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育人的一种创新--论教育储蓄办学模式_教育储蓄论文

开学育人的一种创新--论教育储蓄办学模式_教育储蓄论文

兴学育人的一种创举——谈教育储蓄金办学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举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九九三年春天,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对民办教育的十六字方针——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全国各地民办学校,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民办学校的产生和发展,部分弥补了国家教育投入不足所造成的需求缺口,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教育供求不平衡的矛盾,推动了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增强了全民教育意识,浓厚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毫无疑问,民办学校兴起的历史事实,对于中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民办学校争奇斗艳的百花丛中,英豪学校(原名中华英豪)首创“教育储蓄金”的办学思路,独树一帜,格外引人注目。这种“家长存钱,企业运作,以商养学”的全新办学路子,很快得到社会广大热心办学人士和家长的认同,在广东各地掀起了一股“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办学热潮。

一、“教育储蓄金”的含义

英豪学校首创的“教育储蓄金”,是教育收费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教育与产业结合的一种全新探索。家长送子女上学时,将一笔钱存入学校基金进行储蓄,这笔储蓄金也就是子女上学期间学习生活费用的“本钱”。办学企业以当时的国家银行中期储蓄利率向学校基金贷款,用于学校建设和运作,或者由学校直接用于学校建设和资金运作,学校基金将家长储蓄的利息收入全额拨给学校作为办学经费,用于支付学生在校的全部学习费用和生活费用(包括教育费、科研费、管理费、学杂费、伙食费、服装费、住宿生活用品费、交通费、医疗费等)。学生毕生(或中途离校)时,学校基金将家长的这笔储蓄金如数退还给家长(但不再支付储蓄金的利息,因为储蓄金的利息已经用于学生在校期间的费用上)。

和以往的教育收费相比,教育储蓄金的收费办法具有以下的特点:

1、有效收集和利用分散在部分人们手中的闲散资金,增加教育投入,加快学校建设,并由于资金滚动产生的效益使学校形成“造血”功能,促进自身发展。

2、作为子女教育一次性投资,免除了家长对学费涨价的顾虑。

3、这种收费方式的学校必须有办学企业进行前期投资。

4、学校和企业紧密结合,相互依存,优势互补。学校的办学质量高,生源充足,则可筹集到的闲散资金就越多,企业的发展就越快,社会形象就越好。反过来,企业发展快,效益好,对学校的支持就更大,办学条件和教师待遇就越好,学校的办学质量就可能更上一层楼,从而产生良性循环。反之,则可能产生办学危机。

二、教育储蓄金的两种运作方式

教育储蓄金的管理和运作,关系到学校能否得到稳定的财力支持,能否如期偿还债务(退还家长的储蓄金本金),能否获得发展的后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因此,怎样管理和运作教育储蓄金自然就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从广东目前的情况看,教育储蓄金的运作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

1、在由办校企业向学校基金贷款用于学校建设的基础上,剩余的资金由办校企业经营,企业保证以12%的年利率(按储蓄金总额计算,包括已投入基建的资金在内)拨给学校,用于学校的日常开支。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学校产权属企业所有,学校物业在不断增殖,企业可用物业抵押贷款,从而获得更多的运作资金,产生的利润全部投入教育,那么对学校的发展就更有利。其不利的一面是在国家尚未制定相应的法规来规范教育储蓄金的运作的情况下,家长对储蓄金的运作风险存有担心,而政府对企业利用储蓄金牟取高利也很担心。

2、教育储蓄金全部由学校管理,一部分用于学校建设,一部分由学校企业经营,用其产生的利润来支付学校日常开支。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学校产权归学校所有,物业增殖部分也归学校,校办企业产生的利润也归学校,这样,政府、社会、教师、家长都比较放心。校办企业也可由办校企业来经营,只是产生的利润交学校而不是交办校企业,这样,学校教育储蓄金的运作完全在学校董事会的掌管之下,不存在资金运作“透明度”不够的问题。这种运作方式比较保险,但不利的一面是:不能用大笔的物业作抵押进行贷款,运作资金少,一般情况下产生的利润也相对减少。

三、教育储蓄基金办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教育储蓄金办学模式的产生,并非偶然。也就是说,它存在着历史的必然性。其基本因素有四:

第一、92年冬和93年春,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鼓舞下,全国上下群情振奋,各省市政府纷纷修订发展规划,以加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广东教育界和企业界在省委和省政府追赶四小龙、争取十五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远景规划鼓舞下,正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和探索如何加快人才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数量和素质的迫切需求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这种加速人才培养的大气候对民办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

