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道国的竞争、生产力溢出与产业发展_生产率论文

竞争、生产率外溢与东道国的产业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道国论文,生产率论文,产业发展论文,竞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JEL Classification:F23 O11 O19

一、引言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都尽力提供巨大的金融或税收激励以吸引外资(FDI)或吸引跨国公司在本国投资建厂(Hanson,2001; Barrios,Grg&Strobl,2005)。东道国政府之所以采取激励措施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主要基于以下观点:一是认为跨国公司由于拥有比内资企业更加先进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技能,跨国公司在本国投资会给本国带来巨大的外溢收益(spillover benefits),或给内资企业带来正的生产率外溢(productivity spillovers)(Grg&Greenaway,2004; Hanson,2001);二是认为跨国公司在本国投资建厂,通过关联效应(包括后向关联和前向关联),从而促进本国的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Barrios,Grg&Strobl,2005; Rodríguez-Clare,1996; Markusen& Venables,1999)。理论研究已经指出了一些生产率外溢的渠道,然而跨国公司对东道国是否存在正的生产率外溢,大量的实证研究不能够得出一致的结论,甚至相当多的实证研究认为跨国公司会对东道国产生负的生产率外溢(Grg&Greenaway,2004)。一个奇怪的现象是,生产率外溢对东道国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很少见,大量的实证研究考察的是跨国公司对东道国是否存在正的生产率外溢;而关联效应对东道国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较为充分,实证研究却较为少见。本文不是考察跨国公司的关联效应(linkage effects)对东道国产业发展的影响,而是考察当内资企业与跨国公司的生产率存在差异时,跨国公司的进入通过竞争效应和生产率外溢对内资企业发展的影响。

生产率外溢对东道国产业发展影响的理论研究很少见,现有的理论文献在考察跨国公司(或FDI)对东道国产业发展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竞争效应,另一个是关联效应。Rivera-Batiz和Rivera-Batiz(1991)将FDI仅视为进入东道国的外国资本,认为FDI将使得东道国服务部门更加专业化,从而提高与服务业相关产业的生产效率。Rivera-Batiz和Rivera-Batiz(1991)模型的缺陷在于:(1)FDI仅通过外国资本进入的方式模型化,没有将FDI当作是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市场的一种方式;(2)发生FDI的制造业部门是完全竞争的,而FDI一般理论通常假定跨国公司发生在垄断竞争部门(Hymer,1976; Markusen,1995,2002)。通过对这两个缺陷的修正,Barrios、Grg和Strobl(2005)在Rivera-Batiz和Rivera-Batiz(1991)模型的基础之上,将FDI不仅视为是外国资本的进入,也视为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的一种方式,因此,FDI对东道国产业发展有两个方面的影响:(1)跨国公司通过在产品市场的竞争阻碍内资企业进入或挤出已有的内资企业;(2)跨国公司通过正的市场外部效应(positive market externalities)促进东道国产业的发展。Barrios、Grg和Strobl(2005)认为,在跨国公司进入的初期,竞争效应占优势,跨国公司的进入会挤出内资企业,但随着跨国公司的继续进入,正的外部效应会超过竞争效应,从而促进内资企业的发展,即内资企业数量和进入东道国的跨国公司数量的关系呈现出U曲线的特征。Barrios、Grg和Strobl(2005)模型的缺陷在于:(1)没有考察产品市场竞争,只考察了要素市场竞争;(2)没有考察内资企业与跨国公司的生产率差异;(3)认为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后带来的要素①将与东道国的内资企业共享,这个假定是不合理的。

