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西南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下)_保税区论文

加快西南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下)_保税区论文

加快建设西南保税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行性研究论文,必要性论文,保税区论文,加快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二、成都建设西南保税区的可行性

从国际惯例和我国已建成保税区经验来看,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是:(1)有利的地理位置,即有国际性的港口或机场;(2)良好的工农业基础和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尤其是贸易、科技、金融业发达程度;(3)基础设施完备;(4)处于交通、通讯枢纽;(5)城市化水平较高;(6)经济腹地广阔,经济吸纳力和辐射力强;(7)经济具有较高的外向度;(8)该地区享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上述诸因素可以概括为:投资环境、经济实力和口岸条件三大要素。根据上述原则对在成都建立西南保税区的可行性评估,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从投资环境来看,成都具有西南地区城市的巨大优势

1、成都是西南地区交通的枢纽。宝成、成昆和成渝铁路在成都交汇,北上可通过兰新铁路与欧亚大陆桥接轨,南下可通过黔桂线和南昆线与湛江港和防城港相连,而成渝铁路与成渝高速公路可达重庆内河港口。

成都公路网是全国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现有国道13条,计790公里,县道106条,计1790公里。

成都双流机场是西南最大的航空港,是全国四大航空港之一。其航线除直达全国20多个主要城市外,还开辟了成都到香港、曼谷的包机和至新加坡的航班。

2、成都是西南地区邮电、通讯的枢纽。成都的邮电、通讯业近年来发展迅猛,目前已成为全国六大通讯交换中心之一、全国九大邮政通信一级处理中心之一。1994年底成都市市话程控交换机容量已达47万门。成都先后同国内20多个主要城市建立了微波通讯,国际直拨通讯达20多个国家和地区。

3、成都能源供应充足,发展速度最快。成都拥有较强的能源工业基础和丰富的水能资源。目前发电设备总容量840兆瓦,有35KV以上送电线路300余公里,年发电量达50亿千瓦小时。成都境内河网密布,水能资源丰富,发电能力、供水能力强。随着国家和四川省确定的17项能源重点项目的建成,成都的电力、天然气供应更加充足。

4、成都是西南地区的科技中心。成都的教育、科技事业十分发达。目前全市拥有普通高等院校19所,其中全国重点院校5所,居西南地区首位。成都科技力量雄厚,人才济济,现有各类科技人员44万名,居全国大城市前列。成都拥有各种科研机构235个,在基础学科、应用学科、高新技术等研究领域居全国领先地位,特别是在电子、生物、新材料、光学、光纤通讯、核能应用等高新技术领域中具有较强的综合优势和技术开发能力。

5、成都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成都市场体系发育较完善,目前已形成生产资料市场、技术市场、人才劳务市场、消费品市场、房地产交易市场及金融市场,商品交易流通活跃,集市贸易成交额、商业从业人数在全国大城市中名列前茅。

成都作为有1.1亿人口的大省省会城市,其市场潜力巨大,它直接辐射和影响着西南地区三亿人口的市场。

6、成都是西南地区的金融中心。今年5月末统计,成都银行存款余额达306亿元,居西南、西北城市首位;贷款余额260亿元,形成了跨省、市的融资网络;证券发行和交易也已形成相当的规模,市民投资欲望强烈;保险业发展迅速,1993年各类保险承担总额达1047亿元,外汇业务增长较快,新加坡、香港、加拿大和日本的一些金融机构已在成都设立了代办处。

7、成都是外商投资的热点城市。成都1989年成为国家计划单列市,1992年国家批准成都为对外开放城市,1993年成都市提出了建设国际大都会的宏伟目标,1994年又被国务院确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城市。成都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形象不断提高,日趋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城市。截至1994年底全市累计兴办“三资”企业1845家,实际投资总额11.95亿美元。成都还与国外七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与67个国家(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

(二)从经济实力来看,成都在西南地区居于“龙头”地位

1、成都经济实力、经济效益居西南首位。从经济总量指标来看,成都的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财政收入等综合经济总量指标在西南地区占绝对优势。

从经济结构看,成都产业结构目前呈二(43.3%)、三(37.8%)、一(19.9%)的格局,并不断向高级化演化,成都第三产业在总量、结构和发展速度上都居西南各城市榜首。

2、成都工业门类齐全,农业发达。目前,成都已形成以机械、电子、冶金、化工、食品、轻纺等工业为主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综合工业体系,其中电子产品、无缝钢管、通讯电缆、机电产品、航空配件等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农业自然条件优越,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油料、生猪、蜂蜜、中药材生产基地。1993年统计资料表明:成都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农村工业产值以及农村经济总收入等综合指标名列全国18个大城市的前三名。

(三)从口岸条件来看,成都的优势多于劣势

1、成都建设西南保税区的口岸优势主要有三:一是成都是四川省及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二是成都有全国四大航空港之一的双流机场;三是成都交通辐射面广。