第二、93年2月,中央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旗帜鲜明地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广东省委领导也多次发表讲话,支持民间办学,鼓励企业、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动脑筋,拓宽渠道,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社会办学的积极态度,使教育界和企业界深受鼓舞,跃跃欲试。

第三、随着广东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全社会的价值观念也在更新。由于改革开放,家庭经济收入发生变化的人们对子女的教育问题愈加重视,“望子成龙”的欲望愈加迫切。特别是市场经济大潮中的激烈竞争,使部分家长往往无法也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让孩子接受较好的全寄宿教育,已经成为这部分家长的强烈愿望。而政府由于财力有限,在满足失学儿童教育经费上都有困难,不可能新建许多耗资较大的有寄宿条件的现代化学校,来满足社会上这部分较高收入家庭对教育的需求。这种教育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客观上形成了一个新的教育市场。

第四、这几年广东各地纷纷建立教育基金会,筹集教育基金的空前规模的宣传活动(象“教育基金百万行”一类的活动),大大增强了全民的教育意识,逐渐形成了捐资办学的风气,这些都对于个人投资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正是这样一种大背景下,英豪学校创办者率先提出“家长存钱,企业运作,以商养学”的办学思路,并且迅速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反晌和大力支持,求学者和求职者纷至沓来。

没有需求,便没有市场,正是这种旺盛的社会需求,孕育着新的办学模式的诞生。

四、教育储蓄金办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自1993年英豪学校首创教育储蓄金办学模式之后,这一思路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公开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教育”模式的学校,在广东一下子发展到近四十所。倘若用“雨后春笋”来比喻这种社会力量办学的新景观,是再恰当不过了,其现实意义也是十分明显的。

第一、满足了社会的教育需求。

由于我国正在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步伐,不少家长工作忙碌,难以有时间顾及子女的教育(因而使某些青少年沾染上恶习),加上目前社会治安形势的严峻,也加重了这部分家长对子女品德和人身安全的担心。有一部分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自己富裕起来之后让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的“补偿心理”特别强烈,因此也特别舍得花多一些钱让孩子接受比较严格的教育。在这些家长看来,把钱存在钱行也只能拿利息,而用这些利息不一定能把孩子教育好,他们认为在学校存入一笔钱,让学校把孩子的管、教、养承担起来,把孩子培养好是十分值得的。这类高收费寄宿学校的产生,正好满足了社会上一部分人们对子女教育的特殊要求。

第二、增加了教育的投入。

收取教育储蓄金这种特殊的教育收费方式,把分散在学生家长手中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这就为投资建设现代化学校提供了可能性。大家知道,建设一所现代化学校,耗资是巨大的,倘若只依靠收取少量的学杂费和赞助费,是不可能建设全新的寄宿学校的。而采取收取教育储蓄金的收费方式,不要国家一分钱,则可筹集到可观的建设资金,这对于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建设现代化的新型学校,不失为一条可以继续探索的全新路子。据了解,九三至九四年间,广东省新办的近四十所民办学校便筹集到近十二亿元的资金,其中近八亿元用于学校建设。这该是一笔多么可观的教育投入啊!这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办学模式,对国家来说是“无本生财”,对家长来说是“以本育才”,对国家、对企业、对家长、对学生来说,都是有利的。英豪学校创造的这种教育储蓄金办学模式,把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与教育的发展规律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了学校和企业携手共进、自我滚动的良性循环。如果教育储蓄金的这种思路得到政府的认可,并在其他公立学校推广,即将收费改为存储蓄金,例如每年每个学生交学杂费100元,也可存1000元储蓄金,若干年不变,学生家长不再承担学杂费的涨价费用,学生毕业时归还本金,那么,将可以为教育界筹集一笔多巨大的资金啊!这对于教育经费和建设资金不足现阶段的我国社会现阶段,将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第三、引导了社会消费取向。

教育储蓄金办学模式的创立,标志着家庭消费结构的改变,也标志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更新。过去,人们总认为教育是免费的,是由政府统包的,无须家长掏钱。现在,人们愈益意识到科学文化和技术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是何等重要!他(她)们舍得花钱,让孩子受良好的教育,这种重视后代教育的价值观念的形成,无疑具有积极进步的社会意义!

