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云--20世纪中国解放区文学述评_文艺论文

百年风云--20世纪中国解放区文学述评_文艺论文

百年风云,辉煌的篇章——回顾20世纪的中国解放区文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解放区论文,篇章论文,中国论文,辉煌论文,风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解放区文学,是指从1927年党建立军队、建立政权起,经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文学。

星火初萌,鲜血铸成的文艺

井冈山时期,红军初建,形势异常紧张,文艺工作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但红军士兵来自受苦最深的工农群众。他们来到革命队伍后,翻身求解放的热情很高,在队伍里自发地唱起歌曲、小调。特别是在打了胜仗的时候,便自编自演节目。1928年井冈山会师的时候,开了振奋人心的庆祝大会,许多同志自告奋勇上台唱民歌、山歌。一次,黄洋界保卫战胜利后,召开了祝捷大会。一位同志采用京剧《空城计》的格式,写了一出京剧《毛泽东空山计》。写的是毛泽东带领红四军主力,避强击弱,机动作战,占领遂川,恢复宁冈,进占永新,取得重大胜利,全军情绪沸腾。该剧情节动人,故事完整,是红军戏剧史上值得一提的剧目。(注:本文参考了关于中国新文学研究的有关资料和成果,谨表示感谢。)1929年在江西贵溪县演出了反映农民武装暴动的大型话剧《年关斗争》,由方志敏、方志纯、邵式平等参加演出。这是苏区舞台上最早演出的话剧。

在苏区和红军中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文艺工作还是在古田会议以后。1929年12月红四军在福建古田召开了九次代表大会。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指出红军宣传工作的重要性,红军宣传队(实际是文艺宣传)是红军宣传工作的重要工具,从理论上纠正了官兵中轻视宣传工作及宣传队的观点。要求艺术地编制士兵教育课本,把革命故事、歌谣、图、报当作教材,提倡打花鼓、演剧、演戏、出壁报等活动,把红军中的艺术股充实起来,出版石印、油印画报,组织和指导化装宣传,在士兵会里建立俱乐部,编制表现各种群众情绪的革命歌谣。

古田会议决议,明确了作为宣传工作之一的文艺的武器作用、教育作用,使文艺工作在党的领导下进行。

苏维埃政府对文艺工作也是非常重视的。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了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瞿秋白当选为教育部部长,兼负责艺术局的工作,沙可夫为副部长。瞿秋白非常重视文艺工作。他指出:(1 )为苏维埃而斗争的文艺战士必须掌握艺术这个武器。(2)大众化艺术的创造者必须深入生活, 到斗争最尖锐的地方去,与群众紧密联系。(3 )开展大众化艺术必须培养工作骨干。(4)大众化艺术必须为群众喜闻乐见。(5)在中央苏区、湘鄂、川黔、川陕等苏区都发出文艺宣传指示,成立剧团或文艺宣传队。

为了发展苏区的革命文艺,党中央和上海“左联”不断输送文艺干部和青年学生到根据地和红军中工作。著名的创造社成员成仿吾到了鄂豫皖苏区,编写文艺性教材,供根据地群众和红军战士使用。魏传统在四方面军中用诗歌戏剧形式做思想政治工作。到中央苏区的戏剧家则有沙可夫、李伯钊、钱壮飞、胡底等。他们创作和演出了许多优秀剧目。其中有:沙可夫创作的话剧《我红军》,反映红军战士为打倒地主阶级翻身求解放而进行的英勇斗争;胡底创作的《沈阳号炮》,反映“九·一八”事变后,沈阳军民的抗日斗争;钱壮飞创作的《最后的晚餐》,控诉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悲惨命运。其他还有《红色间谍》、《战斗的夏天》、《无论如何要胜利》、《黑人吁天录》、《农奴》以及《父与子》、《松鼠》、《年关斗争》等剧目。1931年12月,国民党派来“围剿”红军的26路军在党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成功。毛泽东接见了李伯钊,并出了题目《为谁牺牲》,由她创作了这个剧本,李伯钊、胡底、钱壮飞等为演员,演出获得成功。落幕后场上喊出一片“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蒋介石”、“红军万岁”的口号。

为了在群众和红军中开展文艺工作,中央苏区成立了工农剧社总社,各县区成立分社,还成立了高尔基戏剧学校和“蓝衫团”,李伯钊为校长,瞿秋白、沙可夫具体领导,培养红军及苏区的文艺干部1000余人,编成60个演剧队,深入农村和野战部队演出。在红军部队和县区村成立了列宁室、俱乐部,开展文艺宣传。

