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研究论文_穆妮热·图尔孙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研究论文_穆妮热·图尔孙

穆妮热·图尔孙(新疆麦盖提县实验中学 新疆 麦盖提 844600)

摘要:鲁迅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生活的过于安逸,那么他将会被工作于生活所拖累,这句话也让我们现在的人时刻来鞭策自己,努力奋斗,拼搏进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在告诉我们人一定要奋斗,所以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又被赋予了时代的意义,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为我们今天的发展提供了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在举国上下都在力求实心“中国梦”的今天忧患意识对于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为学生渗透“忧患意识”能够激发他们的顽强斗志和拼搏精神,而且在对古代文化的学习过程中更能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驾驭水平,提升专业素养。

关键词:忧患意识;思想教育;教学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7-217-01

绪论: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经用进化论来揭示了自然界中生进化的原则,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个观点无论是对于生物的进化,还是对于国家以及个人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一个人没有了进取心,没有了危机感,贪图富贵与享受,那么它的生存处境将汲汲可危,如果一个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危机感,那么它终将被吞没。这与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不谋而合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要想成就自己,就必须要有忧患意识,审时度势,不断地做出改变和创新。

一、文本解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为《孟子?告天下》中的一篇文章有着严密逻辑并且有很深刻的内涵的议论文,无论是在古代社会还是对于今人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需要从以下三方面来对文本的内容进行一下解读。

(1)对文本内容的解读

文章的内涵与逻辑是非常清楚的,在行文的开始举例采用了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几位名人来说人从逆境中被发现,然后说到为什么人会受到这么大的磨难,原因是天要把某些重大的任务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因此要通过这些磨难来磨练心志,经得住考验的人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也就是说只有自己真正的强大了才能战胜生活中所有的苦难,接下来又从人的骄奢安逸想到了国家如果没有忧患意识会怎样,来阐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行文不足200字却能够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进行一个阐述,足见孟子超人的智慧。

(2)对文本在生活中的解读

中国古代文化传统在今天社会的发展中仍可以为人们进行思想上的引导,目前对于本文的研究不只是停留在教育层面,各行各业都注重孟子的“忧患意识”具体研究理论如下:

程继红在“‘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论孟子的忧患意识”一文中阐述了无论是在哪个方面孟子的“忧患意识”都具有着明显的特征,并且能激发人们的昂扬斗志。

郑强胜则是将孟子的优化意识与大唐的兴衰进行的联系并解读“忧患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将“忧患意识”放在国家发展中去理解,这对于整个民族来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当今物质水平的发展,有些人滋生了安逸享乐之心,这对于国家的发展是有着巨大阻碍的。

周高明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2015年上半年汽车出口情况相结合进行经济的分析,得出了要想提高企业的前景,必要的“忧患意识”是不能少的。

姚佳宁在《语文新天地》中发表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于逆境中焕发光彩”一文提出了要想看到最美的太阳,就必须要忍受住黎明前的那段黑暗,只有树立“忧患意识”才能享受更多的人生中的阳光。

孟子的忧患意识无论在哪一行业都有着很强的适用性,要想成才一定要先经历磨难,只有经历了磨练,才会有所作为。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作为学生不应养尊处优,耽于安乐而应该对于,现代生活的竞争日益激烈,每一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

之于学生而言,忧患精神代表着他们对未来或目标的追求,它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进而取得更好的成果,实现个人价值。而安乐是一种安于现状的保守主义,有不思上进、不求进取之意,重于享受生活,无长远规划。

之于一个民族而言,忧患精神代表追求中国复兴梦的早日实现,虽然中国经济已经取得进步,但同比世界发达国家而言,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按照十三五规划,2020年实现小康社会,这是对民族发展的一种规划。如果我们只是单纯享乐,安于发展现状,中国将快速走向衰落。

(3)文本内在的挖掘

春秋战国时期,整个中原大地上都在进行着争夺战争,如果一个国家在当时没有忧患意识不去想一想自己的出路何在就会被其他国家吞并,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虽然出现在宋代范仲淹《伶官传序》中却和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谋而合,也就是说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强者就要奋发图强,勇敢的面对困境并走出困境,只有这样才能在动荡的社会中生存下去,二战后期日本受到了重创,但是日本人能在短短几十年内崛起不是没有原因的,在整个日本的民族中所有人都在培养孩子的逆境生存能力,在前几年开展的国际交流夏利营中,日本孩子面对困难和别的国家的孩子有很大的差距,当别的国家孩子遇到困难时他们都选择退缩,当日本孩子发着高烧时也能自己动手做饭,并将饭乘好递给被人,这不得不说明他们逆境教育的是非常有效的,这样的国家强大也是有原因的。在当今的社会中如若不能审时度势应对好社会的发展,如果不能有一种逆境生存的能力,那么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终将被淘汰,改革开放40年我们要向外界学习的内容真的是太多了,唯有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摒弃安逸享乐,在发展的浪潮中搏击风浪,才能最终走向人生的辉煌。

