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性发展分析论文

北部湾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性发展分析

高世奇 朱 俊 翁世洲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摘 要 :随着当前社会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与经济的发展日益紧密相连,在社会地区整体协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利用协调发展与协同发展模型,根据对北部湾经济区2007—2017年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相关因素发展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研究所得出的结果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北部湾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调性发展正逐步增强并且相互适应。

关键词 :区域物流;区域经济;北部湾;协调性发展

1 引言

区域物流是当前物流行业发展的一种新态势,在当前社会的地区经济发展中,区域物流的发展也是不可缺少的推动力。对于北部湾经济区而言,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调程度尤为重要。因此,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调性,对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

根据在中国知网上国内相关文献的研究,对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研究主要侧重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空间耦合程度、空间分异三个方面。国内的学者主要根据二者相互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物流与经济的因果关系、空间耦合程度、空间分异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这道题通过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切入,要求学生分析二者法制观念的不同,并且分析其各自的背景和历史价值,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决定了孟子和苏格拉底法制观念的不同,简言之:二者植根于不同的土壤。孟子强调“人伦至上”,而苏格拉底突出“法律至上”,二者都对中国和西方的法制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对今天我国的法制观念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如李文生、刘明菲、柯锦辉、贺玉德、马祖军、郭湖斌的研究认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二者之间的发展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协同效应,且在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影响的同时,物流相关的行业也在不断发展,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冯敏通过结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区位、经济、物流现状与特点,探讨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的发展规划;胡军论述了区域物流的相关思想,介绍了地区物流的内容、因素和特点,以及地区物流的竞争力。华蕊、朱坤萍认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相互促进发展,区域物流的发展会为区域经济提供一个新的平台,同时,区域经济又会促进区域物流的规模发展和集约发展;曾文琦、孔庆华、江华等则根据区域经济与现代物流的理论,在区域经济消极化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提出在处理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着重解决短板发展的关键问题。

随着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开始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对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二者间的发展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如谢守红、蔡海亚、张建升、胡秀忠、柴晓杰、于丽静、侯海涛等研究认为当前社会地区的物流与经济发展程度呈上升趋势,且两者的协调度也在逐年上升,地区的物流与经济分布也呈现出空间集聚性,但各地区发展情况不同,总体协调度也不高,还是出现了不协调发展状态;游佳、尹超、刘飞认为地区的发展应分为发达与欠发达,不同地区的状况决定着发展模式的选择,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下,区域物流发展模式的选择是最大的影响因素;海峰、武兰芬、张丽立的研究认为地区的物流发展对该地区的经济水平和经济活动的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并且地区的物流业也会带动该地区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升级,影响地区产业的发展。

协调的目的是避免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各自为政和降低整体效率。要实现整个社会和地区能均衡稳定发展,不能依靠单一因素发展来追求可持续发展。而协同是在发展的全过程中,通过各个要素的彼此协调发展,从而创造出整体发展价值。

2 北部湾经济区概况

北部湾经济区有着自身特有的区域优势和不可或缺的战略地位,是中国与东盟唯一海路相连的地区。此外,北部湾经济区还拥有国家的优惠政策支持,如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沿海开放政策等,是最具有优厚政策的地区。

空气弹簧是一个气动装置,其内部压力会受到列车交会时气动流场变化的影响。若忽略交会流场对左侧空气弹簧的影响,则转向架左右两侧空气弹簧对车体的支撑力FL,R分别为

除了政策支持外北部湾经济区还拥有地域、资源和环境优势。北部湾经济区也成为西部边境的多区域协作的重心;从地方发展,变成国家发展战略。北部湾经济区也把释放“海”的优势作为发展的重点,大力的建设发展港口,推动中国与东盟港口城市的合作,促进海上互联互通。除港口建设外,北部湾经济区也积极的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建设中,“1小时经济圈”、“2小时经济圈”也已经形成。北部湾经济区努力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突破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同时,坚持实施开放策略,致力创建开放互助核心区域。

3 模型简介

3.1 模型选择分析

对区域物流或区域经济发展有相关研究的学者,在对协同发展的问题探讨上,从多方面的思维角度进行研究,并且总结出了很多有关于协同度、协调度的模型建立及计算方法。根据知网上的文献资料显示,目前对协同度、协调度的计算方法及模型建立,主要包括:(1)耦合度模型,主要对模块间的协同程度关系进行计算设计;(2)灰色关联模型,主要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系统间的协同度;(3)序参量模型,主要用来计算不同系统间的协同度;(4)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运用DEA方法衡量系统协同度。

序参量模型可以分析系统中多个不同的序参量在不同时间段中存在差异情况下的系统协同度。本篇论文所研究的对象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两者分属不同的系统体系,且两者的系统都由不同的序参量指标构成,在不同年份也都存在差异的情况。由于序参量模型的算法与本篇论文的研究方向较吻合,因此本篇论文选择使用序参量模型对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二者系统间的协同程度进行分析。

