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新型静脉输液针头固定装置的应用及效果分析论文_史冬平

【摘要】目的:探讨自制新型静脉输液针头固定装置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20年3月应用自制新型静脉输液针头固定装置的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而同期应用常规静脉输液针头固定方式的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拔针时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拔针时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新型静脉输液针头固定装置应用在临床中可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拔针时疼痛,值得应用。

【关键词】自制新型装置;静脉输液针头固定;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其中静脉穿刺技术是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的基础操作技能,一次穿刺高成功率,对于减少不良事件,避免医疗纠纷,缓解医护人员工作压力与心理压力十分关键[1]。静脉穿刺技术除了涉及穿刺部分,还包括固定,传统针头固定方式与固定后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粘贴时针头于血管内移动导致针头滑出或刺破血管,使得穿刺失败,或固定后粘贴不牢固,胶布脱落等导致针头脱出或移位,这些都容易导致医疗纠纷[2],需引起重视。我院近几年采取自制新型静脉输液针头固定装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报道十分少见,为此本文就收治的40例应用自制新型静脉输液针头固定装置的患者与常规静脉输液针头固定方式的40例患者进行了对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20年3月应用自制新型静脉输液针头固定装置的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而同期应用常规静脉输液装置的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均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同时排除依从性差,精神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12~70岁,均值(45.38±2.66)岁。观察组:男22、女18;年龄12~68均值(45.52±2.7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与性别上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本组患者用常规静脉输液针头固定方式处理,于穿刺成功后第1条胶布横形固定针柄,第2条胶布则从头皮针下穿过两端交叉,然后贴于皮肤,第3条则含止血棉,覆盖于针眼,最后用第4条胶布固定。

1.2.2 观察组:本组患者用自制新型静脉输液针头固定装置,因其属于新型静脉输液针头固定装置,在临床上缺乏这方面的报道,为此本次就其相关示意图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进行介绍。示意图参考图1-4,具体操作为:首先可先将第一魔术贴8所在的面与手心同一面将输液者的大拇指穿过指孔2,医护人员穿刺成功后,将无纺布4带有硅胶贴7的一面贴住手背,并将第二松紧带6的一半翻折至手心处与第一魔术贴8粘连固定,然后位于手背部的第一松紧带3、无纺布4和另一半第二松紧带6大小基本相同,因此此时无纺布4基本处于手背的中部,而由于松紧带具有弹性的特性,可以不断的通过第一松紧带3和第二松紧带8来调整无纺布4的位置,使硅胶贴7处于针头上方,使其下方的凸形空间压住针头从而实现针头的固定防止其移位,然后再将针头一端的输液管依次绕过绕线柱9,其中需选择在任一绕线柱9上绕一圈,从而防止输液管受到外力拉扯时牵扯到针头。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拔针时疼痛评分。

1.4 评价标准

疼痛评分按照视觉模拟评分法[3]评价,评分0~10分,评分越高则越疼痛。

1.5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23.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而计量资料用均数()表示,行t检验,P<0.05为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拔针时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与拔针时疼痛评分比较

3 讨论

静脉输液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操作,但可能存在固定不妥所致针头滑出血管等不良事件,进而给患者带来再次穿刺的痛苦,增加医疗护理工作量,埋下了医疗隐患。传统静脉输液针头固定方式往往以纱布与胶布固定于手背,输液针头导管与输液器导管位置则往往缺乏固定,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的输液患者,手术期间输液针头容易因外力潜力而滑出,未能及时发现,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4]。或者,需持续多天输液者,输液时予以留置针头,输液后封管,但手部活动时容易导致针头滑出,特别是夜晚睡觉,容易忽视,导致创口可能流血过多。这些虽然只是输液意外,轻者可能有新的痛苦或创伤,严重时甚至可能威胁生命安全,但是若能有效地固定针头,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这类输液意外发生,从而保障输液安全。近几年,一些新型的静脉输液针头固定装置逐渐开发出来,比如CN209270500U输液针头固定装置,其通过可以调节大小的固定环内的压管槽来压住针头并通过卡管槽卡住输液管来防止外力的拉扯,但是其由于是磁齿调节固定化大小所以在调节过程中可能会有振动导致压管槽触碰到针头,造成针头移动,且输液管在卡进卡管槽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挤压变形影响输液,不能适应粗细不同的输液管,因此具有较大局限性,还容易硌疼手部等关节,制作成本较高,清洗消毒也不便[5]。为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才能更好地满足输液针头固定的需求,成为研究热点。

我院就收治的自制新型静脉输液针头固定装置患者与常规输液针头固定方式患者进行了对照,发现自制新型静脉输液针头固定装置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更高,而拔针时疼痛评分更低,说明这种自制装置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拔针时疼痛。我院近几年在静脉输液中应用新型针头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松紧带和第二松紧带,第一松紧带的一端为一体连接的拇指套带,拇指套带的弯曲处设有椭圆的指孔,拇指套带的一端处内表面设有第一魔术贴,第二松紧带的一端外表面设有第二魔术贴,第一松紧带与第二松紧带之间连接有无纺布,无纺布的内表面中部设有凸形的硅胶贴使其下方形成凸形空间,无纺布及其两侧的第一松紧带、第二松紧带的外表面均固定设有绕线柱并呈等腰三角形排布。本实用新型能够软性压住针头,并适用于不同粗细的输液管的防外力拉扯,避免输液管被挤压变形,提高使用时的舒适度,制作成本低且易清洗消毒。

综上所述,自制新型静脉输液针头固定装置应用在临床中可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拔针时疼痛,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荆睿娴.改良固定法在小儿手背静脉输液针头固定中的作用[J].饮食保健,2019,6(26):52-53.

[2]冀敏.小儿输液中外周固定板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22):4181-4182.

[3]杨小燕,蔡艺辉,苏梅蓉.小儿围手术期两种留置针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20):3364-3365.

[4]杨钰亮,杨明娟,李芳芳.输液器滑轮固定式排气法在密闭式静脉输液中的效果比较[J].母婴世界,2019,17(3):290-291.

[5]郑秋燕,周丽情,苏素真.静脉输液针头两种固定方法效果比较[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13(6):137-137,138.

论文作者:史冬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

自制新型静脉输液针头固定装置的应用及效果分析论文_史冬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