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胆汁和血清KL-6黏蛋白在良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表达论文_杨冬梅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对胆汁和血清KL-6黏蛋白在良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表达进行分析。方法:选取确诊为良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2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48例,患者的选取年限在2013年7月~2015年4月之间。对71例患者的胆汁以及血清标本进行采集,并通过酶联免疫法对收集的胆汁以及血清KL-6黏蛋白样本水平进行检测,通过放射免疫法对血清中CA19-9、CEA以及AFP的水平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胆汁和血清KL-6黏蛋白诊断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胆汁KL-6黏蛋白、血清KL-6黏蛋白、CA19-9以及CEA的表达水平数值高于良性梗阻性黄疸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胆汁KL-6黏蛋白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特异度以及灵敏度数值优于血清KL-6黏蛋白、CA19-9、CEA以及AFP。结论:胆汁KL-6黏蛋白能够有效对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诊断,在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胆汁KL-6黏蛋白;血清KL-6黏蛋白;良恶性梗阻性黄疸

梗阻性黄疸作为一种胆道系统疾病,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由于梗阻性黄疸的病因不同,临床上将其细化为良性梗阻性黄疸以及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上的诊断是对良恶性梗阻性黄疸进行治疗的必经手段,因此本文对胆汁和血清KL-6黏蛋白在良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表达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确诊为良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2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48例,患者的选取年限在2013年7月~2015年4月之间。

入组本次临床诊断试验的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符合以下标准:(1)能够通过ERCP确定是胆道梗阻的患者;(2)患者体内的总胆红素≥正常水平3倍以上的患者。

本次临床诊断试验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排除标准:(1)通过ERCP无法确认存在胆道梗阻的患者;(2)良性肝胆疾病并发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

1.2 诊断方法

良恶性梗阻性黄疸在进行ERCP手术前,取4ml的静脉血,在ERCP手术进行时,取4ml的梗阻上段胆汁。将静脉血与胆汁在室温下静置大约2小时后,对患者的静脉血以及胆汁进行10分钟的离心,转速设定为3000转/min。离心完成后,将样本放置于零下80度的冰箱中进行冻存,等待检验。

通过酶联免疫法对收集的胆汁以及血清KL-6黏蛋白样本水平进行检测,检测工具为免疫检测试剂盒,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并通过标准校正曲线对胆汁以及血清KL-6黏蛋白的含量进行计算[2]。再通过放射免疫法对血清中CA19-9、CEA以及AFP的水平进行检测。

1.3 评价指标

对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胆汁、血清KL-6黏蛋白、CA19-9、CEA以及AFP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并对其鉴别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效能进行评价,效能包括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特异度以及灵敏度。

1.4 数据处理

文中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各项对比数据,均接受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的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进行表示,组间比较通过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则以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组间比较通过t检验。当有P<0.05时,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胆汁KL-6黏蛋白、血清KL-6黏蛋白、CA19-9以及CEA的表达水平数值明显高于良性梗阻性黄疸组,数据差异接受统计学软件的处理,可确定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AFP表达水平数值与良性梗阻性黄疸组患者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意义(即P>0.05)。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各项生化检验表达对比数据,详见表1。

胆汁KL-6黏蛋白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特异度以及灵敏度均明显优于血清KL-6黏蛋白、CA19-9、CEA以及AFP的数值。各项评测指标的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效能数据,详见表2。

3.讨论

梗阻性黄疸的病发通常与患者体内肝胆管、毛细胆管、胆总管以及小胆管的机械性阻塞有关,会造成患者体内胆汁淤积、排泄不畅、肝功能异常以及皮肤巩膜黄染的发生[3]。如若不对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断与治疗,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病情,更会出现患者死亡的严重情况。因此,本文对临床诊断试验进行分析,来探究胆汁和血清KL-6黏蛋白在良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表达。

胆汁KL-6黏蛋白在临床上属于一种KL-6单克隆抗体,能够有效对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呼吸道、胃肠道以及胆道腺上皮细胞的腺腔面或者近官腔进行表达。其中胆汁KL-6黏蛋白能够对恶性肿瘤引起的胆管压迫现象进行清晰的反映,从而能够对良恶性梗阻性黄疸进行确诊。另外,胆汁KL-6黏蛋白能够对黏蛋白分子表面所依附的唾液酸化寡糖进行识别,因此相较于其他的抗体表达,能有效对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异常状态进行反映[4]。

通过临床诊断试验,能够得出结论,胆汁KL-6黏蛋白与血清KL-6黏蛋白相比,能够更显著的表达出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病情状态,在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沈洋,胡冰,高道键等.胆汁和血清KL-6黏蛋白在良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4,31(1):18-21.

[2]张旭,韩美玲,吕志武等.P16基因在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及胆汁中的表达[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4,23(12):1460-1463.

[3]晏涛.血清及胆汁肿瘤标志物在梗阻性黄疸中的诊断价值[D].山东大学,2011.

[4]张旭.P16基因在良恶性梗阻性黄疸血清及胆汁中的表达[D].哈尔滨医科大学,2014.

论文作者:杨冬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3

标签:;  ;  ;  ;  ;  ;  ;  ;  

探讨胆汁和血清KL-6黏蛋白在良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表达论文_杨冬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