法和绘画的专家。同时,上海图书馆与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斯合并后,在全馆所内外公开招聘了一些对展览业务有兴趣的员工,并在实践中逐渐培养成长。从办展人员的素养而言,有三个方面是必须具备的。第一是专业知识。办展人员的文化艺术知识和展览方面的专业知识是策划展览和招纳展览的基础。第二是公关意识。办展人员需要与合作方、新闻界、艺术家、馆内各部门打交道,没有良好的公共关系能力,没有一种应变的能力,是难以胜任此项工作的。第三是奉献精神。展览工作经常是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而很多服务都安排在周末或长假,如果没有一种敬业的精神,没有一种主动服务、注重细节、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也是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的。上海图书馆的展览目前在场地上与众多的类似机构相比,没有太多的优势,而展览服务之所以能够不断创新并获得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有了一支专业而敬业的队伍。由于上海图书馆展览服务的广阔舞台,使这支队伍的职业生涯有了很好的设计和发展的前景。

四是办展客户。图书馆的办展资源除馆藏文献外,大部分要依靠社会的资源。来自国内外各行各业的办展客户是图书馆展览服务的源泉。而这些客户资源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办展的场地、地段以及办展人员的人脉。如何为办展客户做好办展全程的各种细致入微而周到的服务,如何与办展客户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进行长期的合作,从而建立起图书馆展览服务的忠实客户群,这是图书馆展览服务管理需要思考并实践的问题。上海图书馆展览部每年定期举办客户联谊会,以增进图书馆与办展客户之间的感情,就是建立忠实客户群的一种尝试。上海小雨文化演艺有限公司的小雨在2004年写了《我对上图展览的深情》一文,深情地叙述了其与上海图书馆六年合作的体会:“我深切地感受到,到上图办展览十分安全可靠,从不会丢失任何物品以至一个小纸片。展览部的工作也秩序井然,从贵宾室的舒适周全到展厅的布局典雅完善,都无可挑剔。特别是展务班的同志们认真工作的态度,我们除了放心还深受感动。……我与上海图书馆的情结,是一种缘分,也许是注定的,是一段回忆,这将是永恒的。”

五是办展策划。就图书馆的展览服务而言,当一些图书馆的建筑落成之后,不少图书馆在开展这方面业务的时候,较普遍地还是停留在出租场地的传统思维。当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进行文化体制改革之际,必然要告别这样的传统思维,从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展览的策划方面。图书馆在办展策划方面,应当具有专业的眼光和广阔的视野。所谓专业的眼光,就是要积极开发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让沉睡的文献通过展览予以活化;就是要在文化艺术领域积极策划各类主题展览。例如,上海图书馆充分利用了馆藏资源和文献研究资源,在2006年的春节期间举办了有关世博会历史与文化的展示,并通过多媒体的展示来反映世博会的礼仪等内容,还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与读者就世博会的有关知识进行了互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谓广阔的视野,就是要在展览策划中走出单个的图书馆,走出图书馆行业,走出本省市,走出国门。任何一个图书馆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要让图书馆的展览服务不断拓展与创新,就要充分调动整合社会各界的资源。如上海图书馆在长三角举办的读书乐全国摄影比赛优秀作品巡展,就是把展览服务的触角从上海延伸至长三角,现又逐步延伸至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和东北地区。上海图书馆的馆藏年画和碑帖特藏,曾先后赴境外的香港科技大学和澳门市政厅进行展出,也曾先后赴俄罗斯国家图书馆、美国纽约皇后区图书馆展出,均引起轰动。同时,上海图书馆曾成功地通过转换机制的做法,将安徽省博物馆藏潘玉良的画作运至上海展出。此外,上海图书馆也曾将福建的寿山石雕刻漆画展、江西景德镇瓷都的陶艺文化展、旅日摄影家冯学敏的景德镇印象摄影作品展等国内外艺术精品吸引至上海图书馆举办,使上海图书馆成为一个展示国内外文化艺术的窗口。