3.2 模型指标确立

3.3.3 系统间的协同度

表1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序参量参数选择

3.3 模型使用

3.3.1 序参量参数在对应子系统中的贡献影响

可利用正负功效函数计算序参量在对应子系统中的贡献影响,正负功效函数公式:

“什么你不会是、你不会是,我告诉你,就是这么回事,你想开了,那有什么呢?总比在村里和癞阿小鬼混强吧。我敢保证,只要你走出去,要不了三五年,一幢房子就挣回来了。”

(1)

使用的数据来自2007-2017《广西统计年鉴》、《北部湾经济区统计公报》、南宁市统计局、钦州市统计局、北海市统计局、防城港市统计局及相关文献。

在明确微课在教学中的优势后,需要加深对现阶段微课教学产生的问题的理论探究,从而更好地解决微课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使微课更加有效地应用于日常教学。

(2)

其中:y (xi )是序参量参数对每个子系统的总贡献;w j 是每个序参量参数的权重;p为序变量个数;在本文中,熵权重法用于确定各个序参量参数的权重:

(3)

(4)

g j =1-e j

每个子系统中的序参量参数X ij 的总贡献可以使用线性加权法,计算如下:

图7为稀土停采图斑。从图中可看到,2016年9月无人机影像上,稀土沉淀池明显,而2017年2月无人机影像上,稀土沉淀池已被破坏,稀土非法开采得到很好的打击。

(5)

(6)

其中:步骤(3)对序参量参数进行比重转换;步骤(4)计算第j个序参量参数的熵值,然后计算第j个序参量参数的不同系数,最后通过步骤(6)计算序参量参数的权重w j 。n为样本个数;步骤(4)中,k =1/ln (n ),k 为正常数。

3.3.2 系统间的协调度

北部湾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度反映了在当前地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北部湾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综合发展状况进行结合协调的程度。

假设区域物流(Regional logistics)、区域经济(The regional economic)二者在同一时间(t)的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函数分别为:f (RL,t )和f (RE,t ),则:

(7)

根据物理学中的耦合函数,可以计算出协调度,并可以界说区域物流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协作程度:

(8)

D (t) ∈(0,1),当D (t) 趋于1时,协同作用程度大,并且各要素实现有效的协同发展。相反,当D (t) 趋于0时,协同作用程度小,要素处于不相关状态,并且系统无序发展。其中,F代表物流与经济在时间(t)的综合发展水平。

本文根据当前已有的文献研究思路,通过协调发展与协同发展模型,对北部湾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性发展进行研究,以了解发展环境与趋向,并从中进行总结归纳。

文献[17]亦开展了换向流动反应器的模型验证及尺度分析研究,并在研究中发现最优化的换向时间接近于反应热释放的自然时间尺度,时间尺度分析为反应器的设计及运行提供了指导规则。

仅仅依靠协调度来判断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可能会产生错误的方向,因为区域物流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它们的特点是具有动态、不平衡和可变性。个别地区会出现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均较差,但总体情况异常协调,因此,本文在对协调度计算的基础上再计算协同度来对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进行衡量。

序参量是系统阶段变化之前和之后产生质的变化最明显的标示。它是所有子系统对协调运动的综合贡献,是子系统参与运动水平的集中表达。序参量要素的选择应遵循特点性、整体性和可获取性的原则。本篇论文选用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物流发展过程和四个可以代表区域经济发展的序参量因素。所选序参量如表1所示。

本篇论文将协调度与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系统的综合发展程度相关联,并运算系统的协同程度(D (t) ):

(9)

(10)

协调度(CI)可以同时体现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作水平,但并不能体现当时两者的实际发展程度。

3.4 协同发展度的等级划分标准

将步骤(9)中计算的协同度值分为四个部分,即表2所示。

表2 协同发展度等级划分

4 数据结果分析

4.1 数据获取

其中:x ij 为序参量,其值为X ij 。X ij ∈(0,1),当X ij 接近0时,意味着序参量参数对系统的贡献小;相反,当X ij 接近1时,意味着序参量参数对系统的贡献大,而α ij 、β ij 是每个序参量参数的上限和下限。从地区物流与地区经济的互动发展联系来看,X ij 是不断增加的。

通过上述几个范畴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在《野草》中一系列的哲学思想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毋宁说是互为因果、相互交融的。它们都指向了鲁迅生命中的一个永恒的悖反,那就是为着人的解放与自由而对自我进行深深地剖析,在反抗绝望的不懈努力中完成自身的人格塑造,如野草于不幸中寻求生存意义一般既腐朽无矣又无可腐朽。人的一生或许都在回答那些一开始就在困扰我们的问题,鲁迅也选择了这样的命运。《野草》既是一个终结,又是一个开始,诗人对于人生的探索并没有就此停止。面对虚妄的世界,鲁迅选择的个体生存准则就是独立自强的自我、执着现在的真实、承担痛苦的能力、拯救世界的大爱以及直面人生的勇气……

4.2 确定序参量权重

根据步骤(3)—(6),计算出北部湾经济区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各序参量参数的权重,如表3所示。

