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优化必须注意人才结构调整_经济论文

经济结构优化必须注意人才结构调整_经济论文

经济结构优化必须重视人才结构调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结构调整论文,结构优化论文,重视论文,人才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的经济结构伴随着经济发展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且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优化。然而,经济结构优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是随着国际国内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

国际上很多专家指出,21世纪经济的竞争将是智能的竞争,而作为经济竞争的科技基础将是集体的智能。新世纪的经济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使我国人才结构的调整显得极为迫切。

(一)

调整人才结构,必须把握现代人才发展演进规律。如果从经济发展领域来审视,下述一些特征值得引起重视:

一是跟进性特征。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甚至一个企业,经济发展本身会呈现阶段性特征。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生产,有一定数量的人员就可以应付生产的需要,大量的经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可能会被闲置。进入信息社会,即使高校本科毕业生也只能充当一般劳动力。因此,随着经济的提升,人才结构必须及时跟进调整和提升。

二是群体性特征。企业集团化和产业系列化、技术集群化是现代竞争环境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为了形成竞争强势,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或由政府推动撮合,或由企业之间自发组合,都在依托一定的技术群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形成巨型资本。作为资本巨型化运作的物质基础是产业的集群化,或是跨行业多元化经营,或是纵向关联成龙配套。与集团化、集群化相适应,对人才的要求也有一个群体化的问题。一个大型企业集团拥有的人才便是门类齐全的群体。

三是有机构成特征。结构效益是整体效益,结构优化能整体上推动经济优化。因此,根据不断发展的生产力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经济结构,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主要举措之一。由于现代经济发展对人才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经济的结构性变化便会反映到对人才的结构要求。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人才要有一定的有机构成,对专业门类、等级、水平等都有其自身内在的要求。否则会造成浪费。

四是复合型特征。随着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技术更新、产品更新周期日趋缩短,对人才的知识结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要求人才必须具备多种素质和复合型知识。专才虽不能说不需要,但其发挥作用的时空范围日趋缩短已是客观现实。

五是舵手型特征。从一定意义上说,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已进入企业家时代。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企业家作为舰船舵手的作用日益明显,经济发展愈来愈需要一批能洞悉市场变幻、驾驭企业在商海中航行的企业家。

(二)

根据经济结构要求和现代人才演进特征,当前人才结构调整重点应当是:

1.壮大工程技术人员队伍。由于我国已步入工业化中期,产业以重化工业为主。按照工业化发展规律,一个国家的初始工业化发展到工业化中期都将经历一个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重化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都将出现一个对工程技术人员需求膨胀时期。

进入工业化中期以后,大量新技术、新设备、新流程、新工艺的引入,使生产日益复杂化、专业化、规模化。需要的技术已不是简单技术、单项技术,而是成组技术。工程规模空前扩大,甚至已不是区域空间所能完成。当前国际上已提出“宏工程”(Macno—engineering)概念,其含义是指关系到全局的超大规模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决策和组织实施。

工程技术人才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无人能够替代。经济的发展重在创新,工业的发展更是如此。当代经济,竞争力的强弱,企业的兴衰,取决于对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掌握和开拓应用的情况如何。我国这几年工业技术的发展,虽然有很大一批是经过自身的努力创造的,但绝大部分是通过引进形成的。我国的经济结构要真正实现技术升级,必须完成消化吸收和自己创新两大重任。创新将主要由工程技术人员来承担。航空工程的先驱、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冯·卡门教授有句名言:“科学家研究已有世界,工程师创造末有世界。”特别要注意到“科学无国界,技术有密保”。科学上一有发现,就抢先发表,技术则讲求知识产权。没有大批的工程师,便不可能有属于我们自己的先进适用技术。

2.增加人才储备。由于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加快,技术更新周期缩短,产业结构变动周期也在缩短。这样就迫使产业结构调整不能仅仅以单周期为目标,而必须在初期调整时就考虑产业储备,在先导产业、萌芽产业领域选择储备点,以便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到来时有较大的主动权和持续发展能力。而产业储备的主要条件是人才储备。我国人才结构调整中人才储备的重要性还基于以下背景:

背景之一。我国属于后发工业化国家,工业化进程呈明显的追赶型。我们不可能走一条类似先进工业化国家按部就班的路子。

背景之二。这一轮结构调整是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80年代先期调整之后,是在新技术革命将来临之时。在这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美国推出了所谓“再工业化”,法国推出了所谓“重振工业”,日本提出所谓“技术立国”战略。这些战略的共同点是要通过加快发展高技术工业推动经济的高效发展。发达国家高新技术投资占整个R&D 投资的比例,已从1970年的22.1%提高到90年代初的近60%,个别国家甚至达到70%。在世界产业结构的变革中,高技术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柱。对此,我们无法熟视无睹,因为全球经济一体化造成了这样一根紧密链条,人家有优势,我们必然存在劣势,我国既需要一个支撑重化产业结构的人才结构,也需要一定数量的能支撑高新技术发展的人才群体。

3.按产业化方向建立服务业人才队伍。这里所说的服务,是指生产服务,经营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中介服务。此类人才应该说仍然呈稀缺状态。随着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政府逐步退出对企业的干预,企业与国际市场关系日益紧密,在服务业领域急需填补的空白很多。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企业因为信息不灵、信息失真造成决策失误,等等。究其原因,绝大部分是人才供给不足。加强服务行业人才培养,既能逐步满足企业的需求,其本身也是产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4.企业家阶层形成是重中之重。一是企业领导层、经营管理人员要年轻化。目前大部分企业领导层年龄偏高。我国成功企业的事实表明,30~45岁为最佳年龄段。在这一年龄段既熟谙世道,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又较少保守,敢于创新。二是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质。虽然大学教授、博士生并不一定能做企业家,但企业家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要有较宽的知识面。许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他们的素质要求,年轻、知名的企业家往往是工商管理硕士或博士。

标签:;  ;  ;  

经济结构优化必须注意人才结构调整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