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教学实践论文_余家宇

传统文化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教学实践论文_余家宇

余家宇 江苏江阴市敔山湾实验学校 江苏 江阴 14422

【内容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价值观与教学目的相融合,将传统典故与教材中现实事例相结合,将国学经典名言与教材的理论阐述相融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开掘了课程的深度,让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同时,了解了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了国学素养,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传统文化 国学经典 道德与法制 课程 整合

一、中图分类号:G6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001-01

二、《易》解文明,以文化人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是“学习文明礼仪”,又分“以礼相待”、

“个人礼仪”和“交往礼仪”三课。三课的内容都有是围绕“礼仪”展开,目的是通过礼仪教育,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养成文明习惯。那么,什么是文明?为什么文明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如此重要?我教学中,让学生朗读、理解第一单元“学习文明礼仪”单元说明的同时,引入《易经·贲卦》中关于“文明”的阐述,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易经·贲卦》象辞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意是说,天生有男有女,男刚女柔,刚柔交错,这是天文,即自然;人类据此而结成一对对夫妇,又从夫妇而化成家庭,而国家,而天下,这是人文。人文与天文相对,天文是指天道自然,人文是指社会人伦。治国者必须观察天道自然的运行规律,以明耕作渔猎之时序;又必须把握现实社会中的人伦秩序,以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间的等级关系,使人们的行为合乎文明礼仪,并由此而推及天下,以成“大化”,即教化。人文区别于自然,有人伦之意;区别于神理,有精神教化之义;区别于质朴、野蛮,有文明、文雅之义;区别于成功、武略,有文治教化之义。可见,所谓人文,标志着人类文明时代与野蛮时代的区别,标志着人之所以为人的人性。

二、《礼》以解礼,以礼成人

第一课“以礼相待”中第一框题“知仪识礼”部分,阐述了中国传统礼仪重视称谓、中

国古代礼仪伴随人的一生、礼贵心诚、礼的价值等。

这一节教材中,只讲了中华民族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补充了中国古代“五礼”知识。但是,究竟什么是“礼”,“礼”的内涵有哪些,课本并没有细言。我引用《礼记》中“礼,敬而已矣。”告诉学生“礼”的实质是对人、对事的一种尊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古人讲“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就是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对任何人、任何事都要持守恭敬的态度,在任何场合都要举止庄重,若有所思,跟任何人说话态度都要安详,语气都要舒缓,表达都要清晰,这样就能让与我们接触的人信任我们,内心安定。一个君子也是通过自身日常的言行举止取得百姓的信任,让老百姓安宁的。

三、易与不易,圣人何意

教材“时移礼易”一节,目的在于阐明随着时代感的发展变化,礼仪规范也要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相适应,要与时俱进,理解和接纳礼仪的变化。

这里,我给同学们补充了《易经》中对“易”解释,古圣先贤对“易”的涵义解释有三种,即“不易”、“变易”与“简易”三个层面。“变易”就是变化、改变,天地万物都是时时刻刻不断变化的,人也要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社会礼仪也是这样。礼的核心内涵“敬而已矣”是亘古不变的,但礼的形式则要随着时代生活的改变而改变。商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要求人们每天都要有新变化、新发展、新进步、新面貌。中华文化从来不是僵化不变、固步自封的。比如传统节日礼仪中,过年的一些礼仪习俗,贴春联、挂年画、贴福字,吃年夜饭、包饺子、蒸团子等,还是要保留的。因为没有了这些,就没有了年味。但走亲戚入户拜年、燃放烟花爆竹等,就可以改变、简化了。

四、入乡随俗,温良恭俭

在第一课“入乡随俗”一节中,课本通过拓展少数民族礼仪习俗,罗列每届APEC会议各国领导人穿着东道主国家的特色传统服装,我国不同地区的饮酒礼,国际体育、文艺活动中的礼仪习俗等,教学生到不同地方要学会入乡随俗。

在教学实践中,我给同学们讲《论语》中孔子“入太庙,每事问”的典故。孔子年轻时就已经以懂礼著称,许多公卿大夫在重大祭祀活动时都有会来请教他。但他自己进入太庙时去事事都要问一下掌管太庙的祭祀官,好像显得很无知。弟子们问老师这样做的原因时,孔子说:“是礼也”。也就是说,对于礼仪、习俗的问题,不要总以为自己的都是对的,要虚心请教对方,这本身就是一种尊重,一种礼仪。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通过同学们的交流反馈,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道德法治课程紧密结合,随机引入传统文化经典,将传统价值观与教学目的相融合,将传统典故与教材中现实事例相结合,将国学经典名言与教材的理论阐述想融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开掘了课程的深度,让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同时,了解了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了国学素养,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

参考书目:

1、《道德与法治》(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2、《周易》

3、《论语》

4、《礼记》

论文作者:余家宇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6

标签:;  ;  ;  ;  ;  ;  ;  ;  

传统文化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教学实践论文_余家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