Rivera-Batiz和Rivera-Batiz(1991)以及Barrios、Grg和Strobl(2005)的模型都假定内资企业和跨国公司的生产需要服务品作为中间投入品,关联效应不是发生在制造业内部,而是发生在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然而Markusen和Venables(1999)的模型并没有区分服务业和制造业,而是将东道国的产业区分为上游产业(upstream industry)和下游产业(downstream industry),上游产业为下游产业提供中间产品,下游产业生产最终消费品,关联效应发生在最终产品部门和中间产品部门之间。跨国公司进入最终产品部门,通过产品市场的竞争挤出最终产品部门的内资企业;通过后向关联(backward linkage),增加对中间产品的需求,如果跨国公司中间产品投入的比重超过内资企业,则跨国公司将促进中间产品部门内资企业的发展;中间产品部门内资企业的发展通过前向关联(forward linkage)降低最终产品部门内资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促进最终产品部门内资企业的发展。在Markusen和Venables(1999)的模型里,跨国公司通过竞争效应和关联效应来影响东道国的产业发展。当跨国公司为内生(endogenous)且作为东道国产业发展的催化剂(catalyst)时,跨国公司与内资企业不能共存,即跨国公司的进入开始促进内资企业的发展,但随着内资企业的发展,跨国公司最终将被挤出东道国市场。Markusen和Venables(1999)模型的重大缺陷在于:(1)假定跨国公司和内资企业的生产效率是相同的,然而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跨国公司的生产率通常高于内资企业的生产率(Lipsey,2002);(2)只考虑了产品市场竞争,没有考虑要素市场竞争,是一个局部均衡分析框架(partial equilibrium framework)。Rodríguez-Clare(1996)考察关联效应的方法不同于Rivera-Batiz和Rivera-Batiz(1991)以及Barrios、Grg和Strobl(2005),也不同于Markusen和Venables(1999)。Rodríguez-Clare(1996)的模型认为只有当跨国公司的关联系数(linkage coefficient)②超过内资企业的关联系数时,跨国公司才对东道国产生正的关联效应(positive linkage effect),才能促进东道国的产业发展,并提高东道国的工资水平;反之,则跨国公司将抑制东道国的产业发展,并降低东道国的工资水平。

Rodríguez-Clare(1996)、Markusen和Venables(1999)以及Barrios、Grg和Strobl(2005)的模型,都没有考虑内资企业与跨国公司生产率差异的影响;Markusen和Venables(1999)的模型没有考虑要素市场竞争的影响;Barrios、Grg和Strobl(2005)的模型则没有考虑产品市场竞争的影响。本文在Rodríguez-Clare(1996)以及Markusen和Venables(1999)模型的基础之上,特别是在Markusen和Venables(1999)的模型的基础之上,构建了一个简单的模型来考察当跨国公司生产率高于内资企业,而且与内资企业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同时展开竞争时,跨国公司对东道国产业发展的影响。

二、模型的基本结构

假定东道国只有两个部门:完全竞争的、规模报酬不变的农业和垄断竞争的、规模报酬递增的制造业。只有两种要素:非熟练劳动和熟练劳动。我们假定,熟练劳动供给为s,非熟练劳动供给曲线为水平;劳动在部门间可以自由流动,在国家间不能流动。农业部门只使用非熟练劳动,生产完全同质的农产品,假定农产品为等价物(numeraire),单位农产品需要投入单位非熟练劳动,因此,农产品价格和非熟练劳动的工资率都为1。制造业部门使用非熟练劳动和熟练劳动生产差异的制造品,设熟练劳动的工资率为w(w>1)③。跨国公司只进入东道国的制造业部门,不进入农业部门。当不存在跨国公司时,东道国消费的制造品只由内资企业(domestic firms)提供,当跨国公司进入后,东道国消费的制造品由内资企业和跨国公司提供。假定内资企业生产的产品以及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生产的产品全部在东道国当地销售,跨国公司相对于内资企业更加密集的使用熟练劳动。我们还假定内资企业生产率的改变完全来自于跨国公司的生产率外溢。跨国公司对内资企业可能产生正的生产率外溢,也可能产生负的生产率外溢,还可能对内资企业的生产率没有影响。

设东道国代表性消费者的偏好为Cobb-Douglas效用函数:

根据Shephard引理,由式(3)得到代表性内资企业和跨国公司面临的需求函数:

三、封闭经济均衡:没有跨国公司

结合(9)式和(15′)式,我们在图1的n[,d],w空间中,模拟了要素市场均衡时内资企业数量和熟练劳动价格的关系。可以看到要素市场均衡时,内资企业数量和熟练劳动价格正相关。曲线上的每一点,熟练劳动供给和需求相等;曲线右下方的每一点,熟练劳动供给超过需求,熟练劳动价格下降;曲线左上方的每一点,熟练劳动需求超过供给,熟练劳动价格上升。图1中箭头符号的水平方向,反映熟练劳动的价格是上升还是下降。