第四、优化了富裕家庭子女的教育。

由于富裕家庭的生活条件优越,不少富裕家庭的子女平时养尊处优,沾染了好逸恶劳、贪吃懒做、唯我独尊、娇生惯养、怕苦怕累、奢侈浪费、任性蛮横等不良习气。这些孩子进入全寄宿学校之后,在严格的教育管理监督下,逐步学会独立生活、独立学习,学会关心集体、尊重别人,学会做清洁卫生和公益劳动,逐步克服在家养成的各种陋习。同时,由于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不易接触社会的“污染源”,这就为学生的缺点矫正和健康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社会的压力。

第五、稳定了一批教师骨干,推动了学校的教育改革。

采取教育储蓄金办学模式的学校,均以高薪聘请优秀教师任教。这样,一批有经验有才华有改革理想的优秀教师必然会被吸引到这类学校中来。在这类学校中,教师的薪金高、住房好、待遇优、要求严,较好地体现了教师劳动的价值,也为教师安心教育工作、潜心教育研究、开展教学改革创造了条件。在这种条件下,教师是不会轻易“弃教从商”或“跳槽”、“下海”,同时也推动了公立学校不断提高老师的待遇。

五、英豪学校办学初获成功的启示

英豪学校创办至今,只是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我们的教育和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尽管现在来谈论学校的办学经验还为时过早,但一年多来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却是令人欣慰的,可以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英豪学校的小学生仅入学一年,思想品德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绝大多数的同学讲卫生、懂礼貌、爱学习、守纪律、懂得关心他人、勤俭节约,骄蛮的“小皇帝”习气已无影无踪。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大幅度上升,平均学业水平由入学时相当于广州市三类学校水平,上升到一类学校水平。学生的作文、书法、图画等作品也多次在全国和省市比赛中获奖,参加小学生数学竞赛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小学生常见的四种病在学校得到了有效控制,例如,入学时贫血率为16%。在著名营养专家何志谦教授悉心指导下,学校针对少年儿童身体发育的特点组织营养配餐和调理,经过一年时间,学生的贫血率降为3.69%,多数的孩子也克服了以往挑食的坏习惯,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中学开办近一个学期,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道德品质、学习积极性、学习成绩、纪律作风、劳动态度、身体素质等各方面都有显著进步,学生家长十分满意,都说想不到孩子到学校后进步那么大,社会评价也很高。

事实雄辩地证明,创办象英豪学校这样的寄宿制中小学,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完全可能办好。凡是到过英豪学校参观调查的各界人士和学生家长都普遍认为,如果这些“小皇帝”不到学校过集体生活,不接受学校严格的管理和训练,不开展有针对性的强有力的教育,而继续在家长无暇顾及的环境中娇生惯养,放任自流,是难以避免沾染不良习气,也是难以改掉已有的陋习的。

英豪学校的办学模式,也可以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产物,是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大潮中出现的新事物,它的存在和发展,有着广泛的社会经济基础和广阔的前景,这种寻找教育和经营两个领域和谐结合的尝试,完全可以看作产教结合的一种新模式,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积极的理论意义。

六、关于几个热门话题的认识

1、高收费学校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不少人认为,由于我国目前尚有数以万计的失学儿童,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希望工程”,发动全社会都来救助因经济困难而未能上学的贫困地区学龄青少年,因而现在办这种高收费、高档次的,面向富有家庭孩子的学校不合时宜。我们认为,社会上这种关注和支持“希望工程”的愿望是很好的。但是把创办高档次高收费的寄宿学校与支持“希望工程”对立起来,显然不太合适。在我国社会现阶段,有的家庭收入高一些,经济条件好一些;有的家庭收入少一些,经济条件差一些,这是客观存在,恐怕在短时间内这种差异还不能消除,学校办学条件和水平也存在差异,相当一部分公立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与社会上对子女教育期望的日益提高之间的矛盾,在短时期内还不可能完全解决,因此学校条件完全均等也还不可能。创办高收费的寄宿学校,用的是家长的“私款”而不是公款(不少家长为子女的健康成长不惜拿出自己多年的全部积蓄)我们没有理由对他们把自己的钱投入到教育子女上有非议,更何况这笔钱不是投向那些容易刺激通货膨胀的领域。退一步说,即便家长们的这笔钱不拿出来办教育,也不可能全部投向“希望工程”这是不言而喻的。况且他们自己拿钱把子女送到民办学校读书,腾出公立学校的学位,正是直接地减轻了政府的负担,间接地支持了“希望工程”,这种做于公于私都是有利的。如果办这类高收费学校“不合时宜”的话,那么在我国还有那么多人还未摆脱贫困落后的条件下,建立和经营五星级宾馆、公费出国留学、发展出国旅游等,是否也“不合时宜”呢?

