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为了响应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工作精神,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通过加强对相关文件的学习,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转变了服务理念;通过重新设定岗位,修改岗位职责,全面开展责任制护理,夯实基础护理,创建以急诊专科为特色的重症监护室责任护理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士的整体素质,改善了护患关系,实现了护理零投诉。
[关键词]急诊重症监护室;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
1急诊重症监护室的特点
我院以老年病为主,急诊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年龄大,2015年收治患者病种复杂,患者多为2个或多个系统疾病,涵盖心脏、呼吸、消化、血液、免疫、内分泌和神经等各科疾病,每一分支各成体系而又息息相关。多数患者病情危重,多脏器功能衰竭,靠呼吸机辅助呼吸、床旁血液滤过维持生命,住院时间较长,预后较差,基础护理量较大,需要护士更强的专业素质和沟通能力。
2具体做法
2.1加强宣传教育,转变服务理念针对如何对重症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士长组织全科护士讨论,转变服务理念,使大家充分认识到优质护理服务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护士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更重视患者的感受,保持舒适与安全、减轻疼痛、减少恐惧,把患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切实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对于重症患者,重中之重是要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识别潜在威胁生命的因素,这就更需要细致的观察、严谨的交接班、熟练的技能和扎实的理论基础。
2.2深入落实制度,改革护理模式
2.2.1重新设置岗位,修订岗位职责转变原来由高年资护士担任主班、治疗班等班次的情况,取消治疗班,让护士回归到临床一线管理患者,增加临床护理人员数量。同时,在原有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对各班护士的职责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明确了责任班护士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此外,结合《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分级护理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并制订了分级护理标准和质量要求,在监护室醒目位置进行公示,既便于护士自身的对照落实,又有助于患者及家属的关注监督。
2.2.2增加护理工具,服务临床护理护理要做到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要实现“三贴近”,离不开基础护理工作。重症监护室患者大部分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根据患者的这些特点,监护室的护士每日为患者提供包括洗脸、擦背、床上泡脚、口腔护理及会阴部护理的晨间、午间、晚间护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每周二定时为患者进行床上擦浴、床上洗头、剪指甲、剃胡须的卫生日服务。
2.3强化专科护理
为了更好的让临床护士掌握患者的病情,提升护士的专业水平,体现护士的职业价值,推行“患者信息记录卡片”及“护士长危重症患者指导”。
2.3.1患者信息记录卡“患者信息记录卡片”是一张记录患者全部医疗信息,体积小,便于护士携带的小卡片。每例患者对应一张卡片,上面记录的信息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用药、护理操作、主管及主治医生、入院时间、异常检查检验及其原因、意义,入院以来患者病情进展的情况。要求每名护士从接诊新患者时,就开始收集患者信息,然后记录在该患者的“患者信息记录卡片”上,以后根据患者情况,责任护士会不断添加后续的检查、检验、治疗与护理信息,夜班或临时替班的护士也会记录本班次患者发生的特殊情况,使卡片得以完善。每名护士手里都有其所管患者的“患者信息记录卡片”,在交接班时,卡片也在传递,白班交给夜班,夜班交给白班。
2.3.2护士长危重症患者指导“护士长危重症患者指导”是指护士长根据本病房具体情况,对住院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估,概述病情及观察要点,提出护理方案及护理隐患,给予护士专业性指导的过程。通过护理查房帮助新护士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相结合,培养护士的逻辑思维方法、综合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护士长每天要有重点地查看患者情况,听取临床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汇报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然后对患者进行全面整体的评估,提出重点突出、条理性强、具有专科特色及前瞻性的护理指导意见。
3效果与体会
3.1提高了基础护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的高低,是衡量医院整体护理水平和服务品质的重要指标。通过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的“三贴“护理,监护室环境干净整洁,患者的头发、身体、指甲清洁干爽,在落实基础护理工作的同时,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时间更多了,对患者的病情观察更细微、更全面、更有预见性。监护室患者带有各种监测仪器、管路,落实基础护理工作更重要,不仅解决了家属护理的难题,更是保障了患者的舒适度和卫生需求,对疾病的观察、康复及并发症的预防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3.2强化了质量管理护士长每周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宣教、消毒隔离、护理文件书写、药品管理、抢救用品管理及综合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护理质量的检查督导,积极开展科室自查,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和护士沟通交流,分析总结经验教训。通过质量督导检查及时了解工作的落实情况,同时帮助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难点,也可达到护士之间相互学习的目的,推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深入进行。
3.3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以来,改变了过去只由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年轻护士只管打针、发药等事务性工作的模式。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护士被迫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尤其是年轻护士,尝试独立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并由高年资护士负责检查、指导和监督。通过全方位的培训和学习,护士不仅专科护理技能得到锻炼,自身的统筹工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发挥,业务水平明显提高,获得患者和医生的认可,增强了护士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幸福感,同时也加快了护理人才队伍的培养,提高了护士整体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刘苏君.基础护理:护士的专业内涵[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43.
[2]郭燕红,焦静,郑旭娟,等.全国24个省市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4):943-2944.
[3]张洪君,杨美玲,骆金铠.我院危重、Ⅰ级护理分级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08,8(2):15-17.
论文作者:江媛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7
标签:患者论文; 护士论文; 护士长论文; 基础论文; 重症论文; 监护室论文; 卡片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