六是办展宣传。图书馆每天有众多到馆的读者,图书馆的展览服务是否就可以不进行办展的宣传了呢?实践证明,这样的想法是片面的。首先,每天到馆的读者并不是自然而然地会了解知晓图书馆已经举办或将要举办的展览,他们只是可能了解,并不等于一定知晓。其次,图书馆的展览观众应当包括到馆的读者,也应当包括许多平时不经常到馆的读者,既包括营销对象的观众和专业的观众,也应当包括普遍的观众。有许多展览正是由于宣传不到位,使一些观众留下了不少遗憾。第三,即使就一些读者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到馆观展,但展览的信息或内容的报道也会起到传播信息和知识教育的作用。有一些展览的案例说明,即使是很有品味的展览,如果忽略宣传报道,不积极主动地组织观众,也会遭遇门可罗雀的尴尬。图书馆的办展宣传可以采用多种的方式,如召开新闻发布会,各类新闻媒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的报道,图书馆读者宣传折页和屏幕的预告,配合展览而举办的讲座和会议,图书馆网站上的宣传,图书馆展览场所外的大幅宣传广告,寄送展览宣传材料和参观券,编辑印制有关展览的刊物 (上海图书馆展览部办有《走近展览》内刊,已出版 10期)等等。以上各类宣传,都应当包括展前宣传、展中宣传与展后宣传。通过办展宣传,使图书馆的展览推广工作具有全面性和立体感,也使展览服务达到事牛功倍的效果。为了搞好办展的宣传,有些展览可以请新闻媒体共同主办或协办,这样,展览的宣传就成为新闻媒体的主体责任,宣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都会得到加强。

七是办展机构。要搞好图书馆的展览服务,必须要有专门的业务机构和专门的人员来进行管理和运作。1996年,当上海图书馆新馆开馆之际,曾同时举办了多个大型展览,这些展览均大获成功。于是促使我们思考:图书馆的展览服务是新的环境下读者所期盼的知识与信息需求,作为图书馆的服务拓展和创新而言,应当去适应和满足这种需求。于是上海图书馆适时地进行了业务的重组,与时俱进地于1997年专门成立了会展中心,中心下面专设了展览部,以适应展览服务工作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展览业务的开展,上海图书馆展览部在最近几年中先后制定了业务工作手册,不断完善业务流程图和岗位制度卡,图书馆展览服务的各项工作逐渐走上了专业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八是办展经费。图书馆展览服务是一项相对花费较大的读者服务工作。作为主要体现图书馆公益性服务的展览服务,其大多数的展览都是免票(免费)的。为了发展图书馆的展览服务,就需要增加投入。这些投入,可以是政府的专项补助经费,也可以是各图书馆的发展经费,也可以由办展合作各方出资,或由社会各界予以赞助,少数展览也可以通过合理的门票收入或通过展览的衍生产品来弥补办展的成本支出,从而使展览服务能够科学持续地发展。因此,办展经费可以由政府投入予以增加,也可以通过转换机制、增强活力的方式来增加。其最终目的,还是改善图书馆的办展服务,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4 图书馆展览服务创新发展的几点思考

图书馆展览服务工作在中国图书馆界已逐渐展开,当图书馆展览工作起步之后,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新的活力,笔者提出以下六个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是展览与讲座会议联动。在图书馆展览服务工作发展过程中,可以将图书馆的展览与讲座、会议资源进行整合,发挥图书馆服务资源的整体效益和互动作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机制创新,联动发展。如2004年由上海图书馆与李苦禅纪念馆联合举办的“李苦禅艺术展”,时值五一黄金周,观者众多。展览期间,李苦禅之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燕不仅天天在展览现场进行讲解,而且还举办了题为“李苦禅与写意艺术”的讲座,其视野广阔、入木三分的演讲,使读者对于展出中的书画作品和手稿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同时,李教授的讲座也丰富了上图讲座的内容。在上海图书馆举办的“华夏文明看山西经济文化艺术周”、“云南文化产业上海推介周”、“中原文化上海行”等系列活动中,都有一系列的展览和会议同时举行,从而以展览服务带动了会议服务,发挥了图书馆会展联动和会议设施的综合优势。此外,展览工作也可以与图书馆的读书等业务活动结合起来,把展览服务工作延伸融合到图书馆的其他业务工作之中,促进读书等图书馆业务的共同繁荣。