二、教学设计研究

对于这篇课文我们主要还是要面对众多的在校学生,我们要通过教学来帮助他们树立忧患意识,提高文言文的学习素养,对于这篇文章虽然字数少但是内涵深刻很难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设计进行研究看一看针对不同的学生怎样来安排教学能够使他们快速的掌握文章的内容,提升文言文学习的核心素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虽然简短,但是其中的内容却是非常丰富的,行文开始连用六位古代圣贤作为事例进行说明,这也就直接说明了人的成功与“忧患意识”是密不可分的,在文本解读的过程必须要对文章解释的详尽,既然研究的过程中要涉及到教学设计,那么就需要对文章的写作手法、表达技巧等进行研究,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个详细了解,同时提高他们对文章写作特点的理解并在以后的作文中可以熟练运用,针对于文章教学设计的研究就需要借助多种研究方法,对搜集来的多种教学设计进行分析论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看一看哪种教学设计更加有助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和能力的发展。

与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研究相比,针对这一可进行的教学设计内容却不是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针对于学生的知识进行传授,而且更重要的是将“忧患意识”传授给学生。对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的研究主要有如何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率,要不就是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例来提升学生的文言文核心素养,都没有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进行一个详细的设计,这也为接下来研究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些困难,可查阅的相关资料并不是很多。

赵迪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发表的“我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文中,提出了教学设计是要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受教育者的变化,只有做到师生完美的配合,教学的效果才能提升,学生的思想教育才能在语文课堂上完成。

针对以上的研究成果,结合众多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确立

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的环节就可以为绕着目标进行设计安排,孟子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无论怎么设计知识与技能目标都是要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了解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以及文言文的特殊句子,这些是学生理解文章的基础条件,而且学习文言文重点就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分析课文的方法和理解文章中的内涵,这是我们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所要体现的;过程与方法是目标是要求学生在一节课中针对文言文能够学到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在以后遇到问题后应该如何分析,这是我们要在过程与方法中体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要去教师在领着学生学完了这篇课文后,学生的情绪情感有了哪些变化和提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否存在着变化。

对于重难点的确立我们都本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所以说通过分析这一节课的重点应该是对文章内容的翻译与理解;难点则是对文章内涵的深度挖掘。

(2)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这个过程是属于学无定法教无定法的,在确定教学法方法的时候要根据教学的对象,依据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以及知识掌握的情况来进行选择,看一看到底是讲授法为主还是谈话法为主,或者也可以选择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这些都是要根据学生的素质进行选择的,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教具的选择

当前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普及程度的提高,我们主要是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来进行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对于网络上的 丰富资源可以直接拿来为课堂进行服务,增大了课堂的容量,提高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也让他们对多学内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4)导入新课的研究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一个注意的目标,教学设计中的导入新课也是教师下功夫进行研究的环节,针对于这篇文章教学过程中的导入有多种形式,但是通过研究发现大多数教师的导入都是采用故事导入或者是直接导入,这两种导入形式都有其各自的特点,用故事导入能够吸引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注意力,也能帮学生拓宽眼界了解更多与文章内容有关的知识,如果导入的内容能够被学生记住,那么他们写作过程中的素材也将得到丰富,对于他们的写作是很有帮助的;而采用直接导入的形式能够直奔主题,对于孟子提出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能够一语中的,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更加集中注意力,来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更多的有意注意。还有的教师对于新课的导入采用的是复习导入的形式,这样的教师往往是在前一天放学或者是课堂结束的过程为学生下发了导学案,对学生的预习内容进行了一个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国进行小组讨论学习,有问题小组互相指正,这样学生在预习检查的过程中走入了本节课的学习,等等还有很多形式。

(5)讲授新课的研究

1、梳理脉络,体会思想

这一步是教师讲课的重点,在梳理脉络的过程中通常都是教师带领着学生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采用多种读的形式,或是小组读或是分角色的或者是开火车形式的读,但是对于文言文的课文来说我们一般都采用读的形式以自读为主,在自读的过程中大致体会文章中的内容,而且学生还可以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看课下注释,这样就能够对课文的基本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掌握,但是对于特殊句式学生肯定是不能够理解的,所以他们翻译出来的文章就显得颠三倒四,而且有的学生由于对特殊句式的不理解根本不能对课文进行疏通,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他们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首先就是先让学生进行小组汇报,看一看小组汇报过程中显露出来的一些问题,然后教师在根据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讲解,这样学生能够知道自己的错误出现在什么地方,就能够更加认真的听老师讲课,而且教师讲课也具有针对性,节省了教学的时间,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或者是遇到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抛给学生他们可以自行解决那么就让他们自己来解决,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他们对学习内容的认识。

其次,就是要采用对媒体进行或者是挂图进行教学,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对于重点问题有一个关注。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对文章开始的几个人物进行介绍,让学生对人物的理解更加立体化。

