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急症学发展思路探讨论文_孙野

中医内科急症学发展思路探讨论文_孙野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130021

摘要:中医内科急症学结合了中医学理论和内科的专业知识,描述了常见的急症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以及辨证救治的规律。从古至今,中医学在内科急症的救治过程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许多辉煌的临床成果,带动了整个中医学的发展。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现代化医疗技术逐渐引入到各大医院中,中医急症科也应该如此,因此我们应该抓好中医急症的研究,逐步实现中医现代化,为中医急症学的发展提供发展思路。

关键词:中医内科急症;发展思路;探讨

中医内科急症是指内科所属起病急暴、变化迅速或慢性疾病积渐突变、病势危重的一系列病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为外感病急症的辨证论治建立了圭臬;火热论、攻邪论为急性感染性疾病的救治指明了方向;补土派、养阴派的学说则成为内科非感染性疾病急症治疗的重要内容[1]。所以中医学术发展的标志就是中医内科急症学的理论和临床水平,它们是中医药创新的关键所在,怎样使中医内科急症学得到更好的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加强学科建设

中医内科急症学是中医急诊学的一个分支也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医急诊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中医内科急症学的学科建设也需要尽快开展起来。

学科建设,首先应是理论、临床、科研三者相结合,建立高起点高水平的学科诊治体系。运用中医理论和现代科技手段,研究危急重病证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和诊疗技术、救护措施,更加有效地抢救生命。临床上应当选择中医在危重病急救领域中具有优势和特色的病种进行深层次研究和探索,在中医传统救治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急救技术和方法,总结其证治规律,努力提高临床疗效。学科研究上,倡导多学科交融,以复杂系统科学理念为指导,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系统与还原之间的关系,开展动物实验研究,形成具有中医特色和优势的内科急症诊治体系。

其次是中医内科急症人才队伍的建设。大力培养专业人才是发展中医内科急症学的重要措施之一。随着现代急诊医学的迅速发展,内科急症学越来越多地涉及到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必须有较高素质的人才方能适应时代前进的步伐。

最后,加强政策扶持和管理。中医急诊工作是振兴中医事业的重要战略举措,需要国家予以政策倾斜,加大专项经费的投入和管理,这样才能从战略高度上重视发展中医内科急症学的重要性。同时在中医院建设过程中,同样需要紧紧抓住中医急诊这个中心环节,从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医疗科研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提高中医急诊科室的诊疗水平。

2、剂型手段改革是中医内科急症学发展的必要条件

内科急症,一般病势危急,病情严重,因此需要采取紧急有效的措施,及时遏制病情的恶化。中医学传统在治疗急症时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如口服汤剂、鼻饲散剂、针刺、灌肠、刮痧、人工呼吸乃至手术等,为挽救患者的生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上述方法已不能满足临床瞬息万变的严峻形势,中药传统方剂体积笨重、难以吸收、起效慢、使用不便等不足,已成为阻碍中医急症学发展的桎梏。

中医急症学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急症用药剂型的改革。剂型改革首先应当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科学尝试,如在制剂时首先应当考虑各种药物的特性及适宜的炮制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神农本草经》序例中记载:“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渍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1]如将大黄黄连泻心汤改为注射剂,由于制备工艺中采用水提取乙醇沉淀法后大黄中的鞣质与黄连中的黄连素产生沉淀,过滤时将其一并除去,致使整个方剂的药效几乎丧失,此种剂型改革与临床需要可谓背道而驰。

临床应用制剂时还应考虑剂型本身的作用特点。李东垣曾谓:“汤者荡者,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症用之;丸者缓也,不能速去病舒缓而治之也。”在临床上应当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宜的剂型。在上述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将现代技术手段应用于中医急症药物方剂的剂型改革中,已经取得初步成效。现代中药方剂剂型有中药注射剂、气雾剂、口服液、速效溶剂、栓剂、舌下含服等新剂型,这些制剂疗效可靠、安全、使用便捷,为中医急症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生物药剂学的兴起,使得人们对药物剂型与疗效的关系更加关注,研究表明,常用各类剂型的释药速度一般依次为:注射剂>气雾剂>栓剂>膜剂>纸型片>口服液体制剂>冲剂>煎剂>散剂>胶囊剂>片剂>丸剂>包衣片、缓释片、糊丸。临床急症抢救过程中也是以注射剂应用为主,因此,大力开展中药方剂注射剂的开发和研制是提高中医急症学临床疗效的必要条件。

3、灵活运用辨证论治是中医内科急症学发展的重要保障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实践的特色和灵魂,将其践行于中医内科急症的诊治过程是发扬中医特色和优势的具体体现。内科急症,具有自身独特的病机变化特点和证候表现,在论治过程中尤以标本缓急的判断和处理最为关键;同时,依据辨证结果,在药物使用上不仅单纯应用中药制剂,还可以筛选相应的西药制剂,即对于西药也可以通过辨证后选择性使用。

首先,急症的“急”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临床症状的急迫、危急,对于此种情况,中医学主张“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素问•标本病传论》云“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小大不利,治其标”[2]。可见,内科急症在症状上主要表现为高热、昏谵、二便不通、腹胀满等;病机演变则主要表现为内外合邪;病理因素以风、火、痰、瘀、毒为主导;病性多实,常见虚实夹杂,多证相关;若邪实机闭,邪陷正虚,可以由闭转脱。治疗时除采用药物治疗外,还可以同时辅助多种手段,如针灸、药物吹鼻、冷敷、热汤外渍、蜡疗、醋疗、膏药等,多途径、多剂型、多方法兼蓄并用,如此才会效如桴鼓。

其次,根据临床抢救的实际情况,也要适时使用西药及现代化仪器设备。然而,在西药使用过程中如果能根据中医辨证结果,结合西药的四气五味性质加以使用,将会使中医学辨证论治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同时也将极大地拓展中医学药物使用的范围。目前已经有专家学者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4、结语

总之,中医内科急症学的发展不仅要传承中医学的特色,还要注意和西医的有效结合。当前的中医内科急症科在临床救治过程中要适时的采用现代的急救策略,运用现代先进的设备,辅以中医独特的药物治疗,就可以大大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给人们的健康提供更多的保证。

参考文献:

[1]何建成,刘萍,符德玉,陈汝兴.21世纪中医内科学发展探析[J].中医药学刊,2002,02:151-152.

[2]陈尚莲,李巧兰.中医内科急症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陕西中医函授,1988,01:9-12.

论文作者:孙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8

标签:;  ;  ;  ;  ;  ;  ;  ;  

中医内科急症学发展思路探讨论文_孙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