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7种儿童常见传染病_婴幼儿护理论文

点击7种儿童常见传染病_婴幼儿护理论文

点击小儿7种常见传染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传染病论文,小儿论文,常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水痘

症状:患儿病初1-2天有低烧,以后出现皮疹。皮疹先出现在患儿的头皮、面部,渐渐蔓延到患儿的躯干、四肢。最初的皮疹是红色小点,1天左右变成水疱,3-4天后水疱干缩,结成痂皮。干痂自然脱落,患儿的皮肤上不会留疤痕。在患儿病后一周内,由于新的皮疹陆续出现,陈旧的皮疹已结痂,也有的正处在水疱阶段,所以在患儿的皮肤上可见到三种皮疹:红色小点、水疱、结痂。出疹期间,患儿皮肤有刺痒感。

家庭护理:

1.发烧时要让孩子卧床休息,多喝水。患病期间让孩子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2.给孩子剪短指甲,避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水痘感染,日后会落下疤痕。如果孩子身上痒得厉害,可用炉甘石洗剂等外涂止痒。在已出现水疱的皮疹上涂1%龙胆紫,可使疱疹尽快干燥结痂。

3.出疹期间不要给孩子洗澡,避免碰破皮肤或脏水污染引起感染。可以给孩子轻轻擦身,勤换内衣内裤,洗晒患儿用过的床单、被套、枕套。

4.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患儿换下的衣裤要单独清洗,并且放到太阳下晒干。

二、流行性腮腺炎

症状:有起病急、发烧、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表现。1-2天后可触摸到患儿耳垂部位腮腺肿大,有的是单侧也有的是双侧。腮腺肿大是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楚,有轻度压痛。患儿张口或咀嚼时感到腮腺部位胀痛,尤其吃硬的或酸的食物时疼痛加剧。

家庭护理:

1.患儿必须卧床休息。常用淡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2.腮腺肿痛可用湿毛巾冷敷,也可用醋调金黄散外敷。

3.腮肿期间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宜,避免吃酸的、硬的食物。

4.观察患儿,如果发现患儿体温持高不低、神志不清、有呕吐等情况,应及时送医院,以免并发腮腺脑炎、睾丸炎等其他病症。

大部分患儿经过4-5天,腮肿会消退,而且可获终身免疫。

 三、细菌性痢疾

症状:高热、腹痛、腹泻,每天大便10余次以上,以黏液、脓血便为主,还伴有恶心呕吐,多见于2-7岁幼儿。

家庭护理:

1.由于细菌性痢疾的患儿在急性期大多住院隔离治疗,家庭中主要开展消毒工作:清除患儿的排泄物,清洗消毒患儿用过的便盆等用具,用消毒液浸泡便盆1小时,洗晒患儿用过的床被等。

2.患儿出医院后处于恢复期,一定要根据医生的规定继续服药,以防复发。

3.恢复期的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4.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用消毒皂洗手。给患儿使用单独的便器,用后清洗并用消毒液消毒。

四、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

症状:双眼结膜水肿、充血或点片状结膜下充血,眼球有异物感,流泪,有痛痒感。部分患儿可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家庭护理:

1.按时为患儿点眼药水,点眼药水后成人一定要洗手。

2.为患儿准备干净的纸巾或手帕,让患儿擦流出的眼泪,可以轻轻压一压难忍的眼睛刺痒,事后提醒患儿要洗手。

3.患儿的毛巾、脸盆等用具要与家庭成员的分开摆放,特别是毛巾的晾放一定要与家庭成员的分开,避免传染。

4.每天洗晒患儿的毛巾,患儿用过的脸盆要消毒,勤洗晒患儿的枕套、被套、玩具等。

五、手足口病

症状:发热(38℃-39℃),伴有咳嗽、流涕等症状,患儿口腔黏膜出现红色溃疡性疱疹,手、足、皮肤出现斑、丘疹,后变为疱疹,患儿咀嚼时疼痛,拒食。

家庭护理:

1.除了按时给患儿服药外,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帮助患儿降低体温。比如:多给患儿喝水,冷敷额头,用酒精棉擦腋下,家里开窗通风等等。以免高热并发其他病症。

2.由于患儿咀嚼疼痛,可以给患儿吃冷一点、软一点的食物。患儿要经常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3.洗晒患儿的衣裤、被褥、用具。患儿的粪便要及时处理掉,便器要消毒。提醒患儿便后一定要用消毒皂洗手。

4.剪短患儿的指甲,提醒患儿不要去抓手、足、皮肤的皮疹。

5.如果患儿高热不退,症状严重,要送医院作进一步检查。

六、流感

症状:起病急,高烧、怕冷、头痛、咽痛、乏力、眼结膜充血。有的还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症状。

 家庭护理:

1.患儿高烧期间要卧床休息,在服退烧药的同时,配以物理降温,如:冷敷、洗温水浴等。鼓励患儿多饮水。

2.饮食上应给患儿吃容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多吃水果。

3.保持居室空气新鲜,洗晒患儿的枕头、被褥。

七、传染性肝炎:

症状:肝炎分黄疸型和无黄疸型两类。黄疸型肝炎病初类似感冒,相继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患儿尤其不喜欢吃油腻的食物。平时活泼好动的小孩,会一直坐着或躺在床上。平时不爱哭的孩子,此时表现得好发脾气、烦燥好哭。发病1周后皮肤出现黄疸,尿色加深。

无黄疸型肝炎比黄疸型肝炎病情轻,一般只有发烧、乏力、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

家庭护理:

1.急性期的患儿一般住院隔离治疗。家长可在家里对患儿的食具、衣被等进行消毒。食具和毛巾可用水浸没煮沸30分钟即可。便器用消毒液浸泡。衣裤、被套、枕套清洗曝晒。被褥要曝晒4-6小时。

2.患儿病情好转后,可以活动活动,以不感觉疲劳为宜。适当给孩子补充营养,多吃蔬菜水果、鱼类,少吃脂肪类食物。脂肪过多,只能加重肝脏的负担,甚至发生脂肪肝。

3.出院后病孩的用具、食具还应该实行消毒和单独使用,直至医院开出痊愈的证明。

图/方关通

标签:;  ;  ;  ;  

点击7种儿童常见传染病_婴幼儿护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