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屋面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_张震,顾诚,王智,马晨旭,李立军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71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物立面造型日益丰富多样,坡屋面建筑形式开始在公建或住宅工程中重新得以运用。本文就坡屋面双面支模浇筑技术及相关质量、安全保证措施进行论述,为以后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坡屋面;双面支模浇筑

1.工程简介

本工程为低层幼儿园建筑,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红角洲控规A-19地块,幼儿园斜屋面根据屋脊方向分两个部分,坡面均对称。东西向斜屋面坡度为41.99°,坡面宽约6861mm;南北向斜屋面坡度为53.41°,坡面宽根据坡顶高度不同分别为7143mm、5411mm,斜屋面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板厚均为120mm。

2.方案设计

由于该斜屋面为大坡度(坡度≥40°)、大坡面(坡面宽≥7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按常规施工工艺很难保证混凝土的密实程度,混凝土坍落度大则不容易成型,混凝土坍落度小则很难保证密实。

为防止因混凝土浇筑质量问题导致坡屋面产生渗漏、裂缝等质量缺陷,本工程斜屋面模板设计决定采用双面支模技术(底膜+面膜),通过止水螺杆控制屋面板厚度,上层面模板预留浇筑口,并在屋面梁位置留设施工缝,分次浇筑斜屋面混凝土。

3.主要施工工艺

3.1工艺流程

底层模板支撑体系搭设→底层模板安装→弹线确定预留浇筑口定位→钢筋绑扎→面层模板安装→双层模板加固→混凝土浇筑(逐层浇筑、逐层封闭)

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工绕坡屋面四周从预留浇筑槽浇筑已安装好第一级模板的混凝土,木工绕坡屋面四周封闭浇筑槽,每封闭完一层浇筑槽后即可从第二级浇筑槽浇筑下一层混凝土。采用逐层浇筑、逐层封闭的方法、相互依次循环进行,直至浇筑结束。

3.2主要施工工艺

3.2.1底层模板构造及支撑体系设计

斜屋面底膜为满堂架支撑体系,采用φ48×3.0mm钢管搭设。模板均采用15mm厚双面覆膜木胶合板。次龙骨采用50×100mm木方平行坡度方向布置,间距200mm,主龙骨采用φ48×3.0mm钢管沿屋脊方向布置,间距900mm。满堂架立杆排距依据实际确定,且不大于900mm,屋面梁两侧立杆距离梁轴线600mm布置。立杆底部铺设垫板,纵横向水平杆步距1200mm,局部按实际调整。底部纵横向扫地杆距地面不大于200mm。

在满堂脚手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6m~8m,设置由底至顶的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为6m~8m。剪刀撑杆件底端与底面顶紧,夹角为45°~60°。在竖向剪刀撑顶部及底部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至架体底平面距离不宜超过8m。底层模板铺设完成后,弹线确定可拆卸式止水螺杆位置并完成打孔。

3.2.2预留浇筑口设置

根据屋面结构形式优先选取梁、柱位置作为预留浇筑口,预封顶模宽度控制在1200mm左右,施工前绘制模板平面布置图并标注预留浇筑口位置(详图一)。

水平梁留设浇筑口方便梁内混凝土振捣密实,大跨度板跨中留设浇筑口有利于振捣棒准确插入梁内或板内振捣,避免混凝土浇筑不密实。浇筑口由上向下排列,天沟等复杂处也应留设浇筑口。

图一:坡屋面双层模板示意图

3.2.3面层模板构造及加固措施

根据浇筑口预留位置提前预制模数合适的面层模板,面层模板次龙骨采用50mm×100mm木方,次龙骨垂直坡度方向布置,布置间距依据预制面层模板模数而定。次龙骨在止水螺栓两侧对拼,固定连接均使用铁钉。面层模板主龙骨采用φ48×3.0mm钢管平行板面坡度布置,间距500mm。采用φ14限位止水螺杆旋紧模板两侧钢管主龙骨(限位片厚度根据板厚需在封模前调整好),详见图二。

图二:A-A剖面

3.3其他注意事项

混凝土浇筑顺序应由屋檐向屋脊移动,若斜面板较长,可根据每个房间位置或者按照固定间距设置钢丝网拦断,浇筑长度不宜过长,否则易产生冷缝。若遇到坡面板厚度较小,振捣棒难以插入的情况,混凝土浇筑前应购置小号振捣棒,按序插振,防止漏插。对于死角部位可以采用板外振与人工插钎相结合。施工中必须注意防止钢筋位移及混凝土浇注不到位而造成的蜂窝。对于此法施工,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具体根据施工时的温度确定,一般控制在120~150mm。

坡屋面混凝土浇筑还应注意在施工过程中防止发生结构变形。由于模板支撑系统要承受斜坡面传来的横向推力,因此支撑架应设置斜撑。浇筑混凝土时按对称两坡面同时浇筑,防止因单侧浇筑使支架发生位移而一边倒,甚至导致坍塌事故。

坡屋面混凝土施工受高处作业、坡度大小、形状变化及各类屋面异形构件等多因素影响,支模及浇筑混凝土均比较困难。由于混凝土板表面积大,失水快和人员上下不便等原因,洒水困难,故须特别重视及时做好养护工作。

4.结论

坡屋面形式虽然运用广泛,并且能够起到极为优秀的防水、排水效果。但因其结构施工难度较于普通平屋面更大,在生产活动中应重视每一道施工工序,每个施工环节完成后组织全面验收,确认无误后再进行下一步工序,必然能够促使坡屋面质量能够有所保障。伴随着免振捣自密实混凝土与装配式建筑工艺的不断研究与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坡屋面混凝土建造质量定能取得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论文作者:张震,顾诚,王智,马晨旭,李立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  ;  ;  ;  ;  ;  ;  ;  

斜屋面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_张震,顾诚,王智,马晨旭,李立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