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藏语形容词研究现状论文_李木迪

汉藏语形容词研究现状论文_李木迪

李木迪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德宏 芒市 678400

摘要:本文对汉藏语形容词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在汉藏语形容词研究中汉语形容词研究已有丰硕的成果,且研究深入、系统,但非汉形容词研究还不够深入、全面和系统。

关键词:藏缅语,壮侗语,苗瑶语,汉语,形容词,研究现状

一、藏缅语形容词研究现状

藏缅语形容词研究成果本人搜索查询到在1981年至1999年公开发表的专题论文共有6篇,2000年至2016年公开发表的形容词研究专题论文共查询到10篇,从不同角度对形容词进行研究。

从形容词重叠方式和重叠后表示的意义方面研究的成果有,杨焕典《纳西语形容词的重叠形式》(1984)从“重叠式的结构类型和语音特征、基式与重叠式的语法功能异同、重叠式的语法意义”三方面来阐述了纳西语形容词重叠式的构型方式。提出重叠式的特点是运用增音手段来表示语法意义。王会银《现代藏语拉萨话形容词重叠形式》(1987)探讨了藏语拉萨话形容词的7种重叠式,即AA式、AAA式、ABB式、ABAB式、AABB式、ABArkja?式、aBAB式。认为运用好形容词重叠式能把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准确、更严密、更细腻。

从形修名语序方面研究的成果有,戴庆厦《景颇语形修名两种语序对比》(2002)从语序类型学的角度对景颇语“名+形”和“形+名”形修名两种语序作对比,分析出了对两种语序的制约条件主要是语法,此外是语义和语音方面。对两种语序的性质及其历史演变做了深入的分析,认为景颇语先有“名+形”,而“形+名”是后起的。戴庆厦,傅爱兰《藏缅语的形修名语序》(2002)用类型学跨语言的比较法,探讨了1.复合词的形修名与短语的形修名语序。2.“形容词定语和指示词定语、数量定语共同修饰名词时的制约关系。” 李泽然《哈尼语形容词修饰名词的语序》(2003)从语义与语法角度对哈尼语“名+形”、“形+名”的语序及其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共时层面的对比,认为目前“名+形”复合词多于“形+名”,但是“形+名”的结构式未来可能会呈不断增多趋势。

从形容词的语法方面研究的成果有,张济川《藏语形容词级的范畴》(1996)提出了藏语不像英语形容词那样分原级、比较级、最高级,形容词级范畴,在藏语方言中发展不平衡,拉萨藏语形容词的级比其他地区的藏语方言要较发达。作者认为不平衡性,有助于说明藏语形容词的级范畴是后起的。孙子呷呷《凉山彝语形容词语法特征解析》(2014)论述了凉山彝语绝大多数形容词是由名词或动词派生而成的。认为形容词在句中只能作主语、定语和补语。苏连科、苏虹《彝语形容词的形态及其语法范畴和功能》(2016)认为彝语形容词的形态是一种屈折形态,其构成方式为附加式和重叠式。提出了两个新观点:“一、是彝语形容词有级范畴;二是倾向于将彝语形容词分成形容词和形容动词两个次类。”

