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企业金融服务运作模式与选择分析_金融论文

第三方物流企业金融服务运作模式及其选择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第三方论文,物流企业论文,金融服务论文,运作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物流业在服务内容和运作模式上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传统的运输、货代、仓储和其他物流服务,因激烈的竞争使其利润率下降到平均只有2%左右,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微乎其微。而对于供应链末端的金融服务而言,目前还有许多值得开采和挖掘的空间。于是许多第三物流企业都在传统物流服务中竞相提供物流与金融集成化服务,并将此作为吸引客户的一项重要举措。这种物流与金融结合的产品,不仅能促进物流体系高效运转,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和经营利润,而且可以协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因此,这种增值服务一推出就广受客户欢迎,发展极其迅速,已成为决定物流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

同时随着物流金融实践的深入,物流金融模式也逐渐丰富,目前已经出现了多种物流金融模式。物流金融的出现确实促进了物流企业的发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物流企业都可以开展物流金融,也不能随意选择开展物流金融模式,物流金融的开展是需要一定进入条件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自身的实力和发展需要,可以在众多物流金融模式中选择适合自身现状和发展的模式。

2 第三方物流企业金融服务的运作模式

随着物流业、金融业和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物流金融的服务模式也逐渐出现,并在实践中发展创新,目前出现了多种物流金融模式,不同的物流金融模式具有不同的操作模式,并且在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的活动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2.1 垫付货款模式

图1 垫付货款模式

垫付货款模式的操作流程是:发货人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送货,第三方物流企业应首先按照合约垫付扣除物流费用的部分或者全部货款,接着第三物流企业向提货人交付货物,同时向提货人收取发货人的应收账款,最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与发货人结清货款。

2.2 代收货款模式

图2 代收货款模式

代收货款模式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首先向发货人提货,然后向提货人交付货物时代替发货人收取货款,最后由物流企业和发货人结算。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购物越来越普及,代收货款模式已在众多网店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广泛开展。在代收货款模式中,发货人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签订协议,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向用户送货上门,同时根据合同代收货款,然后定期与发货人结清货款。

2.3 仓单质押模式

仓单质押分为典型仓单质押模式和综合仓单质押模式。

2.3.1 典型仓单质押模式

典型仓单质押模式是仓单质押的基本模式,融资方把货物存储在金融机构指定的仓库后,凭仓库开具的货物仓储凭证即仓单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金融机构根据货物的价值向客户提供一定比例的融资。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融资方与金融机构签订的质押贷款合同以及三方签订的仓单质押业务合作协议书,根据质押物寄存地点的不同,对融资企业提供两种类型的服务:一是对寄存在本企业仓储中心的质物提供仓储管理和监管服务;二是对融资方寄存在经过金融机构确认的本企业之外的其他社会仓库中的质押物提供监管服务,必要时才提供仓储管理服务。

2.3.2 综合业务型仓单质押模式

图3 综合业务仓单质押模式

综合业务仓单质押模式是金融机构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经营业绩、运营现状、资产负债比例以及信用程度,授予第三方物流企业一定的信贷额度,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企业提供便捷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直接监控质押贷款业务的全过程。这种运作模式把大部分的业务操作集中到第三方物流企业身上,金融机构只要负责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统一授信,其他的都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

2.4 保兑仓模式

保兑仓业务是仓单质押的延伸。在保兑仓业务模式中,制造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银行四方签署保兑仓业务合作协议书,经销商根据与制造商签订的购销合同,向银行缴纳一定比率的保证金,一般不少于经销商计划向制造商此次提货的价款,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专项用于向制造商支付货款,由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提供承兑担保,经销商以货物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进行反担保。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根据掌控货物的销售情况和库存情况按比例决定承保金额,并收取监管费用。银行给制造商开出承兑汇票后,制造商向保兑仓交货,此时转为仓单质押。通过保兑仓,大大缓解了交易双方的现金压力,提高了资金周转,真正实现了制造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企业和银行的多赢。

2.5 物流保理模式

保理又称保付代理,是指出口企业以赊销、承兑交单等方式销售货物时,保理商买进出口企业的应收账款,并向其提供资金融通、进口企业资信评价、销售账户管理、信用风险担保等一系列的综合金融服务。在物流保理业务的运作过程中,客户在其产品置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之下的同时就能凭提单获得物流企业预付的货款,货物运输和保理业务的办理是同时进行的。从目前物流的发展趋势来看,第三方物流企业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客户的供应链管理当中,因而往往对于买卖双方的经营状况和资信程度都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因此在进行信用评估时不仅手续较金融机构更为简捷方便,而且其风险也能够得到有效的降低。

3 不同物流金融服务模式的选择

物流金融服务的模式不同,其对参与主体的要求也不同,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进入物流金融服务时,应考虑各种物流金融服务模式的进入条件,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和要求开展合适的物流金融服务模式。