2、高收费学校并不等同于“贵族学校”。

说高收费学校是“贵族学校”,是指在这类学校上学的学生的家庭是“贵族”还是说这类学校只能培养“贵族”?我们认为,无论是何种说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很难成立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关系到教育的性质和办学方向的带根本性的问题,也是这类学校争论的焦点。因此,这也是关系到这类学校能否办下去的根本问题。我们不妨从实际出发作些分析和考察。能送孩子上这类学校的家庭,是什么时候才大量出现的呢?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正是在党和政府强国富民的政策指引下,才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些先富起来的人当中,绝大多数人是劳动致富者,是党的政策、路线的产物。倘若把在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富裕家庭称为“贵族”,那么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就成了培养造就“贵族”的路线?放眼世界,目前某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存在的贵族,不是世袭的,就是“皇上”赐封的,而且享有许多特权,这种状况新中国存在吗?不难看出,将富裕家庭称为“贵族”是不对的。至于这类高收费学校是否培养“贵族”,答案更是显而易见的。根据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来办学,以国家提出的培养目标来设置课程,根据教育规律和这类家庭子女的特点来组织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并由有经验有成就的优秀校长、教师来管理和任教,这类学校能培养“贵族”吗?难道这些受党和政府培养教育多年的校长、教师都愿意为多赚几个钱出卖灵魂、出卖人格,心甘情愿地去培养挖社会主义墙脚的“新贵族”吗?恰恰相反,这种特殊的办学形式不仅符合我们国家一贯提倡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而且也是避免部分富裕家庭子女“贵族化”倾向的有效措施。

关于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即我们这类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还是培养资产阶级贵族?决定性的因素并不是学校条件,也不取决于收费高低,更不取决于办学体制的归属,而要看学校是否贯彻党和政府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否设置了符合三个面向要求的课程,是否有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比较高的教师队伍。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德育工作始终是学校第一位的工作。德育的首要地位,在我校决不是口头说说而已,也决不是用作“美化形象”的装饰品,而是学校正常教学秩序赖以建立的基础,是一部份基础差、不爱学习、自卑感严重的学生学业进步的基础,是形成良好学风、校风的基础,也是学校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基础。没有强有力的德育,学校连一天都办不下去,家长也决不会将子女送到我们学校来。针对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的弱点,我们特别加强学习目的性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到贫困山区访贫问苦,让学生们了解现阶段还有许多仍未脱贫的穷苦人,还有许多交不起学费、上不了学的孩子,引导学生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活动。今年上半年英豪学校学生捐助失学儿童2万多元,捐助水灾人民3万多元,我们学校还赞助当地贫困地区教育基金100万元,支援山区建设800多万元,以实际行动支援“希望工程”。

在智育方面,我们不走应试教育的老路,着眼学生素质的提高,根据学生学业程度参差不齐的特点,我们分小班上课,按程度分层次组织教学,实行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取得成功,增强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我们开展大量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科技、文学、艺术、体育以及职业技术等多方面的活动,发现学生的优势和长处,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掌握一两门实用技术。把许多过去在原来学校一直是“失败者”、“调皮仔”的学生教育转变成为“成功者”、“小能手”。

在体育方面,我们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设施、医疗保健设施比较完善的优势,大力加强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活动,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时间。加上有比较健全的医务监督和营养指导,学生体质明显增强,许多学生长期养成的挑食偏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得到扭转,既杜绝了乱花钱的坏习惯,又增强了体质。

在生活方面,我们的学生过去在家里,绝大多数人有自己的房间,有空调,“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一点也不假。到学校来,住的是4-6人一间的集体宿舍,吃的是广东一般家庭水平的伙食(营养配餐,不能挑食),睡的是木板床,房间没有空调,更没有传说中的“高级沙发”和“席梦思”,小学生一律不准带零钱和零食到学校,学生的吃、住、穿、用全部由学校统一安排,避免了学生互相攀比。现在,学生自己打扫卫生、整理内务,自己洗衣服,学生还参与宿舍管理,按学校规定按时作息。我们认为,这是培养有生活自理能力、有劳动能力、有友爱互助精神、热爱祖国的新一代,而不是在培养“贵族”。

