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中生态保护问题及对策探讨论文_张臻

土地开发整理中生态保护问题及对策探讨论文_张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建设管理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30002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土地闲置、耕地撂荒、村庄空心化等土地利用问题,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土地整理开发政策,通过土地利用管控措施,实现土地利用节约集约利用。但目前对土地开发整理的概念与内涵缺乏深度认识,以及对于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造成生态问题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对土地开发整理中生态环境的相关研究,是目前土地开发整理的热点。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生态保护;问题;对策

1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对土壤的影响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会对土壤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首先,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会改变土壤的整体结构。众所周知,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会让土壤结构受到损害。其次,土地整治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当还会影响土壤肥力。如果仅仅为了提升土地的产出率而不断开垦荒地,这对于土壤有着不利影响。过度开垦不仅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还会降低生产力,最终土地遭到严重破坏。土壤遭到侵蚀会造成土壤养分的过度流失。土地也有着自身的承载能力,所以土地整治需要适度,及时为土地补充矿物元素,这样才能保证土地的高产量。

1.2对水资源的影响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会严重影响水资源,会对水文有间接性的影响,出现深度渗透现象,还会对地表径流生产的过程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资源结构,大部分地区的水资源配置变得不再合理,为人们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水资源质量严重下降。此外,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会使水文环境遭到破坏,甚至会导致水土流失,让大部分地区的水流速度与河流流量发生改变,影响水生生物的存活,还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最终导致环境恶化。

1.3对植被的影响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会对植被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减少植被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土地面积的同时,植被覆盖率也在不断降低,因而出现自然植被与人工植被量的减少。大部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都会影响植被覆盖程度,久而久之,植被多样性减少,同时还会出现病虫导致种植受到影响。

1.4对气候的影响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影响水资源与植被、土壤结构,那么气候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地表受到影响,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会增多,从而气候会出现异样。气候发生变化,空气质量以及环境质量都会受到影响。这些现象的出现会严重干扰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城市的发展。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仅能优化气候,还能使各个城市的环境得到改善,减少水土流失的情况发生,大部分土壤有了防病虫害的能力,同时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使我国土地资源持续发展,使更多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2土地开发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2.1单一植物种群代替植被群落

大规模的土地平整、填平坑塘、田间道路硬化和未利用地开发等,尽管有效的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利用效率,但引起了其他原生植物和次生植物的大规模减少,使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以人工种植为主,生态系统平衡受到破坏,系统稳定性降低,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抵御能力降低,往往形成一种脆弱而极不稳定的系统,格外需要精心管理。

2.2 生态系统结构简单

在土地开发整理中,为了便于垦殖和降低工程成本,改变土地的地形地貌特征与灌溉沟渠、道路的截弯取直和水泥硬化都不同程度减少了绿地面积,降低了对地表水和雨水的储蓄能力,破坏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使得生态系统结构趋于简化,生态系统愈发脆弱,景观多样性不断降低,生物多样性降低,弱化了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利于系统抵御不利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土地开发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3.1在规划层面重视生态保护

土地开发整理的目的不单是对土地面积的补充,更需要立足于生态学原理进行综合整治,重建或重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重点关注土地利用方式的确定,生态用地的去与留,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平衡尺度,耕作层与土壤环境的保护,混凝土的合理减少等方面。尤其对于生态脆弱区,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阶段,生态环境保护是第一位的,数量的增加必须建立在生态效益良好的基础上,避免造成经济和生态价值的损失。

3.2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基础,生物等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农业生态系统中保证非目标生物的多样性,在防止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涵养水源、改善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农业生态系统作为典型的复合生态系统,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无法做到完全的隔离保护,只能在不影响或少影响农业生产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当然,有时也要视物种情况而定,针对特定区域存在的稀有物种而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要远大于短时性的农业生产,因此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中应特别关注重要物种、稀有物种保护等问题。

3.3加强对土地生态功能的开发与生态资产的管理

注重对土地生态功能的充分开发和利用,从经济规律的角生态的角度进行考虑,保障资源的受益者的权益不受到侵害,增加资源生态的价值,增加生态资源的价值,并提出谁损害谁赔偿的资产化管理模式,才能真正的实现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4合理开发和保护耕地

土地开发利用水平不仅关系着生态环境,而且还与经济结构有密切联系。就土地开发利用来说,应强化管理意识,使土地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保护良好土地资源。基于有效建设用地,对生态环境进行转变,使土地整体得到稳定发展和进步。首先,强化用途管控。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间将建设用地、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数量和空间布局进行固化。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无序占用耕地。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目标任务,对耕地和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上图入库、划定到地块、签约到农户、建立保护标志牌实行特殊保护。其次,加大土地整治。地表裸露会导致土壤出现干燥与疏松的现象,这些因素都会产生大量的灰尘,应用农作物秸秆来覆盖地表,这样能够从根本上减少灰尘。在刮大风期间,秸秆还能够将灰尘阻挡,避免风对土壤的侵害,保证土壤有充足的水分。避免风中有大量灰尘,保护耕作是当前的重要工作,最大限度地提升土地的生产率。本着开发与保护并重、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保护协调统一。最后,强化耕保意识。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多渠道、多层次宣传。开展送法进基层、到社区、入学校等活动,利用标语、横幅等形式,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强调“基本农田五不准”,全面树立依法用地的意识,更好地保护、合理开发国土资源。

结束语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中,应当注重对生态的保护,注重土地的合理化使用,避免造成土地使用的浪费情况,避免过度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伤害,通过完善的土地法律体系,管理在土地使用中的不合理现象,并且加强对土地的生态补偿机制,注重对生态功能的开发和生态资产的管理,合理的使用土地,避免土地浪费情况的发生,注重土地使用和生态环境使用的占比,从根本上保护好生态环境,加强对未开发土地的管理工作,避免使用的土地不合理的现象对未开发土地的生态破坏,加强对交通设施废弃垃圾的管理,避免对河流、农耕产生生态的破坏和影响。

参考文献:

[1]万燕玲.县级城镇土地资源管理要点及相关问题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8(06):107-108.

[2]田翠.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保护问题[J].农业与技术,2018,38(06):252.

[3].建立保护与发展并重的生态投入体系[J].中国财政,2017(22):19-20.

[4]张宸睿.基于生态—经济导向的城镇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分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

论文作者:张臻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  ;  ;  ;  ;  ;  ;  ;  

土地开发整理中生态保护问题及对策探讨论文_张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