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社会化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论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社会化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论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社会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工作论文,主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社会化含义和特征

(一)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社会化的涵义

人的社会化问题是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性格心理学等研究的重要课题,它涉及遗传学、生物学、教育学、政治学、犯罪学等多种学科,是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方面。在我国,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曾停顿了几十年,所以对人的社会化问题尚未有足够的研究,至于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社会化问题更有待深入探讨。

一般地说,社会化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的强大影响和作用下,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发展自己的社会性的过程。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任何人都有一个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发育、成长过程。当一个人出生以后,社会就要以它自己的模式对他施加影响,使他能够按照社会行为规范来行动。他将逐步了解社会的要求,接受社会规范并把规范变成自己的东西,变成指导自己的行为准则,取得社会成员的身份,逐步接替老一代人的工作,这就是个人的社会化。社会化过程中,群体对于它的成员的要求是很广泛的,它包括怎样知觉、思考、沟通、交往及评价行为等等不同内容。一个成员如果不能达到这些方面的要求,就不能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成员。

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问题中一个很有特点的重要内容。社会化的最后成果,是为社会培养符合于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担当一定的角色,这个角色要按照社会结构中为他规定的规范行事。对于一个将要担任思想政治工作或已经开始担任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来说,社会就要求他学习思想政治工作技能,提高自身素养,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按照社会对思想政治工作主体所期待的行为模式来规范自己,正确地履行思想政治工作职责,行使思想政治工作权力,做一个适合社会和时代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社会化。这是一个由群众到思想政治工作者、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社会化的过程,从一方面说,是社会根据需要不间断地培养各级各类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人才的过程;从另一方面说,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断地认识角色,不断地按照角色期待进行学习和磨炼,不断地提高自己,以便不断地适应工作需要的过程。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社会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新思想政治工作者培养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更自觉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二)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社会化的特征

思想政治工作主体是由其思想政治工作职能、社会地位、行为标准和规范规定的。与其他社会角色的社会化相比,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社会化有与其相同的某些规律,又具有自己某些显著的特征。

1.行为的群众性。思想政治工作活动,是一种由思想政治工作者与群众共同进行的活动。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社会化的过程,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是不可思议的。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角色认同主体也是广大群众。思想政治工作活动是一种孚众性活动。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通过长期努力,进行多方面的自我塑造,获取群众信任、拥护和认可,这是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社会化的基础。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牢固地树立群众观点,把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和行动宗旨,正确对待人民交给的职位和权力,培养自己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共产主义觉悟,要着力加强品格、学识、才能等方面的修养和锻炼,提高自己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总之,从为人民谋利益的目的出发,在自我塑造上以被人民群众所认可为动力,虚心向群众学习,在群众的支持和帮助下,成长为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这是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社会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2.内容的创新性。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事物是不断变化的。从绝对的意义上说,任何社会角色的社会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一个运动着的过程。但相对而言,就某一阶段来说,社会角色社会化的内容和方式又具有稳定性。恰恰在这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社会化却明显地具有创新性的特征。这种创新性,其一是指思想政治工作活动是一种创新性活动,需要超越旧的思想体系,打破现存的无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思想政治工作者总是要思考如何克服我们生产和生活中的落后环节,改进或改造那些被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格局和态势,总要思考如何确立和实现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这就为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社会化不断提出新的任务和内容。从绝对的意义上讲,如果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能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适时地提出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目标,不能在前任的成绩基础上再争得新的成就,那就是一个不称职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其二是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行为模式只是从原则上规定了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在应该做什么当中,则因思想政治工作者个人的具体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个人素质和能力的种种不同,表现出极大的个性差别。在具体思想政治工作活动中,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独立地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讲究恰当的有效的工作方法和艺术性。而这一点,对于一个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社会化就始终带有创新性的特征。

3.对象的层次性。在社会这个大的运动系统中,社会对各种思想政治工作主体有共同的期望和要求,如纯正的动机、进取向上的精神、善良的行为、正常的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的认知等心理素质。但思想政治工作者都分布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中,特别是各类思想政治工作者处在不同的思想政治工作层次上,由低层到高层,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人员增多,思想政治工作范围扩大,工作情况更为复杂,社会对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期待值越来越高,在期待的内容上也有区别。例如,远见卓识、组织协调、调节控制,这是每个思想政治工作者都应具备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但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应首先在调节控制上练出真本事,中层思想政治工作更应该在组织协调上下功夫,而高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远见卓识上出类拔萃,否则,将不能胜任。这样,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社会化就明显地表现出层次性的特征来。