中央苏区办有许多报纸,如《红色中华》、《红星》、《斗争》、《苏区工人》、《列宁青年》、《工农兵》、《战斗报》等,还开辟了文艺副刊“赤焰”等。报上登了通讯、报告文学、诗歌、戏剧、演唱等作品,歌颂红军的胜利、军民鱼水情,表彰英雄模范人物,提倡新文化生活等。1933年的《红色中华》报上刊登了以下的报告文学:津岛的《伟大的开始——汇合上井冈山》、《东方战线的第一胜仗》(未署名)、李中的《上杭群众的热情》、徐梦秋的《热烈战斗的祝捷大会》。1934年刊登的报告文学有:朱华的《阅兵场的速写》,刘长凤的《一个苏维埃女工的话》,成子玉的《一个精彩的晚会》,林荣官、周浣白的《苏区几个巡回剧团》,戈丽的《苏维埃剧团春耕巡回表演纪事》等。

由于有党的重视和领导,有艺术家的指导,也由于斗争的需要和苏区人民对文化生活的要求,在根据地红色政权下,一个真正属于人民、为人民服务的文艺运动在红军各部队中,在各地苏维埃区域人民群众中广泛开展起来。

工农红军是旧社会最底层的无产阶级队伍,战士们为阶级仇民族恨参加红军。文艺作品里揭露了阶级剥削压迫下劳动人民的非人生活以及他们为求解放争自由而进行的斗争。为配合中心任务(如打土豪分田地,粉碎国民党的“围剿”,扩大红军,争取瓦解敌军,宣传群众,军民团结等)而进行创作和演出。采用歌谣、演唱、唱歌、鼓动棚、诗歌、跳舞、街头剧、小话剧、小活报剧等形式宣传。如1932~1933年中央苏区的任务是扩大百万红军,兴国县剧团围绕这一任务演出。白天蒋介石飞机来苏区轰炸,晚上就有反映空袭的剧本演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在红军中普遍演唱。战斗在川陕边区的四方面军文艺工作十分出色。在政治部下成立了“蓝衫剧团”,群众叫它“新剧团”。他们的足迹走遍了通江、南江、巴中、仪陇、阆中、苍溪等县,经常到部队和群众中演出,宣传红军和苏维埃政权的胜利,宣传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有时到火线上,到俘虏兵中演出。有一次在3000名俘虏兵中演出歌剧《劝郎回头》。俘虏兵看时,不知谁“哇”地一声哭起来,其他俘虏兵也跟着哭起来,一时哭声震天。又一次剧团宣传队到火线上对敌军宣传:“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东三省已被日本侵占了,蒋介石不抗战,我们联合起来打日本救中国!”一个女宣传队员唱了一首凄婉的歌:

穷人生的……唉,

没有粮食卖,

只好上山去砍柴,挑到街上卖。

早起未天光,落雨又落霜,

一路走来一路晃……

敌军听了后一枪未发,后来跑过河来和宣传队讲话并送来子弹。敌军官强迫他们进攻时,他们抵制命令;红军一追击,他们马上举枪当俘虏。宣传队伍在巨岩上雕刻大幅标语,其中有红四方面军33军政治部秘书长魏传统写的:“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还有“赤化全川”等。

红军的文艺工作不仅使红军生活战斗化,而且音乐化了。他们出操、上课、站岗放哨、劳动、练兵、行军、打仗都有歌唱。在跑步时有《红军革命歌》,歌中唱道:

革命潮流高涨起,

工农兵士大联合,

我们红军组织工农来革命,

纪律严明讲平等;

不怕死,不爱财,

齐心消灭反动派,

努力杀敌勇敢去斗争,

要把军阀帝国主义消灭净!

红四方面军新剧团演唱的歌舞《八月桂花》中唱道:

八月桂花遍地开,

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

张灯又结彩啊,张灯又结彩啊,

光华灿烂现出新世界。

亲爱的工友们呀啊,亲爱的农友们呀啊,

唱一曲国际歌庆祝苏维埃。

苏区及红军的文艺工作者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一切困难,顽强斗争,进行演出,情绪饱满。最困难的时候,还是随红军部队长征的游击战争生活。文艺宣传队、剧团在行军中要背上乐器、道具、宣传用的标语笔墨。他们向群众宣传,沿途写标语,在路口、渡口设宣传鼓动棚,用演唱、顺口溜、歌谣等方式宣传。他们在风雪弥漫的大雪山,波涛汹涌的大渡河、金沙江、乌江唱着歌子:“红军强,红军强,千难万险无阻挡。行军路上揍老蒋,北上抗日打东洋……咚咚隆咚锵……”在茫茫的水草地,同志们听到歌声浑身是劲,喊着:“快走啊,唱歌的同志就在前面!”行军速度加快了,路程好像缩短了。长征中每到达一个驻地便向群众进行文艺宣传。如到遵义城以后,在城乡教群众唱革命歌曲,演出街头剧、活报剧,召开军民联欢大会,演出节目。李伯钊亲自帮助当地进步青年团体“红军之友社”排练戏剧、歌舞在街头演出。

