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投资基金业的历程、问题与展望_基金论文

我国投资基金业的历程、问题与展望_基金论文

中国投资基金业历程、问题与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投资基金论文,中国论文,前景论文,历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基金业已以越来越明显的行业形象登上了中国金融业的大舞台。这将是一个大有前景的行业。

发展的历程

1991年以前:前奏

中国投资基金业的起步与发展可以追溯到1987年。当年中国银行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首开中国基金投资业务之先河,与国外的一些机构合作推出了面向海外投资者的投资基金,虽然严格地讲这并不代表着我国国内投资基金的诞生,但这毕竟使投资基金这一概念开始从观念和实践上引入我国。

中国投资基金业的起步与发展还不能不提及海外中国基金的设立的影响。1989年5月,香港新鸿基信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推出了第一只中国概念基金——新鸿基中华基金,之后一批海外中国基金纷纷设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投资基金起步与发展。

1991年:真正的起步

中国投资基金业的真正起步是1991年。这年10月,“武汉证券投资基金”和“南山风险投资基金”分别经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深圳南山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规模分别达到1000万元和8000万元。

1992年:迅猛发展

1992年,中国投资基金业的发展迅猛。当年有经各级人行批准的37家投资基金出台,规模计22亿元人民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同年11月,由中国家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等5家金融机构共同发起的我国第一家规范化的公司型封闭式投资企业——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得到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批准设立,并入选1992年中国证券业十大新闻,标志着我国新兴的投资基金事业开始得到国家重视。同年10月,我国第一家规范化的专业基金管理公司——深圳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也开始投入运行。

1993年:继续大踏步前进

1992年中国投资基金的迅猛发展使人们有理由相信1993年成为中国投资基金年,虽然因金融形势的变化,这一预期未成现实,但1993年仍不失为中国投资基金业继续大踏步前进的一年。截止该年底,中国国内投资基金数目已达50多家,按面值计算逾40亿元,并且有23家基金在证交所和证交中心上市,其中上海证交所1家、大连证交中心7家、沈阳证交中心7家、天津2家、武汉5家、南方1家。中国投资基金的上市流通对进一步探索投资基金管理运作模式起到了重要作用,极大地强化了公众对基金的认识。尤其是1993年8月20日,淄博基金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只在证交所上市的基金。1993年9月以来,深圳证交所也把基金的上市工作作为活跃深圳证券市场的长期力量放到了主要的议事日程,先后制订并颁布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基金上市规则》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基金凭证交易、清算管理办法》,为基金在深交所的挂牌铺平了道路。

1994年:调整中发展

1993年中国投资基金年未成现实,使人们再把中国投资基金年的到来寄望于1994年,但由于宏观调控等因素,这一设想再度未能如愿。但是,在1994年里,中国投资基金业仍然走出了调整中发展的坚实步伐:

——投资基金已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开始以越来越明显的行业形象登上中国证券市场乃至中国金融业的大舞台。截止1994年底,全国投资基金数目已逾50家,基金规模逾80亿元。已经出现了一些投资基金数量相对集中、规模较大的基金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如深圳的基金规模这10亿元,居全国之首,并拥有全国最大的一只投资基金——天骥基金,规模为5.81亿元。其余天津、广州、武汉、沈阳、大连等地的基金业也较为发达。

——如果说1993年8月20日“淄博基金”在上海证交所的上市拉开了封闭式基金在证交所上市的序幕的话,那么1994年3月21日“天骥基金”、“蓝天基金”、“富岛基金”、和“君安受益券”在深圳证交所的上市则更添基金在证交所上市的壮景。我国的投资基金几乎全为封闭式基金,所以众多封闭式基金在证交所的上市,不仅实现了封闭式基金的流动性,更为我国目前投资基金业的生存和发展打开了出路。

