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湄公河次区域天然橡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_天然橡胶论文

大湄公河次区域天然橡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_天然橡胶论文

大湄公河次区域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发展论文,现状及论文,区域论文,趋势论文,大湄公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橡胶和钢铁、石油、煤炭合称为四大工业原料,历来被视为最重要的国际战略物资之一,由于同国防军工军需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橡胶工业被视为准军事工业。而天然橡胶种植受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较大,目前,世界天然橡胶生产大多集中在东南亚一带的热带、多湿、无风地带。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区的各个国家正拥有这天然的地理条件,是天然橡胶的传统种植区域,橡胶产业在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的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作出系统分析,为次区域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合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一、大湄公河次区域5国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现状

大湄公河次区域即澜沧江(中国境内段)和湄公河(中南半岛段)流经区域的统称。它涵盖了中国的云南省和中南半岛的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5个国家,面积233万多平方公里,人口达2.6亿,资源极为丰富。这一地区大致处于北纬10~23度之间,属于世界传统的植胶区,次区域国家也有较长的天然橡胶种植历史,橡胶产业在这些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天然橡胶为其主要的出口贸易产品。以下笔者将对次区域5国即越南、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天然橡胶的种植状况及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越南

橡胶是越南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和出口创汇商品,其种植地域主要在越南南部东区各省,尤以同奈、小河两省的橡胶园面积最大。其次是西宁、多乐、嘉莱—昆嵩、广平、广治、承天—顺化等省。越南橡胶总局共有17个橡胶公司、126个橡胶农场,种植橡胶总面积达12万公顷。近年来,越南橡胶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呈上升趋势。1976年,全国橡胶林面积为7.66万公顷,产胶4万吨;1986年,种植面积扩大到20.2万公顷,产量增加到5万吨;到2001年天然橡胶种植面积为45万公顷,产干胶30.5万吨。越南政府计划进一步发展天然橡胶生产,拟将种植面积增加到50万~70万公顷。但是,长期以来越南天然橡胶的加工能力很差,只能生产原胶。为改变这种状况,1990年底曾派出百余人去独联体国家学习制胶技术。目前,越南已建立起了自己独立的天然橡胶初加工产业体系(注:王士录主编:《当代越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32页。)。

(二)缅甸

缅甸与我国云南省的德宏州、临沧、思茅地区及西双版纳州接壤,国土面积约67万平方公里。据缅甸农业部公布的统计数字,全国适合种植橡胶的土地面积达262万公顷。橡胶既是缅甸的主要工业原料,又是其重要出口创汇产品。1994年橡胶种植面积为8.1万公顷,近年来,缅甸橡胶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到2001年5月橡胶种植面积达到18.2万公顷,比7年前增加了一倍多。缅甸橡胶传统种植区为该国南部的孟邦和德林达依省,为扩大橡胶种植,缅甸已在北部的客钦邦和东北部的掸邦进行试种并已获得成功。缅甸年均出口橡胶2.63万吨,创汇额达2200多万美元(注:《云南橡胶产业发展研究资料汇编》,云南省经济贸易委员会2001年编,第141页、第141页、第140页、第62页。)。但是,缅甸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空间还很大,随着缅甸整个国家局势的发展,其天然橡胶产业必将取得长足的进步,并在未来缅甸的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合作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三)老挝

老挝与我国云南省的勐腊县、江城县接壤,全国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从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看,老挝植胶条件优越。1990年、1991年云南省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先后组织对老挝万象市郊两县(富通县、富塔尼县)的天然橡胶种植进行可行性考察,仅万象市适宜种植橡胶土地面积达5.29万公顷,但由于老挝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市场不发达,而种植天然橡胶的非生产期较长,所以橡胶种植在老挝发展缓慢(注:《云南橡胶产业发展研究资料汇编》,云南省经济贸易委员会2001年编,第141页、第141页、第140页、第62页。)。目前,老挝天然橡胶的主产区是下寮的塞公省、中寮的沙湾拿吉省、上寮的南乌江沿岸地区。

