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 广东梅州 514000)
【摘要】目的:探究中晚期胃癌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96例在2016年5—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中晚期胃癌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和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各48人。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分析。结果:与观察组(52.08%)相比,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31.25%)较低(P<0.05);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中晚期胃癌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后,在促进治疗效果明显提高的同时,还存在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价值十分显著。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中晚期胃癌;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5-0159-02
目前,在中医学科学化、国际化及现代化迅速发展的影响作用下,人们越来越关注中医技术,同时它在临床工作中得到十分广泛的运用,特别在肿瘤治疗中,中医技术的突破进展较大[1]。现阶段,受理化因素和相关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胃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同时由于人们存在较为淡薄的体检意识,使得患者发现疾病时多处于中晚期阶段,导致错失手术治疗的最佳时间,只能进行姑息治疗[2]。本文对在2016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96例中晚期胃癌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的实际效果予以全面探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6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96例中晚期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48人)和观察组(48人),均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划分。其中,27:21、25:23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观察组年龄在53至77岁范围内,(65.04±3.19)岁为平均年龄;对照组年龄在45至81岁范围内,(63.62±2.05)岁为平均年龄。两组不存在影响组间对比的差异,P>0.05,能够实施对比统计。
1.2 临床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均经各项实验室检查及胃镜检查确诊为中晚期胃癌。排除标准:肝功能、肾功能不全者。
1.3 方法
1.3.1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胃癌化疗治疗,主要方法为:在第1至5天时,将5-氟尿嘧啶500mg/m2溶于500ml 5%的葡萄糖溶液中,待到溶液充分稀释后,对患者实施静脉滴注治疗;同时在250ml 5%的葡萄糖溶液中充分溶解20mg/m2顺铂和200mg/m2亚叶酸钙,并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治疗。两次治疗间隔时间为4周,对患者持续治疗2个疗程时间,一个疗程为4周。
1.3.2观察组 除进行上述胃癌化疗治疗外,观察组联合中医健脾祛瘀化痰法治疗,主要中药组成包括:10g生甘草、陈皮、灵芝及莪术,12g丹参及焦白术,15g八月札、炙黄芪及党参,30g怀山药、生薏苡仁及白花蛇舌草。将上述中药成分用清水煎煮,患者一天服用1剂,一天治疗2次,分早、晚各一次,对患者持续治疗一个疗程时间,一个疗程为30天。
1.4 观察项目
(1)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情况;(2)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评价标准
其评价标准[3]主要为:完全缓解:维持时间超过4周,癌肿病灶全部消失;部分缓解:维持时间超过30天,癌肿减少超过病灶最大垂直径和最大径乘积的1/2;稳定:新病灶未出现,癌肿减少低于病灶最大垂直径和最大径乘积的1/4;进展:出现新病灶,癌肿增大超过病灶最大垂直径和最大径乘积的1/4。
1.6 统计学方法
用“%”的形式,表示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用卡方值检验,通过SPSS22.0软件核对各指标数据有差别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2.1 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情况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31.25%)明显比观察组(52.08%)低(P<0.05),如下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n(%)]
3.讨论
中老年人是胃癌患者的主要发病人群,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常有嗳气、食欲减退、反酸及上腹隐痛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消瘦、乏力、食欲不振及上腹疼痛症状[4]。对患者健康产生极大威胁,必须予以积极治疗。
健脾祛瘀化痰法中怀山药具有生津益肺、补脾养胃的作用;生薏苡仁可利湿、清热、补肺及健脾;白花蛇舌草可利尿除湿、消痛散结、清热解毒;八月札具有散结止痛、疏肝理气的功效;炙黄芪可升阳补气;党参的作用为健脾益肺、补中益气;丹参可活血祛瘀;焦白术可健脾补气;生甘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陈皮可理气健脾;灵芝可以解肺气虚、心脾两虚;莪术具有止痛、消积极行气的作用。上述中药成分联合应用,起到的主要功效包括通络止痛、活血化瘀及消痰散结[5]。此外,健脾祛瘀化痰法与胃癌化疗联合治疗,其临床效果更加显著。
本文通过对本院收治的96例中晚期胃癌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的实际效果予以全面探究,结果显示,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52.08%)高于对照组(31.25%),(P<0.05),该结果与廖伟学者[6]研究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8.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一致。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中晚期胃癌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的实际效果十分显著,除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外,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还较低,应当积极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程纬,葛亮,孟宪杰,等.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64例报告[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4):467-468.
[2]宋爱英,王建民,唐寅,等.老年晚期胃癌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进展[J].黑龙江医学,2014,38(1):80-81.
[3]吕明.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临床研究[N].中医学报,2013,28(8):1104-1105.
[4]武万娜.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中晚期胃癌临床体会探讨[J].饮食保健,2016,3(10):77.
[5]向立洋,黄智芬,黎汉忠,等.健脾扶正汤对晚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4):412-415.
[6]廖伟.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中晚期胃癌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46):28-28,21.
论文作者:姚超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胃癌论文; 晚期论文; 患者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内科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5期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