2、成都建设西南保税区的口岸劣势主要是:不沿海、不临江、不靠边,出口运输距离长,运输费用高。

正视优势和劣势,发挥优势,克服劣势是西南保税区建设的指导思想。第一,加快交通建设的步伐,使交通的制约因素逐步降低;第二,发挥成都交通枢纽的作用,使货向南北西方面扩散,向中亚、西亚、东南亚输出产品或进口产品;第三,利用内陆特点,西南保税区确定以出口加工、商贸仓储为主的功能,并以资源转化型加工业为主,高、新、尖为主。

综合以上分析,成都的投资环境、经济实力和口岸条件大部分能满足保税区建设的选址要求,不足之处也可以通过逐步改善来克服。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成都建立西南保税区不仅可行,而且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性。这充分体现了国务院提出的“充分发挥成都市作为西南地区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的作用”的真实意义。

三、西南保税区建设基本思路

1、西南保税区发展目标模式。西南保税区的建设将根据中国保税区发展的实践,结合四川省及西南地区的特点,以高新产业为主体,出口加工和国际贸易为先导,实行工贸并举、科工贸结合,把西南保税区建设成为按国际惯例经营,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管理规范、服务优良的集出口加工、国际贸易、金融保险、仓储、信息、旅游为一体的内陆“保税区”。

2、西南保税区的功能设置。西南保税区的功能设置,将充分发挥成都市作为西南地区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的作用,形成起点高,有特色的多种经营、多功能的综合经济区域。

3、西南保税区的建设方式。西南保税区建设将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稳步发展、讲求实效”的方针,坚持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收益一片、滚动发展的原则,实行边开发、边建设、边申报的工作方针。

4、西南保税区的建设规划。西南保税区规划面积为5000亩(3.33平方公里),分二期进行。第一期建设(1994年12月至1996年12月)为起步阶段,开发面积1000亩,总投资4-5亿元,完成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及区内仓储、标准厂房、公用设施和部分工业项目,初步形成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市政管理和出口加工的功能,实现国家验收批准、隔离封关运营的目标。第二期建设(1997年至2000年)为发展阶段,投资45-50亿元,使开发面积达到5000亩的规模,完善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一大批工商企业及商贸、金融和餐饮娱乐服务设施,以逐步形成出口加工、贸易、金融、信息、仓储、旅游的综合功能。

5、西南保税区的管理模式。西南保税区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经营的管理模式,即由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组成“西南保税区管理委员会”行使政府领导、监督、协调、执法和服务的职能,由发起人单位共同出资组成“西南保税区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保税区的土地综合开发、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开发等工作。有限责任公司向股份有限公司过渡,以形成良好的、符合国际惯例的运作机制,提高保税区建设速度和经济效益。

6、西南保税区建设资金筹措。西南保税区一期建设启动资金1亿元人民币,由“西南保税区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出资,用于一期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招商引资方面,保税区重点引进外贸企业、“三资企业”、军工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并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鼓励国外大公司、大财团和国有大中型企业进区开发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出口比例高的高科技产品。西南保税区还将以土地、房屋出租转让,发行股票、债券以及贷款等多种方式筹资。

四、西南保税区的筹建情况

1993年6月,中国对外应用技术交流促进会西南分会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过与成都海关磋商后,联合向四川省政府提出了在成都建立我国第一个内陆保税区——“西南保税区”的设想。这个设想得到了四川省委、省政府以及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认同与支持。1994年3月,省政府发文批准同意在成都建设西南保税区。

为把西南保税区建设工作抓好,省政府成立了由省计委、省经贸委、省体改委、省海关、省社科院、成都市政府及中促会西南分会等单位领导参加的“西南保税区筹建领导小组”。对保税区建设进行组织、领导和协调。1994年8月西南保税区筹建领导小组决定设立,“西南保税区筹建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负责保税区的规划制定、项目申报、招商引资、组织建设、开发管理工作。

西南保税区的设想亦得到了省内外大型企业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成都无缝钢管公司、西南地区高新技术服务中心、成都铁路分局、双流机场、成都量具刃具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钢铁厂、成都玻璃厂、成都三电股份(集团)有限公司、成都蜀都大厦股份有限公司等九家省内外大型企事业单位,自愿作为发起单位共同出资开发建设“西南保税区”。为使保税区的整个开发建设过程置于法律程序中,从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以上发起单位于1994年12月共同组建成立了“四川西南保税区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该公司在筹建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了项目论证评估、总体规划、资金筹措等一系列前期筹建工作。

目前,西南保税区筹建工作进展顺利,短期内已完成了《西南保税区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西南保税区初步规划纲要》、《西南保税区筹建工作一级网络图》等文件、材料,还对郫县、双流、温江、新都、彭州、都江堰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选址,并提出选址综合报告,报筹建领导小组及省政府决策。

标签:;  ;  

加快西南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下)_保税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