至于学生短期出国留学,主要是去学语言,并非去“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学语言,有年龄最佳期,也很注重环境因素。我们的想法,是让孩子们在学习语言(指英语)的最佳年龄阶段,短期到讲英语的国家去学习英语。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外语学习较顺利过关后,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其他课程,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好处的。比如我校第一批去日本学习回来的学生说:“日本很漂亮,我们长大后要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比日本更漂亮。”况且姐妹学校之间的师生交流、互访是很正常的,也是国家政策允许的。这种交流和互访,过去不少公立学校组织过,并没有遭到非议,我们认为民办学校组织这种活动也不应遭到非议。

我们没有夸口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上大学,更没有许诺将全部学生送到国外学习,我们坚信在中国的大地上,不论什么家庭出身(背景)的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都可以培养教育成材。我们也相信我们有能力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为他们将来成为适应三个面向的需要、适应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合格人才打好基础。虽然我们现在做的并非完美无缺,但我们确实是朝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方向去努力的。

完全可以这样说,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是在切实地而不是口头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贯彻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我们不仅没有培养挖社会主义墙脚的“贵族”,恰恰相反,我们是在努力将有可能“贵族化”的青少年教育培养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收教育储蓄金是符合法规的。

英豪学校首创的收取教育储蓄金的收费形式,是经过市政府经济主管部门、金融管理部门、物价管理部门批准的。广东省政府颁发的有关中小学收费问题的法规明确规定了收取教育储蓄金是属于教育收费的一种合法形式。况且收取教育储蓄金并没有与国家有关金融政策和收费政策相抵触,何来扰乱金融秩序?目前国家财政比较困难,一时拿不出更多的钱来办教育,又十分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集资办学,收取教育储蓄金也可认为是一种集资形式,只要这种集资是用于建学校办教育,用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就应该支持。应该反对的是以办教育为名实际上为企业集资的行为,因此,划清真办教育的集资与假办教育的集资的界限是十分必要的。

4、收教育储蓄金是用于学校建设和发展。

众所周知,办教育是需要很大投入的,办现代化高水平的教育更需要有大的投入。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创办一所高水平现代化学校,为提高民族素质和培养未来科技攻关人才服务,解决教育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也是政府的一大心愿。投资办学的企业或学校,收取教育储蓄金之后,是否赚大钱,是否获暴利,要作具体分析。这里的关键是是否投资建校。倘若学校以虚假的许诺去收取高额的教育储蓄金,实际上并不投资建设现代化的学校,而是去租用一座旧校舍来供学生读书上课,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牟取高利;如果真心实意办教育,投巨资建设高档次现代化的学校,则难以获取高利,更不可能牟取暴利。象我们英豪学校,目前家长教育储蓄金额的近三分之二用于学校建设,只剩近三分之一的资金用于经营运作,而经营运作的资金产生的利润要偿还教育储蓄金总额12%的利息,这是很不容易的。在学校创办初期的三五年内企业要承担很大的压力。企业没有较高的运作水平,是吃不消的。尽管目前资金借贷的利息较高,但毕竟是银根紧缩时期的暂时现象,能否长期维持这种状况,则难以预测。根据国际上的经验,一个国家长期维持银行储蓄和借贷的高利率,是不正常的,会妨碍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的。如果有人认为,投巨资建高档次高收费的五星级酒店一定赚大钱,而投资办低收费的招待所一定没有钱赚,我们觉得这未免过于绝对化了。

说学校创办初期企业要承担很大的压力,要使储蓄金产生较大的增殖是不容易的,并不等于说企业没有利益可言。如果企业长期没有营利,怎能生存和发展?然而企业的营利,并非一定要依靠储蓄金的高利息。企业把学校办好了,企业的形象也树立起来,知名度也增大了,自然合作伙伴也就多起来,这样的话,企业就可能获得新的发展。至于建校资金和运作资金的比例应该是多少比较合理,我们认为3:7或4:6比较合理,这样的资金比例,学校完全可能做到没有风险或风险很小。我们目前的建校资金与运作资金比例为6.5:3.5是暂时的,随着学校生源的扩大,这个比例是会趋向合理的。

目前广东还有不少学校,收取的教育储蓄金少于已经投入的建校资金,他们不仅要支付教育储蓄金的利息用作办学经费,而且要偿还银行贷款的债务,而学校的固定资产按40-50年折旧,试想,何来暴利?我们英豪学校的章程明确规定:教育储蓄金所产生的一切利润全部用于教育,企业或校办企业不得挪作他用。这一点,我们是十分欢迎社会监督的。当然,在目前社会的变革时期,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办教育也好,做生意也好,各种人都有,我们并不排除也不否认社会上可能存在有的企业或团体以办教育为名,为企业集资、牟取暴利的企图。

