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代社会,人类社会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已经非常严重,因此生态建筑概念的提出对于缓解人类生活、生产与自然环境和平相处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是从建筑学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方法来进行探索分析,让我们对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方法
1 生态建筑整体概述
1.1生态建筑定义。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特别是在近现代工业的大力发展,致使人类的生存环境以及自然生态环境失去了平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正是这一次次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给我们人类造成了非常多的惨痛教训,也为我们人类的生存发展发起了警告。那么对于建筑行业来说,针对这一严重问题,如何处理好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已成为了目前非常紧迫的一个任务。近年来社会各界已经充分的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且针对这一问题想出了许多的政策和办法,其中对于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提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对于生态建筑的定义就是,将生态学相关的原理和方法,与建筑发展相结合起来,在遵循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建筑设计,并且要以寻求人的发展和建筑以及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根本目标,进行相应的生态建筑发展。
1.2生态建筑有着它自身特有的一些特点,总的来说生态建筑主要有三个基本特征:①生态建筑在对用材的消耗性上属于低消耗性。对于生态建筑的要求来说,在进行建筑设计以及建筑施工的时候,对于建筑所需要的资源以及周围的环境必须要竭尽全力的降到最低,要保证在进行建筑的时候能够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保证不超出生态系统允许的范围之内,从而达到低消耗性的目的。②循环再生性。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确保它所利用的资源以及能源能够做到循环再生,可持续利用,这样才能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生态建筑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不论是在自我平衡方面还是从对外部环境影响方面来说,都必须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③环境适应性。生态设计所追求的一个理念就是必须要与周围的环境尽可能的达到平衡,从而能够保护外部环境不受到破坏。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从一开始对于整个建筑来说,不论是从对建筑的地址选择以及对建筑整个的设计,都必须要能够与周围的环境保持在平衡的范围之内,要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来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
2 生态建筑设计原理
2.1资源循环。设计人员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对生态建筑使用年限问题进行认知考虑和分析,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建筑使用寿命终结后,能够将其所用材料进行合理回收并能再次有效利用。优秀的生态建筑设计能够在建筑架构系统中实现造水以及能源资源等方面的循环利用功能,例如净化水与地下水的循环再利用,太阳能和热能等能源的有效转化与利用,以促使生态建筑在实际使用方面长远效益的形成。
2.2节约能源。对建筑领域中的生态建筑,广大老百姓最为熟知的就是节能功能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节能在生态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程度。因此,在实际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在满足建筑基本需求前提下,将节约能源这一原理有效应用。这里所讲的节能不只是将能源的消耗进一步降低,还应将能源利用率有效提升起来。根据这一理念,太阳能与风能等相关资源的合理利用,将生态建筑设计中节约能源这一理念追求有效实现。
2.3亲近自然。在生态建筑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必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深刻认知,不但要致力于建筑物自身能源消耗的减少,还应将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有效降低。因此,在生态建筑设计中可将常见的绿色能源太阳能充分利用起来,以减少照明等设备的电能消耗。同时,在室内温度的调节方面,有效发挥水池与洒水系统的作用,将室内制冷设备的能源消耗进一步减少。以上设计将保护环境的理念充分体现出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研究
3.1注意优化建筑能源结构。
生态建筑应该注重利用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能和太阳能,可以在生态建筑中设置太阳能热水器系统,利用太阳能来加热冷水,现在基本在所有的住宅小区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是一种无污染、可持续利用的生态方法。也另外,还可以在建筑中安装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接受太阳能或者安置风能利用设备进行发电,这样不仅可以为照明设备供电,还能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污染。现在在一些较偏远的山区,和一些风能很充足的地区,风车发电已经非常普遍,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无污染可再生。当然,也要应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努力争取用最少的资源与能源,实现建筑寿命的延长、功能的发挥以及维护的简化,减少超量的能源物质的浪费。
3.2注重利用绿色植被提高建筑生态性。
在设计生态建筑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建筑环境的绿化设计,以建筑物为基准打造一个良性局部微气候。第一,在建筑周边要尽量采用具有较强渗透性的生态铺地,充分利用合理空间多栽种具有显著绿化效果的树木,并将相关草坪面积有效扩大;第二,重点绿化建筑物的顶部、阳台以及墙面等部位。屋顶采用屋面蓄水覆土种植技术进行绿化,栽种一些适宜的灌木或花草,墙面绿化通常是在墙面种植一些绿色藤类,以防止阳光直接照射到墙面,从而将外墙温度有效降低。对阳台的绿化方面,一般是住户利用阳台空间栽种一些花草等植物;第三,立足于整体布局,有效运用组景、借景以及分景等方式,将建筑区域环境协调统一起来。
3.3注重采用生态建材。
生态建材是指在加工、制造、使用、废弃和再生过程中具有最低环境负面影响、最大使用功能的人类所需要得一系列新型建筑材,生态建材既能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又不会影响未来社会的发展,做到了发展与环境的统一,眼前与长远的结合。当然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材料的结构性能,不能因为其环保而忽略了其对建筑整体结构的影响。
3.4注重实现建筑的宜居性和人文属性。
生态建筑既是为了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为了保证人类生活可以更加的健康舒适。所以生态建筑的设计应该保证建筑物的实用性,体现出其用户属性。所以在建筑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建筑的通风和采光,保证建筑物内有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及声觉环境,使人们可以生活的更加健康舒适。
设计人员在对生态建筑进行整体设计的过程中,要使用科学的设计方式将生态建筑和社会环境有效结合起来,以构建和谐一体的图景。同时将部分原有建筑合理保留下来,以继承传统建筑文化与景观。对具有当地特色的部分建筑,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以形成新的建筑景观。另外,在建筑用地方面,应适度使用城市土地资源,并将人们的原有生活方式尽可能保持下来,以保证当地的文化魅力与发展活力。
结束语
生态建筑的建设理论是以自然生态原则为依据,探索人、建筑、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人类塑造一个最为舒适合理且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的理论。虽然现在仅仅是生态建筑发展的起步阶段,但是,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是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必然会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做出共享,并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宋海林,胡绍学。关于生态建筑的几点认识和思考[J]建筑学报1999.3
[2]吴清仁,吴善淦。生态建材与环保,化学工业出版社
[3]姜长征,周庆华。在现实条件下如何体现绿色建筑设计原则[J]安徽建筑2008(01)
[4]李帆。绿色建筑对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作用[J]中华建设2011(05)
[5]万欣欣,牛家富。建筑设计中的生态性研究[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2):310
[6]贾俊妮,生态建筑设计原理与方法[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5(1):62-63
论文作者:徐铭旭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4
标签:建筑论文; 生态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这一论文; 环境论文; 人类论文; 能源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