——全国性的投资基金市场开始形成。1994年3月7日与14日,沈阳证交中心和南方证交中心与上海证交所联网,8家沈阳基金和3家广东基金在上海证交所挂牌,此后南方证交中心7家基金中有4家在深圳证交所挂牌。据统计,截止1994年底,在深交所上市的基金达8家,上市总额18.35亿元,市值24.19亿元,成交240.15亿元;在上海证交所上市的基金有12家,上市总额6.62亿元,市值11.42亿元,成交117.40亿元。此外,还有43个基金在各地证交中心挂牌,其中天津9个、南方8个、武汉11个、沈阳8个、大连7个。全国各地一些证交中心与深沪证交所的联网,使一些本局限在当地的基金通过深沪证交所的网络进入了全国性市场,为自己找到了更多的投资者和资金。基金板块也逐渐在深沪证交所崛起,在大势低迷的12月份,基金常与权证一道逆市飘红,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表明基金的投资价值在投资中心目中上升。投资基金在证交所的挂牌交易,伴随其市场表现,使其为越来越多的投资大众所认识与熟悉,大大开拓了中国投资基金业发展的市场潜力。

——1994年7月底,中国证监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推出“股市新政策”,提出发展我国的投资共同基金,培育机构投资者;试办中外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逐步地吸引外国基金投入国内A股市场。“股市新政策”的推出表明了投资基金在证券市场上的重要作用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与认同,中国投资基金业的发展再度成为关注焦点。“股市新政策”推出后,深沪市强烈反转,这其中也反映了投资大众对我国投资基金业发展的殷殷厚望;“股市新政策”推出后,我国基金业也积极响应,与海外证券、基金业积极联络、商洽,已设计和申报了一批设立“中外合资基金”方案。中国投资基金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投资基金及中国投资基金发展的理论研究与探索进一步深入。1994年里,深圳、上海、北京等地召开了多次有关基金的理论与实务研讨会,专家学者、实务界人士对投资基金及中国投资基金的发展做了大量探讨,一大批基金理论专著相继问世,投资基金日益成为一门新兴学科而被开发研究。尤其是1994年8月后,有关研究更是走向深入。大量和积极的理论准备,为我国投资基金的发展开拓了思路,指出了方向。

发展中的问题

中国的投资基金是一项自下而上进行的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近几年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金融市场上还没有形成一股足够的力量,以便起到稳定市场、发展市场的作用。此外,在分析现有的各类基金的构成、运作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之后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的基金业还很不完善,在基金的管理程序和运作程序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在优化基金的社会环境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1.法规不健全。基金目前在我国基本上还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至今我国有关投资基金方面的法规仅有一部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1992年6月颁布的《深圳市投资信托基金管理暂行规定》,全国性的基金法规尚付阙如。由于法规不健全,致使基金从设立到运作缺乏规范化的管理,难以按国际惯例开展业务,随心所欲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基金经理人、信托人、受益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各自的权利义务没有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因此在实践中往往无法可依,从而使得受益人(投资者)的权益往往难以保障。

2.缺乏行业协调与管理。目前我国的基金基本上处于一种各自为营的状态,不仅异地之间,就是同城之间也缺乏有效的畅通的渠道进行交流,不利于它们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我国基金业经过这几年的迅猛发展,行业特征日趋明显,基金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成立自己的行业协会来协调发展已成为必然选择。此外,建立投资基金行业协会有利于辅助政府对全国投资基金业的管理,充分发挥基金业的自律作用,也有利于树立我国基金业的整体形象,提供行业性服务。

3.基金投向大多是综合性。我国的投资基金自诞生之日起,出于股市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机制不成熟、法律不健全等因素的考虑,为了分散投资风险,不约而同地走上了综合投资的发展道路。但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综合性基金品种的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了,尤其在信息披露不及时欠完善的情况下,基金投资方向到底是什么,各投向的具体比例如何,有关部门难以管理和监控,投资者也不甚清楚。综合性基金的投资多元化领域大体相同,使投资者难以对多种基金进行组合投资,而且由于基金个性不突出,“明星”基金难以脱颖而出。而且这种情况使我国的基金管理者难以同时管理多个基金,一家基金管理公司仅管理一只基金,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和海外每家基金管理公司通常管理着数十个基金的情况相左。