(四)泰国

泰国是世界上三大天然橡胶生产国之一,其产量和出口量原来居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之后,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泰国取代马来西亚成为世界产胶王国。泰国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主要在南部沿泰国湾的高温多雨和排水良好的地区。1901年,英国种植园主开始在马来西亚种植橡胶,同时也把橡胶种植技术传到泰国。当时泰国政府反对外国人来泰投资,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泰国橡胶种植发展相当缓慢。1930年以后,泰国开始大面积引进种植橡胶。二战后,随着国际市场对橡胶需求的增长,泰国橡胶种植业发展迅速,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泰国橡胶种植面积已达160万公顷。目前泰国天然橡胶种植面积为196万公顷,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二位(注:朱振明主编:《当代泰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1页。)。1998年其天然橡胶总产量221.6万吨,2000年为223万吨,居世界第一位。天然橡胶是泰国的经济支柱,也是第一大宗创汇产品,其天然橡胶出口占总产量的90%,全国近1/10的人口靠种植橡胶为生。泰国80%的胶园分布在南部马来半岛地区,曼谷周围占20%左右。泰国在天然橡胶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方面的实力较强。位于曼谷的泰国橡胶研究中心由栽培、加工和经济研究三大业务部门组成;位于南部宋卡的橡胶研究所则主要从事植物、土壤、植保和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在经营方式上,泰国橡胶种植以小农经营为主,全国约50万橡胶园主中的15万人拥有胶园规模在2.5公顷以内,30万户拥有胶园规模在10公顷以下,大型制造业所占比例很小。

(五)柬埔寨

柬埔寨于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种植橡胶,天然橡胶是柬埔寨的重要经济作物,也是主要出口物资之一。柬埔寨有大量红壤土地,宜于橡胶树生长。柬全国适于种植橡胶树的土地约有86万公顷,现有橡胶林种植面积大约7万公顷,柬埔寨的橡胶园主要集中在磅湛省、桔井省和腊塔纳基里省,拜林市和西哈努克市地区也有少量种植。磅湛省有胶园1.8万公顷,橡胶园主要分布在朱普、古卡勒等地,是柬埔寨最重要的天然橡胶产地,其中朱普橡胶园最大。柬埔寨干胶年产量最高达5万吨,平均亩产近70/公斤,橡胶曾是柬埔寨四大出口创汇产品之一(注:《云南橡胶产业发展研究资料汇编》,云南省经济贸易委员会2001年编,第141页、第141页、第140页、第62页。)。由于20多年的战争,使柬埔寨的橡胶业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但随着柬埔寨政局的稳定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橡胶产业正迎来发展的春天。柬埔寨胶园大多属国家所有,政府通过合约形式把胶园租赁给胶农。由于政府对胶园的管理不力,胶农乱砍胶树现象非常严重,加之政府对胶乳收购价低于私营收购价,而且经常不能兑付现金,不少胶农不履行与政府签订的合约,把胶乳卖给私营收购商,造成原料流失。在种植的5万多公顷胶园中,有50%胶树已进入更新年代。1994年柬政府已核定急需更新的胶园有1万公顷。由于政府缺乏资金和对橡胶木利用的技术,因此,更新进度缓慢,而且大多数更新的胶木未得到利用而被当作柴火烧掉。

二、大湄公河次区域5国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展开,天然橡胶已被列为湄公河次区域现代农业开发的重点项目,为此,次区域内的各国政府均积极调整政策,争取抓住这难得的发展机遇,做大做强本国的天然橡胶产业,为国民经济的增长注入一股强劲的动力。

