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配电网低电压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探微论文_徐翠英

农村配电网低电压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探微论文_徐翠英

(禹城市光明电力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251200)

摘要:目前农村配电网低电压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农村居民用户有家电却无法正常使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特别是在春节等用电高峰期情况更为严重。个别区域问题突出,不能满足正常的生产生活需求。电压质量直接关系广大用户的正常用电,是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事关社会和谐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力,因此一定要重视,本文结合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村;配电网;低电压;问题;探讨

1低电压产生的原因

(1)配电变压器容量不足、导线线径小,不满足现有负荷需求。主要是因为农网一期、二期改造时标准不高、规划不到位,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的家用电器如电暖器、电磁炉、空调器、电冰箱等投入使用,造成配电变压器容量和导线载流量严重不足,导致台区低电压。

(2)10kV中压配电线路和台区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大。因为在电阻率及导线线径不变的情况下,电压降与线路长度成正比,所以线路长度过长导致线路末端电压偏低。

(3)三相负荷不平衡。主要是由于设备管理单位不认真统计台区总体范围内的供电用户和负荷情况,不合理分配三相负荷,造成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三相电流不平衡,引起低电压现象。

(4)无功补偿容量不足。农村配电网(简称农网)处于电力系统的最末端,无功电源不足,农网负荷本身又大量消耗无功,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村用电负荷迅速增大,农网无功需求及相应的损耗也随之上升,造成农网无功补偿更显不足。

(5)运维管理不到位。农网供电低压侧多采用三相四线制接线方式,一些农电管理人员由于责任心不强,往往直接从两边相接引接户线供电,中间相被忽略,导致三相负荷不平衡,引起一相电压偏高而另两相电压偏低;或者随着台区负荷的无序增长,工作人员又缺乏对负荷平衡情况进行监测,原本相间平衡的负荷,也会变得不平衡。

(6)对配电变压器容量承载能力管控不到位。由于没有合理地根据负荷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配电变压器容量或落实新增布点增容,导致配电变压器容量不足引起低电压。

(7)未充分利用配电变压器的调压功能。当设备承载能力满足,因负荷分布不均匀引起低电压现象时,未能及时利用配电变压器调压分接开关调整功能解决负荷偏相引起的低电压问题。

2低电压的治理措施

(1)低压线路改造。对因配电台区低压线路线径小导致的低电压,采取改造低压线路,增大导线线径的方式,解决因导线承载能力不足引起的低电压。为防止重复改造,导线截面积一次选定,主干线选择95mm2以上导线,分支线选择50mm2的导线进行改造。

(2)配电变压器增容改造。对户均容量不足1.5kVA的配电变压器,实施增容改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因负荷波动较大造成过载的配电台区,可采用增大配电变压器容量或更换抗过载能力较强配电变压器的方式进行改造。对因季节性负荷波动较大造成过载的配电台区,可用选用宽幅调压配电变压器、可调容配电变压器的方式进行改造。对单相配电变压器,原则上10kV线路先由单相改为三相接线,再更换为三相配电变压器,低压线路由两线改为三相四线。柱上配电变压器宜设于低压负荷中心,三相配电变压器容量不宜超过400kVA,低压出线不宜超过4回。当原有配电变压器容量不足,增容需求超出上述限值时,可增设配电变压器或转移低压负荷,不宜单纯更换大容量配电变压器。

(3)新增布点增容改造。对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大,长期存在过载现象的配电台区,应优先采用新增布点方式进行改造,按“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配置,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缩短低压供电半径,提高供电承载能力。400V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原则上A+与A类供电区域不超过150m,B类不超过250m,C类不超过400m,D类不超过500m,E类供电区域供电半径应根据需要经计算确定。因此,对县域农村供电半径大于500m的低电压台区,宜选择分割台区供电,增加配电变压器布点,缩短供电半径的方式进行改造,使配电变压器布点一次到位,同时给未来负荷增长预留一定空间。