过雪山草地以及整个长征途中,许多文艺工作者如胡底、钱壮飞牺牲了。红二方面军宣传队牺牲很大,其中李云安才16岁,他行军途中背上许多乐器,牺牲时还把月琴和五张唱片紧紧背在背上。经过爬雪山过草地后,宣传队原来的57人只剩下11人。到陕北二、四方面军会师后,他们仍精神抖擞地演出“红军大会师”节目。在贺龙关怀下,补充了宣传队员,建立起战斗剧社。活跃在川陕边的红四方面军新剧团,规模很大,下设话剧队、舞蹈队、音乐队、新剧队、旧剧队,表演出色,威武雄壮。

苏区文艺虽然时间短,但在十年内战时期有了大的发展。她是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雏形,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服务,有强烈的战斗性,奠定了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基础,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供了经过实践的根据。苏区文艺有广泛的群众性,品种多样,工农兵广泛参与。在党的领导下,文艺工作者第一次和工农兵相结合,为文艺的工农兵方向开创了先例,是“五四”以来文艺的新发展,同时,也是解放区文艺的先导。从马背上的共和国(指苏维埃共和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漫长斗争中,文艺战线上的开拓者、先行者,为后来解放区文艺的发展作了必要的准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受苏联、“左联”文艺的影响,民间的与外来文艺的形式相结合。如话剧、舞蹈、音乐、诗歌、说唱等在苏区和长征中都开展得很好。

苏区文艺与党领导的以鲁迅为首的“左联”有着密切联系。1927年以后,国民党把这两支文艺队伍分割开了,一个在国民党统治的白色恐怖下斗争,一个在苏区浴血奋战。但他们的目标都是一个: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互相配合,互相鼓励。当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鲁迅和茅盾曾写信祝贺勉励,在信中写道:

英勇的红军将领们和士兵们!你们的勇敢的斗争,你们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最光荣的一页!全国民众期待你们的更大胜利。全国民众正在努力奋斗,为你们的后盾,为你们的声援!你们的每一步前进将遇到热烈的拥护和欢迎!(注:引自《新文化史料》1996年6 期23页。)

这两支文艺队伍血肉相连。“左联”作家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李伟森五烈士的血,是和苏区无数文艺工作者的血汇合在一起的。他们为驱除黑暗,迎来光明,催开祖国的自由之花,不惜流血牺牲。

来自白山黑水的悲壮之歌

抗日战争年代,革命队伍里最爱唱的一支歌是《我们要一同作战》,歌中唱道:

松花江的旁边,

长白山的下面,

亲爱的弟兄在血战,

英勇地保卫着草原。

战死的埋在那里,

活着的站在前线。

从松花江到黑龙江,

从长白山到兴安岭,

战马还要自由地跑,

骑兵们要更勇敢,

为着亲爱的土地,

我们要用血肉来斗争……

黑土里埋着祖先的尸骨,

草原上流着弟兄们的血,

我们的东北还是奴隶。

我们的队伍要奔向草原,

在那里要会见联军的弟兄,

在那里我们要一同作战。

……

这支歌表达了关内的八路军要配合东北抗日联军作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东北广大国土,东北人民仇恨的怒火熊熊燃烧起来。他们誓死不当亡国奴,自动起来抗日,组织起义勇军,抵制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向日本帝国主义开火。义勇军的组成大部分是农村各阶层的群众,原东北军的一部分,以及绿林队伍。经历了十分迅速的发展过程,到1932年春夏,全东北的义勇军已发展到30万人左右。从辽河西岸到松花江畔,从长白山到兴安岭,整个白山黑水间都有义勇军健儿在进行抗日斗争。他们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勇敢地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筑成保卫中华民族的血肉长城。由于当时义勇军的组织不统一,不严密,又加上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镇压,1932年底遭受很大损失。东北的抗日斗争将向何处去?东北人民望眼欲穿盼望救星出现。果然,中国共产党来到东北,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纲领,又将义勇军重新组织起来。后来在此基础上组织起东北抗日联军。东北老百姓欢呼:中国亡不了!东北有救了!他们在歌谣中唱道:

九·一八,大炮响,

鬼子兵,占沈阳,

蒋介石下令不抵抗,

扔下百姓遭了殃。

不是下令要劳工,

就是强征出苛粮。

逼得人们没活路,

上山去找大老杨。

大老杨便是指抗日联军著名将领、民族英雄杨靖宇。

东北人民经历无数次斗争,均遭受挫折。在党领导下正式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军, 有组织地对日寇进行斗争。 抗联最兴旺最壮大的时期是1934~1937年。1936年,抗联曾有3路军,下辖11个军。 第一路军总指挥为杨靖宇,第二路军总指挥为周保中,第三路军总指挥为李兆麟。抗联部队活动于辽沈、黑龙江、鸭绿江、牡丹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小兴安岭等区域数十个县,给日本关东军和伪军以沉重打击。

抗日联军在极其艰苦残酷的环境里坚持斗争。他们精神饱满,斗志昂扬,歌声不断,用各种不同形式开展文艺工作。首先是抗联的将领们写了许多诗词、歌曲。杨靖宇在《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中写道:

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

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

乒乓的冲锋杀敌缴械声,

那是革命胜利的铁证。

正确的革命信条应遵守,

官长士兵待遇都是平等。

铁般的军纪风纪要服从,

锻炼成无敌的革命铁军。

亲爱的同志们团结起,

从敌人精锐的枪刀下,

夺回来失去的我国土。

解放亡国奴的牛马生活!