3.1 垫付货款模式的选择

垫付货款模式实质是一种替代采购模式。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首先为提货人的采购活动垫付货款,然后再向提货人收款。这样一来既可以消除发货人资金积压的困扰,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提货人通过各种途径付款的麻烦。但是在实际运作中,总是存在着货物不符或者顾客不完全满意的情况,此时需要发货人根据合同无条件回收货品,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支付运费。而且,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需要较强的资金实力以缓解垫付货款所带来的资金压力。

3.2 代收货款模式的选择

在产品丰富、市场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今天,大量小规模的采购商常常没有固定的进货渠道,甚至依托电子商务仅凭一个电话或者轻点鼠标即可搞定商品型号与价格,完成商流的交易,但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这一交易中的关键环节,供货方只能委托物流企业来完成。代收货款业务不仅消除了发货方害怕发完货后收货人不给钱的担忧,而且也消除了收货方害怕付过钱后发货人不发货的担忧,对于收发货双方来说简单、方便,节省人力与费用,于是在全国各地的货运市场盛行起来。

第三方物流企业代收的资金在交付前有一个沉淀期。在资金的这个沉淀期内,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等于获得了一笔不用付息的资金。物流企业可以将这笔资金进行资本运作,使其增值。这不仅加快了客户的流动资金周转,有助于改善客户的财务状况,而且为客户节约了存货的持有成本。所以,代收货款模式适合任何愿意为客户提供更好服务的有信誉的物流企业。

3.3 质押模式的选择

仓单是物流企业在与存货人签订仓储保管合同的基础上,对存货人所交付的仓储物进行验收之后出具的物权凭证。从业务发展的需要看,仓单应该是一种可流通的、可背书转让的有价证券。但是,在我国现实法律中,关于仓单的规定还存在着很多空白,在合同法中没有明确地规定仓单的法律地位,在我国(期货市场以外)真正的仓单流通管理体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在物流企业的实际运作中,关于仓单的格式和内容、提取货物时是否必须是存货人、如何识别仓单的合法持有者等,各物流企业没有统一的规定,关于仓单的合并和分割也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或者依据。所以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提供权利质押业务时一定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仓单的管理,提高仓单的社会地位、适用范围和流通功能。

在质押物的选择过程中,所选质押物最好为价值易确定且相对透明稳定,市场需求量大,流动性好,变现性较好,质量稳定,容易储藏保管的大众化物品。可以通过控制贷款期限的长短、质押贷款的比例,设立风险保证金制度等方法尽量避免货物的市场价值波动风险。同时关于质押物的监管尽量选择在货物保持一定总量的前提下货物可以进行相对动态流动的质押模式,这样更有利于融资企业的经营活动,然而此种模式也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更高的资信水平和实时监控的能力。

3.4 保兑仓模式的选择

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当保兑仓模式实际操作中注意以下事项:①必须对经销商的资信进行核查。了解经销商背景情况;经销网点分布、销量基本情况;市场预测及销售分析;财务状况及偿债能力;借款用途及还款资金来源;反担保情况;与金融机构往来及或有负债情况;综合分析风险程度;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调查结论等。②要求货主进行反担保,其方式为抵押或质押。货主应提供以下材料:抵押物、质物清单;抵押物、质物权力凭证;抵押物、质物的评估资料;保险单;抵押物、质物为共有的,提供全体共有人同意的声明;抵押物、质物为海关监管的,提供海关同意抵押或质押的证明;抵押人、质押人为国有企业,提供主管部门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同意抵押或质押的证明;董事会同意抵押、质押的决议;其他有关材料。

3.5 物流保理模式的选择

从保理业务的服务内容来说,物流保理业务与银行保理业务无本质不同,但是其经营的主体由银行变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使物流和金融流的联系更为紧密。金融机构保理业务的主要风险来自于买卖双方的合谋性欺骗,一旦金融机构在信用评估时出现失误,就很可能财货两空。而在物流保理业务中,由于货物尚在物流企业控制之下,这一风险显然已得到大大地降低。即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因无法追讨货款而将货物滞留,由于对该货物市场有相当的了解,与该行业内部的供应商和销售商具有广泛的联系,在货物变现时能够享受到诸多的便利,使货物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值。

4 结论

物流金融业务是一个能够实现多方共赢的业务,但是,作为一个物流金融信贷刚刚起步的国家,我国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和市场建设仍然滞后,因此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时,要深入研究物流金融业务的特点,制定完备的风险评价体系,并提出风险防范的建议,以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特别是开展物流金融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物流金融业务中承担了更多的风险,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开展物流金融服务时,需要评估合作企业的经营能力和信用状况,了解市场信息和对业务流程的科学管理等,从而降低业务风险。

标签:;  ;  ;  ;  ;  ;  ;  ;  ;  ;  

第三方物流企业金融服务运作模式与选择分析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