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是对“三个优势”的继承和发展_三个有利于论文

“三个代表”是对“三个优势”的继承和发展_三个有利于论文

“三个代表”是“三个有利于”的继承和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代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提出的“三个代表”,与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是一脉相承的。“三个代表”完整的提法,就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注: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2页。)“三个有利于”完整的提法,就是:判断大是大非的根本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注:《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2页。)。把两者比较一下,不难看出,“三个代表”的思想是“三个有利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三个有利于”是从判断理论是非和政策是非的客观标准提出问题的,依据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三个代表”是从党的工作准绳的角度提出问题的,依据的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同一基本原理。按照“三个有利于”的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行事,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就顺利发展,党就得到人民群众的热忱拥护,反之,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遇到挫折,党就会脱离自己的基本群众。

建国后的前8年,是我国建国后前30年中经济、文化发展最快、人民生活也改善最快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持续提高。

从1958年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这20多年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一个振荡起伏、激烈波动的过程。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以多快好省为目标,主观上是想把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搞得比第一个五年计划速度更快些,效益更好些,但由于目标订得过高,不具备客观可能性,纯属主观愿望,如要求钢铁产量在1958年一年中较1957年翻一番,1959年再翻一番;方法又不对头,不是实事求是地提高生产力诸要素的质与量,而是无限度地夸大人的意志等主观因素的作用,认为人定可以胜天,“气可鼓、不可泄”,以致在群众中间流行什么“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这样的说法;搞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吃饭不要钱”,实际上是想超越历史阶段,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搞穷共产主义。这些违反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做法造成生产力大破坏,出现三年严重的困难,但没有从中吸收应有的教训,却反而讳言发展生产力,片面强调政治,提倡政治挂帅,搞阶级斗争为纲,其极端,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纵容“四人帮”胡作非为,把主张发展生产力的正确观点斥之为“唯生产力论”,否认先进文化,说什么“读书越多越愚蠢”,把学有成就的人都当作“反动学术权威”打倒,而把交白卷的张铁生捧为英雄。这种倒行逆施,其结果就是把国民经济拖到了崩溃的边缘,同时也极大地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以致当“四人帮”被粉碎,“文化大革命”随之结束的时候,在人民群众中间,出现了三个“危机”,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危机,对共产党的信任危机。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端的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国民经济持续迅速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突飞猛进,人民生活大幅度改善,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我国同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差距明显缩小,13亿多中国人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要求,正是从建国后52年的历史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和“三个代表”要求都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为依据,以我国实践经验,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因此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到行动中去。

既然“三个有利于”标准和“三个代表”要求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都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都回答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同样的问题,那为什么说“三个代表”是“三个有利于”的继承和发展呢?继承好理解,发展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为弄清楚两者的继承和发展关系,把两者的历史背景分析一下是有必要的。

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在“南方讲话”即1992年1~2月间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时提出来的,那时离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十几年了。这十几年中,提出了不少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这些方针政策在刚刚提出来的时候,总是有那么一些人表示怀疑,难以接受,生怕偏离了正确方向。

改革开放之初,当我们农村开始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双层次管理体制的时候,有不少人就认为这不是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倒退到单干去了吗?

当1980年中央决定创办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的时候,又有不少人表示怀疑:特区经济发展的资金以利用外资为主,特区的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还给前来投资的外商在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那么多优惠,这不会损害我国的主权吗?

当1984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要使国有企业经过改革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时候,也有很多人不能理解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这一决定,认为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怎么社会主义也要走发展商品经济的道路呢?

虽然早在1979年11月接见外宾的时候,邓小平就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观点,并在此后多次提出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张,但截至1992年他巡视南方,发表南方讲话时为止,他的主张还没有得到全党认可。很多人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运行方式,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是计划经济,怎么可以搞市场经济呢?

可以说,改革开放的每一步,都有不少思想障碍。主要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判断标准没有把握好。按照传统观念,社会主义就是公有制、统一经营、按劳分配、计划经济,离开了这些,搞点私有制、分散经营、市场调节,似乎就是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尽管邓小平第三次复出以后,一再指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批判穷社会主义思想,要人们把发展国有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在首位。但传统观念的破除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办到的,所以他在巡视南方的讲话中提出了他的“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注: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2页。)邓小平南方讲话中的许多重要思想,包括“三个有利于”标准和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主张,经过党的十四大,才得到全党的认可。

江泽民在建党八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提出“三个代表”的思想,可以说是波澜不惊,全党全民很自然地接受了他的观点。因为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以来的10年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极端重要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的极端重要性,已深入人心,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建党80年奋斗历程的基本经验。

“三个代表”和“三个有利于”的继承关系是十分明显的,但说前者是后者的发展,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我认为,发展主要体现在江泽民把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的判断理论是非和政策是非的根本标准,提高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党思想。他说:“‘三个代表’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注: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2页。)把“三个代表”提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这是党建理论中前所未有的,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

共产党始终要以争取社会主义前途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怎样实现这一目标呢?首先必须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然后利用无产阶级手中政权“剥夺剥夺者”,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共产党是干什么的?”“共产党是搞阶级斗争的,是领导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开展斗争的。”这样来阐述共产党的任务,在剥削阶级的统治还未推翻,社会主义改造还没有完成的时候,是抓住了主要矛盾的。但在工人阶级已经取得政权,共产党已经成为执政党,生产资料私有制已经被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取代的时候,继续这样来理解党的任务,就不对头了。

中国的问题,就在于阶级斗争理论没有与时俱进,随着革命和建设形势的变化而变化。1962年八届十中全会召开的时候,当时距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已经过去6年了,却仍然认为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还存在着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生死斗争,阶级斗争还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然后,生产资料私有制已经基本消灭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已不复存在了,还到哪里去找资产阶级呢?首先在知识分子中间找。据说,中国的知识分子,包括小学教师在内,其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反右派斗争的全称是反对资产阶级右派的斗争,是在知识分子(包括党外党内)中间找寻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

除了知识分子,再向哪里找资产阶级呢?向党内找。“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农村四清运动,就是要找“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找了两年,在人民公社内部似乎目标不多。于是转向城市,发动“文化大革命”,追资产阶级,一直追到党中央,发现原来中国共产党中央内竟有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于是斗!斗!斗!“文革”10年,从地方到中央,从中央到地方,直斗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回顾建国后前30年自从打倒了官僚资产阶级,改革了民族资产阶级以后不断搜寻资产阶级来斗争的过程,不由得令人想起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所写小说中的主人翁堂·吉柯德先生与风车作战的故事。

现在好了,有了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立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再也不会犯过去的错误了。全党深入学习“三个代表”的讲话,贯彻到一切工作中去,必将增强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自觉性,必将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更大胜利。

标签:;  ;  ;  ;  ;  ;  

“三个代表”是对“三个优势”的继承和发展_三个有利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