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冷冻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_罗帆丽1,,刘维军2

经导管冷冻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_罗帆丽1,,刘维军2

(1青海大学 ;2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近年来冷冻消融技术以其成功率高、低并发症等优势成为治疗心律失常的热点方法之一,特别是在邻近传导系统的致心律失常基质中有独特优势。为了进一步研究经导管冷冻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应用价值,对相关文献做一综述,以期为经导管射频消融的临床应用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字】经导管射频消融 心律失常 临床进展

冷冻消融技术指的是应用冷冻机器和制冷物质所产生的0℃以下的温度对人体产生作用,并使局部的组织形成冰球,致使细胞发生不可逆性的损伤,并被纤维组织所代替,达到消融疾病基质的目的[1]。相关的研究报道称,经导管射频消融技术已经成为了临床上治疗心律失常较为成熟的干预手法,不但创伤小,而且患者的恢复更快[2]。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部分研究者发现该技术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引发心脏压塞、房室传导阻滞、肺静脉狭窄等并发症,对治疗的效果造成较大影响,而冷冻消融技术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以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因此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3]。

1 冷冻消融技术的定义及作用机制

1.1 冷冻消融技术的定义。该技术又被称为冷冻疗法,指的是应用0℃以下的低温对人体局部产生作用,从而对相应的组织造成破坏,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冷冻消融技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特定的消融探头及制冷设备,制冷的方式包括了节流膨胀制冷、冷冻物质制冷、相变制冷等,而制冷物质则包括了液氮、氩、氦等。

1.2 冷冻消融技术的作用机制。在治疗时,将冷冻探头放置在组织表面,通过低温使其周围组织逐渐形成冰球。而随着温度的缓慢下降,冰球当中的细胞会发生不可逆损伤,并被纤维组织代替。目前研究发现细胞的损伤过程包括了以下三个阶段:冷冻期、炎症和出血期以及纤维形成期[4]。其中冷冻期会使细胞内外形成结晶体,并引发邻近细胞核及细胞质的变形。而当温度降至零下70℃并持续1分钟时,可见明显的线粒体肿大、嵴破坏和基质减少,肌细胞I带和Z带消失。当复温时,内质网中的糖原耗竭、液泡扩张,线粒体膜脂质过氧化,且酶水解;微血管内皮细胞也受到损伤,血流阻断,血小板聚集。

而炎症和出血期则能够见明显的出血、炎症及水肿,被称为冷凝性坏死。一周后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和纤维蛋白聚集、毛细血管新生。

纤维形成期大约在2周-4周出现,可见脂肪浸润、致密的胶原纤维,且周围会形成许多小血管。

2 经导管冷冻消融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2.1 室上性心动过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在室上性心动过速尤其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治疗中,经导管射频消融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线的治疗技术,且成功率能够达到90%以上,不但治疗时间短,而且复发率低,但相关的并发症也值得关注[5]。而冷冻消融技术的优势在于不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疼痛,且安全性高。冷冻消融导管包括了4mm、6mm以及8mm共3种常规类型,有研究表明4mm的导管在治疗中成功率较低[6]。

2.2 房性心律失常。以往通过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后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症状能够得到显著缓解,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是容易产生膈神经麻痹、窦房结功能障碍、房室阻滞等并发症。而冷冻消融技术具有减少血栓风险、心肌组织损伤以及可逆性冷冻标测等优势。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冷冻消融治疗组和射频消融治疗组的成功率并没有显著差异,均在90%以上,但是冷冻消融治疗的次数显著低于了射频消融治疗的次数,而且在进行冷冻消融操作中不会出现加速性交界区性心律,通过平均(15.3±4.8)个月的随访发现,冷冻消融治疗组的复发率高于射频消融治疗组,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7]。

2.3 在儿科中的应用。由于幼儿患者心脏的解剖结构较小,而射频消融技术可能导致的完全性房室阻滞,因此冷冻消融技术在幼儿患者的治疗当中应用价值更高。有研究发现,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在青少年人群中发生率更高,虽然不会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但是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8]。针对冠状窦旁道,射频消融技术容易引发冠状静脉血栓,损伤冠状动脉,甚至引起穿孔。而儿科患者由于心肌壁更薄,心脏内膜面与冠状动脉靠得更近,因此射频消融治疗后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会更高,从而提示冷冻消融技术的应用指征更为良好。值得注意的是,旁道冷冻消融技术的实施安全有效,但是患者的复发率相较于射频消融治疗而言则更高。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导管冷冻消融技术在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成功率相较于射频消融技术而言更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因此更加安全可靠。但该技术实施后患者的复发率较高,因此如何降低冷冻消融技术的术后复发率将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严轶文,陈岗,汪芳,等.经导管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中期疗效评价[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2,22(02):119-121.

[2] 李林芝,凌智渝,刘增长,等.冷冻消融与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比较[J].中国循环杂志,2013,24(03):206-209.

[3] 严轶文,陈岗,汪芳,等.环状冷冻导管肺静脉电隔离治疗心房颤动的长期疗效观察[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2,26(01):61-62.

[4] 黄从新.应进一步重视经冷冻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安全性与有效性远期结果的研究[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5,15(03):161-161.

[5] 俞坚武,屈百鸣,车贤达,等.经导管冷冻消融术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06):455-456.

[6] 臧希文,齐向前.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在心房颤动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4,16(38):98-100.

[7] 唐闽,李劲宏,方丕华等.应用带有标测功能的冷冻球囊进行肺静脉电隔离[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4,18(01):31-34.

[8] 乔宇,郭炜,姚焰等.用于心房颤动肺静脉隔离的冷冻消融器械[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3,34(03):306-310.

论文作者:罗帆丽1,,刘维军2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7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1

标签:;  ;  ;  ;  ;  ;  ;  ;  

经导管冷冻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_罗帆丽1,,刘维军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