英勇的同志们前进呀!

赶走日冠推翻“满洲国”。

这一次的民族革命战争,

要完成弱小民族的解放运动。

高悬在我们的天空中,

普照着胜利军旗的红光。

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

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

李兆麟写了《露营之歌》,摘录如下:

铁岭绝岩,林木丛生,

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

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

同志们!锐志那怕松江晚浪生。

起来哟!果敢冲锋,

逐日冠,复东北,天破晓,

光华万丈涌。……

周保中写了《莲花泡战役歌》(纪念忆烈士)题词:

江水映斜辉,黑山云雾飞,

镜泊湖上,涛光苍苍,

白昼起寒微。

山麓到青冢,湖畔碧野,

羌蒿蓬蓬,英雄去不回。

天涯芳草系忠魂,旌旗拂,

义气轻生死,英风永世垂。

壮志未酬啼遍野,

午夜惊闻雁泣西风悲。

二月二十八,追恨志无涯。

血溅青石,尸陈遍野,白骨沉黄沙。

慷慨奋捐生,同志四十又二名。

浩气贯长虹,壮烈长铭齐行,

永震敌胆惊。

回首江山易,强奴肆纵横。

新仇旧恨何时了?

墟荒千里遍地起悲声。

此外还有抗联三军军长赵尚志写的《战斗歌》、抗联四军代军长李延平写的《游击队》诗等。

抗日联军和游击根据地的文艺工作,因环境关系没有专门的团体和单位。各种文艺作品都是根据地人民和部队创作的,因此文艺具有群众性、普遍性。采用多种多样形式开展文艺活动,有独幕话剧、多幕话剧、京剧、评剧、河北梆子、唱歌、跳舞、民歌、莲花落、口技等等。演唱场地因陋就简。抗日联军打了胜仗后,便召开军民联欢祝捷大会,演出节目。文艺创作内容有以下特点:

1.文艺创作内容来自群众,真实生动感人。如1934年在吉东革命根据地里,有一位叫崔玉株的朝鲜小姑娘,年仅八九岁。她的父母都是革命者,到中国来后参加了抗联,她的父母连同全家七八口人都被日军抓住杀了,只剩下她孤苦一人。她刚毅聪敏,后来参加抗联,能歌善舞。她把全家起来斗争遭受日冠杀害的事实,编成歌舞演出,催人泪下。后来小姑娘被敌人抓住,严刑拷打,软硬兼施,至死不屈,英勇牺牲。当时周保中提出,一定要把小姑娘的事迹写成文学作品。

2.文艺创作以历史上的爱国抗敌英雄人物为题材,激发战士和群众的抗日爱国热情。如把穆桂英、花木兰、岳飞、蔡谔、顾正红等英雄人物的事迹,编成各种文艺形式演唱,演出过京剧《蔡谔》、《顾正红》等。

3.文艺创作和文艺活动有广泛的群众性。群众经常用小调、民歌表达爱憎。“九·一八”前有表现对封建地主、恶霸、军阀的憎恶、向往自由生活的演唱。“九·一八”后表现日本侵略者的凌辱、压迫,河山沦亡,在党领导教育下提高觉悟,起来反抗斗争的事迹。他们唱出自己的心声。他们在《打日本》歌中唱道:

东北广漠荒野中起了大红火,

铁路、矿山、工厂、农村起了大红火。

全东北都在通红的火焰中,

三千万民众们喊声大震动。

前进呀!奋斗呀!

三千万民众们,

团结起这战线,

拼命去打日本。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14年间,东北人民和抗日联军一直没有停止过对日冠进行斗争。这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在党领导下组织起来对日作战。他们在白山黑水间苦战14个春秋,饮冰雪,战严寒,冒酷暑,忍饥挨饿,克服重重困难,与日冠作殊死的斗争。无数烈士的鲜血染红了东北大地,一直战斗到日本投降,配合苏联红军和出关的八路军并肩作战,解放全东北。他们的英雄业绩感天动地,连同他们那慷慨悲壮之歌,将永垂青史,教育后人。

