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在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的可行性分析论文_杨晓玲,蔡美施,庄丽萍

微信在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的可行性分析论文_杨晓玲,蔡美施,庄丽萍

杨晓玲 蔡美施 庄丽萍

(解放军第180医院耳鼻喉科 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 目的:探讨微信作为护理工作的补充工具在护护之间、护患之间的运用效果。方法:通过组建微信群聊,建立“耳鼻喉科工作群”、“耳鼻喉科休闲群”和“耳鼻喉科爱心服务群”。申请“耳鼻喉科知识论坛”微信公众号,给护患提供资讯和信息共享平台。结果:自科室将微信引入临床护理工作以来,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实时互动,提升护理人员之间的凝聚力和病人的满意率。 结论:微信突破了地域、时间、经济、被动等方面的限制,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质的飞跃。正确认识微信平台的作用,扬长避短,使它成为护理工作的补充工具,更好地促进护理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护理工作;优势;局限性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8-0226-02

微信[1]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推出的一款快速实时移动端聊天工具,推出后迅速普及,其能够将图片、语音、文字、视频等进行实时发送,并可以进行群体聊天。微信公众平台[2]是腾讯公司于2012年8月推出的微信用户订阅服务。个人或组织可以通过该平台建立公众号,对特定人群进行图片、文字、视频等信息推送,以实现人群之间全方位的沟通与互动。随着全民微信时代的到来,我科自2013年10月起,将微信应用耳鼻喉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实施方法

1.1 建立护理人员微信群聊

由一名年资高,熟悉微信操作的护理人员担任群主,分别建立“耳鼻喉科工作群”和“耳鼻喉科休闲群”,将全科护理人员拉进群里,护士长负责监督指导。工作群主要用来传达重要会议内容、工作安排、提醒告诫、学术信息交流共享等,科室重要通知主要由群主通过微信以点对面的方式发送给群组成员,并在发送消息的结尾注明“收到请回复”,保证人人知晓。学术信息交流则可以通过群组成员之间互相分享链接,比如上传一些学习资料,包括图片、文字、视频、PPT等,并进行观点交流,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休闲群主要用来护理人员之间的情感交流,护理工作强度高、压力大,如果没有进行适当的减压,易产生心理上的疾病。群组成员之间休闲之余,可以群聊,互发美文鉴赏、旅途美景、舒心音乐,分享心情,释放压力。在节日或者生日的时候也可以集体送上祝福,感受大家庭的温暖。

1.2 微信公众平台的申请与应用

打开微信公众平台网站,点击注册,输入账户并进行密码确认即可,并取名为“耳鼻喉科知识论坛”,由护士长助理担任后台管理员。另外再根据科室划分的四个责任组,组建四个责任护士群,取名为“耳鼻喉科爱心服务群”,由责任护士担任群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耳鼻喉科知识论坛”的二维码和功能介绍印刷成温馨的心形卡片,摆放在护士站和病房。将“耳鼻喉科爱心服务群”的二维码和功能介绍的卡片摆放在每间病房,不同责任组放置不同的二维码。病人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向病人介绍微信平台并自愿加入。“耳鼻喉科知识圈”提供的主要服务有:(1)健康宣教篇。包括耳鼻喉科常见疾病术前和术后宣教、出院指导、疾病预防、住院安全须知等,由科主任、护士长和多名高年资护师共同编写科室健康教育内容,上传到“耳鼻喉科知识论坛”微信公众平台上。病人可以通过回复数字代码获取想要了解的知识。以往的口头宣教方式,病人常常会忘了护士交代的注意事项,但现在只要一打开微信就可以阅读到配以图片、声音、视频的生动宣教内容,也可分享到朋友圈,方便日后阅读,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知晓率。(2)更新每周“医生值班”信息,病人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查找主治医生信息,确定何时复诊,如果排班临时有变动,管理员会提前在微信上发布消息,以免病人反复奔波。(3)设立科室义诊、讲座、文艺活动栏,发布消息,宣传科室人文文化。(4)设立满意度调查栏,对病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给予反馈。“耳鼻喉科爱心服务群”主要用于同一责任组病人的群聊,病人与病人之间可以进行经验交流,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咨询责任护士,责任护士在线咨询时间定为16:00-18:00,也可根据具体情况与病人进行实时互动,解答病友间热烈讨论的问题,打破了被动和地域等方面的限制。

2.结果

2.1 自科室将微信引入临床护理工作以来,护理人员可以有效地通过图片、文字、语音交流方式进行传达会议和讨论学习,还可通过表情、动画进行评价,即使上班不能参加的护士,也能通过微信留言了解全部的科室动态,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平时闲暇时间,护理人员之间进行微信互动,心理开导,拉近护理姐妹之间的距离,提升护理人员的幸福指数,使得凝聚力大大提升,更好地带动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

2.2“耳鼻喉科知识论坛”和“耳鼻喉科爱心服务群”微信平台建立后,患者更乐于接受这种新型的沟通交流模式,护理人员在口头宣教的基础上,交代病人如果忘了只要打开微信,就可以浏览内容,住院病人健康知识掌握较以往好。病人出院后,护理人员通过微信平台实现延续护理,获得病人一致好评,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3.讨论

3.1 任何新生的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微信作为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近几年来逐渐被应用于市场营销、业务教学、文化传播等领域,被大家所广泛接受。微信以其灵活方便、操作简单、资费低廉的特点,成为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的常用方式,为护理提供较为方便的学习交流平台,且微信操作具有便捷性、高效性、丰富性等优点,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促进沟通交流,提高工作效率,普及疾病知识的价值显而易见。以往科室重要会议利用晨会时间进行口头传达,延迟给病人做治疗的时间,降低了病人的满意率。而采用科室信息交流本传达的形式,要求护士阅后签名,部分护士因休息或者倒班,很多文件无法及时了解,而且经常出现漏签现象。如果通过电话一一传达又费时费力,又怕打扰到夜休护士的休息。自从微信群的建立,群里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局面,气氛活跃。

3.2 微信群的建立不仅搭建了护护沟通平台,也实现了护患之间、患患之间情感上的共鸣和分享。使得健康教育和院外指导内容更为丰富、全面、直观。病人出院后,仍能得到延续护理,获得了心理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实现了真正的暖心服务。

3.3 微信在护理工作中应用,我们看到了它的优越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微信也有条件限制,一部智能手机和足够的数据流量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文化程度也是关键因素。现在微信追捧的对象普遍年轻化,但患者形形色色,对于一些没有受过文化教育的病人,就无法通过微信平台进行信息共享,而且护理的工作的特殊性,也无法保证微信平台24小时在线咨询。但是经过临床实践证明,微信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质的飞跃。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微信平台的作用,扬长避短,使它成为护理工作的补充工具,更好地促进护理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浩, 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78-82.

[2]冯志强.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中的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3,9:184.

论文作者:杨晓玲,蔡美施,庄丽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30

标签:;  ;  ;  ;  ;  ;  ;  ;  

微信在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的可行性分析论文_杨晓玲,蔡美施,庄丽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