4.作用的内控性。这是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社会化的又一个显著特征。走上思想政治工作岗位的人,独立意向已发展到相当水平,与之相适应的观察力、理解力、意志力、理智感,一般来说,都强于周围的群众,他们具有相当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自我调节能力很强。这就决定了外在控制必须内化于自身,也容易内化于自身,从而加速自身的社会化。

5.过程的内化性与外化性。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社会化是思想政治工作者适应社会和发展自己的过程。他们有目的、有计划地调节自身,将社会的规范、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习惯,把社会的经验变为自己的本领,不断认识、理解自己在社会环境中的地位及与别人的社会关系,学习怎样以一个受人拥护和爱戴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形象出现在群众面前,学习怎样随着社会发展变化善于不断地自我调节,提高适应性。这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认真学习、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技能的过程,是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社会化的内化过程。但与此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者走上思想政治工作岗位以后,就要凭借自己特有的地位和身份对社会环境施以影响,这个能动、积极影响环境亦即改造环境的过程,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社会化的外化过程。事实上,上述内化、外化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是相互依存的。我们在强调全面培养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工作素质的同时,又十分强调以思想政治工作实绩来考察思想政治工作者。古代以成败论英雄,我们则以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实绩来考察思想政治工作者,提拔和使用思想政治工作者。可见,内化是外化的基础,外化是内化的效果的体现,二者缺一不可,共处于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社会化的进程中。

二、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社会化的过程和内容

(一)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社会化的过程

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一般都要经过一个由群众到思想政治工作者、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每一阶段都会出现一个新的社会互动的方面,每一阶段思想政治工作者都有其主要的社会化任务,会遇到不同的社会矛盾。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在各个阶段都能积极发展,善于解决社会化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完成阶段性社会化任务,逐渐实现健康成熟的思想政治工作品格。

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社会化的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由于思想政治工作者具有由低至高的层次性,因而这三个阶段,对许多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会依次循环往复,做螺旋上升运动,直至达到适度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目标为止。

1.位前积累阶段。这一阶段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走上思想政治工作岗位之前的综合积累和准备阶段,是社会对未来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培养,也是个体在进入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之前,有意或无意按照角色期待进行的初步自我塑造。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任何一个群众,都有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可能,但要使可能性变为现实性,位前积累阶段的成效是十分重要的。

儿童出生伊始,就迈入了社会化的里程,从此以后其社会化的成果,将积累为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位前准备阶段的必要条件。如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以及社会健康积极的思想、观念等。从特定的角色准备来说,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位前积累准备阶段,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进行角色培养,使之具有思想政治工作主体要求的基本条件。比如革命化始终是未来思想政治工作人才重要的素质和标准。思想政治工作者政治素质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完善、提高的过程,要经过艰苦的磨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有掌握各种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才,知识的积累要有针对性,要建立适合未来思想政治工作的知识结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也要有一个长期培养和锻炼的过程。在小学、中学时期,担任学习小组长、班委委员,乃至学校大队长、团委书记,或者其他社会工作,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积累和准备的开始。还有心理准备、身体素质准备等。总之,这一阶段社会化的主要任务,是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将来上岗到位准备条件,打实基础。

2.位初适应阶段。适应阶段主要是指刚刚走上思想政治工作岗位到胜任工作这一阶段。我国现有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制度是以组织任命为主,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某种程度上处于被动状态,不可能在任职前就对所担任的职务做好充分准备,所任职务的客观要求和自身素质之间就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一般都会出现知识结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思维方法、交际能力等方面的某些不适应。因此,这一阶段社会化的任务就是恰当地解决新旧角色交替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缩短适应期,开创新局面。

角色转换的先决条件是角色认知。作为担任新角色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对新岗位的职责范围、环境、义务等有准确清晰的认识,对担任新角色所应具备的政治、思想、业务、能力等各方面素质有清楚的了解,还要对自己担任这一角色是否合适有真实准确的自我估计和衡量。由此,来及时调节自己的知识结构、奋斗方向、心理情绪和思维方法,加强学习,在适应和改造环境中锻炼思想政治工作人格和思想政治工作才干,把社会要求内化,从而成为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者。