(一)越南

2004年6月底,越南在胡志明市正式成立橡胶协会,并成功地召开了首次全体会员大会。越南橡胶协会以越南橡胶总公司为首,其他还有17个单位和加工生产企业,分布在南北各地。橡胶协会成立后,将行使执行委员会的权利,维护行业利益,与国内外保持商贸关系,制定进出口计划。越南橡胶业的发展虽然不能与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相比,但已为世界各地和亚洲众多国家提供了橡胶原料。此外,越南正在实施一项宏伟的工程,以在未来5年内将橡胶树的种植面积从目前的45万公顷提高至50万~70万公顷(注:《越南橡胶协会正式成立》,来自:http://www.troagri.com.cn/news.php?id=1344&category=环球农业)。一旦该计划完成,越南橡胶产量将会达到每年60万~80万吨,将使越南成为继泰国和印尼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天然橡胶生产国。越南提高天然橡胶产量的计划与全球天然橡胶需求相一致。尽管目前尚不清楚越南将怎样为提高橡胶产量而筹措必要的资金,但部分资金将来自越南国内市场。越南橡胶金融公司目前正计划在3年内通过越南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发行债券筹措400亿越南盾,该公司股票发行将在2004年8月30日结束,年回报将达到8.6%。目前越南每年的橡胶产量为43万吨,出口大约为39万吨,是全球第四大天然橡胶出口国。越南橡胶协会认为,由于缺乏可供开垦橡胶种植园的土地,越南橡胶产业很难超过泰国和印尼。

(二)柬埔寨

柬埔寨战后处于百废待兴、重振经济时期,但国家缺乏资金及技术力量,而橡胶又是柬埔寨仍可赖以出口创汇的产品,因此政府鼓励和支持橡胶产业发展,欢迎国外在这方面投资合作。据柬埔寨农林渔业部橡胶局局长李波拉表示,柬埔寨的天然橡胶价格已经回升,目前最重要的是寻找市场,并设立监察机关,保证橡胶质量,改革交通运输程序。柬埔寨天然橡胶价格近年来因质量下降而持续下跌,目前已有所回升,每吨售价从去年的580美元上升到860~870美元。李波拉说,柬埔寨的天然橡胶产量每年有4万多吨,因此应推动生产技术改革,使柬国的天然橡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重要的是柬政府要努力提高柬埔寨的橡胶质量,消除国际市场对柬埔寨天然橡胶的成见(注:《柬埔寨到处有商机》,来自:http://www.sjzqw.cn/showinfo/showinfo.asp?line=48&unit-code=04)。目前,柬埔寨的天然橡胶只能在亚洲市场上销售,而且价格低于其他橡胶生产商。在努力开拓市场、提高橡胶质量的同时,柬埔寨农林渔业部还计划在未来10年内大力发展家庭橡胶种植,把橡胶林种植面积由目前的7万公顷扩大到15万公顷。

(三)泰国

泰国天然橡胶业的迅猛发展是政府政策得力的结果。政府的第一大政策是鼓励农民种植橡胶。泰国天然橡胶种植主要是小胶园,占95%。为了提高胶园的生产力,政府鼓励有关机构向小胶园推广应用橡胶技术;对南部和东部的老胶园地进行更新。1960年泰国设立了橡胶更新扶助基金办公室,负责更新活动,用具有高产潜力的新树更换产量低下的老树。

此外,为了增加橡胶产量,泰国政府决定把橡胶种植面积扩大到本国东北部。该地区有巨大的橡胶生产潜力,至少有160万公顷土地适宜橡胶栽培。目前泰国还有共约250万公顷土地(分布于18个府)可种植橡胶,其中东北部是最大的地区(占17个府)。在该地区种植橡胶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提高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目前他们比南部的农民穷,而种植橡胶的收入高于目前该地区种植的其他一些作物;二是增加森林覆盖面积。1989~1993年第一个橡胶扩种计划实施后,到1995年泰国东北部橡胶面积为4.54万公顷,分布在17个府,主要是在廊开府(有1.16万公顷),其次为黎府(6880公顷)、武里南府(4650公顷)和那空拍侬府(4280公顷)。1995年泰国东北地区橡胶开割面积仅为745公顷左右,产量约3.55万吨;预计到2005年成龄橡胶树将达4.54万公顷,产量约701万吨。在1997~2001年第二个橡胶扩种计划期间,泰国将新种植橡胶3.2万公顷;大部分(占80%)种在东北部,东北部地区的农民积极性很高,强烈要求种植橡胶。

