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有机结合闫鹏论文_闫鹏,, 方志兴

试论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有机结合闫鹏论文_闫鹏,, 方志兴

【摘要】近年来,受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影响,促使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及数量渐渐增多。除满足各方面生产生活需求外,水利工程彻底解决南北方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产生相对庞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但是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仍存在着较多问题亟待解决,阻碍二者间有机结合,无法充分发挥其工程作用。本文以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为切入点,分析其有机结合的必要性,进一步提出具体的结合措施,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有机结合

即便水利工程能彻底解决南北方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产生相对庞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但是其建设与运行管理仍存在着较多问题亟待解决。一旦二者间结合失调或融合不恰当则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效率,甚至埋下工程质量安全隐患造成不可预估性损失,大大增加总体成本投入,破坏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1]。同时,从水利工程角度来看,建设与运行管理间有机结合势必成为水利工程未来的主流发展趋势,不止能节约工程运营成本投入,更能充分发挥工作的功能作用,确保水利工程投入使用后始终处于稳定安全的状态,进一步促进水利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的总体水平,真正意义上做到服务于生产生活。鉴于此,本文针对“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有机结合”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1.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相结合的重要性分析

一般说来,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间联系密切,而将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间有机结合贯穿于水利工程项目全过程之中,能保证水利工程总体运行效果。从本质角度来看,水利工程自身具备较强的系统性及整体性且各个阶段呈现不可分割的状态,具体说来施工阶段结束不意味着工程结束,而将试运行阶段视为建设阶段的延伸[2]。同时,运行阶段是评估水利工程是否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关键性环节,而将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相结合能大大提高工程总体建设效果。

从运行管理角度来看,合理有效的运行管理模式能大幅度提升水利工程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及社会效益,换而言之某种程度上来说,水利工程建设及施工管理对于工程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相对轻微[3]。由此可见,水利工程经济效益分析及可行性研究等方面工作对于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来说所占比重较轻,呈现出可有可无的状态,但是客观角度来看,经济效益分析及可行性研究等方面工作是保证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总体效果的前提条件及夯实基础,不得完全忽略。

2.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相结合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深受固有建设及运行管理模式限制的影响,无法严格落实管理工作环节,一旦施工期间工程监管人员对于施工监督管理的力度远远不足则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工程建设效果。同时,水利工程完成施工作业后部分施工单位完全忽略后期运行管理流程,不存在相应的管理策略及手段,造成后期运行管理难以立足于工程具体情况,甚至后期运行管理相关负责人对于工程基本情况了解程度远远不足,直至引发运行管理方面决策失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施工单位与运行管理单位间缺乏沟通及交流,二者配合衔接度较差,大大增加其后期运行管理的工作量及工作难度,难以保证运行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3.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相结合的措施分析

3.1可行性研究阶段

通常情况下,水利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注重管理机构与投机间相结合,形成相应的管理模块,例如:以管理机构为例立足于工程规模等信息数据,明确工程管理机构中人员组成及大致规模,详细划分工程保护区域的范围,详细分析其项目土地管理及征用的基本情况,为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4]。同时,投资结合模块侧重于计算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运行管理费用及其它费用,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建设资金投入方案,便于有效管理运行资金,消除影响资金使用合理性的风险因素。此外,将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相结合,形成严格的可行性研究评估资金划拨报告,预防出现浪费情况。

3.2设计阶段

与其它阶段相比,水利工程设计阶段着重强调消除影响设计方案科学性及合理性的风险因素,立足于工程具体情况评估设计方案中各个设计要点,充分发挥限额设计的作用,真正意义上做到满足工程使用需求,预防出现资金资源等方面的浪费问题。同时,水利工程使用及运行管理单位尽量由设计阶段着手参与,全面评估设计目标的可行性,综合考虑影响运行管理的风险因素,并且与其它单位间深化沟通交流程度,最大限度满足其各方面需求。此外,运行管理单位与设计单位间及时沟通,持续优化设计方案,消除影响设计方案可行性及适用性的风险因素,一旦发现不合理内容则采取相应的调整变更手段。

3.3施工阶段

水利工程施工阶段将建设与运行管理相结合,能帮助运行管理单位广泛参与工程建设阶段的各项工作,例如:控制质量、压缩成本及调整工期进度等,确保工程建设期间所使用设备及材料始终符合工程施工标准。同时,由于运行管理单位是充分发挥工程经济效益的责任主体,客观上要求相关人员全面分析水利工程投入使用后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助于及时消除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大大提高其工程建设效率,预防出现后期运行管理方面问题,真正意义上做到控制总体成本投入。此外,运行管理单位积极参与项目验收环节,有助于及时掌握及全面了解相关设备的安装调试信息,便于获取更多的数据信息,为保证工程投入使用后运行管理效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完全消除运行安全隐患。

4.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将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相结合对于提升水利工程总体效益及充分发挥其功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因此,相关施工单位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原则,将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相结合贯穿于工程项目全过程,包括设计阶段、规划阶段及施工阶段,始终遵循建设与运行管理相融合的临安,消除影响水利工程设计施工各个阶段效果的风险因素,为保证水利工程始终处于稳定安全的运行状态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施工单位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舒展,唐少龙.水利工程建设与标准化管理的有机结合初探[J].江西水利科技,2018,44(04):310-312.

[2]许吉家.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建设的有机结合[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20):102-103.

[3]徐溶梅.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有机结合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7):188.

[4]王桂芳.试论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有机结合[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4):225.

论文作者:闫鹏,, 方志兴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5

标签:;  ;  ;  ;  ;  ;  ;  ;  

试论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有机结合闫鹏论文_闫鹏,, 方志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