表3 北部湾经济区 (四市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各序参量权重

4.3 区域物流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序参量发展

根据步骤(2),计算得出北部湾经济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各序参量的发展表,如表4所示。

表4 北部湾经济区 (四市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 各序参量发展表

通过对表4的发展数据分析可知:

北部湾经济区(四市)的区域物流序参量与区域经济的序参量都是在逐年呈上升趋势。根据社会发展规律,防城港市、北海市、钦州市和南宁市区域物流序参量参数年均增进分别为33.68%、34.87%、37.68%、28.35%;四市的区域经济序参量参数年均增进分别为33.89%、32.17%、33.29%、34.17%;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4.4 协同度计算

图1 2007年 —2017年北部湾

(四个城市)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度发展曲线

图2 2007年 —2017年北部湾

(四个城市)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度发展曲线

根据对图1、图2分析可知:

由图5可以看出,任务点大多都分布在所拟合出的曲面附近,说明所做曲面能较好地表示任务的分布情况,可以从图中验证任务的定价与任务的经纬度具有明显的函数关系,任务点相对聚类中心点越偏远,任务定价就越高.

(1)2007年—2017年,北部湾经济区(四个城市)的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度发展都是趋向于1,过去十年几乎没有变化。单从协调度上看,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相互协调。

(2)2007年至2017年,北部湾经济区(四个城市)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度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从总体发展来看,四个城市的协同度一般是从2007年—2010年的低等程度协同发展,到2011年—2012年的中等程度协同发展,再到2013年—2016年的高等程度协同发展,最终2017年为极度协同的发展,发展趋势逐步提升。

亲爱的牦哥,谢谢你,谢谢你还记得我这弱女子。其实,我时时刻刻在想念你。但不知你漂流在何方,我常常仰望蓝天为你祝福。

5 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北部湾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性发展情况,运用协同学的方法与构想建立支撑模型。通过计算北部湾(防城港市、北海市、钦州市和南宁市)四个城市的协调和协同度来支持该论文。根据对各市的数据计算结果分析,可以得出在2007年—2017年间,北部湾四市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是在不断向极度协同发展,四个城市之间的协调度以及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同水平相对较高。北部湾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已经从低协同的传统协作模式演变为中等协同的协同发展模式,到高度协同的物流跟随型,再到极度协同的结合发展。表明北部湾的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协同作用大。由低度协同到极度协同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的助推力来源于政府对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二者建设的投资与发展。

从时间上看,北部湾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按步骤的逐步提升变化的,是协同度由低到高的演变过程。同时也说明区域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相互协同发展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在发展的进程中,很大一部分会受到自然条件、地理位置、政治原因等因素的影响,但如何将这些因素与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结合,这又是一个新的挑战。本篇论文最终得出的结论:北部湾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正处于逐步上升的趋向。

①在那些建成年或年以上的建筑区域,居民人数和用电负荷差不多都趋于饱和,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所以,对此区域进行负荷预测时,可以用现在负荷乘以与城市经济发展相匹配的负荷提升系数,这样就能对其进行电力负荷的预测;

参考文献

[1] 李文生.珠三角地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性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6,32(08):86-91.

[2] 刘明菲,柯锦辉.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性分析[J].理论月刊,2008,(04):64-66.

[3] 贺玉德,马祖军.产业转移下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度分析——基于四川省的实证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4,(01):99-101.

[4] 郭湖斌.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物流科技,2008,(07):83-86.

[5] 冯敏.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物流发展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08.

[6] 胡军.我国沿海区域物流发展竞争力评价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3.

[7] 华蕊.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关系[J].物流科技,2004,(09):78-79.

[8] 朱坤萍.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理[J].河北学刊,2007,(02):168-171.

[9] 曾文琦.区域物流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4):40-43.

[10]孔庆华.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物流技术,2013,32(17):268-270.

[11]姜华.区域物流系统的特征及其与区域经济系统的关系[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03):87-90.

[12]谢守红,蔡海亚.长江三角洲物流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05):20-27.

[13]张建升,胡秀忠.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2,34(01):50-55.

[14]柴晓杰,于丽静.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性定量分析——以烟台市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39(04):32-34+24.

[15]侯海涛.中国区域物流与经济耦合时空演化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24):130-132.

[16]游佳,尹超,刘飞.欠发达地区区域物流发展模式研究[J].商业时代,2006,(04):22-23.

[17]海峰,武兰芬,张丽立.发展区域物流推动区域经济[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09):71-73.

中图分类号 :F25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8.011

基金项目 :2017年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北部湾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201710604098);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粗糙集与层次分析融合的智能算法及其在物流决策中的应用研究 ”(2017KY0847)。

作者简介 :高世奇(1997-),男,壮族,广西宜州人,物流管理2016级本科生;朱俊(1987-),女,汉族,湖北枣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翁世洲(1988-),男,汉族,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物流、物流规划与决策(通讯作者)。

标签:;  ;  ;  ;  ;  

北部湾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性发展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