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课堂中学生主动性的方法探究论文_龙超恒

提高数学课堂中学生主动性的方法探究论文_龙超恒

龙超恒 广西河池市凤山县长洲中学 广西 河池 547604

摘 要: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总结了数学教学中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对于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教学方法 主动性 数学

在农村学校中,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学校教育往往囿于传统的习惯思维模式,教师按照课本内容枯燥地授课,学生机械地接受。这样做的结果无疑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影响以及限制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学习中缺乏热情和创造性。为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需要教育者开拓数学教学新思路,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从学生角度出发,他们的依赖性、可塑性和向师性都很强,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才能进行自觉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

一、在教学中渗透自主探究的思想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不但要对数学知识进行传授,同时还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数学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思想,利用有趣的数学故事或数学游戏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个性特征、认知水平以及独立的人格,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数学教学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达到了信息传递与情感交流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和谐气氛,创设激发学生主体探索的情境,使学生充满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尤为重要。例如,在进行初中《几何》第一册教学时,考虑到小学与初中的衔接性,由于这是一个新开设的科目,虽然小学阶段学生也或多或少接触到一些几何知识,但过于粗浅和简单。因此当学生一看到几何图形,大有似曾相识之感,表现出浓郁的学习兴趣。此时,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这一兴趣点,相信和尊重他们,让他们说出自己平时所接触到的几何图形,并将这些图形全部画出来,再进行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无论画得结果如何,都要对学生敢于表达的勇气给予充分肯定。然后抽出其中的图形(长方形或正方形),引导他们对这个图形进行观察,思考边与边、角与角、对角线与对角线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如何知道自己所画的就是一个长方形。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引导他们对未知问题的主动探索,给学生进一步进行几何学习埋下伏笔,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再如,让学生用折纸的方法剪出“五角星”,问:为什么通过这种方式剪出来的就是“五角星”?能否用“尺规”做出五角星这个图形?随后教师用尺规向学生演示用尺规做出五角星的方法,让学生明白“神奇”的圆规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并且让学生对于老师丰富的学识产生敬佩之情,让学生相信老师、喜欢老师,愿意跟随老师一通探究学习中的未知领域。想要收到这样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挫伤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不要对学生闪动的灵感和创新的火花加以打击,让学生充满兴趣地进行数学学习。

三、培养学生骨干,促进学生互助学习

要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和不同的层次实施分组教学,选出各小组中组织能力强的同学带领本小组进行学习,还要负责检查小组成员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并对收集来的信息及时向老师反馈。要定期进行小组学习情况评比,看哪一组提出的问题和解决的问题较多、进步较大等。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行适时表扬。

四、加强挫折教育,在磨练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学生要承受大大小小的考试压力,如果平时不注重学生的挫折教育,到考试时可能会出现多种不良状况。因此,老师平时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在作业或测验中有意识地设计疑难问题,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知识有限,需要不断充实自己,从而自觉向广、深方面钻研、拓展。

五、精心备课,使课堂教学连贯成为一个整体

虽然“学无定法”,但一堂课从开始到结尾安排得严丝合缝、恰到好处,便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好的“开始”,既能快速入题,又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节约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要防止过多不必要的重复。例如,在上“不等式”第一课时,利用天平给学生显示“等”与“不等”、“大于”与“小于”的直观试验,既快速切入“不等式”,又使学生清楚本章所学“不等式”知识是来源于我们的生产、生活实际,使学生从课堂的开始就集中精力,自觉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一堂课好的“结尾”,既能够总结课堂教学中的精髓之处,又能够给学生留有下节课的悬念,使之产生意犹未尽之感。所以,结尾力求简明扼要,使学生思维得以延伸。例如,在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一课时,先投影出一个生产实际的应用题(用小学列算式不易解决的问题),开始设置疑难情境。到结尾小结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按照本节课所学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步骤解决本节课开始提出的问题,这样让学生明确学习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中的一种重要数学思想就是“方程思想”。通过这种方式结尾,能够达到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目的,还能使学生思维得以延伸,进而学会如何分析与解决问题。

总之,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创新意识以及独立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思考和实践,防止课堂中出现“满堂灌”的现象,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落实课堂教学的改革,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的舞台。

论文作者:龙超恒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10月总第18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8

标签:;  ;  ;  ;  ;  ;  ;  ;  

提高数学课堂中学生主动性的方法探究论文_龙超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