(三)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同时均衡

图1中,点E表示在没有跨国公司的情形下,东道国产品市场和熟练劳动市场同时均衡。可以看到,点E是唯一的一个稳定均衡点。

图1 封闭经济均衡

四、开放经济均衡:跨国公司进入的影响

(一)跨国公司与内资企业的生产率相同

跨国公司与东道国的内资企业主要在两个市场展开竞争,即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一方面,跨国公司的进入抢占了内资企业的部分市场,增强了市场竞争,使制造品价格指数下降(根据(3)式),从而降低了对内资企业产品的需求(根据(4)式),迫使部分内资企业退出市场;另一方面,跨国公司的进入增加了对熟练劳动的需求,只要东道国的熟练劳动供给曲线不是水平的,将提高熟练劳动的工资率,抬高内资企业的生产成本,迫使内资企业提高价格(根据(9)式),从而对内资企业的需求降低(根据(4)式),迫使内资企业在无效生产规模上生产,使得部分高成本的内资企业退出市场。

我们首先考虑进入东道国的跨国公司数量的变动对内资企业的数量和熟练劳动工资率的影响。根据(11)和(15)式,可以得到(证明过程参见文后附录2的A1和A6):

由(16)式我们看到,当跨国公司与内资企业生产率相同时,产品市场竞争挤出内资企业,要素市场竞争提高熟练劳动工资率。我们在图2中模拟了这种情形。图2中箭头符号的方向代表了跨国公司的进入对东道国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影响。图2中,跨国公司的进入,通过在产品市场与内资企业竞争,使内资企业的零利润曲线π[,d]=0向左下移动,跨国公司进入越多(即n[,f]越大),零利润曲线向左下移动越大;通过在要素市场与内资企业的竞争,使熟练劳动市场均衡曲线向右下移动,跨国公司进入越多,熟练劳动市场均衡曲线向右下移动越大。点E为封闭经济均衡点,点E′和点E″都为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后的均衡点,但在点E″进入东道国的跨国公司数量超过点E′。由图2,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如果东道国的熟练劳动供给缺乏弹性、跨国公司对内资企业的生产效率没有影响(b[,d]不变),那么跨国公司的进入将使内资企业数量降低、熟练劳动工资率上升。跨国公司进入得越多,东道国内资企业将被挤出得越多,熟练劳动工资率上升得越多。由图2及(16)式,我们提出命题一。

图2 b[,d]=b[,f]

命题一:如果东道国的熟练劳动供给曲线不是水平的,那么,跨国公司的进入将挤出内资企业并提高熟练劳动的工资率。由命题一,可以得到以下推论。

推论一:由于东道国非熟练劳动的工资率为常数1,跨国公司的进入通过提高熟练劳动的工资率,从而扩大东道国内部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的工资差距。

跨国公司不仅会扩大母国内部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之间的工资差距,而且还会扩大东道国内部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之间的工资差距(Markusen & Venables,1997)。我们模型的上述推论与Markusen和Venables(1997)模型的结论是一致的。

(二)跨国公司生产率高于内资企业,但不存在生产率外溢

大量的实证研究都表明,跨国公司的生产率高于内资企业(Lipsey,2002),因此,分析跨国公司对东道国产业发展的影响,必须考虑生产率差异。

我们讨论跨国公司的生产率变动对内资企业数量和熟练劳动工资率的影响(证明过程参见文后附录2的A12和A14)。根据(11)式,我们得到:

根据(15)式,我们得到:

由(17)式和(18)式可知,当跨国公司生产率越高(b[,f]越低)时,如果内资企业的生产率没有变动,则跨国公司会挤出更多的内资企业,并在一定条件下⑤使熟练劳动工资率上升得更多。我们在图3中模拟了这种情形。图3中,点E′和点H都为跨国公司进入后的均衡点,但点E′为跨国公司生产率与内资企业生产率相同时的均衡点,而点H则为跨国公司生产率高于内资企业但对内资企业没有生产率外溢时的均衡点。从图3中,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相对于与内资企业生产率相同的情形,当跨国公司的生产率高于内资企业而且不存在生产率外溢时,跨国公司的进入将挤出更多的内资企业并使东道国熟练劳动的工资率上升得更多。由图3及(17)、(18)式,我们提出命题二。

命题二:相对于与内资企业生产率相同的情形,当跨国公司的生产率高于内资企业时,如果不存在生产率外溢,那么跨国公司的生产率越高,挤出的内资企业就越多、熟练劳动工资率上升得也越多。由命题二可以提出以下推论。