3.位中提高和成熟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指完成了适应过程后到逐步成为比较熟练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有人又称其为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社会化任务主要是完成这样几个转变:工作上由间接运用别人的经验到直接运用具有自己风格的工作方法去处理问题,由穷于应付到熟练自如;政绩上由默默无闻到初露锋芒;在主客体上,由盲目适应社会环境到自我创造成长环境的转变。本阶段是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成长成熟的阶段,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边学习、边探索、边实践的过程中,逐步达到能够经得起名誉、地位、权力的冲击,能独当一面,有开创新局面的胆略和能力,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高的思想政治工作艺术,有科学决策的能力。

(二)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社会化的内容

1.培养角色意识。帮助思想政治工作者认清身份,培养角色意识,就是说,要帮助思想政治工作者对所担任的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职责、权利、义务等有清楚的了解,对角色需要自己做什么,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有明确的认识。只有心中有数,才能确定适合的思想政治工作目标,按照角色期待来投入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在角色意识的复合性内涵中,核心是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甘为人民公仆的境界,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就是服务,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获得群众信赖和支持的基础,是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条件。

2.培养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活动必须具备的内在的基本条件。

一是政治品质的培养。邓小平同志说:选拔人,第一是政治条件。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牢固地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自觉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令,坚持原则,抵制不正之风。

二是知识素养的培养。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通晓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本单位、本部门的业务知识,知识面要广博,要有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主要应由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所组成。要有真才实学。

三是能力素质的培养。能力是知识和智慧的综合体现。即基本能力和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基本能力主要指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像能力、思维能力等,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主要指筹划和决断能力、组织指挥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灵活应变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等。

四是体魄的锻炼。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体魄健壮,精力充沛,能够担负繁忙的工作。

3.学习思想政治工作行为规范。即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者行为的规矩和方式。它用来约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行为,调整思想政治工作者与社会、与被思想政治工作者及其他人的关系。掌握这些规范是在实践思想政治工作主体行为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思想政治工作行为规范主要有法律规范、道德规范等。宪法、党章中的有关规定等均属思想政治工作行为的法律规范,带有强制性,不准违犯,否则将受到党纪国法的处理和制裁。道德规范调整的范围很广,它表现在思想政治工作者待人处事的礼仪、习惯、时尚、道德等许多方面。我国是一个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许多优良的道德风尚和风俗习惯,都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要首先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言行举止中保留下来,发扬光大,对社会形成良好影响。

三、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社会化的方向、环境和方式

(一)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社会化的方向

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社会化也有不同的方向。从大的方面讲,不外有两种:一种是和现行社会价值、文化、规范相一致,一种则是相反。二者的区别仅仅在于社会化实现的条件、形式以及由此决定的结果不同。

第一种方向,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肯定的方向。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是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人才的标准,以此来要求和规范各级各类思想政治工作者,培养青年后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党和政府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共产主义理想,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动力;要求他们有进取心,能够带领群众不断开拓前进;要求他们清正廉洁,克己奉公,为政一任,造福一方。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受到群众的拥护和赞扬,得到党和国家的肯定。在我国各行各业都有一大批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人才,这是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社会化的成就。

第二种方向,是和现行社会价值、文化、规范相反。出现了不适应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他们有的利用权势欺压百姓,有的违犯党纪国法,贪污公款,行贿受贿,挖社会主义墙脚,做出有损党和人民利益的事,等等。这些人,由于身居思想政治工作职位,因而其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反作用与其他各种破坏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相比,更具有隐蔽性和危害性。深入探讨这种社会化实现的条件、形式,以便有效地予以制约和抵制,是有重要意义的。

(二)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社会化的环境

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社会化也是在他们生活的社会群体、组织的教育和培养以及整个社会环境的熏陶下进行和实现的。

从宏观上看,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社会化是在社会这个总体环境中实现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所处的时代、国家、社会制度,所属民族、阶级和阶层,以及所遭遇的社会历史事件,是其社会化过程中的宏观环境。宏观环境虽对个人的作用和影响不那么直接,不能决定个人社会化的具体环境和细节,但却是决定其社会化基本内容、性质和方向的因素。例如,改革开放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社会化,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造反派头头的社会化,就有完全不同的内容、性质和方向。