二是展览资源共享。从图书馆的展览服务而言,每一个地方的图书馆都具有其特色和长处,如何将各地的特点和长处进行互动,在展览服务工作中进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是一个实践的命题。上海图书馆的展览资源曾在上海的数十家中心图书馆分馆中进行巡展,取得了资源共享的效果,克服了一些展览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局限,也延长了一些展览服务读者的生命周期。而读书乐全国摄影比赛优秀作品的全国部分地区巡展更是一个资源共享的成功案例。这种展览资源的共享,不仅可以在图书馆界内开展,也完全可以在图书馆界外开展,使图书馆的展览资源走出图书馆界,也使其他行业和其他地方的展览资源走进图书馆,为我所用。所谓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为了更好地进行展览资源的共享,在网络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为了适应广大读者学习求知的习惯,完全可以将一些展览办到网上去。对此,上海图书馆拨出专项经费,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使读者足不出户,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均可上网欣赏上海图书馆举办的一些展览,也使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有了一些新的共享资源。

三是展览的多元化与国际化。图书馆的展览工作内容以往较多地局限在馆藏资源的陈列以及书画艺术展,这是图书馆的优势和长处所在,应当继续保持下去。但读者的需求是多元化的,社会的展览资源也是多元化的;随着中国不断的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多,这些都要求图书馆的展览服务在选题上要不断向多元化与国际化方向发展,中国国家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等都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好的尝试,许多图书馆在这方面都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四是展览服务的业务流程重组。图书馆展览服务工作是一个涉及面广的业务工作,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因此,不是请几位图书馆工作人员去张罗就行了,也不是建立一个展览业务部门就万事大吉了,需要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进行管理的创新。如一些重要的展览需要有图书馆的领导参加,有时候需要文化厅局、宣传部甚至省市的领导出席,就需要图书馆办公室事先行文报告或进行安排协调;办展机构或参展单位如果是境外的或有境外机构与人员参加,则要由国际交流处或港澳台办,事先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报批;展览涉及到安全保卫、展区清洁、空气调节、指挥停车等后勤保障工作,一些重要展览有重要领导来参观,要安排保卫与参观路线,这些都需要图书馆后勤保卫部门的协同与配合,有的文物展览还要与所在地的武警与公安部门联系予以帮助和支持;计划中的展览工作需要专项经费的投入,则要由业务处等部门事先核准经费,由财务部门进行经费使用的监管;展览涉及到一些书画艺术品的捐赠入藏,则要有典藏部门与展览部门合作,由专人进行馆藏登记并及时移交入库,并向捐赠人颁发捐赠证书;展览工作涉及到许多的档案,如办展合同、知识产权协议书、照片、展览开幕式议程、参展方的有关资料、各类新闻报道和讲话稿等等,都要有专人进行收集和归档,有条件的要建立起数据库。

五是开展志愿者服务。志愿者服务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也是图书馆作为文明创建基地的一个重要载体。图书馆在很多管理与服务工作中均可开展志愿者服务,而图书馆的展览服务也是开展志愿者服务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如展览开幕式的礼仪工作,展览的讲解工作,展览讲座的现场服务工作,展览观众的组织工作,展览现场的检票工作,参展读者的文明礼仪宣传工作等,都可以组织各个年龄段的志愿者来参加,发挥图书馆文明基地的辐射功能、教育功能和示范功能。对参加志愿者的读者可以采取累积激励的方法,表彰优秀的志愿者,让广大志愿者在服务他人中得到快乐,从而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广大读者的文明素质。

六是塑造展览服务的特色与品牌。从战略的角度看,要把图书馆的展览服务做好,就要确立品牌的发展战略。首先要进行展览服务的定位,逐渐形成本馆展览服务的特色,并不断丰富这种特色的内涵。如上海图书馆的展览在近十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馆藏精品展、书画摄影展和异域交流展的几大特色。第二是要进行图书馆展览服务美誉度的宣传,要设计展览形象文化的系列标识,在馆内外和图书馆业界内外扩大展览服务的影响力。如上图展览设计了“走近展览”的宣传口号,近年来先后赴贵州和云南等地进行品牌推广,体现出上海“海纳百川,服务全国”的城市精神。第三是要不断提升展览服务的品质,在业务流程重组和管理服务创新中不断提高并完善展览服务的标准化、具体化和人性化的水平。第四是要坚持不断创新,提升团队的学习能力,建立团队的愿境,形成团队的创新链和创新系统。把诸如蓝海战略(蓝海代表着亟待开发的市场空间,代表着创造新需求)等融入我们的展览管理之中。晶牌的塑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去培育和经营。可以预见,随着图书馆建筑的不断发展和图书馆服务的不断创新,图书馆展览服务的发展前景是无可限量的。

收稿日期:2006-05-08

标签:;  ;  ;  ;  ;  ;  ;  ;  ;  

图书馆展览服务初探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