新的里程,辉煌的篇章

经过十年苏维埃运动,红军长征的严峻考验,遵义会议以后,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党更加成熟了。进入抗日战争以后,党的影响和活动范围扩大了。这个时期,以延安为中心的各解放区文艺也发展了,扩大了,提高了。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建立起陕甘宁边区民主政府。同年8月1日,党中央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国人民书》,即“八一”宣言。12月瓦窑堡会议后,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各阶级阶层,团结全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937年,在洛川会议上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开赴前线抗日,建立了以延安为中心的全国许多抗日民主根据地。延安成了全国人所瞩目的进步的革命圣地。许多知名作家、艺术家、国际友人来延安和各根据地访问,写了许多名篇名作。其中有范长江的《陕北之行》,斯诺的《西行漫记》,马骏的《毛泽东会见记》,杨朔的《随军散记》,周立波的《战地日记》、《王震将军记》,刘白羽的《肖克》、《彭雪枫》,茅盾的《记鲁迅艺术学院》、《忆冼星海》,荒煤的《刘伯承将军会见记》,黄钢的《我看见了八路军》、《雨》,何其芳的《朱总司令的话》、《记贺龙将军》,石西民的《陈毅将军访问记》、邓拓的《聂荣臻在晋察冀》,黄炎培的《延安五日记》,李公朴的《华北敌后晋察冀》等,此外还有陈云的《随军西行见闻录》,杨定华的《雪山草地行军记》。这些作品展现了一代伟人丰采,描写了党的领袖人物艰苦朴素、平易近人的作风,雄才大略、有胆有识的政治家风度,心系革命、心系民众的崇高品德。在日冠入侵中国的危急关头,党中央毅然作出由土地革命的阶级斗争转变到各党派联合抗日的民族解放战争,使阶级利益服从于民族利益的伟大战略决策,反映了红军过雪山草地、四渡赤水等极其艰苦的长征,以及八路军、新四军开赴前线抗日取得伟大胜利的原因,主要是兵心团结,紧紧依靠群众,有民众的帮助,有才能的领袖人物和将领英明指挥,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人民将民族未来的希望寄托在共产党人身上。这些宣传消除了十年内战中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的封锁、攻击、污蔑,使广大人民认识了共产党和八路军是真正为人民谋利益的,吸引了许多人来延安和解放区。

随着华北、华中、大江南北等地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立,文艺工作也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文艺工作者从上海、大后方,以及全国各地进入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抱着抗日爱国热情,投身于根据地的文艺工作,初步与工农兵相结合。他们在敌人频繁的“扫荡”、“清剿”、“蚕食”,实行“三光”政策下,在敌人经济封锁、严重灾荒、吃糠咽菜的条件下,仍然斗志昂扬,不怕牺牲。他们采用街头诗、街头剧、诗歌、小说、戏剧、演唱等创作和演出向群众宣传。根据地到处可以听到抗战的歌声,村庄里布满了街头诗,上演街头剧、话剧,贴出墙头小说。另外还采用政治攻势,到敌人堡垒下宣传演出。晋察冀边区还举办了艺术节。文艺作品的内容,主要是歌颂军民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人民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大生产运动中的劳动模范,歌颂边区人民的民主自由幸福生活,无情地揭露了敌人的暴行。文艺作品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思想鼓舞人民的斗志,鼓励人民用斗争去求生存争解放。正如擂鼓诗人田间的《假使我们不去打仗》诗中写的: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

“看,

这就是奴隶!”

著名音乐家劫夫谱写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和《狼牙山五壮士》等歌曲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村庄,一直流传至今。各地作家们创作的名篇名作有:沈重歌颂狼牙山五壮士的《棋盘坨上的五个神兵》、魏巍的《黄土岭战斗日记》、周游的《冀中宋庄之战》、陈毅的《江南抗战之春》、穆青的《雁翎队》、钱丹辉的《挺进华北的杨支队》、肖向荣的《战场片断——平型关战斗前后的日记》、周而复的《诺尔曼·白求恩》、仓夷的《纪念连》等。

这些作品对敌后的军民鼓舞很大。有一次冀东的一个八路军小分队,在敌众我寡的战斗中被敌人包围,他们把枪捆在身上,手拉手高唱着《狼牙山五壮士》歌中的“棋盘坨,山崖高,战士的血花红,勇敢的八路军五个好英雄……”一起跳河牺牲了。

在延安和各解放区的诗歌创作也是很活跃的。闻名全国的诗人有田间、朱子奇、贺敬之、公木、邓拓、鲁藜、李雷、方冰、李季、郭小川、戈壁舟、邵子南、史轮、任霄、陈辉、魏巍、丹辉、曼晴、蓝曼、苗得雨、阮章竟等数千人活跃在各根据地诗坛上。他们创作的许多作品,具有战斗化、民族化、群众化的特点。延安还办有《山脉诗歌》,晋察冀办有《诗建设》、《诗战线》、《街头诗选》等。

