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技术助力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论文_黄华林

关于信息技术助力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论文_黄华林

摘要:自古以来,教师都是一个至上崇高的职业。我们应让这个职业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但当前,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缺乏专业性。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性欠缺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农村;中小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和新媒体充分运用到教育领域,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角落。但对于地域较偏僻的农村地区学校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极大的挑战。如何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这是摆在农村学校面前的一大难题。

一、当前农村教师专业性缺乏的原因

(一)个体的发展专业性思想比较落后

与其他教师相比,当前农村的教师专业性思想比较落后,部分教师年龄已高,开始满足于安逸的状态,认为自己不需要再去研究一些专业的东西了。而年轻的教师缺乏教学经验,也很少考虑自己的专业性发展。

(二)教师精力有限

在很多农村学校中,教师的课程都比较繁重,中小学教师可能一个人要带好几个班级,有的教师还会跨科目教学,有的甚至还跨年级。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教师都是筋疲力尽,根本没有精力去进行其他研究。

(三)学校没有做出系统的规划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学校没有对教师的专业性发展做出系统的规划,导致很多教师没有深刻理解新型教学理念。

二、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性成长的策略

(一)把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农村中小学教师要想构建高效的课堂,必须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同时,教师必须增强教学能力、基础知识能力和拓展能力。课堂教学效果主要由教师的教学能力来决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如教师可以通过看优秀授课视频了解如何挖掘教学内容、如何为学生创设情境、如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如何把握生成和设计等,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例如,在讲授《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观看朱乐平老师讲《圆的认识》这节课的视频,从中学习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出并讲解知识点。农村中小学教师要利用现在新的教学手段及设施,改变与城市间教学的差距,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升教师应用水平

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一是要以技术培训为基础,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让教师充分掌握信息技术运用课堂教学的操作流程、技术、方法和一些提高效率的小窍门,激发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二是要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为目标,通过“三带”方式,狠抓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三带”即任务带动、同伴带培、项目带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任务带动就是将培训任务分解到各校,并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培训情况;同伴带培就是各校电教管理员带培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帮带指定教师,起到了“一个教师带动一部分教师,一部分教师带动全体教师,全体教师带动一所学校”的培训效果;项目带培就是选派教师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各类信息技术培训,使教师进一步认识信息技术、转变思想观念,从而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三)利用网络优质资源,拓宽教师成长渠道

借助“互联网+教研”“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通过系列在线培训和互动学习交流,用先进的理念、有效的模式、切身的体验,让青年教师获得成长的体验,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掌握“互联网+”时代教学基本技能、提高教师在信息化时代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学校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因势利导,以激活教师利用现代教育资源的欲望。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让大多数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提供足够的教育教学资源,使教师随时随地、有选择性地学习借鉴名师教案、课堂设计、教学实录等优秀教育教学资源。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说课、听课、评课、磨课活动,反复解读反复研讨,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和完善课堂教学,练就高超的教学技能。

(四)完善学校管理机制,促进教师学用自觉

为提高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率和普及率,创建有效课堂,学校要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建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高度融合的一体化、常态化机制,督促教师从“要用”发展到“会用”,最后提升到“想用”,让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更精彩。首先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和有效资源,进行业务学习、电子备课、课堂教学等,并将这项工作纳入学校年终考核;其次倡导和支持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应用软件的开发创新,尤其是要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上下功夫,把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模式、手段和学习方式中产生的影响最大化,以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教学、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领域的应用与研究,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全能型的骨干教师队伍,使学校信息技术应用的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五)坚持发展研究专业化的道路

将农村学生的发展特点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于一线农村中小学教师而言,研究的道路是最便捷的,他们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时所得到的素材都是比较真实可信的。他们还可以一边实验一边总结,一边反思一边改正。例如,农村儿童的学前教育情况相对落后,发展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等都属于充满新意的课题。对于每次的学习,我们要进行不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不管是一次分析还是调查,全部都要进行记录,要做到坚持不懈,如此才能完成艰巨的任务。

结束语

教育为本,是我们百年大计,教师为本,是教育百年大计。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农村中小学教师发展专业性。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是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师发展专业化应该立足于师情、校情,并走出校本化、个性化的发展道路。农村中小学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实践反思,通过每次经验的总结来不断提高自己,同时还要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在理性的认识中丰富自己,并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从而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专业化成长道路。

参考文献

[1]沈希克,郑渊方.巧用微信助力农村学校物理教学[J].物理通报,2018,(2):98-100.

[2]黄成霞.浅谈"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J].魅力中国,2019,(40):239-240.

[3]许静.农村幼儿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9,(22):94-95.

论文作者:黄华林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

标签:;  ;  ;  ;  ;  ;  ;  ;  

关于信息技术助力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论文_黄华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