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从脾论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论文_曾四清

中医从脾论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论文_曾四清

(重庆市南岸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重庆 400061)

【摘要】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这就导致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疾病的发生。其中在老年人中比较容易发生的一种疾病就是骨质疏松症。

【关键词】 中医;脾;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4-0348-01

骨质疏松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极高,而且比较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后,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1]所以,近年来,我国许多研究中医的学者,通过中医的理论对原发性骨质疏松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入研究,表明原发性骨质疏松可能与脾的功能状态有关,提出可以从脾论对原发性骨质疏松进行治疗,从而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对老年患者的影响。

1.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相关概念

由于生理性的因素,衰老和绝经所导致的发生了骨量的减少,以及骨组织的显微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从而导致患者的骨折概率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系统疾病,我们将其称为原发性骨质疏松。[2]骨量的减少以及不断降低的骨质量,这些都是骨质退化的重要特征,从而会导致骨质的脆性增加,由于原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老年人身上,所以这就明显增加了老年人发生骨折的几率,而且对老年人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2.骨质疏松与脾肾的关系

中医认为,人体内肾主骨,所以,肾与骨质的含量有着直接的关系。俗话说,人过四十,肾气自半。这就表明,人到中年以后,对肾气的损耗是十分非常明显的,而肾气不足,就不能滋养骨骼,骨骼的密度就会出现下降,而且,骨的支架结构也会遭到损坏。脾的盛弱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着极大的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医研究发现,肌肉的发育与脾有关,而人体内的肌肉含量与骨质的含量有着正相关的关系,所以,人体内肌肉含量所占的比例越小,发生骨质疏松的几率就越高。

肌肉能够包裹、营养骨骼,骨骼又能支撑肌肉,当肌肉松弛、力量差,对骨骼的保护作用就差,更容易发生骨折等不良后果。

3.骨质疏松与肝的关系

由于肝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废物排泄和储存血液,所以有着调节血量的功能。在肝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肝才能使得血和津液进行正常的运行和分布,脾胃才能进行正常的运作。一旦肝功能出现异常,就会造成废物排泄障碍,以及气机不畅,从而导致营养物质的运输及分布发生障碍,对筋骨的养护就会出现问题,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4.骨质疏松的病因

随着现代社会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中医的研究也在不断的进行。我国中医学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一种本虚标实的疾病,也就是说原发性骨质疏松主要是以脾虚为主,与此同时还伴有着肾虚、肝虚、血淤等一系列的症状,所以说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一种多虚多淤的疾病。近几年来,经过我国国内中医学研究者的大量临床研究发现,脾作为人们在后天生活中的生命之本,主要对四肢肌肉造成影响,从而导致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生。如果脾功能一旦受损,就会导致受纳、运化、输布等各种功能发生紊乱,所以就会导致气血津液生化的来源不足,这就导致五脏的血气运行没有办法正常运行,从而就会导致筋骨失去养分的来源,这就对关节的功能十分的不利,从而会使得全身的肌肉逐渐消瘦,最后会导致肢体发生萎缩进而失去用处,而且肢体的长期的萎缩会导致骨的作用减弱,进而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3]又由于老年人的机体功能发生了衰退,导致体虚气弱,所以比较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从而导致经络不通、气血不畅。因此,如果老年人存在脾肾俱虚的情况,那么一般情况下一定伴随着瘀血的存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除了脾虚这一主要原因,还有淤血,瘀血也被看做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的重要病因。随着当代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我国现代中医学中,认为脾除了有着消化系统的相关功能,而且还具有物质代谢作用,免疫作用以及神经调节作用等各种功能,而且脾还会对骨钙、镁、磷、蛋白、微量元素锌以及氟等骨矿物质的吸收造成影响,从而导致绝经妇女发生原发性骨质疏松。所以现代中医学已经将脾虚作为了骨质疏松的重要病因。

4.中医学根据脾论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当今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对中医学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所以近几年来,一些中医学家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治疗进行了深入的了解。脾胃虚弱被中医学家认为是造成患者出现原发性骨质疏松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所以在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的运用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该主要将健脾益胃作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治疗原则。但是,一些中医学家仅仅在治疗期间对患者应用健脾类的药物,但是结果表明如果在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治疗中只是单纯的应用健脾类药物,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中医学家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经过研究之后,中医学家发现一些骨质疏松患者存在筋骨受损现象,而且一些患者的患肢存在着血液循环异常的现象,所以,中医学家发现这就是之前之所以不能达到预期结果的原因。所以,在对原发性骨质疏松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对患者应用活血化瘀的药物,与健脾类药物配合使用。经过大量的临床应用,发现将活血化瘀的药物与健脾类药物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变。所以,这就进一步证明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生与脾功能有关。

5.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的老龄化情况越来越严重。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中医学的发展越来越重视,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中医学学者对原发性骨质疏松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经过现代中医学家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不断研究,发现针对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非常的多,但是在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治疗过程中,还应将健脾益胃作为该病的治疗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栢均,徐蕾,吴宇峰,等.浅谈骨质疏松症与脾胃的关系[J].光明中医2014(12):2464-2465.

[2]何肯眉.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探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

[3]盛彤,谢培凤,王新祥.原发性骨质琉松症从脾论治及相关机制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07):1922-1926.

论文作者:曾四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4

标签:;  ;  ;  ;  ;  ;  ;  ;  

中医从脾论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论文_曾四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