此外,还有从形容词其他方面研究的专题论文,如武自立《阿细彝语形容词的几个特征》(1981)中描写和分析了阿细彝语形容词的特点:1.大部分形容词词根或根词,能够加上附加成分构成一组基本意义相同的形容词,在句法中各有自己的特点。2.形容词重叠形式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重叠后有表示疑问的、加强的、肯定的。3.轻音形容词带有表示憎恨、鄙视的意义,重音形容词带有爱慕、尊敬、怜恤等意义。李永燧《哈尼语形容词的生动形式》(1986)认为在哈尼语形容词后边加上某些成分,可以使形容词表达的意义生动化,其构成方法是自身重叠、加后加成分、重叠后加成分。哈尼语形容词生动形式在句中可以作定语、状语、补语、谓语、主语、宾语。通过与亲属语言的对比得出结论:在哈尼语大多数亲属语言中形容词重叠的生动形式表示程度(色彩)的加深,而在景颇语里却表示程度的轻微。有的语言还表示“肯定”(阿细彝)和“经常”(景颇)的附加意义。木乃热哈《凉山彝语形容词词缀分析》(1994)分析了彝语形容词带前缀和后缀的情况。常用的前缀是a和i,加后缀比加前缀的方式更加丰富,可以一个词干和一个后缀,也可以一个词干和几个后缀,还可以同一词干带多种后缀,表示不同的客观对象、意义范畴、主观评价意义。朱文旭,肖雪,张静《凉山彝语ABAB式形容词研究》(2002)探讨了凉山彝语ABAB式形容词的来源、与描摹词的区别和句法功能。王莉,苏连科,唐黎明《凉山彝语形容词构词的有标记和无标记现象》(2008)论述了凉山彝语单音节形容词是典型的无标记形容词,有标记的形容词多为双音节或三音节以上的形容词。有标记形容词的构词方式有附加式、重叠式、复合式。杨云燕《拉祜语非定量形容词的记量方式》(2011)从语义的角度将拉祜语形容词分为定量形容词和非定量形容词两类。认为定量形容词不能受表客观量的程度词修饰,非定量形容词能受表客观量的程度词修饰。杨云燕《拉祜语形容词的构词方式》(2012)描写了拉祜语形容词重叠式、附加式、音变式、句法式四类构词法。杨云燕《拉祜语形容词的名物化》(2013)中提出形容词名物化的构成方式是形容词+词缀、形容词+助词ve33、形容词+形容词、形容词+词素tu31四类。“拉祜语形容词名物化后在句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

二、壮侗语形容词研究现状

田铁《侗语形容词功能及后缀的比较研究》(2008)中论述了侗语形容词的语法功能是在句中作定语、谓语、补语。对侗语形容词与汉语、英语形容词作比较,认为侗语能够带宾语是受古代汉语的影响,侗语形容词后缀只能后置不能前置,加上后缀后由非谓形容词成为谓语形容词。黄美新的博士学位论文《大新壮语形容词研究》(2010)界定大新壮语形容词是动词的一个次类,形容词归入静态动词类中。把形容词分为单纯形容词和复杂形容词两类,论述了“大新壮语形容词最主要的句法功能是作定语,其次是谓语,再次是作状语,最后是作主语和宾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分析了大新状语形容词与程度词、否定副词、动态助词、数量词的组合和多重形容词修饰名词、形名组合的韵律组配、行动组合的韵律组配的情况。还从形容词的重叠式结构、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三方面对大新壮语形容词重叠式进行语义和语法功能的分析。赵美芳的硕士学位论文《腾冲傣语形容词研究》(2012)中把腾冲傣语形容词和动词归为一个词类,认为形容词可以归入静态动词类中。把形容词分为单纯形容词和复杂形容词。描写、分析了腾冲傣语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和重叠式以及后附音节式。

三、苗瑶语形容词研究现状

余金枝《矮寨苗语形容词修饰名词语序的类型学特征》(2004)中对“名+形”和“形+名”两种语序构成的定中结构进行了对比,运用类型学的分析方法从结构、语音特点、分布和语用、语义焦点四个方面分析了两种语序的特点。余金枝《湘西苗语述宾结构中的一种特殊类别——“形容词+名词”结构分析》(2009)“以湘西苗语矮寨土语为例,从语法特征、语义特征与动宾结构的异同三个方面分析了‘形+名’结构特征”。 石德富、陈雪玉《黔东苗语形容词在词类中的地位》(2011)中以湾水镇苗语为例,对形容词和动词在“体”、“貌”范畴、作谓语和定语的自由度、名物化的方式以及语义方面对比,探讨了黔东苗语形容词在词类中的地位,认为黔东苗语形容词和动词的形态和句法特征没有本质的差别,二者合并为一类,称为谓词,苗语应该属于形—动不分的语言。