2、拓展延伸

在这个环节的学习实际上是对上一个环节的总结,我们通过上一个环节的学习已经对文章大体内容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那么这个环节就是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环节,作为教师要对这个环节加以重视,有些教师往往都是将拓展的环节设置为对知识内容的巩固,殊不知如果学生没有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那么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将走得非常坎坷,如果对于知识的学习可以保障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获得一个好成绩,那么正确的三观则对他们的一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就是在对本文的内容进行讲解过后必须要进行拓展延伸,突然延伸部分的学习,也要将学习的权利归还给学生,因为学生的情感是通过他们对文章的理解而产生的,教师的拓展也是要以学生的情感为基础的。对于拓展部分的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看一看,他们在这一节课学完后有哪些情感的收获,这也是对知识的一个侧面检查,因为如果学生对文章的知识不能够完全的理解他们的情感体验将不会丰富。

本节课的中心则是人要就有忧患意识,这样才能在社会生存中得到发展,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小练笔,写一写自己应该如何在今后的生活中具有忧患意识,或者是说忧患意识对于人的发展有什么作用,通过这样的语言文字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会得到提升,而且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对自己也完成了一次原认知。

3、总结回顾

总结回顾不同的设计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俗话说编筐编篓贵在收口,作为教师一个恰当的课堂总结,对于课堂的结束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对这一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的时候,教师要本着从知识、方法、情感三方面出发,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合适的总结,对于知识部分要强调一下文言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对于方法则注重本节课学生所学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总结是本节课的要点,因为在对于本节课内容的学习的时候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只有学生具备有忧患他们才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做出一个改变,才能立秋,使自己符合于时代发展的要求,摒弃享乐主义,培养健全的人格。

4、作业设计

作业是对教师上课教学内容的一个巩固,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作业的完成质量往往关乎到就业效果的好与坏,对于作业的设计是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分层设计的这也是体现了分层教学的原则,当时为每个学生发展提供把充足的空间,作为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设计,例如,有些基础差的学生就应该回去把本篇课文进行背诵,不需要在额外留其他的作业,因为学生的基础差,根本没有时间来完成额外的作业,所以,作为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抓基础;对于基础好的学生作为教师,就可以为他们布置一些拓展的任务,比如可以根据课上所学的内容完成一个小的作文,有帮助学生开发其他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多元化的发展。

(6)对整节课取得教学效果的研究

1、从教师角度看

对于教师来说,精细化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对教学的把握以及对教学方法的精确研究,也有助于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升,因为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不光要操作的媒体还要保障课堂常规教学的进行,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看似非常简单的操作,实际上操作中融入了教师多次的练习,这对教师的教学技能也是一个很好的提升过程。所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研究能够反应出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所投入的精力。

2、从学生角度看

对于教师来说,精细化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对教学的把握以及对教学方法的精确研究,也有助于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升,因为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不光要操作的媒体还要保障课堂常规教学的进行,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看似非常简单的操作,实际上操作中融入了教师多次的练习,这对教师的教学技能也是一个很好的提升过程。所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研究能够反应出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所投入的精力。

结束语:本文通过对孟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的研究,首先是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来看一看这篇文章在当代具有什么意义,这样才能让古代圣贤的思想在今天依旧大放光彩,其次就是对文章的教学,对教学设计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侧面研究,通过对教学设计的研究可以发现针对不同的知识点一节课内需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情况;其次,就是教学工具的选择,当前信息化设备已经进入了校园作为教师就要有一定的驾驭能力,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最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样我们才能谈学生对文章内涵的体会,如果不理解内容就没有办法来谈自己的体会了,所以说要想提高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最重要的就是日常教学,只有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尊重,学生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快乐收获知识和,才能将古代圣贤的思想传播的更远。

参考文献:

[1]赵家明;张珂欣;马晓桐.百折不挠才能有所成就——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20):135-137.

[2]杨浩然;王怡然;赵紫茹.稳中求变 变中求法——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浅谈语文课的授课思路[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8(02):256-257.

[3]张肖轲;卞家康;王杜娟.试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影响及对策——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J].辽宁师范学院学报,2017(25):125-126.

[4]朱肖敬;杜晓茹;赵宇飞.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例谈语文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J].东北师范学院学报,2018(12):121-122.

[5]陈盼盼;郭亚楠;樊肖兵.试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影响及对策——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J].新课程改与中小学语文教学,2018(30):260-261.

[6]张敬旗;邢吉阳;朱含宇.论初中古文教学的三个层次——以人教版初中语文《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6(18):003-007.

[7]陈建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释商兑[J]. 语文月刊,1999,33.

[8]蒋礼斌. 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一处注释的质疑[J]. 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07,(6):85.

[9]单雪琳. 《〈酉阳杂俎〉校笺》读书札记[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33(6):110-112.

[10]张艺凝,刘传鸿. 《〈唐律疏议〉笺解》阅读札记[J]. 丽水学院学报,2018,40(4):102-105.

论文作者:穆妮热·图尔孙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7月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  ;  ;  ;  ;  ;  ;  ;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研究论文_穆妮热·图尔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