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直肠癌结肠造瘘口患者围手术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分析论文_李妮

(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 探讨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对直肠癌结肠造瘘口患者围手术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结肠造瘘口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行采用结肠造瘘口术后常规护理,试验组联合人文关怀护理,对比两组造瘘口患者护理后的自我护理能力。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两组结肠造瘘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均明显增强(P<0.01),对照组自我护理能力、造口适应能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120.6±10.4)分、(106.7±10.5)分、72.5%]均低于试验组[(153.9±10.9)分、(123.9±10.9)分、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文关怀护理于直肠癌结肠造瘘口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造口适应能力和护理满意度而言,均有显著增强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人文关怀护理;直肠癌;结肠造瘘口;自我护理能力

结肠造瘘口是当前医治直肠癌疾病的主要手术方法,但由于术后护理欠佳,往往会对病人生活造成极严重干扰,因此对接受结肠造瘘口的直肠癌病人有必要结合其心理意愿实施合理护理干预,以增强其术后自我护理能力[1]。本研究经临床观察证实,人文关怀护理对处于结肠造瘘口围术期的直肠癌患者具有有效的自我护理能力提升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行直肠癌手术病例中选取结肠造瘘口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3~80(58.49±4.92)岁,疾病类型:未分化癌6例,液性腺癌15例,腺癌19例,病程1~3(1.4±0.2)年;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0~80(56.33±7.12)岁,疾病类型:未分化癌4例,液性腺癌13例,腺癌23例,病程1~3(1.3±0.3)年。两组结肠造瘘口患者的病种、病程等对比无明显差异,有对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结肠造瘘口术后常规护理,其内容有术后常规检查、肠道准备、饮食护理以及健康功能锻炼等。试验组于对照组具体方法基础上联合人文关怀护理,其操作见讨论。

1.3 评价指标

用ESCA对两组造瘘口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调查,其中包含健康知识水平(总计76分)、自我概念(总计28分)、自我责任感(总计22分)、自我护理技能(44分),满分170分,对比两组自我护理能力总体评分,分值与自我护理能力正相关;利用OAS量表对两组造瘘口患者护理后的适应情况实施评估,其中包括社会交往、实际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3个维度,满分204分,分值与造口适应能力正相关;用自制问卷调查两组造瘘口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其中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与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汇总资料并输进SPSS 18.0软件进行有效处理,计量资料(呈现`x±s形式)均行t检验;计数资料[呈现n(%)形式]均行c2检验;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及造口适应能力评分对比

如表1所示,经过护理干预,两组结肠造瘘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均有显著增强(P<0.01),对照组差于试验组,对照组自我护理能力评(120.6±10.4)分,试验组评(153.9±1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造口适应性评低于试验组,对照组评(106.7±10.5)分,试验组评(123.9±1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早期直肠癌的临床症状颇多,诸如便秘、大便变细甚至便血等情况多有发生,这些直肠癌常见症状特异性不突出,以致于常有误诊或漏诊发生,延误治疗,令病情发展加重,影响病人正常生活[2]。目前,针对直肠癌,临床普遍采用结肠造瘘口为病人进行治疗[3],截至目前,已有较多学者研究证实该技术对直肠癌有效[4],但较多直肠癌病人对于此术依然存在疑虑,担忧其效果及术后影响,因此情绪大幅波动情况普遍常见,故此,围术期的科学优质护理干预十分重要。人文关怀护理中,护理工作是完全围绕着直肠癌病人展开的,强调病人意愿的引导,以人为本,因此服务工作优质有效[5]。

人文关怀护理:(1)认知重建。护士应帮助造瘘口患者全面认识到自身疾病、重建疾病认知;帮助病人逐渐养成良好护理行为习惯,鼓励病人自行及时缓解不良心理,消除负性精神情绪。(2)心理护理。因对自身疾病造成的身体变形存在恐惧心理,患者一般会产生焦虑情绪(或者抑郁)情绪,尤其在术后造口流出消化液及大便时,病人皮肤会因此类造口排出物的刺激而产生湿疹,针对这种情况,护士应实施遇见性护理,及时与病人沟通,结合其心理状态疏导其情绪,帮助病人尽快适应造瘘口排便;详细解说直肠癌疾病知识给病人,以解除病人焦躁、担忧等情绪,进而积极看待疾病,树立战胜自身病情的信心。(3)自我护理学习。在造口开放后,护士应及时向直肠癌病人与家属播放疾病视频,以帮助患方全面掌握好一应术后护理技巧,并参考病人身体情况组织病人与家属参加护理技能讲座,对病人加以引导,鼓励其积极参与到相关护理技巧与知识常识讲座中去,以病人完全拥有自我护理能力,并且能及时正确处理好自身出现的各种异常状况为目标。

本研究显示,人文关怀护理能显著提升直肠癌结肠造瘘口病人在术后的自我综合护理能力,也有效增强了病人在术后对造口的适应能力,护理质量更优,因此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

综上所述,文关怀护理于直肠癌结肠造瘘口病人而言,具有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和造口适应能力的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展绒,张永梅.情志护理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对方式及心境状态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6,38(7):1105-1107.

[2]卞龙艳,陈晓玲.激励式护理对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7,31(1):90-92.

[3]谭翠莲,邱丽.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直肠癌结肠造瘘口患者围手术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5,22(b11):286-287.

[4]李静,李莹,冯勇等.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影响因素[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0):156-158.

[5]邓煜,许林勇,张敏等.人文关怀护理对乳腺癌围手术期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7,21(2):380-384.

论文作者:李妮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5

标签:;  ;  ;  ;  ;  ;  ;  ;  

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直肠癌结肠造瘘口患者围手术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分析论文_李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