在党领导下,延安及各解放区建立了许多文艺组织、社团、剧社,办了文艺刊物、文艺院校。1936年首先在陕北建立了“中国文艺协会”,丁玲为主席。1938年在延安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各地成立的有:1939年晋察冀成立了“晋察冀边区文化界抗日救国会”(简称“文救会”,边区各级都建立了该组织),晋东南、冀鲁豫、冀南、晋西区、山东、胶东、鲁南等地也成立了“文化界救亡协会”或联合会,苏北成立了文化协会。文艺刊物有:延安的《大众文艺》、《文艺月刊》、《草叶》、《布谷》等。各地的刊物有:《晋察冀文艺》、《晋察冀艺术》、《五十年代》、《北方文化》、《华北文艺》、《西北文艺》、《山东文艺》、《胶东文艺》、《吕梁文化》、《太岳文艺》、《平原文艺》,新四军的《抗敌》等。

剧团有西北战地服务团、华北联大文工团、太行山剧团、抗敌剧社、火线剧社、新世纪剧社等。各大军区或军分区都有剧社或宣传队。还有许多农村业余剧团。

文艺院校有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华北联大文艺学院,各地区都有相应的艺术学校,培养文艺骨干,帮助群众开展文艺活动。工农兵群众不仅是作品中的主人公,而且亲身参加文艺创作演出活动。在工农兵中发现培养了不少作家、艺术家、 文艺工作者。 群众文艺活动突出的有:1941年5月冀中区党委发起的《冀中一日》群众创作运动,1943 年延安的“新秧歌运动”,以及晋察冀边区阜平县高街村剧团创作演出的《穷人乐》,晋察冀边区的村剧团。1945年前后,北岳区、冀中区便有两千多个村剧团,还创造了几十个模范村剧团,都是群众自编自演,配合了中心工作,反映了群众的斗争生活。此外还有部队的枪杆诗,农民的新歌谣、演唱、大鼓、莲花落、高跷、民间舞蹈、地方戏等多种文艺形式,在各种场合演唱,活跃了解放区的文艺生活。

在敌后残酷的血与火的斗争中,许多文艺工作者和群众一起,一手拿枪,一手拿笔,奔赴前线、后方、农村进行创作和演出。不少同志为民族的解放,血洒沙场,英勇牺牲了。

1942年毛泽东主席、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为了战胜敌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认为必须整顿革命队伍内部,正视自身的弱点,于是向全党发出整风指示。延安文艺界也开始整风。毛泽东作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各解放区学习《讲话》,进行文艺整风。《讲话》总结了“五四”以来的文艺运动,以及十年内战、抗战初期的文艺工作,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系统地阐述了文艺工作各方面的问题,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强大思想武器,在革命文艺的思想理论建设,路线、方针政策制订方面都有重要建树。

学习《讲话》后,文艺工作者受到了一次精辟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教育。许多作家、艺术家认真学习《讲话》后,对照检查自己的思想作风和文风,自觉深入到工农兵群众中去,进一步熟悉群众的生活,学习群众的语言,使他们作品的思想内容更加深刻,语言朴实生动,达到了大众化、民族化的程度。《讲话》后一批优秀作品出现了。

丁玲学习《讲话》后,自觉对照检查自己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和创作上的缺点,多次深入河北农村生活,1948年创作了反映土改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冯雪峰在评价这部作品时说:“我认为这一部艺术上具有创造性的作品,是一部相当辉煌地反映土地改革的,带来了一定高度的真实的、史诗似的作品。同时,这是我们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最初的比较显著的一个胜利……我们说无产阶级现实主义的作品,只能从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算起。 ”(注:《丁玲研究资料》340页~341页。)

周立波原在鲁艺教“名著选读”。他遵照《讲话》精神,摈弃过去为异国情调所迷误、看不起土色土香东西的偏向,深入东北农村,访贫问苦,和农民交朋友,以饱满的热情写出了全面反映土改的巨著《暴风骤雨》。周扬在《怀念立波》一文中说:“立波的创作步伐始终是和中国革命同一步调的。他写出气势磅礴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和艺术上至臻成熟、风格特异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这两部名著。描绘了我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历史阶段农村所进行的两次伟大的历史性社会变革。在某种程度上概括了我国亿万农民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所走的主要战斗历程。”(注:周扬:《怀念立波》(代序),《周立波三十年代文学评论集》。)