推论二:进入东道国的跨国公司的生产率越高,在一定条件下,将使东道国内部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的工资差距扩大得更大。

东道国政府大多采取一些激励措施鼓励高生产率的跨国公司到本国投资,希望高生产率的跨国公司能对本国产生正的生产率外溢,从而提高本国内资企业的生产率。然而我们的模型表明,面临高生产率的跨国公司的竞争,内资企业的生存将更为艰难。

图3 b[,d]>b[,f]

(三)跨国公司生产率高于内资企业,且存在生产率外溢

跨国公司或FDI对东道国内资企业生产率外溢的实证研究一般有三种结果(Grg&Greenaway,2004):一是存在正的生产率外溢;二是存在负的生产率外溢;三是不能确定。对发展中国家的实证研究,大部分文献得出的结论认为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内资企业存在正的生产率外溢(Blomstrm,1986; Kokko,1994,1996; Sjholm,1999a,b; Grg & Strobl,2002),而对转型国家的实证研究,大多文献得出的结论认为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内资企业的生产率外溢为负(Konings,2001; Zukowska-Gagelmann,2000),对发达国家的实证研究,一些文献得出正的生产率外溢的结论(Caves,1974; Globerman,1979; Driffield,2001),而另一些文献则得出是否存在生产率外溢不能确定的结论(Girma & Wakelin,2001,2002; Harris & Robinson,2004)。

通过竞争、模仿、人员流动以及劳动培训,东道国内资企业可能从跨国公司的进入中获得正的生产率外溢(Grg & Greenaway,2004)。我们首先假定跨国公司的生产率比内资企业高,而且对内资企业存在正的生产率外溢。跨国公司进入对内资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11)式以及附录2中的(A1)式和(A3)式得到:

(19)式表明,当跨国公司进入后,为保持内资企业的数量不变,内资企业的生产率必须提高。

下面讨论内资企业生产率的变动对内资企业数量和熟练劳动工资率的影响(证明过程参见文后附录2的A2和A10)。

根据(9)式和(11)式,我们得到:

根据(9)式、(10)式以及(15)式,我们得到,当下式成立时:

可以得到:

(20)式表明,内资企业生产率提高(b[,d]降低)会增加内资企业的数量,但(22)式表明,只有在(21)式成立时⑥,内资企业生产率提高才能增加熟练劳动工资率。

在图4,我们模拟了跨国公司进入后,内资企业生产率提高的情形。图4中,点H和点P都为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后的均衡点,点H为跨国公司生产率高于内资企业、但对内资企业不存在生产率外溢时的均衡点,而点P则为跨国公司生产率高于内资企业、且对内资企业存在正的生产率外溢时的均衡点。在点H,内资企业生产率与点E相同;在点P,由于正的生产率外溢,内资企业生产率高于点E。由图4,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相对于不存在生产率外溢时的情形,当内资企业的生产率因为跨国公司的进入而提高时,跨国公司对内资企业的挤出效应减弱了。

图4 b[,d]>b[,f],b[,d]降低:正的生产率外溢

当内资企业的生产率由于竞争以及跨国公司的生产率外溢而较大幅度地提高时,跨国公司的进入将促进东道国内资企业的发展。但是,当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内资企业存在负的生产率外溢时,即相对于没有生产率外溢的情形,内资企业的生产率由于跨国公司的进入而降低了,此时,跨国公司的进入将抑制东道国内资企业的发展。我们在图5中模拟了这两种情形。图5中,点E、点H和点P同图4。点P′表示跨国公司进入后,由于竞争加剧以及跨国公司的生产率外溢,内资企业的生产率提高,而且高于跨国公司,而点P″则表示跨国公司对内资企业存在负的生产率外溢。我们从图5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面对来自跨国公司的竞争,当内资企业的生产率提高时,跨国公司对内资企业的挤出效应减弱(点P),当内资企业生产率高于跨国公司时,跨国公司会促进东道国内资企业的发展(点P′);当来自跨国公司的竞争导致内资企业生产率下降时,跨国公司的进入将抑制东道国内资企业的发展(点P″)。因此,跨国公司对东道国产业发展的影响将取决于内资企业的生产率对跨国公司进入的反应。由于不同行业内资企业的生产率受跨国公司进入的影响不同,跨国公司的进入可能促进东道国某些产业的发展,也可能抑制东道国某些产业的发展。由图4、图5和(20)、(22)式,我们提出命题三。