四、汉语形容词研究现状

最早研究汉语形容词的是马建忠《马氏文通》(1898)。之后不断有学者专家对汉语形容词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汉语形容词在我国研究成果丰硕且研究深入,共搜索到504篇汉语形容词专题研究论文,12本汉语形容词专题研究著作,比较有代表性的论著,如:朱德熙《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1956);《从方言和历史看状态形容词的名物化》(1993)考察了“状态形容词充任定语时必须通过加‘的’的办法名词化。” 陆俭明《说量度形容词》(1989)认为量度形容词基本上是单音节的。给出了测定量度形容词的标准“A+(了)+表示定量的数量词”。还论述了量度形容词的用法特点。李宇明《非谓形容词的词类地位》(1996)从空间性、程度性和时间性三维度考察了非谓形容词的词类地位,论述了非谓形容词的高增值率、功能游移。沈家煊《形容词句法功能的标记模式》(1997)运用标记理论,假设并证明了汉语性质形容词作定语和状态形容词作谓语都没有标记,但是汉语性质形容词作谓语和状态形容词作定语都有标记。张国宪《现代汉语形容词的体及形态化历程》(1998)“描写汉语形容词体的典型形态式以及对形容词次范畴的选择限制,探究体标记的形态化历程”。 张国宪《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典型特征》(2000)论述了现代汉语形容词的量性特征、连续性特征、恒定性特征、定语特征、韵律特征。郭锐《汉语形容词的划界》(2002)。刘丹青《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的研究框架》(2005)对跨语言进行比较,从语言共性与类型差异两方面客观的认识形容词的词类属性,建立了合理的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框架。张国宪《现代汉语形容词功能与认知研究》(2006),该书运用认知学理论把形容词分为静态形容词和动态形容词,研究了形容词的量、配价、体、韵律组合、语义指向等,分析了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的形式鉴别标准及形容词的典型特征和词类地位。《状态形容词的界定和语法特征描述》(2007)根据形容词的语义特征作了状态形容词的鉴定标准,概括出了测试框架,另外还论述了状态形容词的句法功能和语法特征。姚占龙《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量级差别考察》(2010)对意义上密切联系,数量特征上具有不同表现的状态形容词进行量级考察,认为状态形容词的量级序列不仅在普通话中有一定表现,汉语方言中的表现更为明显,形式更为多样。沈家煊《从韵律结构看形容词》(2011)认为“在划分形容词内部小类的时候应该拿单音双音的区分作为首要标准。” 张伯江《现代汉语形容词做谓语问题》(2011)考察了汉语性质形容词做谓语带标记问题和不带标记的情况,认为“性质形容词不加标记直接做谓语只出现在主谓谓语句和动补结构这种低于句子平面的结构里的结论。” 郭锐《形容词的类型学和汉语形容词的语法地位》(2012)用属性词的类型考察法进行考察,认为汉语形容词语法性质属于谓词和饰词性。另外,除了上文所提到的文章外,还有很多关于汉语形容词研究的论著,不做赘述。

从上文可以看出,在汉藏语系的非汉语形容词研究中,主要是从形容词的句法功能、重叠方式和重叠后表示的意义以及加缀、形修名语序方面进行研究。从形容词的界定、词类地位、级范畴、记量方式等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较少,特别是对形容词的界定。汉语形容词的研究已有丰硕的成果,且研究深入、系统,但非汉形容词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全面和系统。

参考文献

[1] 黄美新.大新壮语形容词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2] 赵美芳.腾冲傣语形容词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

[3] 武自立.阿细彝语形容词的几个特征[J].民族语文,1981(3).

[4] 杨焕典.纳西语形容词的重叠形式[J].语言研究,1984(2).

[5] 王会银.现代藏语拉萨话形容词重叠形式[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87(6).

[6] 陆俭明.说量度形容词[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3).

[7] 朱德熙.从方言和历史看状态形容词的名物化[J]. 方言,1993(2).

[8] 张国宪.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典型特征[J].中国语文,2000(5).

论文作者:李木迪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汉藏语形容词研究现状论文_李木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