(四)缅甸

缅甸在天然橡胶发展方面与中国进行了积极的合作。2003年,中国农业部部长杜青林与缅甸农业与灌溉部部长纽丁的会谈中确定了“中缅合作农业先行”的方针,积极开展中缅农业交流与合作,双方就包括天然橡胶种植在内的多项农业技术合作达成共识。由于缅甸土地资源丰富,尚待开发的土地有810万公顷,所以缅甸方面欢迎我国的投资者到缅租赁土地种植天然橡胶,兴办综合农场,并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投资政策。如规定土地租赁时间为15~45年。每年每英亩土地租赁费用为10~15美元,开发条件困难的地方,每年每英亩租赁费用为2美元(注:郭宽编著:《走进缅甸》,云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77页。)。此外,在缅甸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的“罂粟替代工程”也在各方的努力下顺利进行着,天然橡胶种植也在这一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总之,缅甸天然橡胶种植产业将随着其政局的稳定、经济的进一步走向开放而得到快速的发展,并在其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老挝

老挝地广人稀,肥沃而广阔的平原、盆地,坡地和河谷都处于闲置的荒芜状态。可供开发利用的耕地尚有420万~430万公顷,相当于老挝目前耕地总面积的6.6倍,这些土地都是优良的宜胶地。但由于老挝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其土地利用率也非常低。因此,在老挝发展天然橡胶的空间非常巨大。随着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展开和区域内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老挝在天然橡胶种植方面的优势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挥。据越南《经济时报》报道,越南橡胶总公司与老挝方面就在老挝种植橡胶签署纪要,双方合作发展天然橡胶产业。该纪要包括:以3+2方式合作,即越南提供资金、技术、市场,老挝提供土地、劳力;成立股份公司(越南占70%,老挝占30%)或联营等。上述计划将上报总理及相关部委审批。老挝已为该计划准备了5万~10万公顷土地(注:《越南与老挝签署合作种植橡胶》来自:http://www.yunnan.cn/2145/2004/07/05/150@145054.htm)。

三、加强我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天然橡胶产业合作的建议

1.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的橡胶业是在被世界橡胶权威列为“植胶禁区”的北纬18~24度地区发展起来的。它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国防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现有橡胶种植面积约60.838万公顷,列世界第四位,占世界植胶总面积的6.2%,其中海南37.06万公顷,云南17.62万公顷,广东5.131万公顷,广西0.863万公顷,福建0.165万公顷。1999年全国天然橡胶总产量达到48.96万吨,列世界第五位(仅次于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印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4%(注:《云南橡胶产业发展研究资料汇编》,云南省经济贸易委员会2001年编,第141页、第141页、第140页、第62页。)。植胶业已成为我国热带地区的农业支柱产业,不但提供了我国国防和工业需要的部分天然橡胶,而且对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虽然我国已属于天然橡胶生产大国,然而我国人口众多,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也是世界天然橡胶的消费大国,其消费量从1993年起首次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1997年我国天然橡胶消费量大于90万吨,美国为104.4万吨,日本为71.3万吨。目前我国年消费量已约100万吨,自产胶不足一半,短缺50%以上。我国宜胶土地资源有限,根据2000年国家行业产业调整计划,全国最终橡胶面积巩固在900万亩,年产干胶60万吨左右。而橡胶消费却随着我国现代化事业的高速发展而大大增加,天然橡胶国内资源短缺问题将长期存在。

2.加强我国参与次区域天然橡胶产业合作的建议

随着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迅速展开,我国将积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发展自己。由于天然橡胶产业在次区域各国均有较长的种植历史,在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应当在有着良好合作基础和合作前景的天然橡胶种植领域加强合作,促进次区域各国经济的发展。

在参与次区域内天然橡胶产业合作方面,要注意从两个层面入手。在战略层面上,要解决参与次区域内橡胶种植的合作机制问题。

首先次区域各国要通过区域合作机制,建立天然橡胶的国际合作准则。次区域的合作即本区域内的经济开发与开放,因此,各国原有的橡胶种植、经营管理体制上的不协调要通过合作机制加以解决,并扩大开放程度,使本国、本地的企业在经营机制、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等方面要适应国际市场的情况和国际合作的准则。