命题三:跨国公司对东道国产业发展的影响取决于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内资企业的竞争以及内资企业生产率的变化。面临来自跨国公司的竞争,当内资企业生产率提高较大(正的生产率外溢)时,跨国公司对内资企业的挤出效应减弱(点P),甚至会促进内资企业的发展(点P′);当内资企业生产率降低(负的生产率外溢)时,跨国公司对内资企业的挤出效应增强(点P″),从而抑制东道国的产业发展。

我们从图5中看到,跨国公司对东道国产业发展的影响因产业而异。面临跨国公司的竞争,生产率提高的产业,跨国公司对该产业的内资企业挤出效应减弱,内资企业能够与跨国公司竞争,并共同占据该产业;而生产率下降的产业,跨国公司对该产业的内资企业挤出效应增强,该产业内资企业生存更加艰难,甚至可能被跨国公司完全挤出,从而使得跨国公司完全占据该产业。

图5 跨国公司与东道国的产业发展

由于非熟练劳动的工资率为常数1,因此,东道国的福利收益有两个来源,一是熟练劳动的工资率,二是制造品种类增加所带来的消费者剩余,可以用制造品价格指数Q[,M]的下降来衡量。而制造品价格指数Q[,M]随东道国内资企业数量n[,d]的增加而降低((3)式)。因此,东道国的等福利曲线(iso-welfare contours)在n[,d],w空间是向右下倾斜的,曲线越向右上移动,福利水平越高。当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内资企业产生正的生产率外溢、且促进东道国的产业发展时,如图5中的点P′,东道国内资企业数量增加,制造品价格指数Q[,M]下降,消费者剩余增加,熟练劳动工资率上升,跨国公司的进入将提高东道国的福利水平。当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内资企业产生负的生产率外溢时,如图5中的点P″,东道国制造品价格指数Q[,M]的变化取决于跨国公司对内资企业的替代程度,当跨国公司完全替代内资企业时,制造品价格指数Q[,M]不变,东道国的福利收益仅来源于熟练劳动工资率的上升;当跨国公司对内资企业的替代程度较低时,制造品价格指数Q[,M]下降,东道国福利上升;当跨国公司对内资企业的替代程度较高时,制造品价格指数Q[,M]提高,东道国的福利变动取决于消费者剩余损失与熟练劳动工资率上升的比较。

五、跨国公司出口销售

在前一部分中我们假定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生产的产品全部在东道国销售,现在我们假定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生产的产品全部出口销售。当跨国公司出口销售时,跨国公司与内资企业在东道国的产品市场没有竞争,但在东道国的要素市场依然存在竞争。图6描述了当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生产的产品全部出口销售时对东道国产业发展的影响。图6中较粗的两条曲线是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生产的产品全部出口时内资企业的零利润线。点H、点P、点P″同图5,表示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生产的产品全部在东道国销售时,东道国产品市场和熟练劳动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点H′、点P′″、点P″″则表示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生产的产品全部出口销售时,东道国产品市场和熟练劳动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比较点H与点H′、点P与点P′″、点P″与点P″″,我们从图6可以看到,相对于跨国公司在东道国销售的情形,如果跨国公司出口销售,则当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内资企业不存在生产率外溢(点H与点H′)或存在负的生产率外溢(点P″与点P″″)时,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内资企业的挤出效应更弱;当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内资企业存在正的生产率外溢(点P与点P′″)时,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内资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大。

无论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内资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外溢,或无论是存在正的生产率外溢还是负的生产率外溢,相对于跨国公司在东道国销售的情形,跨国公司出口销售会使得东道国熟练劳动工资率上升得更多。另外,相对于跨国公司在东道国销售的情形,当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内资企业不存在生产率外溢或存在负的生产率外溢时,跨国公司出口销售对东道国内资企业的挤出效应更弱;当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内资企业存在正的生产率外溢时,跨国公司出口销售对东道国内资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大,因此,跨国公司出口销售相对于跨国公司在东道国销售,将使东道国获得更多的福利收益(正的生产率外溢),或遭受更少的福利损失(负的生产率外溢或不存在生产率外溢)。由图6我们提出命题四。