(4)台区整体改造。对低电压台区中配电变压器容量不足、低压线路和接户线存在环境状况差、线径小及老化严重等问题的台区,宜进行整体改造,彻底解决问题。

(5)10kV线路改造。对因10kV线路承载能力不足引起的末端低电压,可采取加大导线截面积或同杆架设线路转移负荷的方式进行改造。按照10kV配电网应有较强的适应性,主干线截面积宜综合饱和负荷状况、线路全寿命周期一次选定的原则,10kV主干线选择截面积150mm2以上导线,分支线选择截面积95mm2以上导线,新增布点台区延长10kV线路采用50mm2或70mm2导线。对于迂回供电、供电半径大且电压损失大的10kV线路,可采取优化线路结构,缩短供电半径,减少电压损失的方式进行改造。10kV线路供电半径应满足末端电压质量的要求。原则上A+,A,B类供电区域供电半径不超过3km;C类不超过5km;D类不超过15km;E类供电区域供电半径应根据需要经计算确定。

(6)无功补偿装置改造。无功补偿配置应按照“电源补偿、电网补偿、用户补偿相结合,分散就地补偿与变电站(开关站)集中补偿相结合”的原则,实现分层和分区的无功平衡。一是根据线路负荷及首、末端电压时段性、季节性变化规律,优化AVC(自动电压控制)和VQC(电压无功控制)控制策略,调整电压控制上限值和下限值。对未实现区域无功电压优化控制的区域,应加装AVC系统,并逐步接入具备“四遥”功能的变电站。对近期无法实现AVC控制的变电站,宜加装VQC装置。不满足调压要求的无载调压主变压器更换为有载调压主变压器,并加强母线电压和功率因数人工监控。二是优化配电变压器无功集中补偿能力。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的无功补偿装置容量可按配电变压器最大负载率为75%、负荷自然功率因数为0.85、补偿到配电变压器最大负荷时其高压侧功率因数不低于0.95进行无功优化计算确定。一般100kVA及以上配电变压器宜采用自动补偿装置。100kVA及以上配电变压器无功补偿容量的配置,低压侧功率因数低于0.60时,按配电变压器容量的20%—70%配置;低压侧功率因数在0.6—0.80时,按15%—60%配置;低压侧功率因数在0.8—0.85时,按10%—35%配置。对于无功补偿装置未作规定的100kVA以下配电变压器,若采用固定补偿方式,则最低负载率低于10%时,可按配电变压器容量的4%—7%配置;最低负载率在10%—20%时,可按配电变压器容量的7%—11%配置;最低负载率在20%—30%时,可按配电变压器容量的11%—15%配置;最低负载率大于30%时,可参照100kVA及以上配电变压器无功补偿配置,以最佳地发挥电容器补偿作用。三是解决10kV线路补偿能力不足问题。10kV线路功率因数一般要求应在0.90及以上,中压线路补偿点以一处为宜,一般不超过两处,其容量一般按线路上配电变压器总容量的7%—10%配置,但不应在低谷负荷时向系统倒送无功;10kV线路无功补偿主要补偿线路感性电抗所消耗的无功功率和配电变压器励磁无功功率损耗。

结束语

农网低电压问题是因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电网建设及投入相对负荷增长滞后是主要原因。要彻底解决低电压问题,必须加大投资力度,新建高压变电站,增加台区布点,缩短高、低压供电半径,使电源点深入负荷中心。采用全覆盖的方式进行改造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同时,应加强技术管理,着眼于未来负荷的增长,一并考虑解决低电压问题的手段,避免出现重复投资,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参考文献

[1]黄芷定,邹玲玲.如何解决农村配电网低电压问题的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0(24):62~63.

[2]郭晖.如何解决农村配电网低电压问题[J].大科技,2015(35):116~117.

论文作者:徐翠英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  ;  ;  ;  ;  ;  ;  ;  

农村配电网低电压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探微论文_徐翠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