其次,次区域间的天然橡胶产业合作要通过政府间协议来组织实施,使项目的实施得到所在国的法律保障,有相对的稳定性。由于次区域的各国法制化程度相对较低,所以合作项目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很重要,这样有利于天然橡胶合作开发项目的各项政策措施及相关合作企业的权益在当地受到法律保护,并可避免非法移民和其他一些社会问题。

第三,要选好合作方式和合作伙伴及项目的实施单位,充分利用所在国对橡胶产业所给予的优惠政策,发挥当地优势,更好结合次区域内各国经济、技术、资源等方面的梯度差异,实现优势互补。例如,缅甸、柬埔寨、老挝、越南有大量的宜胶地,而泰国、中国在天然橡胶的种植技术及胶园的管理上积累较多的经验,因此,在次区域天然橡胶产业协作中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合作利益的最大化。

在具体的措施实施方面,应采取多种合作方式参与次区域天然橡胶合作,以保证各自的优势得以发挥,合作的效益得以体现。

第一,利用老胶园,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和技术优势的互补,提高经济效益。由于次区域国家特别是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原有的胶园单产水平很低。有技术优势的中国、泰国可通过派出管理、技术人员和必要的骨干技术工人,改造低产胶园,通过加强管理、改革割胶制度以挖掘生产潜力,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所在国和当地经济发展。

第二,承包或租赁胶园。对于次区域国家新投产的胶园可以实行技术承包,包产量基数,超产的部分分成。或者由胶园所在国政府把橡胶园开放给有实力的合作者进行经营,并给予其较优惠的政策。对于拥有大量未开垦的橡胶种植宜林地的国家,政府可以划出土地给租赁者,不征收土地资源费,供合作方种植橡胶,规定经营期限,经营期内收入归合作方,之后由所在国政府收回资产,自主经营。

第三,独资或合资进行橡胶初加工。抓住加工环节进行投资,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并且易于掌握大批量天然橡胶资源。这种方式投资地点选择余地大,可以先选择条件较成熟的地区作试点,投资规模由小到大。由于次区域各国天然橡胶的初加工生产比较落后,技术比较粗糙,因此,其产量也较小,质量较低。通过独资或合资进行橡胶初加工和发展橡胶深加工,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改善所在国的橡胶产业结构。

第四,充分利用更新胶园的木材。由于次区域内各国种植橡胶的历史都较长,现在都面临着大量老胶园更新的问题,但经济实力较弱的国家又缺乏资金。因此,可以鼓励我国企业通过帮助更新,换取胶木的方式,搞好木材加工销往国际市场,或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发展木材制品和家具业,提高附加值。这种方式可以由投资方负责林地更新后重新种上橡胶或油棕,而所在国无偿提供更新后的胶木在当地加工为成品或半成品,再销往他国,使双方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第五,加强相互的科技合作和技术交流。次区域各国天然橡胶种植的历史都比较悠久,在发展过程中都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因此,加强我国与次区域各国在科研和橡胶制品工业的发展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对次区域各国的天然橡胶发展及区域内的合作都将产生促进作用。

第六,同发展禁毒替代结合起来。次区域缅、老、泰接合部的“金三角”及靠近我国的缅甸、老挝的边境地区是罂粟的重灾区,同时也是较好的植胶区。这些地方气候优越、土壤肥沃、面积广大,发展天然橡胶种植的空间大。因此,在次区域合作中应把我国参与边境地区的禁毒替代工作与次区域的天然橡胶种植结合起来,并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积极争取联合国禁毒署的支持,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次区域橡胶替代罂粟种植活动。

总而言之,作为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重要产业之一的天然橡胶产业,在方兴未艾的次区域经济合作体系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次区域各国只有在充分考量自己优势和劣势的基础的前提下,作出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选择,才能在未来的合作中各取所需,实现共赢。大湄公河次区域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也必然在基于如此的理念上,在未来的合作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在推进各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把区域经济合作推向新的平台。

标签:;  ;  ;  ;  ;  ;  ;  ;  ;  

大湄公河次区域天然橡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_天然橡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