命题四:无论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内资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外溢,或无论是存在正的生产率外溢还是负的生产率外溢,相对于跨国公司在东道国销售的情形,跨国公司出口销售将使得东道国获得更大的福利收益(正的生产率外溢)或遭受更少的福利损失(负的生产率外溢或不存在生产率外溢)。

图6 跨国公司出口销售

六、结论、政策含义与不足之处

本文采用一般均衡的比较静态分析方法考察了当跨国公司生产率高于内资企业生产率时,跨国公司进入对东道国产业发展的影响。模型推导以及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跨国公司通过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竞争将挤出内资企业。相对于不存在生产率外溢,即内资企业的生产率不变的情形,当跨国公司对内资企业产生正的生产率外溢,即当内资企业的生产率提高时,跨国公司对内资企业的挤出效应将减弱;当跨国公司对内资企业产生负的生产率外溢,即内资企业的生产率下降时,跨国公司对内资企业的挤出效应将增强。相对于跨国公司在东道国销售的情形,跨国公司出口销售更加有利于东道国的产业发展,使得东道国获得更多的福利收益(正的生产率外溢)或遭受更少的福利损失(负的生产率外溢)。上述结论意味着,跨国公司对东道国产业发展的影响,将因产业的不同而不同,跨国公司进入后,生产率提高的产业内资企业被挤出得更少,而生产率下降的产业内资企业被挤出得更多。因此,面临跨国公司的竞争,内资企业生存下去的重要条件是提高生产率。另外,由于跨国公司出口销售更加有利于东道国的产业发展,因此,东道国政府应该鼓励跨国公司出口销售,以避免对内资企业产生过大的竞争压力。然而竞争压力作为内资企业提高生产率的动力之一,如果东道国政府过于保护国内市场,则不利于内资企业提高生产率,从而不利于内资企业的发展壮大。因此,东道国政府必须在保护国内市场与提供竞争压力之间作出权衡。

我们在本文中假定内资企业和跨国公司只使用劳动这一种生产要素,同时假定东道国的熟练劳动市场是缺乏供给弹性的,因此是短期分析。如果内资企业和跨国公司不仅使用劳动,还使用资本,则内资企业与跨国公司除了在劳动市场展开竞争之外,还将在资本市场展开竞争,此时跨国公司进入不仅影响工资水平,还将影响资本的价格。另外,我们假定跨国公司是外生给定的,不是内生决定的。如果跨国公司是内生决定的,则必须考察跨国公司进入和退出的条件,以及跨国公司的进入和退出对东道国产业发展的影响。考虑跨国公司为内生的情形将是进一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最后,我们还假定内资企业生产率的改变唯一地来源于跨国公司的生产率外溢,而实际上,内资企业生产率的改变并不完全来源于跨国公司的生产率外溢,还可能来源于其自身的技术进步等。

附录1:图1—图6各参数值

附录2:跨国公司进入、竞争以及生产率外溢对内资企业数量和熟练劳动工资的影响

即内资企业数量越多,则每家厂商的利润就越低。

由(A6)式,我们可以知道,当跨国公司进入越多,东道国熟练劳动工资率上升得越多,即东道国熟练劳动市场均衡曲线向右下移动。

2.b[,d]的变动对w的影响

内资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一方面会使得产品市场内资企业数量增加,从而增加对熟练劳动的需求;另一方面会减少熟练劳动投入,从而降低对熟练劳动的需求。因此,内资企业生产率的变化对熟练劳动工资率的影响,取决于这两方面力量的对比。

根据(9)式、(10)式以及(A5)式,w对b[,d]求偏导数:

注释:

①Barrios、Grg和Strobl(2005)所指的要素为基本生产要素(primary production factor),包括劳动和资本。

②跨国公司的关联系数指跨国公司每雇佣东道国的一单位劳动需要投入的东道国的中间产品数量。内资企业的关联系数指内资企业每雇佣本国的一单位劳动需要投入的本国中间产品数量。

③由于劳动在部门间可以自由流动,w>1保证了东道国制造业的存在。

④图1及以下各图的参数值均参见附录1。

⑤我们可以看到,当η<1时,(18)式总是成立的。

⑥我们可以看到,当η<1时,(21)式总是成立的。

标签:;  ;  ;  ;  ;  ;  ;  

东道国的竞争、生产力溢出与产业发展_生产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