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社会化,就其过程、阶段以及具体内容来看,它又是在具体的群体和组织中得以实现的。群体、组织对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社会化来说,既是一种机构,又是一种社会环境。思想政治工作者直接生活其中的群体和组织,是其社会化的微观社会环境。微观社会环境与思想政治工作者联系最直接、最密切,故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影响也最大。就个体来说,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社会化的具体情况,基本上是由微观社会环境决定的。

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对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社会化的作用、影响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结合综合地对思想政治工作者发挥作用的。微观是在宏观中的微观而不是游离其外的,宏观则必定体现在微观上并通过微观环境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在分析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社会化的环境因素时,要把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二者对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社会化的作用和影响。

(三)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社会化的方式

从特定社会角色的培养和塑造来看,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社会化的方式主要有学校教育、岗前锻炼、工作实践等。

1.学校教育。学生时代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接受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的重要时期。学校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向学生传授社会规范、价值观、知识和技能。学校是人才集中的地方,在这里,大家互相影响,互相传递社会信息,共同发展其社会性。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进步和成长,与其在学生时代的各种积累,如知识的积累、政治素质的形成、能力的培养以及心理上的准备等是分不开的,在这期间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和积累,对他们毕业后参加工作和成长无疑有重要的作用。

2.学习培训。主要是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培训、岗位职务培训和上岗前的强化培训。从我国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的现实状况看,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改革的需要,许多思想政治工作者知识面窄,思维方式陈旧,管理经验不足。时代发展到今天,各行各业职工的文化教养、需要层次的发展,被思想政治工作者情况的复杂化,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努力学习,增长才干。现在,思想政治工作者参加定期和不定期的轮训学习,国家还大力加强成人教育,已经作为一种规定和制度。这种培训,目的性、方向性十分明确,它对于新走上思想政治工作岗位的同志缩短适应期、开创新局面,对于较为成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研究新情况、学习新知识以及提高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培养知识一能力型合格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途径。

3.岗前锻炼。对于即将走上思想政治工作岗位的同志,上岗前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锻炼和定向培养,突出以岗位目标为中心,或根据培养目标及时更位锻炼,或依据岗位需要实行双向交流,或安排在“准岗位”上实践一个阶段,使思想政治工作者缺什么补什么,要干什么先学什么先练什么,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实践中拓宽眼界,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然后进行比较和筛选,进行挑选使用。这是缩短成才期,提高成才率,较易看准、选好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有效途径,也是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社会化的可行方式。

这种有目标的对特定对象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的培养方式,也有利于使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前进入角色。过去有的地方常常采取“突然袭击”式的办法委任官职,或从具体的业务工作和技术性工作岗位不合实际地破格提拔,使有些思想政治工作者跨越了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形成和发展的应有台阶,缺乏能力、经验积累的必经阶段,政治思想素质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以致思想政治工作者上岗后角色转变较慢,一开始便处于劣势。如果经过岗前有目标的实践锻炼,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角色认知会提前进行,不但在知识上、能力上早做准备,而且在心理上也有了承受力,角色准备比较充实,这就会使思想政治工作者上岗后较为顺利地完成角色转换。

4.工作实践。走上思想政治工作岗位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是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社会化不断深入的过程。

各级组织在思想政治工作人才的成长成熟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严格要求,使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行为有所遵循。要关心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成长,给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成长创造条件,使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够得到锻炼和提高的机会。要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给予正确的指导,向思想政治工作者交政策、教方法,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增长才干。要爱护思想政治工作者,耐心帮助教育犯错误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保护受打击、陷害的好思想政治工作者,鼓励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积极性。要培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者,使思想政治工作者能不断学到新的知识。要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经常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指出缺点,限期改正。要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通过民主评议、个别听取意见等形式,对思想政治工作者实行有效的群众监督。要严肃惩处犯有严重错误、又屡教不改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公开表扬哪些好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树立学习榜样。

组织的力量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者内在因素发挥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组织的培养教育下,要自觉地加强修养,全面提高自己的德、才、学、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思想政治工作能力,要正视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困难,善于在解决矛盾、克服困难中提高本领,走向成熟。

标签:;  ;  ;  ;  ;  

论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社会化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