4.封闭式基金独占市场。我国现有的基金几乎都是封闭式基金,虽然我国基金从封闭式开始探索是循序渐进,符合实际情况的,但毕竟开放式基金是目前国际上基金的主流,尤其对投资者而言,封闭式基金的风险远远超过开放式基金,基金价格受供求影响较大,不时脱离经营实绩;并且,由于封闭式基金规模的固定性,使得基金规模的壮大比开放式基金缓慢得多。而且开放式基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经营业绩,这样就对基金经理人的行为有较严格制约,对规范投资基金的运作有好处,从而扭转长期以来我国基金业存在的偏重于基金筹资及其上市而忽略基金投向及投资效益的问题。所以,封闭式基金在我国应在适当时机向开放式基金迈进。

5.对基金的认识扭曲。由于我国基金多系自发组建,没有一个全国性的事前规划,特别是基金刚兴起时甚至与乱集资划上等号,对基金在发展完善中国证券市场和中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有的地方也对基金作为一种投资活动工具认识不足,甚至将基金引入“扶贫”之列,或作为福利性措施,基金的本来面目严重扭曲。并且,基金从业人干也有对投资基金的基本概念与根本属性认识模糊的,一些基本概念作者往往把基金作为一种便捷的筹资方式而忽视其风险性,大量涉足高风险、流动性差的投资领域,有的基金甚至实行“保底”政策,无形中把基金变成高收益债券。投资者对基金的认识不足则往往表现在有的把基金当作一种债券来投资,以为可以保底保本;有的又把基金当作股票来炒作,使基金价格严重背离基金单位净资产值。以上对基金认识的扭曲有的已逐步端正,但毕竟对我国基金业的发展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曲折。

基金业:一个颇富前途的产业

1.从理论上说,投资基金不仅仅是一种金融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金融制度,在基金的背后体现着投资者、经理者、保管者、受益者之间错综复杂而又井然有序的经济关系,经理公司本身并不实际掌握基金资产,它只对基金资产发出投资指令,实际的基金资产由基金保管公司(银行)来保管,所以投资基金产权明晰,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严格分离,采取的是先进的股份制组织形式,是一种有形的先进的社会公有制,并且由于众多的基金投资者可通过基金成为真正的生产资料的主人,因而基金制度又是一种意义更精确、层次更高的公有制形式。而《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已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以公有制为主体,投资基金作为一种社会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的新模式,“公有制为主体”的命题为我国投资基金理直气壮地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在实践中,自世界第一只投资基金——“海外及领地政府信托”1868年在英国诞生以来,投资基金以其独具的魅力逐渐崛起为一个与银行业、证券业鼎足而立的重要金融门类,目前在欧美亚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极为盛行,显示出日益国际化的趋势,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美国的共同基金业已成为美国第二大金融行业,截止1993年6月底,各种共同基金总值已超过18000亿美元,而美国整个银行系统所有的存款也只是20000亿美元;目前美国的共同基金约有4500家,这个数目甚至已超过纽约证交所上市公司数。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除以辛迪加放款、跻身世界十大股市的联交所、海外金融机构数目等而著称外,投资基金也是重要一点。目前香港已成为亚洲地区仅次于日本的基金管理中心,为整个亚洲乃至全世界提供基金管理服务。目前仅香港投资基金公会会员会司就逾40家,管理的香港认可基金资产值达300亿美元,而目前我国的投资基金业与拥有二万多亿元储蓄存款的我国银行业相比,与以拥有数千亿元市值的深沪证交所为代表的我国证券市场相比,无疑是太弱小了。投资基金在国际上已发展成为重要金融门类的事实给我国投资基金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照和发展空间,我国的投资基金业终会置于金融业整体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与我国银行业,证券业共同成为金融骄子。