赵树理的创作在大众化、群众化方面成就突出。他创作的《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等作品,语言从群众中来,又吸取中国古代文学、“五四”新文学的优点,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生动、活泼,显示了独特的风格,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为群众喜闻乐见。茅盾称赞《李有才板话》是一部新式的小说,是大众化的作品。《讲话》后的优秀小说、报告文学,还有孙犁的《荷花淀》、《芦花荡》,邵子南的《地雷阵》,康濯的《我的两家房东》,刘白羽的《无敌三勇士》,欧阳山的《高干大》,柳青的《种谷记》,马烽、西戎的《吕梁英雄传》,孔厥、袁静的《新儿女英雄传》,草明的《原动力》,王希坚的《地覆天翻记》,柯蓝的《洋铁桶的故事》,仓夷的《无住地带》,肖也牧的《山村纪事》,峻青的《小侦察员》,王力的《晴天》,杨朔的《望南山》,周而复等的《海上的遭遇》等。诗歌方面有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竟的《漳河水》,田间的《赶车传》、《戎冠秀》,魏巍的《黎明风景》等。戏剧方面有贺敬之、丁毅的《白毛女》,以及《刘胡兰》、《血泪仇》、《兄妹开荒》,傅铎的《王秀鸾》,胡丹佛的《把眼光放远一点》,胡可的《戎冠秀》,丁里的《子弟兵和老百姓》。歌曲有曹火星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牧虹、卢萧的《团结就是力量》等。这些作品多是以工农兵为主要人物,以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作为作品的主题,改变了几千年来封建地主阶级帝王将相占领舞台的局面。这些作品描写了新的人物,新的思想,新的生活,新的世界;昂扬着奋进的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貌。在艺术创作上吸收了群众语言和民间文艺形式。如《新儿女英雄传》、《吕梁英雄传》、《地覆天翻记》等作品,采用章回体形式,故事有传奇色彩,群众容易看懂。郭沫若在1949年为《新儿女英雄传》出版所作的序中写道:“这的确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大可以和旧的《儿女英雄传》,甚至和《水浒传》、《三国志》之类争取大众的读者了。”(注:引自《冀察冀文学史》245页,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年出版。)

总之,毛泽东的《讲话》是划时代的文艺理论问题的伟大著作,不仅指导了当时的革命文艺工作,而且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也有重要指导意义。《讲话》对当时国统区的文艺界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在敌后浴血奋战八年的解放区军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但是不久国民党反动派就发动了对解放区的进攻。在解放战争时期,许多作家到前线生活访问,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揭露了蒋介石发动内战的罪行,表现出英勇无敌的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地覆灭蒋家王朝的战斗历程。其中有刘白羽的报告文学《环行东北》,以及《英雄的四平街保卫战》、《三下江南战记》、《火炬映红了长江》、《横断中原》、《火光在前》等名篇。还有华山的《踏破辽河千里雪》、《总崩溃》、《英雄的十月》,吴强的《渡江第一船》,韩希梁的《飞兵在沂蒙山上》,穆青的《狂欢之夜——长沙市民欢迎解放军入城速写》,张沛的《盛典初记》,黄钢的《决裂——南京国民党政府崩溃前的一幕》等等。

中国解放区的地域纵横半个中国。从十年苏维埃运动,红军长征胜利,经过抗日战争的发展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全国已建立了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晋绥、晋察冀、太行、太岳、冀鲁豫、山东、豫西、豫鄂皖、苏北、苏中、浙东、苏浙、皖江、淮南、淮北、东江、琼崖大小19个根据地。解放战争中华北、东北、西北、华中、华东五大区连成一片。这些地区在极其艰苦的战争条件下,用不同形式开展文艺工作,创作出大批反映该地区人民斗争生活的作品。

在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解放区文艺由抗战初期的初步繁荣发展,到文艺整风、学习《讲话》后,创作进一步深化,思想和艺术质量都大大提高了一步。许多作家艺术家创作了一批无愧于时代的史诗般的作品,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辉煌篇章。

光荣属于创造新世界文学的开拓者

经过20多年的浴血斗争,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1949年10 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从此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的历史阶段,解放区的作家、艺术家们从乡村走向城市,许多人担任共和国中央和各省市文艺部门的领导工作。不少作家仍潜心创作,把在解放区生活积累的素材,以及受党的革命思想影响写成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是:梁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杨沫的《青春之歌》,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刘流的《烈火金刚》,李英儒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冯志的《敌后武工队》,邢野的《平原游击队》、《狼牙山五壮士》,孙振的《战斗的青春》,李克的《地道战》,徐光耀的《小兵张嘎》,路一的《赤夜》,柳杞的《长城烟尘》、《战争奇观》以及《红色娘子军》、《董存瑞》等。这些作品是反映我国革命斗争题材的宏篇巨著,表现了革命战争年代人民辉煌的斗争气势,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引人入胜的意境,催人上进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忠贞情操,一直流传至今。今天,仍然是对我国人民和青年一代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精神食粮。

解放区文学已经成为历史。笔者认为解放区文学有以下的成就和特点:

1.解放区的文艺是新的人民的文艺,开辟了文艺与人民与工农兵相结合的新时代。“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作家,为文艺与现实斗争与广大工农群众结合,作了不少的努力,但是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实现。解放区文艺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发展了“五四”以来的新文学。新的人民的文艺表现为作品以工农兵和人民大众的生活为创作主题,反映人民的心声和愿望,改变了几千年来被地主封建阶级、帝王将相统治文艺舞台的局面,反映了新的主题,创造了新世界的新人物、新思想。在表现手法上采用民族化、群众化、大众化的形式。反映人民群众争取独立自由解放的坚毅斗争精神。在当时地处穷乡僻壤、经济文化落后的解放区,文艺为什么能够发展?这是因为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抱着为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热情,和工农兵群众生活在一起,为群众的斗争生活所感染。工农兵群众也渴望摆脱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剥削,要求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屠杀抢劫,要求自己解放自己,积极投入解放区的斗争和各项工作。在解放区民主、自由、幸福的环境里,群众对文化生活上也有强烈要求,因此文艺工作者的热情和群众的热情结合起来,经过作家的艺术加工,便产生了伟大的作品。在解放区偏僻的农村,文艺工作以各种形式蓬勃发展起来,使人民群众真正作了文化的主人。