5、办高收费学校是有风险的。

毫无疑问,办高收费学校是有风险的,根本原因不是生源完全受市场调节,政府不保证生源,不靠行政命令调拨生源。它的生存和发展,完全取决于社会的需求和学校的声誉。这类高收费学校能否长期办下去,影响因素很多。换句话说,主要有三大风险:一是政策风险,如果政府对这类学校的管理方针和政策作重大调整,则前途难以预料。二是经营风险,如果承担储蓄金运作的企业或校办企业经营不善,无法总现应支付的利息,则学校有可能因经费短缺而难以为继。三是质量风险,如果学校管理不善,质量不高,社会声誉不好,则生源难以保证。没有生源,学校自然会办不下去。反之,学校是会健康稳步发展的。(三大风险中的经营风险,可以将储蓄金交由银行监管来降低或消除)。如果学校运转正常,生源稳定的话,那么每毕业一批学生所退的储蓄金总是少于新招生收的教育储蓄金,(即使出现暂时的困难,也是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的)。加之只要学校能长期办下去,学校的物业增殖就越大,所以一般是不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的。当然,学校的发展要量力而行,切不可贪大求洋,盲目乐观,要对生源有一个客观的估计,这样才不致于陷入债务泥坑而不能自拔。

6、这类学校的产权归属问题。

建国四十多年来,我们的公立学校,都是政府投资创办的,无可置疑,公立学校产权归政府所有。然而,民办学校是由企业投资或由学校(创办者)集资创办的,这里有一个偿还债务问题。根据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公益性学校按教育部门的规定学校所有产权应归学校所有。我们认为这种教育储蓄金办学模式的学校产权,在学校续存期间属学校所有是正确的。如果万一出现学校办不下去的情况,则需进行资产的清算。我们建议,在学校破产清算时的产权应分几块处理。第一、将学校财产所拍卖的所有资金(包括物业增殖部分),首先偿还家长所交的教育储蓄金;第二、留一部分资金作为基金以保证学校所有教职员工的生活;第三、将企业前期投入的资金及其增殖部分还给企业;第四、剩余的所有资产归国家教育部门所有。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尽快立法,明确规定民办学校的产权归属问题。

7、教育储蓄金办学模式具有推广价值。

有人认为,教育储蓄金办学模式,只在经济发达地区才能行得通,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没有普遍意义。我们的看法则不同。我们认为,教育储蓄金的多少,是由学校规模、档次、提供的教育、管理服务水平的高低决定的。并非任何一所采用教育储蓄金办学模式的学校都需要高收费。教育储蓄金的多少,可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比如,每年每生收费100元的一般学校,也可以采用收取1000元储蓄金的形式,并且可以一定三年不变,到学生毕业时将这笔储蓄金退还。储蓄金也并非一定要交由企业运作,也可交由银行监管和运作,这样做肯定比较保险。试想,如果一个学生每年收费100元,那么改为收取教育储蓄金1000元的话,一个县、一个市或一个省,一年可以收到多少资金呢?广东省有1200万学生,平均每人收教育储蓄金1000元的话,将是120亿的巨额资金!哪怕是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采取储蓄金的方式交费,也可收集到40亿的资金。这笔钱若由教育银行来经营,用于政府决策急需上马而又效益良好的建设项目,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这种巨额资金的滚动发展,不仅可以满足正常办学需要,而且可以大大加快学校改造和建设步伐。

按照这种思路,政府将可以筹集一笔巨额资金用于教育的发展,这笔资金所产生利润是远远大于每年10%的(1000元每年产生的利润与10亿元每年产生的利润的百分比显然是不一样的),它将可能使我国的教育投入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将可能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如果政府还有什么担心的话,可在一个县市范围内试行,两种收费形式并举,以取得经验,再作推广。让实践来说话,用时间来证明,总比主观猜测要好些,要更为实事求是。

尽管目前社会上对我们这种办学模式还不够理解,还存在种种疑虑甚至责难,我们在工作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然而我们感到十分欣慰的是,各级政府对我们探索新的办学模式的尝试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关注,鼓励我们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办出质量,办出特色。我们一定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以改革的精神去开展创造性的工作,争取以优异的办学成果来报答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关怀,来获得更多的社会人士对我们这种新探索的理解和支持。

标签:;  ;  ;  ;  ;  

开学育人的一种创新--论教育储蓄办学模式_教育储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