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_杨军

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_杨军

兴平市水务有限公司 陕西 咸阳 7131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目前农村人口的数量比例较大,人们的生活饮水需求量大,饮水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目前农村的饮水状况不太乐观,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无法保证人们的正常饮水需求。如何在供水工程建设完成后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运行机制,使得供水工程能够真正发挥出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人们提供服务,是国家以及广大人们群众迫切需要的,也是农村供水工程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提高农村供水工程的运行效率,促进农业发展。

关键词:供水工程、运行管理、问题、对策

目前,新农村的不断建设使人们越来越重视农村饮水质量,因此农村供水工程建后管理工作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二十年以来,党中央以及各省市先后投资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建立了一系列的水源井、水厂、蓄水池、管网等基础设施,解决了广大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同时也推进了新农村的建设,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进一步得到了提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由于农村地区发展还是相对滞后,供水工程建设的后续管理方面存在中很多问题,比如管理制度、管理人员、水费制度、水源保护、饮水量等方面,这些漏洞以及不足使农村供水工程无法发挥社会效益,这就需要采取一定措施,解决好这些问题,本文从管理和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保证供水工程正常运行以及持续发挥效益。

一:.农村供水工程建后管理存在的问题

1.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跟不上

目前部分农村正在运行的供水工程出现无人管理的情况,也有的工程管理水平较差,影响了供水工程的正常运行。比如部分工程建成后,当地政府会把建后的管理维护工作交给当地的村民负责管理维修,但是管理维护制度不健全,村民的综合能力不足,往往会使得工程的损坏不断加剧,甚至会出现水质不达标的情况;另外,农村供水工程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或者是定期更换,但是农村人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较弱,因此工程为了保本或者微利润,负担不起较高的设备维护成本,不利于工程的长期有效运行,也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2.计量收费难度大

由于农村存在的贫富差异,故农村供水工程开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农民节约用水的意识非常淡薄,很多农户依然认为自来水就是“福利水”,计量缴费的积极性非常低,农户的用水量和供水量之间损耗非常大,致使农村供水工程收入远不及支出,严重阻碍了供水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3.农村供水工程存在重建轻管问题

虽然大力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目前正在我省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解决农村的饮水问题,无论是已成的供水工程还是新建的供水工程,均需要满足“整村推进、全村覆盖、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总体要求,伴随供水工程数量的增多,也使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难度不断增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虽然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家和水利部的有关规定,相继出台了村镇供水工程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但是在实际运行中没有落实到位,“以水养水”的良性运行管理机制尚未全面建立,管理制度不健全,供水站或供水协会或“水长”尚未组建、成立和落实。就目前来看,县城和极少部分镇办供水除外,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管而不严的问题,同时也缺乏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部分农村供水工程在管理方式上陈旧落后,沿用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来进行管理,以及工程管理人员的管护意识较为薄弱,致使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

二:管理对策分析

1.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工作

对供水工程水源地,应严格按照国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规定》、《陕西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实施意见》和《汉滨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遵循保护优先、预防污染、保障水质安全的原则,切实把保护好供水水源,作为让群众吃上干净、卫生、放心、安全的自来水的首要任务来抓好落实,由区政府组织水利、环保、国土、规划、发改等部门,按照水资源规划、水功能区划和水源工程情况,统一划定和设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明确保护范围,采取科学合理的围网封闭等防护措施;同时,不断地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安全保障和事故应急管理等工作措施和制度建设,落实供水管理人员的水源地日常巡查、管护责任,将水源地管理纳入目标责任考核范围,签订管理目标责任状,禁止一切影响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人为活动,定期不定期做好饮用水水源水质的安全检测工作,确保饮用水水源水质水量达标。

2.落实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确保工程持续良性运行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应积极落实工程维护经费,确保工程真正建得起、用得好、长受益。农村供水工程涉及面广,建后运行管理难度大,需要足够的维护经费作为基本保证,确保农村供水安全。

3.明确产权关系,强化组织领导责任

要做好农村供水工程的件后管理工作,必须明确产权关系,同时需要强化组织领导责任。产权归属应该遵循“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落实好工程产权,明确经营主体,工程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产权应该归属于国家、集体、个人所有,水利部门可以通过组建管理站,不同程度采取公司化、租赁以及承包等方式进行管理;对于国家补助建设工程,群众投入相对较大,产权应该归属于群众集体所有;一些小型的饮水工程或者是单村的供水工程,应该有受益农户自行管理。

4.实行企业化管理?

农村供水工程产权部门应根据所服务的对象、投资渠道、供水量及供水规模等因素,建立科学有效的供水公司,让供水工程实现企业化管理。供水公司可以通过股权、承包或者国有等各种管理方式,对一个或者多个供水对象,并从中挑选具备良好条件的农村供水工程进行统一管理。农村供水工程的运营应交由供水公司进行监督和成本计算,从根本上实现和产权部门监管分离,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上缴一些利润作为供水工程维修或者设备更新的费用。

5.加大节水宣传力度,提高居民节水意识

全民参与、营造氛围,是强化农村供水工程建后管理的基础。每年在3.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积极开展节水宣传,深入社区、农村、家庭,重点围绕节水的重要性、创建节水型家庭的意义等内容进行广泛宣传,利用宣传栏、节水知识讲座、宣传横幅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等科普活动,培养群众的节水、惜水意识,引导民众保护、珍惜水资源,自觉爱护和管理供水设施,树立主动缴纳水费的良好意识,增强农民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有效控制水资源浪费现象,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结束语:

如今,我国农村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模式可谓是各种各样,运行管理体系也越来越全面,如何确保供水工程的不断发展进步已成为现在和今后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核心。所以,要加强建后运行管理工作,采取相应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饮水,建立符合农村饮水工程实际情况和特点的、有利于自身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保护水源,合理收费,解决遗留难点,加大投入,保证农村供水工程发挥其自身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同时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江红艳.浅谈如何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后运行管理[J].低碳世界,2018(03):106-107.

[2]代亚钊.农村饮水供水安全与饮水工程建后管理的思考[J].居舍,2017(35):101.

[3]梁林梅.农村供水工程现状及解决对策[J].山西水利,2016(5):22-23.

论文作者:杨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4

标签:;  ;  ;  ;  ;  ;  ;  ;  

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_杨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