3.在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方面。首先,基金进入证券市场将带来大量资金,也方便异地资金入市,从而促进上市公司数目的增加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其次,基金的进入将改变证券市场投资主体结构,趋同于国际证券市场上基金力量大的状况;再次,基金由专家操作管理,操作更富理性,能起到减少市震荡,稳定股市的作用;又次,由于基金投资的理性,将对上市公司形成较强的外部约束,促进其较好运作,将使市场更富优胜劣汰的性质,从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此外,基金入市便于证券市场管理,证券管理机构可以通过一系列指标调控基金行业;最后,若是海外基金或我国设立的国家基金进入,则将促进股市与国际接轨。1994年7月底中国证监会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提出了发展投资基金业、设立中外合资基金等力措,说明了投资基金在证券市场上的作用已取得广泛认同,为我国投资基金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4.在吸引外资方面。世界各国利用外资的发展历程表明:利用外资初期阶段以对外借款为主,成长阶段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为主,成熟阶段则将重心向证券市场倾斜。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外汇短缺问题将长期存在,长期以来,我国利用外资主要是依靠对外借款和直接投资,从我国目前情况看,利用外资已进入直接投资为主阶段,如何积极利用证券市场筹集外资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发展投资基金就是利用证券市场筹集外资的一种好形式,并且将使我国利用外资迈上更高层次。投资基金可克服直接投资和对外借款的一些不足,满足国外大量中小投资者的需求,克服了其资金小、专业水平不够或对投资环境不了解、不愿亲自涉及的投资事务的障碍,挖掘了利用外资的潜力。

5.就我国的现实经济生活而言,投资基金是承担投资风险、自负盈亏的主体,有自己一套比较成熟成型的运作机制,和长期以来软约束的乱集资不可同日而语。投资基金形成一个于财政、银行之外的又一个富有凝聚力的主体,而这个主体是便于接受国家宏观管理和指导的,避免了众多个体投资方式不一的无序性,提高了资金的运作的经济效益,并且它把闲散的资金集中起来,变消费基金为生产发展基金,有利于抑制通胀。正如众多专家学者所论述,投资基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推动我国宏观经济体制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投资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都有值得肯定之处。

据悉,我国目前申报待批的基金数量已超过100个,资产总额近200亿元。这个数字,显示出我国金融界人士对基金业发展的巨大热情。但是,要真正迎来中国的投资基金年,仅仅靠数量的扩张是不够的,还应该寄希望于质的提高,寄希望于中国投资基金业的品种创新。

了解世界基金发展史的人都知道,本世纪30年代开放式基金的创立,引起巨大轰动,成为基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思程碑。70年代,货币市场基金的创新,引发了美国基金业的爆炸性发展。同样,中国基金业要上新台阶,改变目前基金品种单调的局面也要有新的品种,新的经营方式,品种创新是基金业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

笔者以为,中国投资基金品种的创新除要迎合投资者需求外,更要注重我国的国情和中国投资基金发展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①应紧扣当前我国诸多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投资基金是一种金融工具,可以以投资基金为手段支解决我国经济领域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如建立现供企业制度,发展国债市场,解决国有股流通问题等,投资基金应该也可比在这些方面做出一些贡献。

②中国投资基金品种的创新要积极配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一国国民经济能否顺利发展,产业结构合理与否是重要因素。1994年3月,国务院通过了《九十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给出了我国产业结构框架,支持什么限制什么有了更可操作的政策。投资基金在“集”资金之后,“散”资金也应支持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顺利执行,保证对基础、支柱产业的必要投入,这样既满足了国家整体利益的需要,也是投资基金自身长期健康发展的需要。

③中国投资基金品种的创新要积极配合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进行,与之相适应。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是必要的,投资基金的发展应该服从于整个国家金融、经济发展的全局,在一定时期内是走内涵发展的路子还是在外延发展的路子,抑或内涵、处延发展并举,都需要根据当时国家宏观调控情况而定,只有与之相适应,才能获得合法、理性的发展。笔者认为,中国投资基金品种的创新与发展必须遵循上述三个原则,才能赢得国家有关方面的理解与支持,才能走出我国投资基金业进一步发展的新路子。

标签:;  ;  ;  

我国投资基金业的历程、问题与展望_基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