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招远市第十六中学 265499
新课程的实施将活动课正式纳入了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它是课程改革的新内容、新实践,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课外活动。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活动课也就成为历史老师们共同探究的问题。
开设活动课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
历史活动课有利于创设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大家在互相尊重、信任和合作的氛围内研究课题内容。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历史活动课深受学生喜爱。
历史活动课,开设起来很不好操作,很容易变成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也觉得没多少意思。作为初中学生来说,思维活跃,凡事总想提出个人见解,因此老师可以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去探究、探讨,让他们在研究历史过程中感悟历史的豪情与魅力,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与乐趣,提高学识修养,健全人格,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
所谓智能是指智力和能力。其中观察力是智力的基础,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而能力表现为能比较迅速而容易地获得知识与技能,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人有了这两方面的能力,才能认识世界、获得知识,并运用获得的知识能动地改造世界,而在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又使这两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提高。
一、中学历史活动课,可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在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时代,在传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其两方面的能力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通过传授历史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已成为历史课改的热门课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违背了历史学科的特点,学生多是用被动听、死硬背的方法学习历史,结果考前背的些零碎材料,考后全部忘光,不能适应高一级学校的学习。因此,在历史活动课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二,在历史活动课教学过程中的智能培养,是获取其它知识的法宝。因为历史知识是包括中外古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社会历史现象,上历史课时,教师只是讲授其中最基本的一小部分,引其入门,其余主要靠学生自己去独立猎取。这就要求教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点金术”,以便他们将来能得心应手地探山取宝。
二、培养历史智力和能力应注意几个方面的培养
1.注重历史观察力的培养。众多的历史事实材料、文物、遗迹、图片都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这些形象资料,就能在头脑中形成生动的历史表象,就能真正领会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察力。教师可以在活动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直观的教具以及课本上的插图、人物画像等,也可以由教师带领学生有组织地参观历史博物馆、名胜古迹、革命遗址等。但这是常规培养历史观察力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历史活动课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动眼、动脑,自觉培养观察历史现象的方法。
2.注重历史阅读能力的培养。历史知识主要是文字材料,因此要求在历史活动课上培养学生阅读教科书、课外读物和各类文字材料的能力,是打开学生智力的门户,使之善于从历史知识宝库中获取知识,从而更有效地认识世界。教师在活动课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阅读历史教科书,从而根据其要求达到教育的目的。
3.注意再造想像力的培养。历史现象不能重演,不能通过实验验证,只能凭一定的历史资料进行想象。在历史活动课教学中培养想象能力,就是通过文字资料提供历史事实及演示直观教具,唤起学生的想象,使他们根据听到和看到的事实,在自己头脑中再现历史图卷,“视通万里”,达到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4.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总结历史现象、揭示史实本质、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活动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具有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并善于指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分析历史现象,这是学生思维能力能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5.注意动口、动手、动脑的历史实践能力的培养。这里的历史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口头叙述、讲解和论辩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书面回答问题、解释名词、编制提纲、写历史小论文的能力,运用图解、表解的能力,运用已有的历史知识独立分析新学历史课题的能力。学生养成了这样的能力,才有可能独立积累知识、更新知识。
三、培养历史智力和能力的方法途径
要培养智力和能力,必须在历史活动课中废止把现成结论灌输给学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而是采用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观察、自我发现地得出结论的“启发式”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活动课教学过程中自任“导演”,让学生任“主角”,师生配合默契,使教与学双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都能充分发挥。
培养学生智力和能力,要结合历史基础知识教学,编成培养的计划系列。整个过程都必须是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启发学生得出结论而不是代替学生作结论,最后达到 “教是为了不教”。到那时,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就会极大地增强并且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论文作者:杨学武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10月总第2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31
标签:历史论文; 能力论文; 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智力论文; 活动课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10月总第2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