2.解放区文艺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反映出昂扬奋进的伟大时代。20世纪是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也是中国文化变革创新的时代。作品主旋律鲜明:反映社会变革、光明战胜黑暗、新生代替腐朽,劳动人民由奴隶变成主人,反映祖国由濒临灭亡到新生的伟大历程。土地革命时期,反映无产阶级、工农大众反对地主阶级剥削压迫,反对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反映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世界法西斯的侵略和国内反动势力的进攻,夺取全中国的胜利。作品塑造了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新世界的新人形象。宣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思想,鼓舞了人民的斗志。作品具有强烈的战斗性,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战胜困难、消灭敌人的武器。

解放区的文学,是同斯大林领导下的伟大的反法斯侵略的苏联卫国战争的文学密切相连的。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向当时的苏联文学学习,因此中国的解放区文学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文学的组成部分,中国解放区文学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伟大时代。

3.解放区文艺是科学的大众化的文艺。大众化问题在“左联”时期也没有解决。解放区的作家、文艺工作者深入到群众中去,吸取群众丰富的文化营养。周扬指出:“把民族的民间的旧有艺术形式中的优良成分吸收到新文艺中来,给新文艺以清新刚健的营养,使文艺更加民族化、大众化。”(注:周扬:《对旧形式利用在文艺上的一个看法》。)因此,解放区的文艺是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和革命文艺相结合的新型文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使群众容易接受。越是民族化的艺术越具有世界意义,越具有闪光的艺术价值。解放区文艺创造了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新文艺。赵树理的作品是这方面的典范。当然也不排除向外国的进步文艺学习。当时解放区文艺工作者也学习苏联等外国的小说、报告文学、戏剧等作品,并根据我国的国情,创造了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4.解放区文艺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文艺。解放区的作家文艺工作者到根据地后,都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学习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后,明确了文艺工作是党的革命工作的组成部分,文艺要为党的政治斗争服务,为推翻三座大山,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服务。明确了革命文艺的方针任务,以及作家转变立场,改造世界观,走与工农兵和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的必要性,更自觉地深入基层群众中去,到斗争的第一线去,逐步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坚持用唯物论的反映论去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搜集素材,使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创作出了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斗争、反映伟大的时代的优秀作品。

5.解放区文艺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为建立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文艺,奠定了思想、理论和组织基础。解放区的文艺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文艺,是和解放区总的斗争方向、方针政策相一致的。当时阶段所进行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目标是建立新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最终目标是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是共产主义的。当时斗争环境很残酷,但大家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很坚定。在文艺作品中描写的人物的思想、理想、信念是鲜明的。写英雄人物,不仅写他们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而战斗,而且写他们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献身;写他们为反对封建制度的剥削压迫,为争取自由幸福的生活而斗争。所以新民主主义文艺是和社会主义文艺紧密相连的。在新民主主义的文艺中孕育着社会主义文艺因素,为社会主义文艺作了思想上、艺术上、组织上的准备,为社会主义文艺培养了许多作家、艺术家和文艺部门的领导骨干。

在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我们党的缔造者、领导者毛泽东、朱德、陈毅、叶剑英、刘伯承等,他们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领导我们的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而且是诗人、文学家。他们在各个革命历史时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词,特别是毛泽东,以他诗人的气质,独特的才华,政治家的雄才大略,领袖人物的高瞻远瞩,写出了气贯山河的辉煌诗篇。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史上诗的丰碑,是我们解放区文学的巨大财富,也是20世纪中国诗歌的瑰宝,为世人所瞩目。

总的来说,解放区文艺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局限,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如在有的地区文艺整风中出现过火批评的作法,以及有些作品在艺术上还不成熟,但是成绩是主要的。解放区文艺,是党领导的全新的人民文艺。她发生于危难之中,由初萌到发展、壮大、提高。她扎根于人民群众土壤中,是时代的号角,人民的心声。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为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开创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工农兵服务,文艺大众化、民族化、群众化的新时代,是“五四”以来新文学的重大发展,是创造新世界的文学,是世界反法西斯文学的组成部分,是建国后对我国人民和青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精神食粮。她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她以宏伟的气势,辉煌的篇章,载入现代文学史册,以作品中振兴中华的凌云壮志,华光四溢的光芒,照亮21世纪的中国文艺的征程。

标签:;  ;  ;  ;  ;  ;  ;  ;  ;  ;  ;  ;  

百年风云--20世纪中国解放区文学述评_文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